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莉
【摘要】面对学生不爱学语文的现实,本文将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来探讨对学生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听,主要是通过多种训练以达到让学生在课堂上能有效倾听的目的;说,主要是通过鼓励、分组讨论、举办活动等形式,让学生在课堂上能做到有话可说、有话敢说;读,主要围绕朗读、课堂默读这两个方面进行培养,让学生想读、会读;写,主要是抓住书写和写作这两点进行训练,以期让学生能书写工整、作文有方。
【关键词】中学语文;习惯培养
我们的学生会听说读写吗?这个问题,有些老师可能会嗤之以鼻。但说实话,学生不培养的话,是不会的。当然,笔者这里所指的“听说读写”,并非一般的能力,而是指较高层次的语文素养,一种能伴随终身的学习习惯。我校地处城中村,学生素质较差,大部分的学生在小学时期都未能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以至于上了中学表达不准确,书写不达标,最基本的语文素养都没有。好习惯不是知识、不是技能,却是学生们积累知识、学习技能的基础,是人们终身学习的永动力。初一新生刚入中学,一切都是新起点,正是老师去培养他们好习惯的最佳契机。
一、听
给初一新生上第一节课笔者就发现,至少一半的学生没有办法集中注意力听课,笔者所讲的要求很多学生转头就忘。课堂需要师生间的互动与交流,需要学生理解内容掌握知识,那么倾听就是互动与交流、理解和掌握的前提。
(一)做好课堂笔记
要培养学生“认真倾听”的良好习惯,就是要让他们听完一段话后能记住要点,理解整段话的含义,而要求学生做好课堂笔记最能达到此目的。学生一开始通常都不太习惯,老师课堂上讲了那么多,究竟什么才是要点,什么才需要记下呢?这个时候,我们不能急进,通常讲到需要学生记下的重点时,笔者会故意放慢语速、加重语气,有需要时可重复一到两遍,与此同时,笔者会板书关键词和学生可能较陌生、易写错的字。 这样学生记起来才会有目标、不盲目,也较省时。如果学生因为不认真听课而没达到笔者的作业要求或笔记要求的话,笔者会适当惩罚,这样学生才会长记性、认真听老师讲话。如此坚持下去,学生的倾听能力在一个学期内便能得到提升。
(二)听写
通常,笔者是听写生字词并要求学生写上拼音,因为听得准才说得对、写得对。在广州地区,学生最怕卷舌和鼻音,对于这些音,笔者会在听写时重读和拉长音,让学生能听得更清楚以便区分。听写不是听一遍就算了,如果不达标的话,要重听,这样学生才会记得牢。这个做法对于基础较好的学生比较有效,而对于那些连声调都不会标的学生而言,老师就要视情况而降低标准,让基础较差的学生也能有成就感。
(三)听错
笔者喜欢在范读生字词或课文时故意读错一些近音字或形近字,反应快的学生一下子便能指出笔者的错误,当笔者称赞他并表示感谢时,学生能获得无比的成就感和喜悦感,这对当事人和其他学生而言都是很好的激励。一两次后,班上的学生便会在笔者朗读时聚精会神地听,以期能找出老师的错误,甚至有些后进生也愿意参与其中。除此以外,当有学生在示范朗读时,笔者会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听并找出他是否有明显的错误,听完之后还要做出评价。如此,笔者要求他们上课注意力集中的目的便也达到了。
(四)复述
以防学生不认真听讲,还有一个方法便是复述。在笔者讲课或学生回答问题时,会留意有谁在开小差,这时,笔者便会要求该生复述笔者的讲话内容或同学的答案要点,如果他回答不出来,千万不要讽刺或取笑,稍加批评或视情节严重而加以惩罚就可。这样的话,学生在以后上课时便会警醒自己,减少开小差的机会。
能做到以上四点的话,相信课堂纪律也会好很多,教师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学习质量也会随之提高。
二、说
刚入初中,大部分的学生都乐意在课堂上发言,但大多属于群体性叽叽喳喳一窝蜂地嚷嚷,或时不时插嘴叫一下。但如果要求他们能够站起来,甚至站在讲台上,还能姿态端正、口齿清晰、有条有理地说话,那就没几个人能做到。而笔者的目标,是尽量培养学生在课堂上大胆而又正确地发言。
(一)鼓励为主,营造轻松氛围
《学与教的心理学》中指出:“在教师的人格特征中,有两个重要特征对教学效果有显著影响:一是教师的人情和同情心;二是教师富于激励和想象的倾向性。”而教师的期望和鼓励,会让学生产生积极的行为反应。很多学生怕单独發言,其实是怕自己说错引起同学笑话。好在语文是没有标准答案的,无论学生说得好还是不好,说得有理还是无理,只要他勇于站起来回答问题,笔者都会大肆表扬一番,而后将他的回答绕回到较理想答案上,这样既避免其他学生产生回答不好便要取笑的念头,也让学生受到鼓舞,更愿意发表己见。
另外,想要学生敢说、多说,还需营造轻松的课堂气氛。不要让学生觉得老师是站在讲台高高在上的,也不要让学生觉得回答问题时似在接受检阅,提问和聆听学生发言时,都应以平等对话、亲切友好的态度,面带微笑、与学生平视,并对他的发言及时回应,引导他使用正确的词汇来表达。这样,学生便会觉得这只是与老师的一场交流,而非事关对错的回答问题,学生们自然愿意在你的课堂上畅所欲言。
(二)分组讨论,提供说的机会
课堂上,如果老师兼顾的层面不够,就很容易造成基础差或不善表达的学生整节课都默默无语,缺乏参与。所以对学生进行分组,每组都有好有差,上课时进行集体讨论,就很有必要。
笔者通常是这样做的。首先,说明分组要求及每组成员人数(4至6人一组为好),让学生自行成组,再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微调,然后让科代调好位置,同组成员坐在一起,上语文课时便按此座位表坐。
每次讨论时,每组要有一位组长,负责记录本组发言纲要并准备发言,组长由各成员轮流担任,基础太差的学生可以不负责记录,但一定要有发言机会。因为问题由大家共同讨论并有同学记录,学困生在优生的帮助下,也能回答问题,更因为发言者要轮流担任,这样就人人都有机会在课堂上发表意见,还不用担心回答不出问题。这种方式对于学困生而言,能起到很好的鼓舞作用,对于他们语言表达能力的培养,有很大作用。
(二)写作
学生在语文学习中一直流传着这么一句话,“一怕文言文,二怕周树人,三怕写作文”,可见“作文”这一拦路虎,让多少学生望而生畏。但作文并非不可教的,只要方法得当,训练有素,写作之花也能遍地开放。
1.写日记
文章要写得好,就必须练,写日记无疑是一个好方法,让学生每天都动笔写,对于提高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总是有益处的。所以,由初一开学第一天起,笔者便要求学生写日记,字数不多,100字以上即可。如果是基础太差的学生,实在没办法自己写,我便让他们摘抄好词好句或抄写几首古诗词。此外,每天笔者还会选出“今日之星”,名额不限,只要是当天日记写得有精彩之处的,都有机会获选,科代会进行登记,每月一结,对当月获得“今日之星”最多的同学进行奖励。种种优惠奖励政策下,整个初一学年,笔者所任教的班级,没有学生不写日记,效果还是比较令人满意的。
2.作文四步骤:当堂完成、面批、修改重写、讲评
初一、初二,笔者基本会保持让学生每两周写一篇大作文,而且都是堂上作文。让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文,一是与考试接轨,二是避免有些学生抄袭。学生完成作文后,最重要的环节便是面批。初一时期的作文,笔者几乎每位学生都当面批改,或是利用自习课,或是利用课余时间。当面批改的好处,首先是让学生感受到老师是重视他们每一个人的,是真心希望每位同学都能写好作文的;其次是每位学生所出现的问题都不太一样,或是离题、或是中心不够突出、或是立意还可进一步提升、或是结构布置不合理……面批有助于他们清晰意识到该次作文好在哪里、差在哪里、应如何修改(笔者甚至连他们的错别字、语法错误都圈画出来);三是学生看笔者这么辛苦为他们讲解作文,他们也就不好意思不修改并重写作文了。所以,学生写作的第三个步骤便是根据笔者提出的问题及意见进行修改、重写,只要学生写得比上一次好,没有出现离题、偏题这样的大问题即可,但对于能力较高的学生而言,如果他写得还不够理想,笔者会要求再次修改。最后,便是总结讲评。每次笔者都会挑选一两篇本班最好的文章作为例文复印给每位学生,有时会写好评语让学生自行对比,有时则只字不写让学生讲评。或是挑选一篇典型错误文章,笔者先修改大部分,学生根据大家一起讨论出来的问题和意见修改剩余的部分。这样的讲评课,总是能激起学生思维的火花,让他们评有所得。
3.多形式训练
首先是写提纲。笔者的提纲要求很简单,什么文体,立意是什么,使用哪些材料,这三者写清楚就行。因为要求简单,不会增加学生的学业负担,又能让学生养成迅速在脑中让作文成型的习惯,所以学生都很乐意完成。第二种是根据主题找写作材料。如,某周的主题是“超越”,要求积累四类写作材料:真人真事、名人轶事、名言警句、诗词文句,而下周的主题则是“坚持”,还有“美”“感恩”“人与自然”“责任”“爱”等可以布置。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养成积累各种类型材料的习惯,让他们在写作时做到胸有成竹、有料可用。而且这些主题,很容易与中考的作文题目挂钩,如,2012年广州中考作文是《改变一点点》,便可以使用“超越”“坚持”甚至是“责任”中的材料,平时有积累的学生,肯定要比无积累的学生更快更好地成文。
第三种是提供一则材料,根据材料写两个以上立意不同的提纲。如,某周提供的材料如下:从前,在大山里住着一位樵夫,有一天,他很早就起了床,挑了昨天砍好的木柴到城里去卖,等到他晚上回家时,却发现他的木头房子起火了。左邻右舍都赶来帮忙,但因为晚上风大,大家的救火行动显得毫无用处,樵夫和他的邻居们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大火吞掉了整幢木屋……终于等到大火熄灭了,这个樵夫飞快地跑进烧毁了的屋里不断地寻找着。大家以为他在寻找藏匿在屋内的金银财宝,但当樵夫激动地喊叫 “我找到了”时,大家才发现他的手里捧着的不过是一把斧头。
这则材料的关键是“斧头”,有些学生能抓住这一要素,设置以下立意:人心中一定要有信念、希望;每个人都要有安身立命之本……但大部分的学生都未能抓住重点,有写邻里互助的,有写大自然惩罚毁山灭林者的。借由该次训练,笔者讲解了材料作文的审题和写作要点,也让学生了解到同样的材料,其实可以运用到不同主题的文章中去。
以上三点,都着重于对学生思维习惯的训练,从学生实际写作所反馈回来的信息中,笔者发现这样的做法比让学生大量写文章更有效,也更受学生欢迎。
我们的学生会“听说读写”吗?笔者认为,只要我们慢慢培养,总是会的。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方面许多项目都要经过不断练习,锲而不舍,养成习惯,才能变为他们自己的东西。”而身为语文老师,最大任务便是带着学生们把以上所讲,在初中阶段进行不断地练习,一遍又一遍,以至于方法变成习惯,习惯化成能力,学生们便能终身受益。
参考文献:
[1]皮連生.学与教的心理学[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5).
[2](美)吉姆·崔利斯.朗读手册[M].天津:天津教育出版社,2006.
[3]叶圣陶.学习语文要养成好习惯[EB/OL].http://blog.66wz.com/?uid-260531-action-viewspace-itemid-356475,2009-5-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