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畜牧产业现代化发展对策研究
——基于营口市数据分析

2020-09-07 15:21张日欣顾洪娟贾富勃丁国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营口市畜产品畜牧业

张日欣,顾洪娟,贾富勃,范 强,丁国志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辽宁 营口 115009)

在辽宁省 “十二五” 期间已发展成为全国畜牧业十大主产省份之一的背景下,营口市在 “十三五” 期间着力加快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进一步推进全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全面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促进畜牧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根据《辽宁省现代畜牧业发展 “十三五” 规划》,营口市以保障畜产品有效供给和质量安全为基本目标,以推进标准化、规模化、环境友好型养殖为抓手,进一步调整畜牧业结构,着力转变畜牧业发展方式,稳定发展猪、鸡养殖,大力发展牛、羊养殖、特种动物养殖为补充,促进农民增收,推动乡村振兴,有效满足畜禽产品供给。

近年来,营口市倡导发展低碳循环畜牧养殖业,坚持发展特色农业,利用东部山区生态资源,充分发挥科技规模养殖优势,稳定牲畜和家禽生产,进一步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不断加快畜牧产业发展。为优化畜牧业结构,营口市制定《2018年畜牧业质量年行动方案》,把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作为主线,开展推进生产标准化、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畜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创建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净化产地环境、提升产品品牌、质量兴农科技支撑、提升生产经营主体和推进兽药二维码追溯等九大专项行动,引导资本、技术、人才向特色产业汇聚,构建现代畜牧业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走质量兴农之路。

1 营口市畜牧产业发展态势

到 “十二五” 末期,累计建成畜禽标准化养殖小区692 个,比2010 年增加478 个,增长233%;全市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率达到65%,比2010年增长十个百分点,其中2家是东北最大的存栏50 万只现代化蛋鸡养殖场,日产鸡蛋2.5 万斤。全市每年输出绒山羊种羊13.05 万只。辽宁绒山羊、营口蚕蛹鸡蛋获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盖州市作为省现代化绒山羊规划示范区,全市建立了市、乡、村养羊系列化服务网络等,辽宁绒山羊(常年长绒型、肉绒兼用型)新品系选育已取得阶段性成果。2015 年全市农产品出口创汇1.08亿美元,总量列全省第四位。

1.1 营口市主要牲畜产业发展概况

自 “十二五” 规划期间以来,营口市畜牧业发展较为平稳。到 “十二五” 末期,营口市建成9个年出栏万头猪场,全市每年输出绒山羊种羊13.05 万只。9 个猪规模场被农业部授予国家级示范场,比2010 年增加5 个示范场,增长125%。营口市柳树、万福、高屯等乡镇建立三元杂交商品猪生产基地,并形成纯种繁育、二元母猪生产、商品猪生产的良种扩繁体系和商品猪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体系。以《辽宁省统计年鉴(2017 年)》数据支撑,选取2006~2017 年营口市大牲畜(肉牛、奶牛、马、驴、骡)年末存栏量、猪年末存栏量以及羊(山羊、绵羊)年末存栏量情况见图1,分析近几年营口市畜牧业发展态势,数据显示营口市畜牧业呈持续稳健的发展,保障了畜产品市场供给。

图1 2006-2017年营口市主要牲畜存栏量

由图3 可知,2006 年到2017 年间,营口市大牲畜年末存栏量、羊年末存栏量总体差异不大,保持稳健发展态势;猪年末存栏量2005~2013 年间,生猪产业稳中求进,到2014 年出现发展小低谷,2015 年出现了发展小高峰,但因市场因素影响,在2015 年时猪肉价格出现下滑,导致年末猪存栏量在2016 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相比全省同期生猪产业规模也呈走低态势。营口市从今年10 月2 日发现首例非洲猪瘟疫情以来,对全市生猪养殖行业带来较大负面影响,虽然目前疫情已被初步控制,但可以预见全年生猪饲养量继续出现下滑。

自2005~2008 年间,羊产业在波动中发展,2008 年出现小高峰,在2009 年出现回落,由于小反刍兽疫的影响,至2013 年持续走低,2014 年出现小幅度上涨后,直到2016 年达到50.7 万只,同比增长15.8%。由于2017 年猪、羊年末存栏量在上一年的影响下,出现了小幅度下滑。

1.2 营口市畜产品产业发展概况

比较分析图2 可知,2014~2015 年猪牛羊肉、禽肉、禽蛋生产量呈上升态势,但在2016 年出现了下降,奶类产品增长乏力,蜂蜜产量在15 年出现了低谷。由于上一年存栏影响,猪牛羊肉在2017 年产量有所上涨,禽蛋、蜂蜜产量在2017 年都出现了上涨。

图2 2014-2017年营口市主要畜产品生产量

作为经济动物的蜜蜂养殖一直以蜂业协会为引领,助力脱贫攻坚,发展蜂产品加工业,但缺乏龙头企业有效带动,蜜蜂养殖一直在动荡中发展,在2015年出现了较大幅度的下降(见图4)。

图3 2017年营口市山羊毛、羊绒生产量占辽宁省产量比重

由图3可知,营口市作为辽宁省羊毛、羊绒主要产区之一,2016 年山羊毛、羊绒产量分别占到了全省产量比重的15%、17%。辽宁绒山羊以产绒量高、绒细长、遗传性能稳定、改良低产绒山羊效果显著等特点闻名全国,其产绒量、绒质居全国之首,被誉为 “软白金” 。目前绒山羊生产已形成了以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的产业化生产格局。

2 营口市畜牧产业化存在的问题

2.1 养殖用地缺少科学规划布局,农牧脱节种养失衡

营口市目前较多的养殖区域划分与地域特点匹配度低,并且只有较大规模的养殖场做到选址标准、科学规划,多数小规模养殖场或养殖户都存在选址不合理,如距城镇过近或在居民区内,牧场与牧场间距不足,管理区、生产区、隔离区划分不明、无净道污道之分等问题,以上问题可直接导致较高的疫病发生风险。多数养殖区域没有配套可消纳畜禽粪便的耕地,只养不种;多数种植经营者也是只种不养,种养业 “各自为政” ,农牧脱节现象普遍,粪便资源利用途径受阻。部分养殖场的选址在禁养区内,这种选址不当的情况对当地的水、空气、土壤都有不同程度的污染。

2.2 畜牧业结构不合理,良种繁育体系尚不完善

在营口市畜牧业养殖结构中,农牧结构种养分离,区域结构与资源环境匹配度差,畜种结构比例差异大,牛羊等食草畜比重偏低,与之成鲜明对比的以粮食为主的禽类、猪的比重偏大。尤其是经济动物的饲养,由于技术、资源条件的限制,存在近亲繁殖、品种单一,存在畜产品加工能力不强、饲养规模较小等问题。肉蛋奶类结构不合理,主要构成为猪肉、禽肉,而牛肉、羊肉所占比重相对偏低;从总体畜产品产量显示,肉奶蛋的结构比例也不协调,肉制品的产量相当于奶制品与蛋产量的总和,而奶制品只占奶类与蛋产量总和的2%。营口市肉牛、奶牛养殖规模小、标准不一、设备缺乏、合作化程度低,基本以原料式初级产品进入市场,面对市场因素影响,抵抗风险能力较弱,严重影响产业持续发展。

2.3 畜产品加工链条短,附加值不足

畜牧产业区别于其他产业的特点在于畜牧产业可延伸出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可能为整个产业带来较高的附加值,以加工环节最为可观。营口市目前产业链条存在短板,从养殖到加工成品,再到市场销售衔接缝隙仍很大。在相当一部分地区畜牧养殖仍以活体出售为主, “产、加、销” 链条衔接不紧,初级畜牧产品生产水平低、经营利润低。部分稍具规模的加工企业大多以粗加工为主,精细化程度低,缺乏深加工能力,导致畜产品品牌化不足,市场份额低,无法实现更多的附加值效益。

2.4 经营管理方式简单粗放,生产力水平亟待提高

由于土地、资金等问题,部分养殖户养殖设施简陋,从业人员能力素质较低,缺乏与之配套的技术管理能力,畜舍多数仍停留在棚舍、圈舍养殖,畜舍内温度、通风、湿度等因素难以达标,无法保障健康的养殖环境和畜产品安全,目前许多规模养殖场依然停留在人工上料、人工清粪的开放式饲养模式,劳动效率及生产水平都较低,造成的环境污染不易控制。

2.5 龙头企业带领力不够,企业与农户之间利益机制不完善

在乡村畜禽养殖中,存在散户养殖 “小散弱” 的现状,存在监管的困境,养殖规范化程度低,增量不明显。龙头企业与养殖户衔接松懈,企业与农户间仅是买卖关系,加之外部市场不利影响因素,契约经营不完善,没有建立起共担风险、共享利益机制,仍然是 “联产不连利” 。

2.6 动物防疫和粪污处理技术落后,防疫工作缺乏长效机制

多数养殖企业缺乏规模化免疫程序或不免疫,免疫人员参差不齐,免疫效果不尽理想,消毒工作随意、盲目,大大降低控制疫病的有效性。当地兽药厂企业较少,兽药进货渠道纷杂,个别企业为降低成本,有使用三无或违禁药品的现象,并存在滥用抗生素、促生长剂或超量使用兽药的现象,动物体内药物蓄积严重,畜产品药物残留超标,多以初级产品进入市场,消费者无法甄别。氮磷元素在畜禽体内具有较高的利用率,故饲料中添加含量较高,因此大量未被畜禽利用的氮磷随畜禽粪尿排出,加之高铜(200~250ppm)、高锌(2 000~3 000ppm)在饲粮中使用,对大气、水体及土壤造成污染较为严重。现行环保标准规范未上升至立法层面,且缺少指导性描述,缺乏执行力和可操性。行业规范主要靠养殖户自我约束,粪污处理措施存在不规范,畜牧业养殖污染难以控制。

3 对策与建议

3.1 落实畜禽养殖用地政策,优化畜牧产业区域布局

建立健全土地流转政策,鼓励土地转租转包、委托经营,助力实现规模化养殖。遵循可持续发展原则,鼓励开发不破坏土地耕作层的新型框架式畜舍建筑材料,逐步实现养殖场和农田的轮作使用[1]。结合辽宁省 “十三五” 发展规划及环境污染防治规划,以农牧结合、养分平衡为基础,发展种养业适度规模,建立 “以种定养” 、 “以养促种” 的生产经营模式[2],推动畜牧业乃至大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减少原则性规范描述,增加可操性规范;减少限制性约束政策,增加经济激励性政策;减少定性描述,增加定量指标参数。根据营口市地理位置及区域特点,坚持因地制宜、突出特色,东部山区以大力发展草食家畜为主,其他区域以禽、猪为主,设置禁养区、限养区和规模养殖区域,严格执行选址要求,发挥区域优势,形成独具特色的优势畜产品生产区。完善规模化养殖场区的养殖准入制度,如实现科学选址、配套的管理技术、机械化设施、充足的启动资金等。构建精准饲料配方体系,提高饲料使用效率,推广对畜禽粪尿发酵技术,实现对养殖场的粪便和污水集中统一处理,加大小规模养殖场粪污处理设施的投资,实施干湿分离粪便制肥,建立污水沉淀池、污水排水沟、防雨防渗的粪便发酵池,做到专业化运行,能源化利用效率高。

3.2 加快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调整,优化畜种结构

着力提升养殖规模化水平,大力推行种养结合循环互补,积极推进绿色有机产品生产,加快畜产品品牌化建设。充分结合营口市优质的饲草资源,大力发展肉牛羊养殖和肉产品深加工。加强企业与散户的合作,整合分散养殖,逐步完善养殖规模化,产品标准化,根据区域特点结合实际探索适合的肉牛养殖模式。针对目前占比规模较小的畜产品,短期内不宜增加生产,应在现有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品质、塑造品牌、提高市场竞争力。在稳定发展猪、禽等基础上,适度加大种禽、牛、羊生产,以弥补市场需求短板。牛、羊作为食草动物,既可提高农作物秸秆转化利用率,又符合生态循环畜牧业的发展要求[3]。改变传统的养殖方式,充分利用玉米湿贮技术、秸秆微贮技术、规模化饲养管理技术,积极发展节粮型畜牧产业,做强做大绒山羊产业。

3.3 补齐畜产品加工流通短板,延伸畜牧产业链条

着力突破畜产品加工运输瓶颈,做到养得好、产的好、卖得好。依据畜禽生产布局,整合优化畜禽屠宰产业,提高畜禽就近屠宰加工能力,减少活畜禽长距离运输。重点扶持一批市场前景好、增值空间大的低温肉制品、熟肉制品、干乳制品、蛋制品等畜产品初级加工和深加工项目,避免同质化,提升产品附加值。进一步挖掘高端消费市场,打造高档次、高品位的畜产品,加快实施商标注册、品牌建设,加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产品的推广,提升畜产品在市场中的影响力和竞争力。

3.4 发展畜牧业新型业态,推进 “互联网+畜牧业” 发展

创新流通方式和模式,网络销售时代背景下,促进电商融合,大力发展畜产品网络连锁经营,为优秀农村合作社及经营主体建立直供通道,打造特色产品馆,开展网络直销,打造地区优质特色农产品、畜牧产品开辟外销道路;物流方面,进一步完善物流体系,完善冷链物流企业建设,解决 “县、乡、村” 最后一公里问题,支持物流企业建立分拣仓储,完善政策补贴,创建线上线下生产经营一体化,加深物流配送深度,实现资源共享、拓宽渠道、形式多样的物流配送体系。充分挖掘 “互联网+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控与监督” “互联网+管理” “互联网+信息” ,加强养殖环境信息对畜牧业的影响力,构建 “来源可查、去向可追、监督留痕、责任可究” 信息化工作体系,发挥 “智慧化” 养殖优势,建立畜产品生产和市场信息服务网络,引导养殖场户根据市场需求合理安排生产。

3.5 建立畜牧业环境信息化管理与污染监测预警体系,大力发展健康养殖

进一步完善营口市畜禽养殖污染源普查数据库,加强对具备种养优势地区环境长期监测,做到及时准确全面的掌握各重点区域的畜禽养殖规模、污染源分布、污染量排放、污染防治基础设施等信息。通过对大数据的利用,逐步建立畜牧业环境污染预警体系,掌握发布风险信息的及时性。类似非洲猪瘟等高传染性、难治愈的疫病,防控难度大,防控标准更高,加强日常监测排查工作,落实部门责任,加强对兽药行业进货渠道的监管,做到畜产品可追溯。健康养殖的三个核心内涵是环境健康、产品安全及生产环节环境友好[4]。畜禽养殖环境健康是健康养殖的前提,产品安全要求养殖企业做到兽药不滥用,生产环节环境友好要求畜牧业养殖场做到科学养殖,不污染周边环境。

3.6 狠抓龙头企业建设,加快加工技术转化升级

培育壮大龙头企业,加强产销衔接,大力发展订单生产,支持产加销一体化。以地区政府为主导,充分发挥龙头企业优势,实现散户专业化、规模化、标准化畜牧生产管理,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经营体系。逐步实施布局区域化、基地规模化、管理标准化、经营产业化、服务社会法、产品品牌化,强化养殖专业合作社服务功能,延伸饲料、兽药、营销等服务范围,真正实现产前、产中、产后系列服务。加强企业与科研院所、地方农业院校的合作,发挥沈阳农业大学、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社会服务作用,联合攻关,解决畜牧生产中技术难题。新型职业农民成为农业生产的主力军,利用地方农业科研院所、地方院校对区域生产技能培训,深度融合科研与实际生产。加快建立龙头企业+基地+农户+协会衔接机制,完善企业与基地、基地与农户利益分配机制,实现多方优势互补,增加农户收益。加强特色品牌建设,发展完善畜产品市场管理体系,改善市场销售环境。

3.7 拓展畜牧业多种功能,引导产业聚集发展

推进畜牧业与文化、教育、休闲旅游等产业融合,探索畜牧业新型发展道路,促进畜牧业的横向发展[5]。结合营口市优势旅游资源,积极发展多种形式如原生态餐桌食品的农家乐等特色餐饮[6]。推进与旅游景区深度融合,打造特色化旅游景区,实现畜牧业观赏功能,使游客既能感受、了解畜牧业,发挥畜牧业农业教育作用,融合文化、农业教育、休闲旅游三者一体化发展。畜牧产业融合的目标是引导产业聚集发展,最终实现畜牧业产业化发展。在更大范围内,形成地区产业联盟,拓宽经营渠道,结合竞争对手转向合作关系,促进营口地区畜牧业产业融合发展,助力区域产业发展,实现畜牧业产业化的优化和升级。

4 小结

基于对营口市畜牧业产业现代化发展问题总体上应该:以猪、禽养殖经济为龙头,发展牛、羊养殖为双翼,抓紧畜牧业生产不放松。进一步发挥龙头企业对农户养殖的带动力,助力养殖产业技术转化升级,促进生态循环畜牧业发展,发挥源头监管作用,保障养殖环境友好、畜产品安全,以市场的需求变动不断调整畜牧业产业结构,实现畜牧产业现代化,从而在满足社会需要的情况下,提升营口市畜牧业经济效益。

猜你喜欢
营口市畜产品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工笔国画一夏荷,牡丹
畜牧业也要打好“翻身仗”
春节畜产品供应面较为宽松
营口市水库移民的管理问题研究
映像畜牧业
映像畜牧业
畜产品价格多数上涨
营口市新农村电气化电网规划分析
2016年12月畜产品进出口统计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