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及对策

2020-09-08 00:19赵茜庞震卢婷
辽宁经济 2020年8期
关键词: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赵茜 庞震 卢婷

〔内容提要〕伴随着高等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高校多校区办学已成为我国高校外延式发展和内涵式发展的共同策略。本文对目前多校区管理主要采用的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管理模式进行阐述,从管理效率、资源共享、文化融合、交通保障、办学成本等角度探究多校区管理面临的问题,并从统一办学理念、明确功能定位、资源高效配置、探索管理模式、加强信息化建设等思路出发提出了解决对策。

〔关键词〕高等学校 多校区 管理模式

注:本文系西藏民族大学教学改革与研究课题项目(一般项目,项目编号:2017369)的阶段性成果

伴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飞速发展,办学体制机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高校结构与布局也随之不断调整,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向大众化、普及化快速发展,进而引发了高校教学资源的紧缺,尤其是空间资源的不足。最有效解决这一问题的便是扩大办学规模,有的高校通过合并组建完成校区扩张,有的高校则通过新建校区解决发展瓶颈,越来越多的高校走上了多校区办学的道路。这是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重大突破,也是高等教育发展的必然选择。值得肯定的是,多校区办学有效解决了资源短缺问题,改善了办学条件,推动了学校体制机制改革,促进了学科融合和学科结构的优化整合,增强了学校的综合竞争力,提高了高校社会资本生产能力,为我国建成一批世界一流的综合性大学奠定了基础。经过多年的发展实践,多校区办学产生了一系列不同于以往单一校区办学的特点和问题,给广大高校建设者和管理者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模式分析

我国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模式可划分为三种:集权型、分权型和混合型。集权型管理模式以条为主,是学校主校区各职能部门在分校区的职能纵向延伸,特点是一套管理体系和一个管理核心,上传下达便于集中管理,统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调配,这种模式特别适用于合并组建高校的初级阶段,是管理跨度过大造成管理成本偏高而效率偏低。分权型管理模式以块为主,是学校各分校区成立相对独立的管理机构进行横向管理,特点是自主管理,管理者主动性高,管理链条短、效率高,特别适用于具有独立学院的高校,但分校区权力过于强化,学校整体凝聚力不高,主校区政策难于贯彻,且存在机构重复设置,增加了办学成本。混合型管理模式条块结合各有侧重,相对集权和适度分权既保证了学校全校“一盘棋”的管理格局,又充分发挥出各分校的自主积极性,既提升了对资源的统一掌控,又保证了资源的配置效益,但也存在权责不清、管理盲区或管理重叠等问题。

二、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面临的问题

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实践的时间较短,经验不足,相较于单一校区办学来说,在办学管理方面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

(一)行政管理效率降低

任何一种多校区管理模式都必然是在原有单一校区运行时的管理基础上增加管理层次,即使分工明确,也往往由于管理流程、信息传达路径的延长造成信息传达不对称,政策落实有偏差,影响管理效率,降低管理机构的监督反应机制和调控能力。而相应增加的管理机构及人员在大大增加管理成本的同时,又造成了工作协调难度大的问题。

(二)教学资源共享不易

多校区办学的初心,是为了解决教育空间、教学资源不足的困难,但在很多高校多校区运行过程中,由于分散的校区造成资源分散,各校区间资源调配及分享困难,而各分校区又不得不配置必要的公共基础设施,从而造成了重复建设,产生资源短缺和闲置浪费、重复购置并存的现象。同时,教师人数的绝对增加和所承担的教学任务的相对减少也造成人力资源的浪费。尤其是多校区运行之初,还未形成完善的调配管理机制,资源的重组和调配涉及原有部门的利益格局变动,对本就困难的局面更是雪上加霜,长此以往将影响学校的办学效益以及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

(三)校园文化难以融合

校园文化是一所高校从建立之初伴随着一代代师生相互影响、共同成长和发展积淀而形成的,是漫长的历史过程,是复杂的演变过程,是每所高校独有的气质,是学校赖以生存的基础,潜移默化地影响着身在其中的每个人。然而,多校区的办学打破了这种状态,合并型多校区出现了不同文化间的矛盾冲突,引发了文化融合难的问题;新建校区尽管有先进的仪器设备,优美的校园环境,前卫的建筑风格,但无法弥补与老校区空间割裂、师生交流不便带来的文化底蕴缺失、精神文化内涵缺位及由此引发的师生归属感缺失。

(四)交通保障压力增大

多校区办学模式下,各分校区间存在无法忽视的空间距离,新建型校区也往往位于城郊或新区,师生往来各校区之间不可避免的要耗费大量时间、精力、物力处理交通问题。交通是联系各校区的纽带,交通是否畅通直接关系到教学秩序及教学质量。但受距离远近、天气情况、道路状况及公交资源等因素影响,交通运行在时效、安全等方面存在诸多不确定性。对于已开通班车的高校,增加办学成本的同时,也并不能完全满足师生对于班车运行班次的需求。

(五)办学成本成倍增加

办学成本增加问题尤以新建校区模式形成的多校区办学高校最为突出。新校区的建设,从征地、规划、设计、单体建筑施工到园区水、电、气、暖等市政管网配套设施建设,再到之后的设备投入、功能完善,少则几亿元,多则几十亿元,耗资巨大。校区建成后,水、电、气、暖、信息化、绿化、保洁、安保、医疗保障等运行费用成倍增加,校区间的空间距离造成的校区间交通和通信成本增加,新、老校区必备的相关软、硬件设施的更新升级,使得多校区高校办学运行负担加重。

三、提高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质量的对策

虽然多校区高校办学管理存在着很多的问题和困难,但其积极意义和发展趋势是不能否定的。在高校多校区办学管理实践中,注意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对促进高校多校区办学体制的不断完善和发展将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一)坚持统一的办学理念

办学理念是高校的“顶层设计”,是高校发展远景和方向的指导原则,是高校的精神、使命、宗旨、功能与价值观等发展基本思想的概括性论述。多校区办学是学校深化改革和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全校上下要以“一个大学”的办学理念为基础,从全局出发,统一思想,转变观念,克服抵触情绪,破除本位思想,圍绕“全校一盘棋”的思路开展各项工作,促进多校区整合优势,形成合力,推进学校各项事业发展。

(二)明确校区的功能定位

科学合理地确定不同校区的功能定位是高校多校区办学需要明确的重要问题。多校区相对于原有单一校区办学,从办学规模、办学实力和办学地位都有所提高,学校应着眼自身实际和发展需要,从充分利用学校整体办学资源、提升学术研究水平出发,科学规划并及时调整发展目标,重新明确各校区办学功能定位,对各个校区的用途、功能进行科学划分,突出各校区办学特色,实现更高水平的人才培养目标。各校区功能定位可采取以专业或院系划分的横向型模式,也可采取以年级或职能划分的纵向型模式,还有横向与纵向相结合的混合型模式。高校管理者应根据学校整体事业发展规划及多校区办学目标,以提高培养人才质量和办学效益为出发点,统筹考虑、因地制宜,明确功能定位,为多校区管理提供依据。

(三)着力高效的资源配置

在办学经费有限、总体资源不足的情况下,发挥现有资源最大效益的根本途径是实现资源的高效配置。一是对全校资源进行摸底清查并建立台账,建立保证重点、兼顾一般的原则进行资源配置。在专项建设经费上考虑效率,在运行经费上兼顾公平,根据学科层次、产出绩效等因素分配资源,加大对重点优势学科的投入,加强对基础学科和新兴学科的扶持,实现学校资源的高效合理配置。二是加强制度保障,建立资源调配机制,加强预算管理和资产管理,核定购置计划和占用指标,避免资源配置的随意性,完善资源投入产出绩效评价体系,强化审计监督,定期组织考核,并据此动态调整资源配置结构,促进教学资源的使用效益和效率提高。三是充分运用信息化手段,提高资源共享程度。加强网络信息化建设,建立数字化校园,构筑精品课程平台、自主学习平台和教学管理信息化平台,实现资源共享。四是转变观念,建立符合学校自身发展实际的资金运作机制,在积极争取政府及上级主管部门资金、政策支持的同时,广泛吸纳社会资金捐助、合作,多措并举地拓宽资源渠道。如采取社会资源参与投资的方式提供后勤保障服务,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争取市政交通开辟公共交通线路解决校区间交通问题等。

(四)探索适宜的管理模式

受学校办学历史、发展定位、多校区形成类型等因素差异性影响,任何一所高校的多校区管理模式都不具有普适性,不能简单复制,需要管理者根据自身实际及所处特定的发展阶段,结合各校区功能定位,探寻具有自身特色、区域特点、时代特征的多校区管理模式。建议对于合并型或多校区相距较近的高校,采用条块结合、以条为主的偏集权型模式,便于凝聚人心,统一管理,降低成本;对于新建型且校区相距较远的高校,采用条块结合、以块为主的偏分权型模式,调动各校区积极性,提高管理效率。同时,管理者应转变管理理念,把握好“放、管、服”尺度,既要充分发挥各分校区的管理自主性,又要统一于学校整体管理目标的实现,按照“教书育人、以人为本,服务师生、服务教学”的原则,践行管理即是服务的理念。

(五)加强信息化校园建设

依靠现代化的管理手段,应用信息化技术是有效地解决多校区空间屏障,提高管理效率的途径。充分利用高校科技、人才和平台优势,深入开展“互联网+”开发与应用,打造数字化校园,突破校区空间和地域限制,实现多校区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网络资源共享,发展网络远程教育课堂,丰富教学模式。构建网络文化阵地,实现不同校区间师生互动交流,使师生免于不同校区间奔波,既保障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又促进了教学、科研、管理及校园文化有机融合的同时,强化了师生的归属感。引入视频会议系统、OA办公系统,建立信息资源共享平台,加强信息收集、处理和传达的准确性、及时性,有效推进办公现代化程度,精简管理岗位,减少管理幅度,降低管理成本,提高工作效率。

四、结语

多校区办学是我国高等教育快速发展的产物,为高校改革发展带来机遇的同时也为高校管理带来了挑战,高校管理者需在实际的工作中理清思路,正确认识和找准制约学校多校区办学的症结,不断探索和反思,勇于突破常规,转变教育观念,创新办学理念,构建科学、高效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创新管理手段,优化资源配置,促进学科专业融合,提高办学能力水平,实现内涵式发展,为高等教育注入新的活力。

(作者單位:西藏民族大学规划建设办公室)

猜你喜欢
高等学校管理模式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背景下高校实践教学改革探析
浅谈高校廉洁教育的对策
创新创业教育融入高等学校人才培养体系的实施路径研究
高等学校教学及科研设备政府采购操作实务
高校网站安全管理研究与探讨
残疾人高等教育外聘教师管理模式初探
浅谈高校图书馆随书光盘的编目与管理作用
基于承包商管理的系统化基建安全管理模式的分析
浅谈高校宿舍管理与宿舍文化建设
工程应用型本科机械专业学生考研管理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