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凤娇
摘要:随着体育改革的深入发展,高中体育教学需要做出改变,应以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为教学目标,在学生掌握基本的体育知识的基础上,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在高中体育课堂教学中加入素质拓展训练,既能有助于学生的心理健康,又能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素质拓展训练不仅是提高学生心理素质的主要方式,也是当前高中学校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研究重点。本文结合实际的体育课堂教学情况,分析了素质拓展训练在高中体育课堂中的具体应用方法,希望为高中体育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高中;体育课堂;素质拓展训练;应用
通过专业的训练,既提高了学生的运动能力,又培养了学生勇于面对挑战的体育精神。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不但有助于增强身体素质,还可以保持健康的心理状态。现如今,高中体育教学中,存在部分教师对素质拓展训练=认识不到位的问题,致使素质拓展训练不能很好地与体育课堂教学相结合,无法发挥其真正优势。因此,高中学校和教师应提高对素质拓展训练的重视,积极将素质拓展训练引入到体育课堂教学中。
一、学校不断加大素质拓展训练实施力度
学校的重视和大力推动是素质拓展训练应用的前提,要想顺利施行素质拓展训练,学校要做好准备工作。由于我国部分高中体育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对素质拓展训练不够重视,加之素质拓展训练技能参差不齐[1]。因此,学校应加强对体育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体育教师素质拓展训练技能的专业性,除了定期开展培训之外,学校还可以选择聘请素质拓展训练的专业人才,专门负责体育课堂教学中的素质拓展训练工作。
同时,学校还可以在校园中扩大宣传,鼓励学生加入到素质拓展训练,为学生营造充满活力的校园环境。此外,面对众多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学校应提供一定的资金支持,购入训练需要的运动器材。此外,学校还应该提高教师招收标准,吸收更多具备心理学知识或具备心理类资格证书的优秀教师,在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为学生提高心理素质提供专业的指导。
二、教师合理设计丰富多彩的素質拓展训练项目
多样且趣味性十足的素质拓展训练是吸引学生参与的前提。教师在设计训练项目之前,要充分考虑到体育课堂教学的内容和目标,立足于本校学生真实的运动能力。通过设计丰富多彩的素质拓展训练项目,不仅能保证学生更好地适应素质拓展训练,还能有利于学生积极参与体育课堂教学。
例如,高一新入学的学生处于全新的校园环境中,学生之间比较陌生,面临全新体育课堂教学方式,需要调整自己的状态。教师可以选择“信任背摔”这一常见的训练项目,此项目存在一定的心理刺激,不适合患有心理疾病的学生做背摔,应选择身心健康的学生做背摔,教师指导其余学生做出接人的规范动作。通过这一训练项目,学生之间能够加深信任,更好地理解团队合作理念。
三、 素质拓展训练与传统体育教学深入结合
素质拓展训练是提高体育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辅助手段。两者结合使用,不但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和健康素质,还有助于教师更好地完成体育课堂教学任务。此外,素质拓展训练在体育课堂教学的应用,还可以吸引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在训练中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心态,乐观面对问题[2]。
比如,足球是高中体育教学中非常重要的一项运动,部分高中生对足球的认识不足,也缺少时间对足球进行练习。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讲解足球的传接技巧,学生再分小组练习,为了加深学生对足球的掌握,教师可以设计针对足球的素质拓展训练,进行足球接力的训练项目,小组成员以接力的方式,脚对脚传递足球,看哪个小组的足球能最快到达终点。学生通过足球接力的训练项目,不仅能增强团队合作的意识,还能在轻松的氛围中熟练掌握运球和接球的技巧。
四、 教师把控素质拓展训练的安全风险
学生的生命安全是素质拓展训练能够长期实行的保证。教师应做好充足的准备,应科学评估各个项目的安全性,剔除掉危险系数较高的项目。教师应定期检查训练用到的运动器材,及时更换受损的运动器材,保证学生顺利进行素质拓展训练。除了运动器材,教师还要选择平坦开阔的场地,降低意外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在学生进行素质拓展训练时,教师应提前组织学生进行热身,教导学生掌握规范的动作,耐心讲解训练内容的注意事项。此外,教师应掌握一定的急救知识,常备装有基础急救物品的急救包,为受伤的学生及时提供专业的救治。教师也要在整个拓展训练中观察学生的具体情况,判断训练项目是否适用于体育课堂教学,及时改进素质拓展训练的内容。
五、结语
总之,将素质拓展训练应用到实际的高中体育课堂教学是体育教学发展的必然趋势,在教师的积极倡导与学生的主动参与下,不仅能有效地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还能使他们保持乐观向上的心理状态,减少心理问题的产生。教师应立足于学生实际的身心健康情况,推动素质拓展训练的应用,便于学生综合素质的提升,有助于高中体育的长期发展。
参考文献:
[1]陈百顺. 浅谈高中体育拓展训练的意义与有效开展[J]. 考试周刊, 2019, 000(019):140.
[2]顾凯强. 高中体育教学中拓展训练的实施[J]. 文体用品与科技, 2019, 000(014):109-1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