跳伞训练是空降兵作战训练的重要内容之一,主要包括平台、吊环、离机等地面模拟训练与空中实际跳伞训练[1]。由于训练具有难度高、强度高、危险性高以及机动性强等特点,空降兵跳伞训练伤发生率远高于其他军兵种[2],受到我军各级卫生部门的高度关注。当前,各类文献对于空降兵跳伞训练伤发生率的报道差异较大,最高为60.70%[2],最低为0.80%[3],对于各个损伤部位的分类也不尽相同。为此,本研究通过整合空降兵跳伞训练伤相关文献,二次采集文献报道数据,分析我军空降兵训练伤发生情况,为训练伤防护提供针对性的参考建议。
1.1 资料来源 检索时间范围为1991年1月—2018年12月,通过检索万方医学数据库、中国医院知识总库(CHKD)和维普中文医学生物期刊数据库,获取相关数据。
1.2 方法
1.2.1 文献筛选 中文检索以“空降兵或伞兵或跳伞或伞训”和“训练伤或军训伤或训练损伤”为检索词进行“题名”“关键词”和“摘要”字段的检索。英文检索以“Airborne OR parachutist OR parachute troops OR borlly hop OR bailout OR parachute training”AND“Training wound OR training injury”AND“China”为检索词进行“Title”“Keywords”和“Abstract”字段的检索。逐篇浏览文献,记录作者单位、文献报道时间,排除个案报道。在对我军空降兵跳伞训练伤数据二次采集的基础上,对训练伤发生率、损伤部位进行统计分析。
1.2.2 数据筛选 各类文献报道关于我军空降兵跳伞训练伤的数据是以各研究单位为基本单元,报道数据存在重复计数的可能,而且存在一定程度的异质性,例如,不同文献对训练内容分类统计不一致,对损伤部位和损伤类型分类标准也不尽相同。但是针对空降兵跳伞训练伤的整体性研究相对较少,而且训练伤数据采集具有年度性。因此,本研究在数据筛选过程中采用以下方法:①同一作者或同一单位报道,同一年度选取最新数据,避免累积重复;②数据来源文献中训练伤发生部位或者损伤类型统计数据缺失较多者,未纳入相关统计[4-5]。
1. 3 统计学处理 应用SPSS 13.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对训练伤发生率进行中位数统计,采用χ2检验比较组间训练伤发生率的差异。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表1 文献基本信息及关于训练伤发生情况
2.1 文献筛选结果及总体分析 初步检索到相关文献203篇,其中,CHKD 60篇、万方医学数据库106篇、维普中文医学生物期刊数据库37篇。剔除重复的39篇后,经阅读题名、关键词、摘要及全文,排除不符合标准的文献156篇,纳入8篇文献。文献报道数据为1960—2012年。共纳入290 940例次研究对象。训练伤最低发生率为0.80%,最高发生率为60.70%,中位发生率为13.90%。其中,地面模拟训练研究对象共纳入39 760人次,训练伤最低发生率为1.41%,最高发生率为60.70%,中位发生率为13.90%;实际跳伞共纳入250 769例次研究对象,训练伤最低发生率为0.80%,最高发生率为36.67%,中位发生率为15.08%(表1)。
2.2 地面模拟与实际跳伞训练伤比较 纳入研究的文献中,共5篇同时对地面模拟与实际跳伞训练伤发生进行了报道,研究对象共纳入79 301人次。分别对每篇文献的地面模拟与实际跳伞训练伤发生数据进行χ2检验,结果显示,张永雪[10]文献报道地面模拟与跳伞训练伤发生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余差异均有统计意义(表2)。
表2 地面模拟与实际跳伞训练伤比较
表3 文献中不同部位损伤发生率情况(%)
2.3 损伤部位分析 本研究将损伤部位综合分类进行统计,其中,踝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41.79%,最低为21.62%,中位发生率26.90%;腿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37.01%,最低为16.40%,中位发生率24.41%%;腰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38.46%,最低为5.84%,中位发生率21.66%;膝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25.13%,最低为10.33%,中位发生率15.06%;上肢损伤发生率最高为14.68%,最低为7.69%,中位发生率13.04%;足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11.30%,最低为3.00%,中位发生率9.06%;颈部损伤发生率最高为10.10%,最低为1.03%,中位发生率4.86%(表3)。
由于空降兵的职业特殊性,跳伞训练伤一直是空降兵部队减员的主要原因之一[11]。尤其是,随着新训练大纲的颁布实施,空降兵训练强度及难度有所增加,并对跳伞训练伤发生产生一定程度的影响。但是,近年对空降兵跳伞训练伤缺乏流行病学的可靠研究,为此,本研究旨在通过对既往文献的荟萃分析,对空降兵跳伞训练伤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分析,为空降兵跳伞训练伤防护提供数据支持。
由上述研究结果可以看出,自1960年—2012年,空降兵跳伞训练伤整体发生率较高,地面模拟训练伤发生率与整体情况一致,实际跳伞训练伤的发生略高于地面模拟训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分析主要原因,实际跳伞训练因受跳伞高度、地面情况、风力风速等自然因素及心理因素的影响,导致训练伤发生率较高[12-14]。在损伤部位的分析中,各部位损伤率由大到小依次为:踝部、腿部、腰部、膝部、上肢、足部及颈部。分析主要原因,由于跳伞主要承受着陆冲击力的部位为腰部以下,所以踝部、腿部、腰部的损伤发生率居于前3位,均高于平均水平,与相关研究结果一致[11,15-17];其中,踝部损伤最高,这主要是与踝关节的解剖结构和着陆冲击力有关。
因此,本研究对空降兵跳伞训练伤预防提出如下建议。一要开展科学化跳伞训练,建议科学合理的安排跳伞训练计划,不但要避免训练负荷过重,引发疲劳性损伤,更应该加强核心力量训练,提高身体平衡性和下肢稳定性。二要制定针对性预防措施,建议紧扣新训练大纲中对训练科目和训练强度等的调整,制定康复理疗、器具防护、心理干预等针对性预防措施,积极开展训练伤预防宣教,提高官兵自身防护意识。三要推进规范化研究工作,组织相关卫生技术人员,依据疾病分类标准,开展规范的大样本跳伞训练伤流行病学研究,为训练、卫生等部门决策提供科学的数据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