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伶艳
【摘要】思维导图是一种可视化的思维方式,将思维由中心主题向四面延伸,扩大了思维范围和深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在化学教学中运用思维导图构建层次分明的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关键词】思维导图;系统性思维能力;迁移能力;归纳总结能力;发散性思维能力
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这部分内容,知识点多、金属性质相似、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杂乱、记忆困难。引导学生采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体系,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
一、运用思维导图建构知识,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思维导图可以让学生从整体上把握金属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建立起一个高效、合理、有序的知识结构,进而有效的掌握金属化合物的性质及物质之间的转化关系。
以活泼金属——钠为例。引导学生以“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为中心主题,然后按照物质类别向四周放射,形成“钠原子的结构与单质的性质”“氧化物(Na2O和Na2O2)的性质”“碱(NaOH)的性质”“钠盐(Na2CO3和NaHCO3)的性质”四条分支,边思考边记录,构建知识模型。学生边思考边动手绘制思维导图,思维导图也能促进学生进一步的思考,对知识进行进一步细化、分类、比较、归纳出特性(例如,Na2O与Na2O2在化学性质上有一定的相似,Na2O2中由于存在过氧键而具有强氧化性,Na2O只具有碱性氧化物一般的性质),形成完整、详细、有层次、逻辑清楚的知识体系,方便知识的提取和灵活运用。
引导学生从分析原子结构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的整体结构与纵横联系,逐步培养学生的系统性思维能力。
二、运用思维导图展开联想,培养学生对知识的迁移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材无非是一个例子。”巴甫洛夫也认为:“一切教学都是各种联想的形式。”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让学生从已有知识与方法推测与之相关的新知识,在联想中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优化学习效果。
例如,必修1的教材以钠为代表介绍了活泼金属的性质。在学习中可以引导学生以思维导图的形式预测活泼金属钾、钙的性质。
对比钠、钾、钙的原子结构,可知钾和钙比钠更容易失去最外层电子,表现出更强的还原性,再结合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推出钾、钙与氧化剂(O2、Cl2、S)、水、酸、盐反应的产物,书写化学方程式。从学生熟悉的知识出发,进行类比迁移,学生能更快速有效地找出新旧知识的联系与区别,理解知识的本质。
三、运用思维导图进行小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能力
同样的教材与教辅资料,同一位教师上课,每个学生的学习成绩都不一样,原因之一是有的学生对知识进行了归纳,总结出规律化的知识,加深了理解与消化,运用知识解决问题就更准确、快捷。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经常对所学内容进行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习惯,进而提升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效率。
例如:引导学生将多种金属的结构及性质进行纵向对比、分析、归纳、总结出金属与氧化剂、水、酸、盐反应的规律。
把金属与氧气、水、酸反应的条件、现象和产物进行对比、分析,不难归纳得出:金属与H2O、O2反应的难易程度及产物完全取决于金属性的强弱;金属与氧化性酸(硝酸、浓硫酸)反应不放出H2。极活泼金属(钾、钙、钠)加入盐溶液中,先于水反应放出氢气,生成碱后再与盐反应。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梳理知识,找出金属的与氧化剂、水、酸、盐反应的规律。规律化的知识更有利于学生记忆、理解和应用。
四、运用思维导图展开思考,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在解决较复杂的问题时,可以借助思维导图扩大思维范围,让学生去多角度思考,调用合适的知识来解决化学问题。在一个个问题的解决中,逐步培养学生的发散性思维能力。
例如:如何运用多种方法检验Na2O2是否发生变质?
学生边思考边用导图记下来,先分析了Na2O2的性质,从性质中找出导致变质的因素,推断变质后的物质有哪些,再进一步选择合适的试剂和方法检验变质后的物质,从而成功解决问题。利用思维导图的发散性培养学生发散性的思维能力。
学生通过绘制思维导图自行构建知识体系,逐渐养成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的习惯,对问题进行多角度思考,在问题解决中提升思维能力。
参考文献:
[1]张小平.思维导图伴你学(初中化学)[M].北京大学出版社.
[2]普通高中課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必修1)[M].人民教育出版社.
[3]王磊.元素化合物认识模型及其在复习教学中的应用[J].化学教育,20115(55).
[4]梁晓康.思维导图在高中化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学化学教学参考,2008(7).
[5]张怡天.应用思维导图提高学生化学问题解决能力[J].教学论坛,2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