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和因素分析

2020-09-07 08:05张亿全
文教资料 2020年18期
关键词:影响机理影响因素

张亿全

摘   要: 本科教育肩负着培养高素质专业人才和拔尖创新人才的重要使命。提高本科教育质量,既是我国高等教育内在发展的要求,又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和实现中国梦的需要。在对高等教育质量工程实施现状分析的基础上,以河海大学质量工程“英才计划”为例,从学生角度、导师角度和学校政策角度,系统归纳影响高等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因素,为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能力和水平提供有益的思路。

关键词: 质量工程    影响机理    影响因素    英才计划

引言

我国高等教育经过多年发展,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但人才培养质量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有差距,人才自主创新能力与国际竞争要求有差距。为此,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1号文件”明确决定,开始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对此提出明确目标和措施,要求各单位制定质量保障与评估体制,从而为国家培养优秀的青年人才[1]。2012年的“高等学校创新能力提升计划”(2011计划)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强调人才培养过程中尤其注意创新能力的培养。对于普通高等学校,人才培养质量到底如何体现,又由哪些因素决定呢?本文对此展开研究,以河海大学“英才计划”为例,具体分析人才培养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并把影响因素细化为学生因素、导师因素和学校政策等,期望从质量控制论角度为普通高校提高人才培养水平提供一定的借鉴。

一、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实施现状

本科教育质量工程是继“211工程”“985工程”后,国家深化本科教学改革、提高本科教学质量的重大手段。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是我国高等教育從精英教育向大众化教育发展的必然要求,也是我国高等教育从外延式扩张向以质量提高为核心的内涵式发展道路转变的重要举措(龚廷泰,2011)[2](38-44)。自从教育部、财政部2007年提出实施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后,各高校根据各自优势学科和教学实践实施了各种具体的质量工程,为培养出思维敏捷、研究能力和创新能力较强的学生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

南京大学在2009年秋正式实施“三三制”本科教学改革,核心内容是通过大类招生,学生经过“三”个培养阶段,最终形成“三”条发展路径。首先学生以院系大类为单位进入“通识培养阶段”,其次学生经过自主选课,进入专业培养阶段,最后进入多元培养阶段,从“专业学术类”“交叉复合类”“就业创业类”三条发展路径中选择最适合的个性化成才通道。清华大学于2011年4月启动了“清华学堂人才培养计划”,该计划基于两个核心理念:一是优势转化理念,即将综合性学科、前沿性科研、一流师资、国际交流、优质生源等多方面办学优势转化为人才培养质量的优势;二是领跑者理念,让优秀学生做“领跑者”,发挥引领和示范作用,带动各院系、各学科对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促进学校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河海大学每年从“211工程”和优势学科创新平台经费中拨出专项费用,实施“英才计划”教育质量工程,做法是结合学生高考成绩和特殊专长,从大一新生中择优选拔招生人数6%的学生进入“英才计划”培养,学校为“英才计划”学生配备导师,制订个性培养菜单,配置优质资源,优化培养过程,助推学生个性发展。

各高校通过教育质量工程平台,结合各种学校特色,开展了各种形式的本科教育质量工程,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培养了大批顺应时代发展要求的人才,基本满足了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刘德宇,2007)[3](8-10)。但同时,经过四五年的改革实践,暴露出了种种问题,如有的高校单纯以申报国家教育工程质量项目为考核目标,以精品课程和特色专业为主要培育目标,学生培养质量没有得到真正提高;有的高校在制订培养方案时不以学生为本,不以社会发展需要为依托等问题。到底什么因素限制或影响了各高校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实施结果呢?下面将从影响机理和具体因素展开分析。

二、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

按照质量控制论理论,原材料、生产过程和操作环境都可能对产品质量产生重要影响。如果我们把本科学生的培养比作服务性产品的提供,那么本科教育质量工作必然受到学生、老师和各种环境政策的影响。以此为主线,把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看成一个整体系统,运行效果必然受各相关子系统的影响。在服务产品生产过程中,师生的主观因素和政策等客观因素始终作用于整个系统,对学生个体起着积极或消极的作用,反映学生的培养质量,具体影响机理如图1所示:

在人才培养系统的运行过程中,人才培养受质量多种因素制约。首先学生作为质量工程的接受者,质量直接影响整个培养过程,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认知和价值观都会对培养方式和效果产生影响。刘畅(2013)[4](66-67)指出,学生方面体现的学习态度消极,主动探索性低,不注重知识的运用和创新意识差等因素影响学生培养质量。其次导师作为质量工程的主要生产者,能力和投入工作量对培养系统产生影响。从质量控制论的角度出发,学生和导师的投入都可认为质量培养工程的输入方,从“源头”就对整个工程系统产生直接而又重要的影响。另外,正如陆瑞德(2007)[5]的观点,培养质量除了内在因素之外,更需要考虑的是外在环境因素,尤其是高校和社会因素。社会公众和政府部门作为教育产品的资助者和使用者,通过行政和社会舆论等手段对培养方式产生间接影响,从而构成教育质量工程的宏观环境因素。高校作为教育工程的实施者,培养平台的建设、培养制度的规范性等构成了教育质量工程的微观环境因素,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成效。同时,根据系统的反馈理论,学生培养质量对培养系统起着反馈作用,不断从局部纠正整个培养过程,从而通过系统的螺旋式上升,实现培养质量的不断提高。

三、本科教育质量工程的具体影响因素

上面从宏观分析本科质量工程的影响机理,为使影响因素分析更加具体,下面以河海大学“英才计划”本科质量工程为例展开进一步分析。

1.基于学生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综观各类人才培养计划,都将学生放在首要位置,作为培养计划中资源的接受者和结果的呈现者,学生对整个质量工程成败有着决定性的作用。由于培养主体的多元化、价值取向、角色定位等差别,不同的培养主体往往呈现出较大的质量差异。

(1)学生的认知和价值观

Pintrich等(1990)认为认知可以改变学习策略,从而获得较好的学习效果[6](33-40)。正确的自我认知是对自我深度的剖析,能够清晰地判断出自身的优劣势,并对自己未来道路和方向有明确规划,在学习过程中能够与老师积极沟通,努力为导师制订个性培养方案提供切合点。相反,学生对自己的盲目认知会导致发展中的着重点产生偏移,导致优势难以发挥,劣势却得不到加强的后果,成为影响培养质量的因素。学生价值观是影响学习质量和培养成效的重要因素。有些学生不具备良好的思维品质和学习习惯,在学习过程中功利主义非常明显,只追求考试结果或对就业有短期促进作用的技能。H英才计划是针对大一新生实施的动态人才培养工程,很多“英才新生”由于在高中受到学校和家长的双重监督,显得非常优秀,一旦融入大学,学习的认知就发生改变,学习的价值观发生偏差,学习成绩开始下滑。英才计划每年的淘汰率约为30%,要求英才学员保持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积极向上的生活理念。

(2)学生的学习能力

学习能力是一种综合能力的表现,是实践能力的基础,也是创新能力的保障(Grebert etc,2004)。学习能力由三个维度构成: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学习过程的自我监控能力、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这三个方面能力相互作用、相互支撑,不断提高学习能力。在高校,学生的知识获得与应用能力往往表现为学生的一种自学能力,在老师的引导下,积极参与各种项目,并通过“干中学”效应不断提高能力;学习过程中的自我监控是指为实现学习目标,在学习活动过程中有意识地对自己的学习活动进行积极、自觉的计划、监察、检查、反馈、控制和调节的过程。学生的学习资源管理与应用能力是指对自己学习的内部资源和外部資源进行管理和应用的能力。学生学习能力直接影响掌握知识的数量和质量。H英才计划为每个学员配备了适合自己的导师并提供了大量图书阅读资源和参加科研创新专题讲座的机会,能够积极融入老师团队,并不断探索的学生,培养质量往往较高。

(3)学生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在已有知识和经验的基础上,运用一切已知信息,产生某种新颖的、独特的、有社会或个人价值的产品的能力。张德江认为[7](11-13),“‘知是对知识的知道、获取、记忆、存储,体现的是学习的继承性,而‘识是对知识的分析、判断、加工、处理,体现的是学习的创新性”。“识”的能力不足,体现在知识的被动获取,创新性学习不足,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的充分吸收和知识运用的灵活性,从而影响学习效果、科技创新能力等各个方面。现代社会对创新能力要求越来越高,因此高校把创新能力的培养当成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标杆。河海大学通过实施英才计划,学生的创新能力得到大幅度提高,如由英才学员组成的河海大学E龙队在2013中国机器人大赛中一举获得了三项冠军,整个学校2013年获得部(省)级以上竞赛97项,显示了良好的人才培养质量。

(4)生源的质量

提高培养质量的第一关就是提高生源质量,优质的生源是提高质量的前提。河海大学英才计划的学员全部来自大一新生中的最优秀学生,这些学生高考录取分数线平均比一本录取线高40分左右,为提高英寸计划培养质量提供了很好的基础。同时,为了在英才学员中形成竞争气氛,学校制定了严厉的淘汰制度,每个学年末都将不符合要求的学员及时淘汰,同时补充新的血液,通过滚动的录取制度保证英才计划生源质量。

2.基于导师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导师本身的能力和人格魅力

导师自身因素(能力、素质、人格魅力等)直接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Roscoe & Chi, 2007)。导师从事的科研课题代表着学术研究的发展方向,培养的研究生代表着一种新的学术力量,保证培养的人才与社会的发展相契合。具有良好的指导水平和科学指导方法的导师指导下的学生能更加有效地投入科研学习中,提高科研学习效率,避免少走弯路,顺利成长。另外,导师的思想境界、精神动力、人格魅力和道德感召力等对研究生培养过程乃至终身学习、生活、工作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赵峰,2010)[8](100-102)。具有较强的责任心的导师指导下的学生容易受导师的高尚人格魅力和一丝不苟的科学精神所影响,由外在因素转变为内在因素,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的道德素养和学习热情,从而影响学员培养质量。为了保持培养质量,河海大学英才计划实施严格的导师制度,英才学员的导师原则上要求为副教授级以上职称,要有省部级以上项目,这些前提约束条件保证了导师的水平和能力。

(2)导师的投入和引导

导师的投入程度是导师作用能否发挥的重要保证(Ballantyne etc,1995)。高校老师往往同时承担着教书育人、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三项任务,随着高校与社会的联系越来越密切,学校职称晋升和岗位考核愈加偏向科学研究和服务社会,而对大学教育最根本的教书育人越来越淡化。在这种背景下,导师对人才培养的投入程度对培养质量愈发关键。图2清晰地显示学生的主动性和老师的投入性成为影响培养质量的两个重要维度,导师在培养过程中进行正确的引导,同时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培养质量比较高。为了保证导师投入,河海大学每年对英才导师进行考核,考核的主要依据就是英才学员的培养质量,如果没有达到学校的有关要求,导师将面临下岗,从制度上保证了导师的投入。

3.基于学校视角的影响因素分析

(1)学校相关制度的规范性和完整性

根据系统论的观点,人才培养质量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离不开系统所处的环境,只有营造良好的培养环境,培养的主体和客体才能真正发挥作用(Wenger etc,2002)。高校是人才培养的枢纽,肩负着为社会提供高水平复合型人才的责任。学校作为英才计划的发起人,宏观上对英才计划的整体运行起着设计和统筹作用,微观上对英才计划的运行环节有组织和监督职责。为了保证英才计划的实施,学校制定了学员选拔制度、导师配备制度和考核制度。学员的选拔制度是决定培养质量的根本,学校本着选拔优秀学生进行培养,使之成为领跑型模范的原则在各个年级中挑选英才学员。导师的配备制度改变了传统的填鸭式教授,将导师置于学生学习过程中的指引者和纠正者的位置。避免学生在学习中的被动和盲目,所以导师制度的规范性会影响学生的发展方向和能力提升。系统实施的有效性依靠考核制度的规范性。考核英才学员和导师成为制订英才培养方案的有效手段。定期考核对学生来说起到督促的作用;对学校而言,是反思和改进的机会,对于英才计划的长足发展有深刻的意义。

猜你喜欢
影响机理影响因素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劳动收入占比与居民消费率:机理与中国经验
银行竞争度对银行稳定性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