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调查分析及对策研究
——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为例

2020-09-07 15:21
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0年4期
关键词:职业素养大学生

吴 越

(沈阳师范大学, 辽宁 沈阳 110034)

“互联网+” 的时代,信息技术在高等教育领域的运用,提升了大学生的信息技能:信息的检索、数据的维护、软件的操作等能力,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大学生入职的需要。但是,这些能力也只限于特定岗位所需,因为信息技能毕竟是 “工具理性的产物”[1],入职的大学生只是成为了特定的 “岗位人” ,而不是 “社会人” 。只有依托信息技术,知道为什么、怎么做、与谁做,具有信息素养:解决复杂问题的意识、知识、能力和道德,才能成为 “社会人” 。因此,信息素养比信息技能更重要,单纯的信息技能无法代表竞争力的全部,提升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有助于其实现 “社会人” 的转变。

一、职业信息素养的内涵

(一)信息素养的内涵

国内的专家学者认为,信息素养包含认知层面的 “信息知识” 、 “信息技能” 与非认知层面的 “信息意识” 与 “信息道德” 。[2]美国图书馆研究会(Association of College Research Libraries,ACRL)提出信息素养五大标准[3]。(见表1)

综合中外学者和行业协会关于信息素养内涵和标准的界定,笔者认为信息素养是个体借助网络媒介,根据自己的需求合理合法地获得和使用信息资源,将所获信息资源融入自己的价值体系之中,从而实现个体或团队的特定目标的过程。信息素养包含着四个特性:个体的信息技能、丰富的信息知识、强烈的信息意识和规范的信息道德。

表1 美国图书馆研究会信息素养五大标准

(二)职业信息素养的内涵

信息素养的意义在于通过提升个体的信息技能,丰富个体的信息知识、增强个体的信息意识、规范个体的信息道德来实现个体的职业发展的持续性。因为个体借助网络媒介,运用搜索工具可以迅速地更新与职业相关的信息,敏锐地对自己所在的职业环境的变化趋势做出及时的判断和响应,使个体持续地满足职业需求,确保个体价值持续得到实现。那么,职业信息素养就是个体借助网络媒介,根据自己所处的职业环境和职业需求,合理合法地获得与自己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并对所获信息资源进行分析、评判和运用,不断提升个体的职业素质和职业能力,从而实现个体职业发展的持续性。职业信息素养包含着四个方面内容: “职业信息意识、职业信息知识、职业信息能力和职业信息道德”[4]。

二、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现状分析

笔者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以沈阳师范大学国际商学院学生为调查对象,面向2016 级、2017 级和2018 级学生一共发放问卷2 000 份,回收1 905 份,有效回收率95.25%。问卷题型全部为选择题,分别从职业信息意识、职业信息知识、职业信息能力、职业信息道德四个方面展开调查。

(一)关于职业信息意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职业信息意识反映的是大学生捕捉、分析、评估职业环境和职业需求变化趋势的敏感程度。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具有清晰的职业信息意识,并且有将近50%的学生认真制定了长远规划。虽然有学生不知道怎么来提升自己的职业信息素养,但学生也能够持续关注与职业相关的信息资源,为自己未来就业奠定基础。因此,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意识是十分强烈的(见表2)。

表2 大学生职业信息意识的调查结果

(二)关于职业信息知识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职业信息知识是学生为了获取自己所需的职业信息而采用的方法、技能或原理。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的途径首先想到是网络工具,如百度等搜索引擎,传统的向老师和同学寻求帮忙依然占据四分之一的比例,访问专业数据库的学生非常少。在大数据时代,网络成为大学生查找信息的主战场,同时网络也成为大学生积累知识的主要工具。因此,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信息知识的积累主要还是来源于网络,而非专业数据库,需要防范 “碎片化” 信息对大学生的误导(见表3)。

表3 大学生职业信息知识的调查结果

(三)关于职业信息能力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职业信息能力反映了学生获取、分析、运用和创新职业信息的基本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在查询职业信息时通常会借助网络工具,查询的过程很顺利,但对于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却不太会用,甚至有将近三分之一的学生不会查询和很少查询。这说明当前的大学生虽然对网络工具很熟练使用,但对专业数据库还是了解不够,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不利于职业素养的积累和提升(见表4)。

表4 大学生职业信息能力的调查结果

(四)关于职业信息道德的调查结果与分析

职业信息道德是指学生应合理合法的获取、分析、运用和创新职业信息,自觉用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来约束自己行为。调查结果显示,当前大学生对网络安全知识的了解好于对网络版权知识的了解,这说明学生对于网络安全知识和网络版权知识虽了解但不够深入和透彻,甚至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网络版权知识。因此,当前必须强化学生全面、深入地了解网络信息知识和网络版权知识,确保学生树立安全意识、恪守网络道德,合理合法的利用网络信息(见表5)。

表5 大学生职业信息道德的调查结果

综合以上调查结果可以发现,当前大学生的职业信息意识十分清晰和强烈,职业信息知识的积累主要依靠网络实现,但对专业数据库和搜索引擎不够了解,导致处理专业信息的能力十分有限。在获取、分析、运用和创新职业信息的过程中,学生基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约束自己的行为,但依然有三分之一的学生不知道网络版权知识,有可能在利用信息资源时产生侵权的行为。

三、提升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的对策

(一)职业信息素养提升与创业创新教育相结合

“大众创新、万众创业” 的新时代,以创新创业为导向的职业信息素养提升也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5]。坚持以增强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为导向,坚持以提升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为目标,开展创新创业训练项目,激发大学生的创业创新兴趣,培养大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思维。各高校应倡导以本科学生为主体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鼓励学生尽早接触社会实践、参与科研训练,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培养适应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需要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契合高校向应用型专业转型发展的需求。学校领导应高度重视 “双创项目” 开展统筹协调,通力配合,促进工作取得明显成效。目前,国际商学院重视各类学科竞赛在创新人才培养工作中的引领作用,倡导每名大学生至少参加1项大创项目、1项专业技能大赛和1项创新创业大赛。分赛事类别和专业特长组建教师团队,为每项赛事选拔配备有经验、有精力、有能力的指导老师,全程跟踪指导大赛报名、初赛和决赛,注重过程考核、解读赛事重点和技巧训练,以赛促学、以赛促教,形成一批基础较好、在全国和省内有一定优势的特色竞赛项目,如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挑战杯、创青春、大创年会、市场调查案分析大赛、三创赛、创新方法大赛等赛事均取得可喜成绩,其中15项赛事已列入全国高校学科竞赛排行榜及辽宁省教育厅认定高水平竞赛评价指标体系。已建立国家级、省级、校级、院级分级分类立项体系,双创项目实现立项数量和质量重大突破,参加双创项目学生数量逐年增加,学院在校生双创项目参与率达85%以上,双创项目指导教师65 名,2018 年和2019 年校级以上双创项目立项数量位列全校第一(占比分别为18.1%和17.2%)。2013 年来,学院共立项各级双创项目368 项(其中获批国家级项目9项,省级项目29项,校级237项,院级94项),参与学生近1 800 人次,参与指导教师68 人,结题成果包含论文、产品、调查报告、商业计划书等累计300余项。

(二)职业信息素养提升与实践教学体系相结合

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的提升与日常教学活动息息相关,只有将职业信息素养的提升和日常教学相结合,才能促使信息素养和教学成果的双提升。因此,构建融合的、跨平台的实践教学体系,开展实践教学与专业知识相结合、实践教学与专业竞赛相结合、实践教学与职业研究相结合的教学活动,使职业素养内化于心。通过创新驱动、功能融合、整体协同、螺旋联动等途径,推动了新型实践教学体系的形成。通过教师合作、师生共为,构建学生实践项目体系,形成跨界、跨学科、跨年级多重协同的创新创业项目训练模式。通过校政合作、校企合作、校校合作、校所合作,深度融合社会资源,建立系列特色优势明显、具有示范效应的创新创业孵化空间,促进了传统实践教学由基础技能、专业能力向创新创业训练延伸;通过校企合作,共建专业、共办实验班、共同打造创业就业服务平台,实现了传统单一的实践教学模式向一体化新型实践教学模式转化,提升大学生的职业信息素养。国际商学院通过专门成立院级创新创业办公室及经济管理实验中心,安排专人负责创新创业与实践教学工作。2016年率先在校内建成1 500m2的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已举办创新创业各类活动100 余场,累计入驻四批团队35 个项目,涵盖商贸服务、非遗文化、科技软件、教育培训等多个领域,其中成功注册公司3 家。同时,学院对接校企深度合作,近三年来先后与民生期货有限公司、光大银行、中商创服孵化基地等企业建立战略合作关系,为学生创业与实践提供全面的孵化扶持。既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空间和服务,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职业信息素养提升的深度融合。

(三)职业信息素养提升与计算机类课程相结合

《计算机应用基础》是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知识,提高职业信息能力的基础性课程,同时也是全面提升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的重要实践和检验工具。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获取职业信息知识和职业信息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在《计算机应用基础》类课程的讲授过程中,采用 “MOOC+翻转课堂” 的教学模式,采用 “任务驱动式” 的教学方法,构建以学生为主体的学习小组,教师只需要讲授基本的知识和原理,指导学生按照任务目标完成相关任务即可,学生自己选择合适工具软件并利用现有的信息能力对信息进行检索、使用与检验。每一次的任务驱动都遵循 “教→学→做→评” 来进行,教师结合大学生职业信息素养的特点,将基础知识和实践相结合,明确任务目标和学生小组成员需要承担的任务,引导学生发挥各自的特长,形成合力,补齐短板[6]。学生根据任务目标和各自特长,利用现有的资源(网络、图书、经验等),对任务进行分解,发挥团队协作的精神完成任务。做任务的过程中,学生有疑问应该进行随堂发言,教师应该及时讲解基本原理,这样达到学生理解任务目标无障碍,教师指导情境创设无形中的效果。学生提供不断地进行信息搜索、整理、甄别、采用,从而不断加深对信息的理解和延伸,既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也增强了学生的整合能力。评价任务目标完成的效果首先需要学生自己对完成任务的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其次需要教师依据任务点对每次驱动任务的过程加以关注,发现问题帮助学生实施改进。采用任务驱动的方法要注意学习任务的每次设置必须使用不同的工具,这样才能全覆盖到学生未来实际工作的需要。职业信息素养的提升与计算机类课程的结合,提供不断优化计算机类课程的教学模式和方法,可以有效解决学生获取职业信息能力较差的问题,从而帮助大学生提升职业信息素养水平。

(四)职业信息素养提升与道德教育相结合

互联网+的时代,依托网络的多媒体技术和移动终端设备已经成为信息传播的主要方式。但是,网络好比一把 “双刃剑” ,人们方便、快速获取信息的同时,也容易被网络上的虚假信息所欺骗。调查结果显示,大学生基本能够自觉遵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进行约束自己的行为,但道德教育一刻也不能松懈,在网络领域加强道德教育和法律约束更是尤为重要。只有提升大学生的深度思考能力,增强大学生的信息甄别意识,才能确保大学生合理获取、有效甄别、优化整合、正确使用信息。只有增强网络规范意识,倡导文明上网,定期开展网络道德安全教育或专题学习,才能有助于大学生熟悉相关法律法规,规避网络陷阱,掌握网络安全应急处置方法。大学生必须要加强自己的行为规范,规范自己的一言一行,让自己的言行举止得当,做一个慎独自律的人,时常反省自己的所作所为,时常想想自己的行为规范是否得当,有错误和不妥的地方,坚持有则改之,无则加勉的原则,让自己变得越来越理智,越来越优秀。大学生游走在网络的海洋中要坚持一个原则:不信谣传谣,一定要有自己的甄别能力,遇到那些海量的网络信息,一定要有一个自己的判断准则和方法,哪些信息是真实的,哪些信息是不可信的,不信的坚决不信,不要充当网络上的帮凶。提升职业信息素养必须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这就要求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当一个合格的网民,真正将信息转化为自己的知识和自己所用的能力。

猜你喜欢
职业素养大学生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四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三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八测
必修上素养测评 第七测
带父求学的大学生
职业写作
大学生之歌
我爱的职业
“职业打假人”迎来春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