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 静,李京忠
(许昌学院 城乡规划与园林学院,河南 许昌 461000)
蔬菜是城市居民生活必需品,蔬菜市场的供需关系是否平衡,不仅直接影响到城市居民生活质量,且间接反映了城市保障体系的完整性和可持续性。但由于蔬菜本身生产的多样性、差异性、供应的季节性和运输方式需求的特殊性等问题,与其他城市生活必需品相比,在城市的高速、稳定发展过程中,更凸显对其供应的及时性、连续性和质量的安全性、可靠性要求[1-2]。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呈现出高速扩张和工业化迅速推进的态势,城市周边的土地利用类型也逐渐由园地和耕地转型为工业用地和城市建设用地,这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蔬菜种植的用地空间,打破了城市蔬菜供需关系的平衡性和稳定性,从而导致城市的蔬菜供应面临巨大挑战[3,4]。沈阳市作为东北地区首位城市,在东北地区社会稳定、经济发展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5]。所以,评估沈阳市的蔬菜供给特征是其城市稳定和安全要素的根本,了解其蔬菜供给特征,科学合理地处理好沈阳市蔬菜供需平衡关系是沈阳市社会稳定和经济高速发展的必要条件,也是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核心要素,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6,7]。
沈阳地处辽宁省中部,东北亚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中心,是辽宁省省会城市,也是东北三省的核心城市,同时也是国家 “一带一路” 倡议的重要节点[8-9],为蔬菜的大规模和高效率生产提供了契机。沈阳经纬度范围介于122°41′-123°81′E,北纬41°19′-43°01′N,东西宽约115 km,南北长约210 km,总面积12 948 km2。截止到2018 年,全市常住人口831.6万人,蔬菜需求量大。沈阳下辖9 个市区、3 个县和1 个县级市,其中新民市、法库县、辽中区及康平县拥有较大面积的蔬菜种植基地。主要地形以平原为主,平坦广阔,起伏较小,为蔬菜基地的建设和种植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地形条件。境内地表水资源丰富,分布有辽河、浑河、秀水河等地表径流,水系较发达,可为蔬菜生产提供充足的灌溉水源。该区所属气候类型是温带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700 mm左右,年均气温在8.3℃左右,无霜期为155~180 d,较为温暖湿润,无霜期较长,日照也较为充足,可为蔬菜的生长提供良好的气候条件。从地理位置、地形特征、水资源丰富度、气候特征等自然和社会经济区位条件来看,沈阳市蔬菜生产具有明显的区位优势[10-11]。
根据《沈阳统计年鉴(2007-2018)》和《沈阳农村统计年鉴(2007-2018)》对全市蔬菜种植面积统计见表1。由表1 可知,沈阳市蔬菜种植面积从 2006 年的 4.74 万 hm2逐渐增加到 2013 年的8.61 万 hm2,即从 2006 年至 2013 年的蔬菜种植面积总体趋势是逐渐增加的;其中,从2010 年到2011 年,蔬菜的种植面积增加最多,仅一年就增加了约1.67万hm2,之后一直逐渐增加,直至2013年增加到最大面积值,之后呈现下降趋势,到2017年下降为5.80万hm2,2018年缓慢增长至6.12万hm2。
从2006 年至2014 年,不同于沈阳市蔬菜种植面积呈现出的总体增加趋势,沈阳市蔬菜的单产呈现出波动增加的趋势,有明显的 “波动性” 特征。具体而言,从2006年至2009年,呈逐渐增加的趋势,即从57 304.05 kg 逐渐增加至70 200.00 kg;之后呈现出下降趋势,至2016 年下降到51 901.05 kg,而后从2016 年直至2017 年,产量出现反弹,呈现出逐渐增加的趋势,2018 年产量为59 200.95 kg,较2017年稍有下降。
由图1 可知,沈阳市蔬菜产量从2006 年的271.50 万 t 逐 渐 增 加 到 2013 年 576.09 万 t, 即 从2006 年至2013 年的蔬菜产量总体趋势仍是逐渐增加的,同图1中分析的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趋势保持一致;同时,从2010年到2011年,蔬菜产量增加最多,仅一年增加了约42 t,这样的增加趋势也与蔬菜种植面积的增加年份和趋势保持了一致;在2014年至2018年,蔬菜产量总体呈现缓慢下降趋势,这是由于蔬菜种植面积相对于2013 年逐年减少,到2017年,蔬菜产量达到最小值348.1万t,2018 年产量又出现反弹,该年产蔬菜产量为362.03万t。
表1 蔬菜种植面积统计表
图1 沈阳市蔬菜产量统计
根据每年农村居民和城市居民的常住人口以及人均蔬菜消费量,利用公式: 蔬菜消费量=农村常住人口×农村人均蔬菜消费量+城市常住人口×城市人均蔬菜消费量,计算得出沈阳市常住人口的蔬菜消费量(见表2)。由于每年的人均蔬菜消费量不等,所以该值的计算需要分年度进行计算。图2 为沈阳市2006 至2018 年蔬菜消费量统计变化情况,由统计数据发现沈阳市的年蔬菜消费总量除了在 2006 年为 127.83 万 t,2014 年为 126.73 万 t以外,其他年份的值均处在90 万t 到118 万t 的这个区间内,没有发生太大的波动变化情况。
表2 沈阳市蔬菜消耗量统计表
图2 沈阳市蔬菜消费量统计
通过对比全市蔬菜总产量和城乡居民总消耗量(见表3),发现全市的蔬菜总产量远高于城乡居民的消耗量。自2006年至2013年,全市的蔬菜总产量呈逐步增加趋势,蔬菜的外销量增加趋势与其保持一致,而且蔬菜生产的增加量主要是在外销部分(见图3),外销量占总产量的比例从2006 年的53%逐渐增加到2013 年的80%,在2014年以后由于种植面积的缩减,产销比例总体有下降趋势,其中2018 年外销占总产量的71%(见图4),总体产销比例协调度高。
图3 沈阳蔬菜产量消耗外销统计对比分析
表3 沈阳市蔬菜供给剩余量统计表
图4 沈阳蔬菜产销比例统计
综上所述,沈阳市蔬菜种植面积、蔬菜产量、蔬菜单产自2006 年以来均呈现出总体增加趋势,并伴有 “波动性” 特征;其中蔬菜种植面积和蔬菜产量的增加趋势基本一致,蔬菜亩产量的 “波动性” 特征最明显[12-13]。
沈阳市既是重工业城市也是名副其实的农业大市,蔬菜生产面积、产能均位居大城市前列。沈阳全市的蔬菜总产量远高于城乡居民的消费量,但由于全市居民蔬菜消费量处在较为稳定的水平,介于90 万t 到118 万t 之间,除满足本地居民的日常蔬菜消费需求外,仍有大量剩余。因此,沈阳市自产蔬菜大部分需要外销,且外销量所占比重较大,产销比例协调度较高,最低为2006年的53%,最高为2013年的80%。
其中在2013年蔬菜播种面积达到了8.61万hm2,蔬菜产量580万t,产值约为116亿元,达到近年来最高峰。2017、2018 年,蔬菜播种面积基本稳定在6万hm2左右,产量350万t左右,其中,设施蔬菜发展较为迅速。
综上分析,沈阳市所产蔬菜不仅能够实现自给,而且大部分的蔬菜通过物流流向周边城市进行外销。沈阳市蔬菜供需平衡分析研究,既有利于促进沈阳市蔬菜种植产业、物流业等产业发展和优化,带动经济增长[14];同时,某种程度上可促进周边城市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质量的改善,对于城乡一体化、区域社会的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具有重大意义[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