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春梅
【摘要】在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同时,班主任应该把立德树人作为工作的重心。以教学实践中三个教育案例为例,指导家长们把批评当作一种与孩子沟通的途径,不忘教育的初心,带着爱帮助孩子去面对自己的问题,去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关键词】立德树人 初心 鼓励 教育案例
一、指导家长的原因
习主席要求广大教师要做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的“四有”好老师。因此,笔者认为班主任和家长要统一对班级孩子的教育思想和目标,要指导家长一起参与立德树人教育,要帮助和引导家长有效地“批评”孩子,使中职艺校的孩子们在家、校双重爱护下,身心健康地学习和成长。帮助中职的学生“扣好人生中第一粒扣子”。
二、有效批评遵循的原则
“不忘初心”是习主席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讲话的核心内容之一,它也应成为党员教师和班主任工作要遵循的原则之一。作为中职的班主任或是家长,我们要自问,批评和教育孩子时,我们的初心是什么?笔者相信没有哪位家长是不爱自己孩子的。家长们应当在批评教育孩子时,记住要把爱这个教育的初心。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的作者肖悦在书中这样写到:“每一个微笑、每一句鼓励的话语都将会成为孩子精神上的阳光;相反,每一句粗暴的呵斥,都足以将他们脆弱的尊严击得粉碎、无地自容。”因此,作为班主任的笔者,希望家长们借助批评的机会,让孩子明白家长对他们是关注的、爱护的。笔者相信当一个孩子能体会父母的爱心时,他们会更愿意接受家长的建议,也会更愿意配合家长面对并解决自己存在的问题。
三、有效批评的注意事项
对于批评,估计没有家长是陌生的。但怎样批评,孩子才能接受;怎样批评,他们才愿意改进?为了指导家长们进行有效的批评,作为班主任的笔者,结合自己带班中的成功与失败的教育案例,希望家长们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给孩子说话的机会
教育案例一:在自己以前班级中有一位男生,每到晚自习课上就一只手拿一条白毛巾,另一只手写作业,从来没有见他放下过毛巾。作为班主任,笔者实在是看不下去。一个男生整天抱着条毛巾干什么,好像女孩抱着芭比娃娃上课一样,这怎么行。于是,某一天的晚自习时,笔者按捺不住心中的怒火,直接冲进教室,夺下他紧握的毛巾,并且在全班面前批评他娇气。结果这个学生吓得大哭起来,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学自习,笔者只好把他请进办公室里,询问他痛哭的原由。原来,他是跟着单亲妈妈长大。而妈妈因为工作原因,经常要奔波于全国各地,很少机会来北京陪他和看望他。因此,上初中的他非常想念妈妈,就只有把妈妈送给他的白毛巾天天带在身边,睹物思人,抱着毛巾时,他就仿佛感受到了妈妈的爱。了解到真实情况后,笔者对自己不分青红皂白就批评他的行为感到内疚,赶忙安慰孩子并向他道歉。
从那以后,笔者吸取了教训,告诉自己,以后再处理学生问题时,无论大错小错,先给学生解释的机会,当问清事情的原由后,再计划后面的谈话内容和处理方法。不管学生是对是错,他们都应该得到平等的说话的机会。这样做,可以帮学生认识到班主任是尊重爱他们的。通过总结这次的事情后,笔者能够更加冷静地处理学生问题,因此也希望家长们学习这种方法。
2.肯定孩子的优点
《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的作者肖悦建议,“寻找出孩子值得肯定的亮点,去鼓励他、教育他,这样,孩子不但会愿意纠正错误,而且会更加积极、努力地去思考、去创新、去实践”。笔者非常赞同这种观点。记得人们常说,“给一个巴掌再给一个蜜枣”。但经过在笔者班主任的实际工作中发现,当批评学生时,他们普遍能接受的方式正好相反:给一个“蜜枣”,再给一个“巴掌”。这里的一个“蜜枣”,笔者指的是肯定孩子现有阶段取得的进步;“巴掌”指的是帮助孩子认识到自己的问题,而不是真的去打学生。
教育案例二:笔者班里曾經有位女生,她平时一直乖巧,虽然偶尔会在课堂上说笑,但是没有影响过自己和同学们的学习。但有一天课上,笔者发现她丢失了一本重要的练习册。没有这本练习册,她每天的作业和课堂练习都无法完成,因此笔者请她用自己的手机,与在北京陪读的家长沟通一下,帮她尽快再买一本练习册。但这位女孩的回答很反常,她拒绝笔者的要求,不愿与家长沟通。理由是家长已经不陪读了,没法购买,然后,生气地坐回座位上。笔者看到她的这种反应,虽然很吃惊但还是她了她一段冷静期,直到第二次课才把她找来谈话。笔者没有直接批评她前一次课堂上的行为,而是先表扬她在课堂上一贯优秀的表现,如认真记笔记、努力背诵词汇、成绩也在稳步提高等,这事都是这位女生近期值得肯定的地方。当听完笔者的表扬后,这位女生本来带有敌意的表情和眼神一下子消失了,变得惭愧起来。在然后,主动向笔者解释道,自己那天是因为课前的某些事情弄得心情不愉快,因此把自己的情绪带到了课堂上。当看到她开始主动认错后,笔者首先肯定了她的自我悔过行为,然后抓住时机告诉她要学会处理自己的情绪,并要尊重所有的老师等等。这位同学全都欣然接受。至此事情并没有解释,令笔者意外的是,在周末发手机后,她用微信写了很长的文字来表达自己的歉意,并保证今后会努力改正。
3.把鼓励贯穿批评
鼓励教育法的构建人和倡议人许晋对于鼓励教育的认识是:“教育者(家庭或老师)从积极鼓励的角度出发,发现被教育者(孩子或学生)的优点,并运用正确的激励方法对被教育者进行不断鼓励以增加他的自信”。
教育案例三:在笔者十几年前带的一个班级中,有位女孩子长得很清秀,性格很温柔,在笔者看来除了文化课学习需要提高外,孩子在宿舍、专业学习方面都很优秀。但孩子的妈妈却不这么认为,她不允许孩子存在一点错误。孩子曾经在学校放小长假前一天晚上,跑到笔者办公室说自己不想回家见妈妈。原来她妈妈经常因为对她在校的表现不满而出手“伤害”她。如果是走在路上,她妈妈会脱下一只高跟鞋敲她;如果手边没有什么物品可以发泄愤怒的时候,她妈妈会掏出钥匙链扔向孩子。面对孩子的求助,笔者肯定是出手相助,立刻与她妈妈见面谈话。并且在后来的家长会时,送给她一本关于鼓励教育的书籍,名为《好孩子是夸出来的》。大约十年后,笔者和学校的同事一起到外地中职艺校出差学习时,接待他们的真巧是这位常挨妈妈打的女孩。笔者第一反应就是询问她妈妈读完那本书之后,与孩子相处的情况。她开心地告诉笔者,多亏了笔者鼓励她妈妈去改变教育方式。妈妈后来再也没有伤害过她。从那之后,妈妈对她的文化和专业学习报以鼓励的态度,孩子也因为专业很优秀找到了一份满意的工作,与妈妈一直幸福地生活在一起。
为此,笔者非常感动,没想到自己送给家长的一本书,会帮助到家长有这么大的改变,会对孩子今后的发展起到这么大的促进作用,也希望家长们改变批评的方式,对孩子多进行鼓励教育。
四、小结
笔者认为新时代的班主任,在争做“四有”好老师的同时,要以立德树人作为学生工作的根本目标和任务。家校不是矛盾体,而是统一体。班主任应该协助和指导家长,借助批评这种沟通形式,带着一颗爱的初心,鼓励孩子大胆地说出内心的感受,勇敢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不断鼓励孩子去做更好的自己,去扣好他们人生中的第一粒、乃至今后的每一粒扣子。
参考文献:
[1]黄静,郑炜.批评的艺术[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4.
[2]肖悦.父母如何说孩子才肯听:鼓励是最好的教育[M].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0.
[3]许晋.鼓励教育法[M].中华工商联合出版社,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