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的调查

2020-09-08 03:13顾思佳黄龙贤谢莉玲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条目

顾思佳,黄龙贤,谢莉玲,肖 玲,张 黎

(1.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呼吸科,重庆 400015; 2. 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护理部,重庆 400015; 3. 重庆医科大附属第一医院第一分院心内科,重庆 400015; 4. 重庆医科大学护理学院,重庆 40001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简称“新冠肺炎”,是自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以及全国陆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感染引起的肺炎[1]。目前,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已将该传染病纳入乙类传染病范畴,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防控措施[2]。随着疫情的发展,全国各地逐步实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3],医务人员作为疫情救治的主力军,应对COVID-19的核心应急能力是影响疫情救援能力的关键因素。本研究旨在了解重庆地区医务人员应对COVID-19的核心应急能力,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提高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以及应对传染病突发事件的能力提供参考依据。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2020年3月1—5日,采用方便抽样法对重庆地区78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纳入标准:(1)有执业资格证书并注册;(2)工作时间大于1年;(3)自愿参加本研究。排除标准:因其他原因未在岗者。

1.2 调查工具

1.2.1 一般资料 根据研究需要设计调查问卷一般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职称、工作年限、医院级别、所在科室、文化程度、婚育状况、是否在发热门诊或者感染科工作过、是否参加过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等问题。

1.2.2 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问卷 参考我国学者阚庭等[4]构建的“医务人员传染病突发事件核心应急能力指标体系”制定调查问卷。该指标体系由38个条目3个维度组成,分别为预防能力(3个条目)、准备能力(4个二级指标共6个条目)、救援能力(6个二级指标共29个条目)。经研究小组和专家讨论后,选取原指标体系中传染病范畴适用于COVID-19的条目,将准备能力中应急预案及法律法规的2个条目合并成1个条目,将救援能力中上报的4个条目合并成2个条目,传染病突发事件应对的3个条目合并为1个条目。

问卷最终由32个条目组成,其中预防能力(3个条目)、准备能力(4个条目)、救援能力(6个二级指标25个条目),总分范围为32~160分,得分越高代表核心应急能力越强。采用Likert 5级评分法计算问卷得分,1分代表完全不符合,2分代表比较不符合,3分代表一般符合,4分代表比较符合,5分代表完全符合。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星的方式对符合纳入标准的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将研究背景、一般资料及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内容均编入问卷星调查问卷中,本次问卷调查基本在3~10 min完成。

2 结果

2.1 调查问卷效度 本次问卷的效度为0.974,选取20名医务人员进行预调查,Cronbach’s α系数为0.973,各维度的系数为0.720~0.970。最终获得的725份问卷重测Cronbach’s α系数为0.983,各维度的系数为0.890~0.981。

2.2 一般资料及得分情况 最终纳入788名医务人员进行问卷调查,共收回调查问卷788份,获得有效问卷725份,有效率为92.01%。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岗位类别、医院级别、科室的医务人员,以及是否在发热门诊或感染科工作过、是否参加过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的医务人员,各组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见表1。

表1 新冠肺炎疫情下725名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的单因素分析

2.3 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得分情况 重庆地区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总分为(128.14±25.38)分,其中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情况见表2。

表2 新冠肺炎疫情下725名医务人员的核心应急能力评分

2.4 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各维度得分最高及最低条目 救援能力中正确实施手卫生得分最高,准备能力中定期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得分最低。核心应急能力各维度得分最高及最低5条目具体情况见表3。

表3 新冠肺炎疫情下725名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各维度得分最高及最低的5个条目

2.5 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影响因素的多元线性回归分析 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职称、岗位类别、医院级别、科室及是否参加过COVID-19培训为影响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的独立因素(R2=0.115,F=12.774,P<0.001)。见表4。

表4 新冠肺炎疫情下725名医务人员的核心应急能力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重庆地区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得分为(128.14 ±25.38)分,处于中等水平。三个维度中得分最高的是救援能力中正确实施手卫生,得分最低的是准备能力中定期参加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与文献[5-6]调查结果接近。可能由于近年来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多集中发生在人口密集、人口流动性大的一线城市,重庆地区处于西部地区,2003年重症急性呼吸综合征和2009年H1N1禽流感对重庆的影响较小,医务人员参加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救援机会相对较少,接受应急演练培训的机会有限。我国大多数医务人员仍缺乏专业的应急救援培训[7]。邱雁[8]认为目前国内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主要存在以下三方面的问题,一是医院应急管理意识相对薄弱,二是应急管理体系相对不全面,三是队伍建设缺乏专业性。我国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时卫生系统内部及其他部门的联动合作机制仍需加强[9-10]。医院在提高医务人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中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在突出医院作用的同时,还需加强非卫生部门的联动作用,多部门合作,共同抗击疫情。

本研究发现重庆地区医务人员应对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的救援能力中正确穿脱个人防护用品得分为(4.11±0.95)分,处于中等水平,医务人员对穿脱防护服的掌握情况不容乐观。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防护物资不足,应根据不同工作区域及工作岗位选择不同的个人防护用品[11]。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新冠肺炎疫情下医用口罩的使用指南[12]中明确提出,口罩的正确使用和管理是医务人员预防自身感染最重要的防护措施之一,而重庆地区不同岗位医务人员口罩的选择及佩戴情况还需进一步调查研究。

本研究调查发现,不同年龄、工作年限、职称的医务人员与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呈正相关,与研究[13]基本一致。其中工作年限5~10年的核心应急能力得分略高于10~20年的医务人员,考虑工作5~10年的医务人员工作经验及知识储备已逐渐增强,学习积极性处于上升期,而工作10~20年的医务人员虽然有丰富的工作经验及知识储备,但由于年龄、家庭等其他因素可能工作积极性有所下降。总体趋势为年龄越大、工作年限越长、职称越高,其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越强。因此,医疗机构管理者应针对不同年龄段医务人员进行分层培训。不同岗位类别的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不同,其中医生得分最高,其次为医技,护士得分低于医技,其他岗位得分最低,与文献[14]调查结果基本一致。主要考虑有以下几个方面原因:(1)医生及医技的总体学历水平高于护士,学习能力强于护士。(2)护士及医技在应对COVID-19事件时,按照常规经验方式解决问题,缺乏独立的思考及创新能力。因此,需要加强对医技与护士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思维训练,建立科学的思维模式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2020年2月29日发布支援湖北武汉等地的一线医务人员约4.2万人,其中护士2.86万人,占医疗队总人数的68%。护士是抗击COVID-19的主体力量,而且由于工作性质,需要高频次的直接接触患者,感染风险更高,提高护士的核心应急能力是疫情防控救治的关键方面。

不同科室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有一定差别,其中感染科、急诊科的医务人员核心COVID-19应急能力得分高于其他科室,在发热门诊/感染科工作过的医务人员得分高于其他医务人员。重庆市2007—2011年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主要以突发传染病事件为主[16]。因此,医疗机构应加强对非感染科医务人员进行传染病相关知识的培训,增加其他医务人员在感染科轮转学习的机会,提高全体医务人员应对传染病的应急能力。

本调查研究发现参加过COVID-19培训的医务人员核心应急能力得分高于未参加过培训的医务人员,与调查[17]结果一致。研究[18]显示,经过灾害应对专业培训的护士能够从不同的角度审视自己,意识到自己的不足,不断地强化和训练欠缺的地方,在以后灾害事件的应对中会更有信心。因此,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应加强对医务人员的COVID-19相关知识培训。

包燕萍[19]在突发传染病救治过程中运用护理应急管理系统,明显提高了救治工作效率,保障了患者的安全,并且培训了一批优秀的护理队伍。詹昱新等[20]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立即启动护理应急管理体系,高效有序地进行救治工作,为应对此次疫情提供了重要保障。因此,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对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尤为重要。建立应急管理体系是医疗机构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前提,而政府部门对应急医疗救助仪器、物资等投入是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关键。只有完善的应急管理体系和充足的设备物资才能让医务人员在应对突发事件时有条不紊、高效顺利地完成任务。

在应急管理体系中,应定期对医务人员进行应对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相关研究显示运用情景模拟演练法[21]、Miller金字塔教学法[22]、基于胜任能力的护士应急能力培训[23]均能有效提升医务人员面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能力。卫生行政部门应加强对医疗机构的应急演练及培训的监督,保障落实到位。另外,医务人员在不断提高公共卫生事件核心应急能力的同时,不能忽视自身的心理调节,突发事件作为一个应急事件,医务人员可能会出现应激心理问题[24],建议可使用稳定情绪技术、放松训练、减压和紧急事件应激晤谈三种心理危机干预技术帮助出现心理应激反应的医务人员[25]。

综上所述,重庆地区医务人员COVID-19核心应急能力处于中等水平,尤其是护士的核心应急能力培训有待进一步提高。医疗机构应建立分层培训机制,加强公共卫生事件的应急演练,不断提高医务人员应对公共卫生事件的核心应急能力。本研究的不足之处在于使用方便抽样法进行研究,未根据医院等级进行分层抽样,今后需扩大样本量进行分层抽样,以提供更客观的理论支持依据。

猜你喜欢
医务人员公共卫生条目
广西医科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一流学科建设成效
如何提高医务人员对多重耐药菌感染防控措施执行率
以患者为主的炎症性肠病患者PRO量表特异模块条目筛选
医务人员如何预防针刺伤
哈医大公共卫生学院供暖系统整改方案
抗疫中殉职的医务人员
切实关爱疫情防控一线医务人员
《词诠》互见条目述略
公共卫生
医药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