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静,王素玲,金哲
(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提血队,河南 洛阳471000)
感染性疾病主要是人体通过不同途径感染致病微生物(如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寄生虫和立克次体等)后引起的疾病[1],病种范围广,危害大。 血液中多数免疫复合物利用红细胞的粘附作用转移到内皮系统而后被吞噬细胞清除或被T 细胞杀灭,在血液免疫中,红细胞免疫占主要作用[2-4]。 红细胞免疫中补体受体1 和达菲抗原趋化因子比较重要,前者具有免疫粘附作用。 红细胞膜上DARC 受体是能在体外诱导表达的固有免疫分子, 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和白细胞介素-8 呈高表达状态,但白细胞介素-10 并无明显表达[5,6]。为探究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红细胞达菲抗原趋化因子受体表达与WBC 等实验指标的相关性,本研究对我院收治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液数据研究,现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 年2 月-2017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感染性疾病患者作为观察对象。纳入标准:⑴年龄≥18 周岁;⑵经实验室等检查确诊为感染性疾病者;⑶无其他系统严重疾病;排除标准: ⑴临床资料不全者; ⑵合并免疫功能障碍者。 根据纳入排除标准共纳入病例数80 例,其中男45 例,女35 例,年龄38~67 岁,平均50.38±3.76岁;对照组纳入排除标准:年龄≥18 周岁;无感染性疾病;无严重基础疾病者,共纳入80 例,其中男40 例,女40 例,年龄40~69 岁,平均50.41±4.08岁。 两组研究对象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本项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评审通过,且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
1.2 方法 感染性疾病患者空腹取静脉血10ml,抗凝并离心,从 红细胞层中吸取红细胞100pl,并利用0.01mol/L PBS 稀释, 分为同性实验管和对照管两组进行分子测定, 加入相应试剂后避光反应40min,并加入800pl PBS,摇匀,红细胞悬液进行离心,弃上清,沉淀加PBS 后重悬红细胞,避光进行上机测试。
1.3 评价指标 观察两组红细胞DARC 表达情况、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水平的差异,并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红细胞DARC 表达情况与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1.4 统计学处理 数据录入后, 采用SPSS 11.5 软件进行分析。 计数和计量资料分别采用例和均数±标准差表示。 两组红细胞DARC 表达情况、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采用t 检验进行分析,采用Pearson 相关分析法分析感染性疾病患者血液中红细胞DARC 表达情况与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水平的相关性。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红细胞DARC、WBC、 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DARC 表达水平和LY低 于 对 照 组 (t=6.658、7.718,P<0.001),NEU 和WBC 水 平 高 于 对 照 组 (t=-17.376、-20.873,P<0.001)。 见表1。
表1 两组红细胞DARC、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的比较
2.2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观察组患者的IL-6、IL-8、hs-CRP 和TNF-α 水平高于对照组 (t=-46.197、-37.567、-17.550、-28.535,P<0.001)。 见表2。
表2 两组细胞因子水平的比较
2.3 感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DARC 与WBC、 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感染性疾病患者的红细胞DARC 表达水平与LY 水平正相关 (r=0.498、P=0.012), 与NEU、WBC、IL-6、IL-8、hs-CRP 和TNF-α 水平负相关 (r=-0.532、-0.517、-0.497、 -0.455、 -0.507、 -0.468,P =0.001、0.035、0.009、0.016、0.003、0.027)。 见表3。
感染性疾病是指由真菌、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等致病微生物利用不同途径进入人体后感染诱发的疾病[7],病种广泛,危害性高。 病原微生物侵入生物体后繁殖并大量释放有害因子,随着血液循环至全身,诱发全身性炎症反应综合征,破坏机体脏器功能。 孙乃红等[8]研究发现,感染性疾病产生后,血小板产生量减少,且消耗增加。 血小板减少是主要的感染因素,机体血小板减少后越易感染。 本研究认为肺炎是最为常见的感染性疾病[9],其次为败血症。 感染性疾病患者常见的临床症状有低钙、贫血、心肌损伤、呼吸衰竭、低血糖症以及颅内出血等[10]。表皮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铜绿假单胞菌以及溶血性葡萄球菌是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
表3 感染性疾病患者红细胞DARC 表达与WBC、中性粒细胞比值、细胞因子的相关性
TNF-α 和IL-8 均为重要的炎症细胞因子。IL-8 是来源于巨噬细胞、单核细胞、皮肤成纤维细胞、 骨肉瘤细胞以及T 细胞的多源性细胞因子[11],其中单核细胞含量最为丰富。 TNF-α 是能够直接诱发肿瘤细胞死亡,仅来源于单核巨噬细胞的炎症介质[12]。 两者均能影响单核巨噬细胞功能的变化。巨噬细胞是具有吞噬异物功能的非特异性免疫炎症细胞,是机体较为重要的炎症效应细胞,且是能分泌众多炎症因子(如IL-1、IL-6、IL-8、TNF-α 和IFN 等)的分泌细胞。
红细胞上含有广谱趋化因子受体,即达菲趋化因子受体,可通过Fy6 单体荧光免疫流式细胞仪测定法[13],在针对全血进行的实验检测中,癌细胞可激活DARC 产生病变。 DARC 分布广泛,多数分布于红细胞,少数存在于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是IL-8的受体。 IL-8 受到细胞激活的免疫反应刺激后被大量释放,DARC 可大量吸附IL-8,封闭Fy6 受体,使其抗体不能与DACR 相应接受点结合,因此红细胞的Fy6 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降低,由此说明红细胞调控白细胞免疫反应作用明显,能调控白细胞生成并分泌IL-8。
本研究根据各组血细胞分组激活实验分析,观察组患者的红细胞DARC 荧光表达水平低于对照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高于对照组,提示红细胞DACR 受体与Fy6 结合较少,且观察组患者的IL-6、IL-8、hs-CRP 和TNF-α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说明DACR 是由淋巴细胞和粒细胞产生的感染性疾病相关因子,也与吴蔚等[14-16]研究认为感染性疾病IL-8 和IL-6含量上升而Fy6 表达数量降低结果相符。 因此本研究认为红细胞DARC 含量可作为是否产生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测评指标,患者的中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含量升高,而DARC 含量降低的情况下,为感染性疾病的可能性较大。 本研究的创新性在于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总体性数据分析, 得出感染性患者感染类型不同,但相关作用因子差异较小。
综上所述,本研究针对感染性疾病患者进行血液红细胞DACR 表达水平测定和血液常规检查,判定其与炎症因子结合能力相关,可作为临床诊断感染性疾病的重要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