摘要:隨着医改的深入推进,为适应建立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要求,保证国有资产的保值与增值,医院逐渐重视精细化的固定资产管理对提升医院管理水平的重要作用。本文对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从建立健全固定资产管理制度体系、规范购置和报废关键环节、运用信息化对资产进行日常管理,加强固定资产各部门的协调统一管理及会计核算等方面提出了应对建议。研究结论对于提高医院资产管理水平、防止国有资产的流失具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医院;固定资产;固定资产管理
一、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重要性
固定资产是医院的重要组成之一,针对固定资产进行科学、细化的管理,能够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降低医院经营、管理成本,确保资金管理的安全性,提高医院资金的利用率,对于医院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同时,固定资产在医院的科研活动和教学活动中,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做好固定资产管理工作,可以避免固定资产的私自挪用、盲目购置、人为损毁、违规处理等问题,做到固定资产的高效利用与分配,维持医院会计信息的完整性和真实性,促进医院内部行政部门、医技科室和临床科室之间的制约、监督,实现医院内部科室间的资源共享,促进医院可持续发展,加强固定资产管理更有利于节约医院资金成本及医疗成本。
二、目前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
(一)固定资产的组织管理体系不健全
在当前医院的日常经营发展过程中,医院已经吸纳了一些优质的资产管理经验,不断转变了资产管理手段和方法,但是医院长期以来受到传统资产管理模式的影响,医院的资产管理工作存在着许多不足之处,相应的资产管理无法形成规范的体系。固定资产组织管理体系设计不科学,职能管理部门权责分工不明确或者管理缺位,导致资产管理责任覆盖有遗漏。一是部分职能部门权力重叠,使这部分固定资产的管理出现相互推诿;二是有关设备采购部门权责不明确,采购、验收由一个部门负责;实物资产日常验收、台账登记、科室调拨等业务管理职责不清,致使年底资产实物清查难度加大。
固定资产管理流程不规范,考核制度不健全,导致其在采购、验收、核算、使用保管、维修、调拨、处置、清查等各个环节混乱。对责任人的考核挂钩不明确,考核兑现的力度不够,责任人的责任心和积极性没有得到提高,导致固定资产的采购质量、日常使用维护、清查等出现问题。
(二)固定资产采购缺乏可行性分析
一方面普遍成本经营意识淡薄,采购过程中容易出现固定资产购置不合理及固定资产结构不科学等现象,申购科室通常未进行仔细调研和可行性分析,而是在时间截止前突击性盲目采购,这些盲目采购和随意采购常常出现采购的设备跟自身诊疗水平不合的现象,导致新设备使用率低下,甚至闲置。另一方面购置的不合理又挤占了购置资源,以致那些急需更新的陈旧和落后设备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更换,从而造成医院固定资产结构的不科学和资源的极大浪费。
(三)核算环节不够及时
一般是由医院的财务人员来管理医院中的固定资产,由于医院固定资产的种类多、范围广,所以在对固定资产的采购和报废环节都有多个流程。比如其他科室互借的医疗设备没有及时在财务部门进行登记,就会很容易造成“医疗设备早就已经在使用,但是资产却没有归入账目、医疗设备早就已经报废,资产的账目上还有此资产、账目上仍存在设备的记录,但是实物却去向不明”等现象,最终导致实际的账目无法对应实物。这样一来,不仅影响了正常的业务活动,也不利于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
(四)对设备日常维护和报废过程缺乏监管
对设备的运行状态缺乏系统的过程监管,特别是大型医疗设备及暂时闲置的设备,日常的维护及保养不重视,存在设备故障时才进行维修,缩短了设备使用寿命,没有让设备产生最大的价值,造成了资源浪费。
(五)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理念滞后
资产日常管理落后,没有分类分项建立台账,没有建立日常调拨台账等。许多公立医院在固定资产管理上由于受到观念、资金等各种因素的限制和影响,没能跟上时代的步伐,管理手段不科学、管理效果也不理想。医院的资产管理部门、财务部门以及资产的使用部门之间没能实现信息共享,各部门之间还缺乏有效的沟通,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固定资产管理与财务管理的信息一体化建设,阻碍了各部门间的信息共享。
三、加强固定资产管理的建议
(一)健全固定资产管理组织体系
医院固定资产实行归口管理,明确资产使用人和保管责任人,落实相关责任,大型医疗设备还应指定专人管理。医院应 合理设置固定资产管理岗位,明确各相关部门和岗位的职责权限,建立不相容岗位和职务相互分离机制。同时也应注重管理 岗位人员的选用和对在岗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评价,形成良好的上岗竞争机制。
资产管理部门将设备效益纳入对资产使用科室的绩效考核,促使科室主动重视设备的使用和维护,强调既要用好资产设备,又要节约维护成本。对于固定资产管理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科室和管理岗位的先进个人,可以组织院内经验交流和学习。对于固定资产管理中发现的因使用、保管不当或因其他主观过错造成资产损失的部门或人员,资产管理部门应严格按相关规定予以追责处理。
(二)加强采购前审核及论证,防止资源浪费
成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负责固定资产管理 执行。科室购置设备须统一向固定资产管委会进行报批,对于固定资产的申购必须附上可行性论证,论证中须列明仪器设备的价格、性能等各项指标,同时对可能产生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进行预测,最后由固定资产管理委员会对安装条件、资金来源、技术力量、利用率等因素进行综合论证,通过后再根据轻重缓急情况依次进行采购。针对大型设备的采购,还需请专家进行充分论证,防止资源的浪费。
(三)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
建立和完善固定资产核算制度,制度要全面覆盖固定资产采购验收、资产调拨、报废处置、盘点的各个环节,切实发挥新准则下开展资产管理活动的规范和指导作用。实行“账物分管、资产分级”管理,对相关制度进行分解细化,进一步促进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规范化、科学化。各环间应遵循及时性原则,各级账与账、账与实物保持一致。
制度中明确采购部门当月验收的固定资产应在验收的当月将相关的固定资产购置发票、固定资产验收单等相关资产资料提交财务部门进行入账处理;资产达到报废状态时,资产的使用部门应及时提出申请,完成报废流程审批的当月提交财务部门进行资产报废的账务处理;
对于取得的固定资产要做到能够及时入账处理,并按照新的政府会计制度要求计提折旧,成立资产清查小组,并协同有关部门定期对固定资产进行清查盘点,逐步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及时处理盘点中发现的问题;还要加强对会计人员及固定资产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固定资产管理水平,为管理者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四)建立完善的固定资产日常维护与报废管理制度
医院应当按照国家及地方各级财政部门下发的关于固定资产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制定出适合本单位的切实可行的关 于固定资产的管理制度,并保证落实与实施。制度应该规范固定资产从采购到日常维护管理再到报废处置的全过程,明确责任义务并落实到人,建立三个级次的管理模式,即财务部门管理固定资产总账、资产管理部门管理资产的明细账、卡片账则 由使用部门管理,这样避免了管理不分层次,部门之间也可以实现有效的沟通;此外,还应建立相应的考核机制并严格执行资产盘点制度,抓落实、奖优罚劣,建立有效的管理体系,确保资产的有效使用和安全、完整。
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不规范,报废过程不管控,报废的账务处理不当,极有可能给医院造成资产损失、资源的浪费及管理成本的增加。
固定资产的报废流程应分别设置正常报废及非常正常报废的具体流程。固定资产使用部门根据设备实际使用需求及闲置时间提出固定资产报废申请,对使用期未满非正常报废的设备,组织相关人员成立鉴定小组,并对设备进行分析和鉴定,同时出具“报废意见书”,意见书内容包括但不限于设备的规格型号、购买时间、运行时间、大修次数、报废原因、闲置时间、报废方式,已提折旧金额及预计残值等。然后由设备科组织相关人员进行报废清理,财务科审核所有报废资料后进行会计处理。
(五)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信息实时共享
引进一套适合医院固定资产特点的信息化管理系统, 将固定资产的采购、使用、维护、报废等环节的数据串联起来,做到资源共享、信息互通。同时将固定资产信息化管理系统和其他科室信息化系统相对接,不仅能打破“信息孤岛”还能提高工作效率。如:实现信息化管理系统和财务系统对接后,当固定资产价值发生变动时,财务系统自动生产对应凭证,这样既能第一时间互相了解科室间固定资产信息变动,又节省了人工整理数据的时间。
同时形成固定资产台账及分析报表,对现有固定资产状态、维护成本及价值进行系统的分析,为新购设备的前期论证、设备是否有继续维修的价值提供依据。
四、结束语
医院固定资产是医院资产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财务管理的重要内容。管好、用好固定资产,需要不断完善固定资产相关制度,提高资产管理者的责任意识,借助信息化管理手段,对固定资产的全生命周期进行跟踪。管理者要严格执行相关制度,对违规管理资产行为按章办事、严肃处理,杜绝资产管理中出现的各种不合规现象,固定资产管理才会更加理性、顺畅、有序。此外,對固定资产的管理还需关注设备的使用效益,开展资产的使用效益考核,合理处置闲置设备,优化医院资产配置,实现资产共享,避免设备闲置造成损失,有效 节约医院设备购置成本,最终达到降低医疗成本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刘月云.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1):115-116.
[2]王荔.加强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的思考[J].中国乡镇企业会计,2020(03):173-174.
[3]王宝莲.新形势下公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之我见[J].中国集体经济,2019(09):54-55.
[4]郭莎莎,田文美,石金昌.新医改下医院固定资产管理探讨[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5):15-16.
[5]李洁.医院固定资产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9(05):93-94.
作者简介:
张莉,广东省水电医院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