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明卉, 王子龙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南京 211106)
绿色技术创新通过减少污染排放和提高能源资源利用率实现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双赢,在这一背景下,为探讨迅速增长的国际技术转移是否影响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本文利用2008—2017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投入产出数据,在测算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研究国外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3种方式的国际技术转移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国内外学者从不同角度、层次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开展一系列研究,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主要集中在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测度及其影响因素方面. 韩晶[1]应用TOBIT回归分析法对影响中国绿色创新效率的因素进行分析,研究发现中国各地区绿色创新效率呈现出较大的差异性. 岳鸿飞[2]研究发现近十年来我国各省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在稳步提升,且东部地区增速明显快于中西部地区. 此外,加大中部外商投资力度有助于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 王淑英等[3]研究发现,绿色创新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环境规制对绿色创新的影响具有差异性;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和人力资本显著促进绿色创新,但产业结构抑制绿色创新. 肖远飞等[4]研究发现,FDI对区域绿色创新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环境规制政策可以缓解FDI对区域绿色创新效率带来的不利影响. 二是侧重于研究不同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 王华等[5]将外商直接投资、进口贸易、出口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同时纳入分析,得出国际贸易和国际技术许可对中国企业自生能力的培育起到更为积极的作用. 韩晶[6]研究发现技术转移对中国技术效率有着显著的正向影响. 就整个宏观层面来看,FDI带来的技术效率提高最明显. 就各地区来看,东部地区的国外直接技术引进对提升其技术效率效果最明显,中西部地区的FDI技术转移对其技术效率提升效果最为明显. 汪晓文[7]利用GMM方法实证检验出国外技术引进对我国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的促进作用在异质吸收能力影响下呈现出区域差异,积极而显著的影响效应发生在东部地区,而非中部和西部地区.
综上所述,目前虽然已有学者研究本土技术转移与技术创新效率的关系,但少有学者将国际技术转移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结合研究. 所以,本文尝试从异质视角出发,在测算出非期望产出约束下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基础上,将间接和直接渠道的国外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等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纳入计量模型,同时也考虑到区位异质,将样本进行分区回归,用动态面板GMM法研究各个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方向和影响程度,以期为各省市提供具有针对性的建议.
本文采用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8]测度中国各省市自治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传统DEA模型大多只能单一地从投入或产出角度出发测度决策单元(DMU)的技术创新效率,难以充分考虑投入产出的松弛性问题,会出现多个决策单元效率值均为1的情况,无法进一步对有效决策单元的效率高低进行区分. 另外,传统SBM模型忽视了技术创新过程中产生的外部环境负效应,因此得到考虑非期望产出的超效率SBM模型:
在测算出技术效率后,依据前人的研究结果,本土技术转移、国外技术引进、国外研发投入、人力资本投入和区位因素等均是影响不同地区不同省市自治区的技术创新效率的重要因素. 本文基于CH模型构建国际技术转移的计量模型,将国际研发资本的投入分成国外研发投入(FI)、国外技术引进(FT)和进口贸易(FP)3类,引入国内技术市场活跃度(TM)和各省市自治区人力资本投入(HMC)两个控制变量构建出计量模型:
由于本文旨在研究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所以在式(2)的基础上加入控制变量环境规制(ENVIR),将计量模型扩展为模型:
考虑到多种技术转移方式之间可能存在的相互作用,进一步引入各方式间的交互项,将模型设定为:
其中:Φ=β6ln FIit×ln FTit+β7ln FIit×ln FPit+β8ln FTit×ln FPit+β9ln FIit×ln FTit×ln FPit.
式(2)~(4)中:i 代表不同省市自治区;t 为时间项;c 为截距项;εit为随机误差;β0,β1,…,β9代表各技术转移方式的影响系数.
1.2.1 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测算指标 本文将环境污染指标纳入非期望产出部分,构建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评价指标. 具体投入和产出指标以及相应数据处理如下:
1)投入指标. 本文选取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人员全时当量、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试验发展活动经费和分地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试验发展新产品开发经费作为投入指标,考虑到各项指标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均采用存量指标. 借鉴朱平芳[9]的研究方法:为了消除物价变动对分析的影响,本文首先对所有变量进行价格平减,之后选取2008年为基期,选取折旧率为10%,利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各年投入资本的存量.
2)期望产出指标. 选取专利申请数和新产品销售收入两个指标. 首先利用R&D价格指数(PI)和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分别对专利申请书和新产品销售收入进行平减,消除物价变动对分析的影响,然后以2008年为基年,以10%为折旧率,用永续盘存法计算各年份新产品销售收入的存量.
3)非期望产出指标. 借鉴李斌[10]的处理方式:利用熵值法将工业“三废”,即工业二氧化硫排放量、工业废水排放量、一般工业固体废物产生量3个指标合成构建环境污染综合指数作为非期望产出. 由于非期望产出指标与技术创新效率呈负相关,所以对数据进行了正向化处理.
1.2.2 国际技术转移指标 依据模型设定,选取国外研发投入[11]、国外技术引进[12]和进口贸易[13]3类指标.考虑到国外技术转移发生作用有一定的滞后性,采用存量指标.
国外研发投入采用各地区年末登记的外商投资额进行测算,测算方法参考陈国亮[14]对于外商直接投资的处理方式:首先以R&D价格指数(PI)对国外研发投入(FI)进行平减,然后以2008年为基期进行存量计算,由于计算方式相同,本文仅对国外研发投入的计算过程进行说明:
国外技术引进采用各地区国外技术引进合同金额进行测算,进口贸易采用各地区进口货物总额进行测算,以商品零售价格指数对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分别进行平减,以消除物价变动对分析的影响.
1.2.3 其他控制变量 ①环境规制强度[15]. 文中采用污染治理成本作为环境规制强度的衡量指标. 当企业面临较严格的环境规制时,会花费较多的成本在污染治理上. 不同生产规模的企业,污染治理成本的投入也不同,故本文采用公式:环境规制强度=(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工业增加值)×1000进行测算. 其中工业污染治理完成投资和工业增加值分别借助地区生产总值指数和工业品出厂价格指数进行平减. ②技术市场活跃度[16]. 一般来说,技术市场越活跃,技术运用就越多,技术水平也就越高. 技术市场交易额更直观地代表一个地区的技术水平. 该指标以2008—2017 年间各省市自治区技术市场成交额数据进行测算. ③人力资本水平[17]. 人力资本水平是一地区人力资源素质的重要体现,对该地区的创新能力有着重要影响. 该指标采用2008—2017年间各省市就业人员受教育程度相关数据,借鉴文献[17]的方法计算出各省份人力资本存量.
1.2.4 数据来源 各指标与数据来源整理如表1. 各指标与变量的原始数据来自2009—2018年的《中国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中国环境统计年鉴》和《中国贸易外经统计年鉴》等资料.
表1 指标选取与数据来源Tab.1 Index selection and data sources
根据非期望超效率SBM模型设定,利用MAXDEA8.0软件对2008—2017年各省市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行测度,得出测度结果如表2所示.
由表2可以看出,各省市自治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差异显著. 北京、上海、江苏和海南等地各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值均在1.0 左右. 以上海为例,上海作为工业化最早的城市,不断在污染治理方面加大力度,2018 年已发布《餐饮行业环保守则》,2019 年陆续发布《集成电路行业环保守则》《生物医药行业环保守则》等,让排污者主动担负起环境治理的责任,也有效地促进上海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 内蒙古、甘肃、青海、新疆等地虽然深处内陆,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也较高,最高时能够达到2.796,可能与这些地区科技投入产出机制运行较好有关.
图1 2008—2017年各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值Fig.1 The average efficiency of green technology innovation in various regions from 2008 to 2017
由图1可以看出:各省市自治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地区差异性显著,区域发展不均衡. 东部和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中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则普遍比较低. 东部地区在研发资金以及科技人才方面具有明显优势,加上近年来在节能减排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积极推进,直接促使地区创新效率提升;西部地区自身的地源环境和早期的政策导向使得其工业发展相对落后,但较低的工业水平使得环境污染程度相对较低,所以西部地区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较高;中部地区介于西部和东部之间,由于过于强调经济增长而忽略了环境保护等原因,造成绿色技术创新效率普遍较低.
由于广义矩估计法(GMM)能克服解释变量的内生性和遗漏问题,GMM的两步法比一步法更有效且系统GMM方法比差分GM 量模型进行检验,回归检验结果见表3.
表3 国际技术转移与技术效率关系回归结果Tab.3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and technology efficiency
表3给出了在有无环境规制下,不同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的系统GMM估计结果. 其中,模型2进一步引入了环境规制变量;模型3引入了3种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交互项. 从表格的最后3行可以看出,模型均通过了AR检验和Sargan检验,说明3个模型的误差项均不存在自相关,选取的工具变量在整体上是有效的. 具体来看:
1)不论是否引入其他控制变量,前一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期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回归系数均为正数,且明显大于其他主要解释变量的回归系数,两个模型的回归结果均通过了0.1%置信度下的显著性检验,即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年的效率有显著促进作用,这说明绿色技术创新存在明显的循环累积效应. 控制变量方面,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市场活跃度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呈正相关,即二者均促进了技术创新,且技术市场活跃度的影响均通过了0.1%置信水平下的显著性检验.
2)在3个模型的回归结果中,3种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回归系数均显著为负,即3种国外技术转移方式对我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具有负向影响,但抑制的程度不同. 在引入了环境规制约束后,外商直接投资的进入虽然可以解决国内创新活动资金紧缺的问题,并带来部分新技术,但也会产生一定的挤出效应,使得国内企业的市场份额下降,利润降低,从而减少研发投入,抑制企业进行绿色技术创新活动;国外技术的直接引进本身会带来一定的环境污染隐患,另外由于技术引进难以完全实现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容易使国内企业产生技术依赖,从而减少创新动力,降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进口贸易直接引入了新的生产设备、半成品或成品,在某些行业和领域特别是存在一定污染的低端制造业,无须再进行技术创新,降低国内企业的创新积极性,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绿色技术创新.
3)模型2显示引入了环境规制变量后的回归结果,环境规制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系数为负,且通过显著性检验,即这一变量对于绿色技术创新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企业会通过缴纳排污费、购买新设备、研发新技术等方式应对政府的环境规制,增加了企业成本,从而挤占研发投入资金,降低创新效率. 而在降低污染物排放的同时,生产效率也可能会降低,从而妨碍企业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4)模型3显示在引入了3种国际技术转移方式的交互项后的回归结果,国外研发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国外研发投入和进口贸易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正,这表明它们两两之间存在互补效应,国外研发投入存量的增加,有助于获取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中的技术溢出,提升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交互项的估计系数显著为负,说明二者间存在替代效应,国外技术引进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效果会随着进口贸易值的增加而降低;反之亦然. 3种方式的交互项估计系数也是显著为负,说明3种方式之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此消彼长.
为了进一步比较不同地区间环境规制下不同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在模型2的基础上,根据年鉴中的地区划分标准,将除西藏、港、澳、台外的中国其他30个省市自治区划分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四大区位板块,进行了分区回归,估计结果见表4.
表4 不同区位的国际技术转移方式与技术效率关系回归结果Tab.4 Regression results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international technology transfer methods and technical efficiency in different locations
从表4可以看出,3个模型均通过了AR检验和Sargan检验. 各地区滞后一期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对当年的效率有显著提升作用,且比其他变量的影响系数高;环境规制对不同地区的技术效率均有抑制作用.进行分区回归后,结果呈现较大的差异,具体来看:
东部地区国外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这是因为东部地区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雄厚的工业基础更有利于吸引和利用外资,污染防治工作和环保督查力度能够更严格地约束外资. 中部地区进口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说明进口贸易在中部地区能够较好的扩散,中部地区能够有效利用进口物资转化和提升自身的技术. 西部地区国外研发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呈正相关,这是由于本地区的国家政策和工业基础既能满足跨国公司和国际购买者的需要,也有利于技术引进的消化吸收和改进创新. 东北地区国外研发投入、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为正相关,其中进口贸易的影响最大. 作为老牌工业区,东北拥有较好的工业基础,同时由于地理位置上既靠近首都,又与邻国接壤,所以对于国外研发投入、国际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3种方式的吸收和消化能力都很强. 控制变量方面,人力资本水平显著抑制中西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这可能与地区本身技术创新水平较低有关,人力资本水平越高,越无法提供相适配的设施和技术支持,无法有效转化人力资本;技术市场活跃度显著促进东部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东部地区技术水平较高,社会资本和条件也能有效支持和转化技术创新,从而能显著提升地区绿色技术创新.
在考虑非期望产出环境污染的情况下,测算了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10年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从异质角度出发,分析了在环境约束下,不同地区国外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对绿色技术创新效率的影响,得出结论:①绿色技术创新效率自身存在循环累积效应,且系数显著大于其他影响因素,说明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显著提升了绿色技术创新效率. ②从全国整体看,3种国外技术转移方式对中国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显著负向影响,且3种方式间存在明显的替代效应. 此外,人力资本水平和技术市场活跃度与技术创新效率均呈显著正相关. ③从不同区位看,国际技术转移方式对于各个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影响方向和程度存在异质性:东部地区的国外研发投入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中部地区的进口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呈正相关;西部地区的国外研发投入和国外技术引进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呈正相关;东北地区的国外研发投入、国外技术引进和进口贸易与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呈正相关. ④环境规制对不同地区的绿色技术创新效率均有抑制作用,且作用明显.
基于以上结论提出建议:①重视绿色技术创新中前期技术的循环累积效应,绿色技术创新是一个长期过程,政府应不断地汲取经验教训,优化绿色创新方式和流程,提高绿色技术创新的效率. ②提高吸引接收和利用国际资本的能力,调整技术的吸收转化方式和流程,优化进口贸易的结构和重心,增加技术密集型贸易占比,促进要素的高效配置,有效利用国际资本和技术,增强绿色技术创新的能力. ③加大培养研发人员素质能力的力度,提升研发人员专业技能,增强对科研经费的管理,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技术创新激励,增强我国自主创新实力. ④根据各地区的实际情况,制定不同形式和强度的环境规制政策,完善经济增长与环境保护的双赢机制,促进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