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流行特征及趋势预测

2020-09-08 03:13邱海岩陈海明邵海枫刘宇畅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2020年9期
关键词:人口数张家港市发病率

沈 艳,邱海岩,陈海明,邵海枫,刘宇畅,陈 波

(张家港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江苏 苏州 215600)

猩红热是儿科常见的一种呼吸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热、咽峡炎、弥漫性皮疹、草莓舌、疹后褪皮等。引起猩红热发病的病原体主要为A族链球菌(Group A Streptococcus,GAS),目前尚无有效疫苗可以预防猩红热感染[1]。2011年我国猩红热发病率较往年有大幅增高,其中香港、澳门等地区出现猩红热的暴发流行,香港地区有2名儿童因此而死亡[2]。为了解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的流行病学特征,本研究对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的上报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回顾性分析猩红热发病趋势,为制定有效的防治策略和措施提供参考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 数据来源 猩红热报告数据来源于2005年1月1日—2019年1月31日张家港市国家《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为保证年度间病例的可比性,所有数据的截取时间均按照病例的终审日期进行统计,地区分布按照病例报告的现住址进行统计。猩红热病例预警信息来源于《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人口总数资料来源于张家港市公安局信息系统,人口总数包括常住人口数和流动人口数,其中常住人口数为年平均人口数,计算方法为年初常住人口数加年末常住人口数之和除以2。

1.2 统计学分析 应用发病数、发病率等指标对猩红热报告数据进行三间分布特征分析。应用SPSS 21.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应用流行控制图法对2019年2—6月份发病情况进行预测。

2 结果

图1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疫情年份分布

2.2 流行特征

2.2.1 人群分布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累计报告猩红热发病数584例,其中男性370例,年均发病率为3.28/10万;女性214例,年均发病率为2.08/10万;男女发病率比为1.58∶1;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χ2= 28.566,P<0.001)。所有报告病例中年龄为7月龄至36岁,主要集中在0~15岁年龄段,占99.14%(579例),其中又以3~12岁年龄组报告发病数最多,占95.21%(556例)。见图2。

图2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患者年龄分布

猩红热报告病例人群分类特征与年龄分布相对应,所有报告病例以幼托儿童和学生为主,其中小学生占比最大。见表1。

表1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患者职业分布情况

2.2.2 地区分布 2005—2018年张家港市所辖9个区镇均有报告病例,累积报告发病数最多的地区为杨舍镇,占全部累积报告发病数的55.31%(323/584);其次为金港镇和锦丰镇,分别占17.81%(104/584)和9.76%(57/584);累积报告发病数最少的地区为常阴沙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占0.17%(1/584)。2005—2018年张家港市各区镇年均发病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0.376,P<0.001)。见表2。

表2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疫情地区分布情况

2.2.3 时间分布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病例全年均有报告,且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有2个发病高峰,分别为每年4—6月、11月至次年1月,两个高峰期报告数占全部报告数的78.77%(460/584)。2005—2010年慢速平稳期和2011—2018年震荡上升期两个阶段发病高峰大致相同,震荡上升期的报告发病数明显增加。见图3。

图3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时间分布

2.3 诊断报告情况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报告病例中临床诊断病例为主要类型,占96.58%(564/584)。诊断报告单位以三级医疗机构为主,占85.96%,自2009年开始,均以三级医疗机构诊断报告为主,见表3。

表3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病例医疗机构报告情况分布

2.4 自动预警信息 2008年4月份“传染病自动预警信息系统”开始在全国正式运行,对2008—2018年104个猩红热预警信号进行分析,结果显示,104个预警信号均为时间序列预警,其中2011、2014、2018年预警信号明显升高。见图4。

图4 2008—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年自动预警信号数

2.5 发病趋势预测 根据数据可以发现每年2月是张家港市猩红热最低发病月,故以每年2月至次年1月为猩红热的流行病年。对2005年2月—2018年1月各月同期发病率进行检验分析,发病率均符合正态分布,见表4、5。以均数为中心线,均数+2倍标准差为上警戒线,均数+3倍标准差为上控制线,作猩红热流行控制图。2018年11月—2019年1月份的发病率均在上警戒线以上,其中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发病率已经超过上控制线,因此,预测2019年2—6月猩红热疫情将维持在较高水平,见图5。

表4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情况(1/10万)

表5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趋势(1/10万)

图5 2018年2月—2019年1月张家港市猩红热流行控制图

3 讨论

2005—2018年张家港市猩红热年均发病率为2.64/10万,猩红热总体发病水平和发病趋势与全国[2-3]报告情况基本一致。2005—2010年发病相对平稳,报告发病率在0.69/10万~1.80/10万;2011—2018年发病呈现震荡上升,报告发病率在1.31/10万~6.60/10万,并呈现2~3年的周期波动,三次高峰分别是2011、2014、2018年。猩红热发病呈现周期性波动可能与猩红热缺乏有效疫苗,其自然的发病循环未被打断,一个流行高峰后,人群具备一定免疫水平,随着免疫能力消退,易感人群的积累,疫情又成上升趋势有关[4]。研究[5]认为,猩红热的周期性也可能与A族β溶血性链球菌抗原性漂移导致毒力增加有关;平均温度、温差和相对湿度对猩红热发病存在不同的影响[6]。

梁祁等[7]研究发现传染病预警信号数与报告数呈正相关的特征。本研究分析猩红热自动预警信号结果同样发现了这个特征,并通过预警信号发现猩红热发病有明显的时间聚集性,每年4—6月、11月至次年1月为猩红热高发季节。

本研究显示张家港市猩红热发病人群特征与全国和周边省份相似[2-4,7-11]。男性发病率均高于女性,且主要以幼托儿童和小学生为主,且报告病例以3~12岁年龄组最多。表明幼托机构和小学学校是防控猩红热疫情暴发的重点地区。张家港市发病数最高的地区依次为杨舍镇、金港镇、锦丰镇,这些城镇作为张家港市城区所在镇和区域中心镇,经济繁荣、人口密集、外来务工人员频繁流动,可能是造成猩红热高发的主要因素[4,9-10]。

本研究显示张家港市猩红热上报病例绝大多数为临床诊断病例,缺少实验室检测依据,无法准确分析菌株型别、毒力和耐药性。从报告医疗机构来看,自2009年开始,均以三级医疗机构诊断报告为主,可能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快速推进,医疗教育资源更趋集中,患儿更多地前往城区大型综合性医疗机构进行诊治。此外,张家港市乡镇医疗机构多为民营医院,对猩红热疾病本身知识不够了解,病例报告意识相对淡薄,可能存在误诊漏报的情况。研究[12-13]显示,猩红热的漏报率居高不下。各级医疗机构应积极开展猩红热相关检测,加强对医务人员进行猩红热诊断、治疗和防控相关知识的培训,提高猩红热早期诊断能力[3]。

流行控制图法是利用历史数据,确定控制的中心线和上下控制限,将当前数据与这些限值作比较,从而得出过程变化是否在控制范围之内的结论。该方法简单易懂,指标容易获得,适用于各种分布形势的传染病,对于具有季节性流行或周期性流行规律的传染病是一种较好的时间模型定性方法[14-15]。本研究将该方法应用在猩红热疫情防控过程中,选择2005—2018年的月发病率作为基线数据,以期提高预警的准确性。该研究周期既包括趋于平缓的阶段,也包括震荡上升的阶段,历年份月发病率经KS检验满足正态分布,监测范围为县级市,区域大小适中,具备较好的预测价值[16]。

杨维中等[16]选用专家咨询法确定以大于“均数+2倍标准差”来判断疾病流行。本研究以同样的方法,将每年2月至次年1月为1个流行年,预测猩红热每月在本地的发病强度,根据上限线判断发生流行的危险。流行控制图显示2018年11月开始发病率在上警戒线以上,其中2018年11月和2019年1月发病率已经超过上控制线。因此,可以观察出目前张家港市猩红热的发病水平已超过历年一般水平,正处在流行阶段;同时,预测2019年2—6月猩红热发病率仍将处在高峰阶段,疾控机构应保持充分的警惕和关注。蒋希宏等[17]对2010—2017年全国猩红热月发病率资料分析发现猩红热的流行存在非常典型的“W-S现象”,依据该理论预测张家港市2019年春季高峰发病率将高于2018年春季高峰发病率,与本研究预测的高峰趋势一致。

目前,猩红热的预防措施主要有隔离患者和加强密切接触者的医学观察[1]。在春季高峰期即将来临之际,疾控机构应提醒医疗机构增加猩红热诊断的灵敏性并积极上报;重点关注外来人口流动频繁的地区,并对幼托机构和小学等重点单位做好疫情监测;加强重点单位猩红热防控知识的宣传教育工作,严格落实晨检,人群密集场所坚持每天定时开窗通风,积极防范猩红热的暴发流行。

猜你喜欢
人口数张家港市发病率
张家港市“三个关键”筑牢安全发展之基
张家港市鹿苑小学教师作品
张家港市侨商会正式成立
确定代表名额按户籍人口数还是常住人口数
多晒太阳或可降低结直肠癌发病率
Intensive Training of Maths(4B)
ARIMA模型在肺癌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基于BP神经网络的吉林省GDP预测研究
重庆每小时10人确诊癌症 癌症发病率持续上升
2015年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将达到2.16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