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 丞,孙 卉,刘晓玲
(南京市第二医院 1. 结核科; 2. 护理部,江苏 南京 210003)
2020年2月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命名为2019冠状病毒病(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2020年1月20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将其纳入乙类传染病并按照甲类传染病进行管理[1-2]。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潜伏期即具有传染性,人群普遍易感[3],咳嗽、咳痰是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常见症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4]已明确,在痰、鼻咽拭子、血液等标本中均可检测出新型冠状病毒,相对封闭的环境中长时间暴露于高浓度气溶胶下存在经气溶胶传播的可能。新型冠状病毒携带者在咳嗽、咳痰过程中,附着病毒的飞沫混合在空气中形成气溶胶。研究[5]表明,感染呼吸道传染性疾病的概率往往取决于空气传染性飞沫的浓度,以及呆在该环境中的时间长短,而少量病毒、细菌就足以感染一人。临床上常用的储痰杯存在杯口小,不能完全包覆唇部,添加消毒剂不便,倾倒不便等问题。本研究将传统储痰杯进行改良并应用于临床,取得了满意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1.1 研究对象 2020年1—2月南京市第二医院收治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36例,按方便抽样法将36例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8例。试验组采用完全包覆型储痰杯,对照组采用该院常规储痰杯。试验组患者中,男性10例,女性8例;年龄54~81岁,平均年龄(64.3±1.8)岁。对照组患者中,男性7例,女性11例;年龄55~79岁,平均年龄(63.8±2.2)岁。两组患者性别、年龄、痰分泌量等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所有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愿意参加此研究。
1.2 完全包覆型储痰杯的制作 选用塑料材质漏斗形咳痰口,口径8 cm×6 cm,完全包覆并贴合患者唇部,外置螺旋形杯盖,杯盖上接有密闭式接头,可使用注射器注入消毒剂。漏斗形咳痰口下接储痰杯,中间以连接管连接,下接杯壁标注容量刻度的储痰杯,可实时观察储痰杯中痰量。见图1。
图1 完全包覆型储痰杯示意图
1.3 研究方法 试验组:使用完全包覆型储痰杯。患者咳嗽咳痰时,旋下咳痰口瓶盖,将咳痰口完全包覆患者唇部,咳嗽产生的飞沫被局限于漏斗装置。患者咳出的痰随重力因素流入储痰杯,咳痰结束后随即旋紧咳痰口盖。当痰量达储痰杯容量的2/3时,抽取含有效氯5 000 mg/L消毒剂[3]从咳痰口盖上方的密闭式接头处注入,冲洗漏斗形咳痰口,消毒剂经咳痰口流入储痰杯,浸泡消毒30 min后将储痰杯旋下,倾倒痰液入专用容器集中处理。对照组:使用该院常用储痰杯。咳嗽咳痰时,旋开杯盖,咳痰完毕后,旋紧杯盖。痰液量达容量的2/3时,旋开瓶盖,倒入含有效氯5 000 mg/L消毒剂浸泡消毒30 min,再倒入专用容器集中处理。
1.4 评价指标
1.4.1 痰暴露发生率 护士在日常病房工作时,观察患者在使用痰杯过程中是否出现痰未准确咳入痰杯内,咳痰口盖未盖或旋盖不严情况,出现≥1次视为痰暴露。痰暴露发生率=痰暴露患者例数/观察患者例数×100%。
1.4.2 患者咳痰感受满意率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由隔离病房护士对患者咳痰时使用痰杯时的舒适度、取用便利性、咳痰入杯准确性进行调查,患者咳痰感受按非常满意、可以接受、不满意3个等级进行评分,依次赋予分值为3、2、1分,满分9分,总分≥8分为满意,总分<8分为不满意。患者咳痰感受满意率=满意患者例数/观察患者例数×100%。
1.4.3 护士使用观感满意率 采用自行设计调查问卷,隔离病房护士填写,对痰杯使用过程中的操作性、消毒处理、自身防护三个方面调查,按非常满意、可以接受、不满意3个等级对两种痰杯进行评分,依次赋分为3、2、1分,满分9分,总分≥8分为满意,总分<8分为不满意。护士使用观感满意率=满意护士人数/使用痰杯护士人数×100%。
2.1 痰暴露发生情况 试验组患者痰暴露发生率为5.56%(1/18),对照组为66.67%(12/18),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56,P=0.0001)。
2.2 患者咳痰感受 共发放患者咳痰感受问卷36份,收回有效问卷36份,有效回收率100.00%。试验组患者咳痰感受评满分(9分)的14例,8分的3例,患者咳痰感受满意率为94.44%(17/18);对照组评满分的6例,8分的5例,患者咳痰感受满意率为61.11%(11/18),两组患者咳痰感受满意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8,P=0.016)。
2.3 护士使用观感 隔离病房共23名护士,发放问卷23份,收回有效问卷22份,1名护士只使用过一种痰杯,问卷结果无效,有效回收率95.65%。护士在使用两种痰杯过程中,试验组护士使用观感评满分(9分)的18名,8分的4名,护士使用观感满意率为100.00%;对照组评满分的6名,8分的5名,护士使用观感满意率为50.00%(11/22),护士使用观感满意率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33,P=0.006)。
使用完全包覆型储痰杯可减少痰液喷溅,减少痰液暴露发生的概率。对照组使用的痰杯杯口较小,患者咳痰时会出现痰液喷溅,存在痰残留于痰杯外的现象,尤其是卧床行动不便的患者,由于体位原因,痰液喷溅外溢概率增加,有些肉眼不可见,病毒可附着在表面或存在于其中,形成病毒性气溶胶[6],旋杯盖、拿痰杯等动作均有可能接触到残留痰液。研究[7]表明,新型冠状病毒在适宜环境下的平均存活期为5.2 d,残留痰液中存活的新型冠状病毒通过患者或医护人员的手会造成交叉感染。试验组患者咳痰时,咳痰口完全包覆患者唇部,痰液通过咳痰口流入储痰杯,减少痰液喷溅及痰液暴露。
使用完全包覆型储痰杯能够提高患者咳痰入杯准确性,咳痰舒适。对照组患者咳痰时,如咳吐方向错误,易造成痰液未完全入杯的情况。试验组漏斗形咳痰口完全包覆患者唇部,患者咳痰时痰液因重力原因顺势流入储痰杯内,解决了对照组患者痰液无法完全入杯的问题。试验组使用的痰杯咳痰口选用偏软的塑料制作,材质较软。使用过程中,包覆唇部的柔软材质优于对照组坚硬的塑料材质,使患者咳痰感受更加舒适。
使用完全包覆型储痰杯能够局限患者咳嗽咳痰时气溶胶分布范围,消毒方便,降低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咳嗽喷出的气流是气溶胶产生的主要来源[8-9]。Zhu等[10]研究表明,咳嗽2.3 ms后唇部附近的气流分布,平均速度为11.2 m/s。对照组使用的痰杯不能完全包覆患者唇部,医护人员在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治疗、护理时,患者咳嗽咳痰产生的飞沫极大可能附着于空气中,形成气溶胶,导致医护人员直接接触新型冠状病毒,造成职业暴露。试验组使用的痰杯能够完全包覆患者唇部,最大限度地阻绝患者咳嗽咳痰时随气流而出的飞沫。痰液的传染性决定了需要对痰液进行有效处理[11],因此,当痰量达储痰杯容量的2/3时,试验组护士只需从咳痰口口盖上的密闭接头注入含有效氯5 000 mg/L消毒剂[12-14],痰液封闭管理,不需要将痰杯完全打开注入消毒剂,减少痰液暴露空气中的机会。
医务人员在患者诊疗过程中需要密切接触患者,是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高风险人群[15]。尽可能切断新型冠状病毒传播途径,减少人际传播对阻止疫情的扩散十分重要[16]。完全包覆型储痰杯的咳痰口采用塑料材质,可完全包覆患者唇部,患者咳痰时能够缩小气溶胶的暴露范围,减少新型冠状病毒在空气中的传播,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痰液能够通过漏斗状咳痰口完全流入下层储痰杯,提高咳痰入杯的准确性;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时,护士不需要旋开瓶盖,可直接通过密闭接头注入消毒剂,减少痰液再次暴露的概率。对于行动不便的卧床患者,不需更改体位可直接咳痰,提高患者舒适度。但在使用过程中笔者发现,完全包覆型储痰杯体积较大,不利于随身携带,后期将继续改进完全包覆型储痰杯,如将漏斗咳痰口与下层储痰杯重合,缩小体积,既能方便携带,又能储存同等容积痰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