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益相关者视域下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2020-09-07 05:46侯贵生秦政政
关键词:生产者相关者管理者

侯贵生,秦政政

(山东科技大学 经济管理学院,山东 青岛 266590)

随着经济环境的复杂化和经济利益主体的多元化,仅仅关注“股东财富最大化”已不符合时代发展的需求。企业直接或间接地忽视企业社会责任,在损害其他利益相关者权益的同时,也体现出传统公司治理战略的局限性。现如今,公司治理的关注点逐渐从经典的委托代理问题转向企业与其他多方利益相关主体之间的利益博弈问题。在现代企业中,各方利益相关者逐渐复杂化、层次化,呈现出利益网络化关联的特征。利益网络的日益复杂意味着企业社会责任的扩大,各方参与主体对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成为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重要影响因素,推动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成为监督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和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战略手段。因此,如何协调企业各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决策选择,促使各方参与主体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以提升企业竞争力,成为当前需要重点关注的问题。

一、文献综述

企业社会责任是指企业为满足自身发展和社会期望的需要,并在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基础上,在生产经营过程中对利益相关者如员工、政府、社会、周边区域环境以及顾客群体等,承担的经济、法律、道德和慈善责任[1]。而随着社会经济和企业战略的发展,企业社会责任的应用实践范围逐渐扩大,逐渐体现在企业战略、规划和发展目标中,成为衡量企业未来发展潜力和发展优势的重要指标。

近年来,利益相关者理论逐渐得到学者们的关注和重视,对企业社会责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亦层出不穷,逐渐丰富了企业社会责任的研究成果。Caroline通过实证调研确定了企业的关键利益相关者,并对各利益相关者进行动力排序,比较了所感知的相对“权力”利益相关者,为企业发展提供关键社会责任[2]137。Bridoux探讨了企业社会责任权衡与利益相关者反应之间的关系,以及信任机制在企业社会责任权衡与利益相关者反应之间的调节关系,认为个体动机差异造成了利益相关者反应的异质性,揭示了利益相关者的反应差异取决于哪些其他利益相关方团体参与了权衡[3]。Isa研究发现企业社会责任对利益相关者忠诚度的重要性,利益相关者的满意度能够显著调解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忠诚度之间的关系[4]。张兆国等从利益相关者的角度,对何谓企业社会责任、企业为何承担社会责任、企业如何承担社会责任、如何促使企业承担社会责任等问题进行了探究[5]。王琦以利益相关者共同治理为切入点,对企业社会责任机制的形成机理进行了阐释[6]。曾铭验证了消费者社会责任满意度对其忠诚度、支付溢价、转换倾向和行为反应等四个购买维度的影响,认为消费者责任满意度与购买行为之间显著相关,消费者满意度对其购买行为有正向影响[7]。阎海燕、齐丽云均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出发点,通过系统动力学模型分别分析了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性实施机理,以及企业社会责任信息的披露过程及其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8,9]。

已有文献大多从制度、经济、道德及利益相关者等视角对企业社会责任进行了广泛的探讨[6,17-19],但是针对社会责任履行中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各方应采取的措施,学者们尚未得出明确的结论。关于企业社会责任的发展前景及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存在相关关系的争论成为讨论的热点。鉴于此,研究从内部治理视角出发,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运用三方演化博弈模型,分析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复杂利益关系,得出他们在社会责任履行过程中应采取的措施和对策,探究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之间的影响机理,以期促进各方主体积极履行社会责任、共同参与社会责任治理,进而提升企业的竞争力水平。

二、基于利益相关者理论的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一)利益相关者理论分析

利益相关者理论认为,基于现代化的市场基准,企业的本质为各利益相关者缔结的“一组契约”[20,21]。随着利益相关者理论的发展和应用,企业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问题成为公司治理领域继两类委托代理问题之后的第三类问题,如何处理好第三类问题是现代企业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关键。实践表明,任何公司的发展都离不开各利益相关者的资源投入和风险承担。企业长期可持续发展依赖于各方关联者利益的满足,这关系到企业获取更多的市场份额和市场竞争力的提升。当前,公司治理模式中过度强调股东利益最大化,并且缺乏必要机制维护各利益相关者的权益。在倡导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的趋势下,企业必须关注和重视利益相关者的存在感和参与度,促使不同利益相关者实现共同治理。

但是,面对众多的利益相关者,盲目无序的共同治理必然引起内部混乱和权责不清的问题,致使企业陷入“泛利益相关者治理”困境,进而降低公司运行效率和发展潜力。因此,企业应当注重各利益相关者的优先顺序,依据利益相关者对公司未来发展潜力的贡献程度、利益相关者所承担的风险损失大小、利益相关者的诉求优先性、利益相关者的权力大小,决定利益相关者对公司的治理参与程度和级别大小。面对不同动力排序的关键性激励因素,企业所面对和承担的社会责任也不同[2]144,因此,企业在面对不同的利益相关者时,应选择匹配的策略,形成完备的企业社会责任实施机制,从而提升企业竞争力。

(二)利益相关者与企业社会责任的关联分析

实践证明,企业社会责任机制要求企业必须摆脱利润至上的价值观念,强调对人本身价值的关注和开发,注重企业对环境、消费者以及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行为,这也符合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和发展要求,强调从多个层面履行社会责任。因而,随着企业发展机制的完善,企业社会责任的内涵逐渐精细化和具体化,学术界已提出结合利益相关者理论形成一一对应的价值链关联。国外学者Carroll提出的金字塔模型将社会责任分为四类具体责任(慈善责任、伦理责任、法律责任和经济责任)[8,22],每一种责任都对应着企业不同区间的关联者(社区、消费者、供应商及股东等),具体情况如图1所示。

图1 企业社会责任与利益相关者之间的关系

通过以上分析并在借鉴现有研究的基础上,发现企业社会责任所涉及的参与主体广泛,企业在进行社会责任治理的过程中,应区别不同利益区间的参与群体,针对不同群体匹配针对性的策略方案。应以企业、股东、员工为核心,结合多重利益相关者的社会责任心理及行为表现,共同推动企业社会责任活动的产生和发展,促使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能力提升。基于此,本文从利益相关者理论出发,具体结合各个利益关联方,提出基于不同利益程度的多层关联性的企业社会责任治理体系。即结合多方参与主体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机制及企业文化的包容性关系,将企业社会责任与公司管理流程相结合,划分为核心利益相关者:企业;内部利益相关者:员工、客户、合作商、服务商、竞争者等;外部利益相关者:政府、工会、社区、慈善公益、研究机构、异议组织、传播媒体等[23]。假设O点为利益中心点,按照利益相关者所要求的利益程度依次向外延伸为利益核心区、核心利益相关者区、内部利益相关者区以及外部利益相关者区,如图2所示。综上所述,在现代企业社会责任治理过程中,应统筹多方利益主体共同努力,协调不同区间利益关系的参与者,驱动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和相关监管机制的完善。

图2 各层级利益相关者类型

(三)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联分析

企业竞争力实质上指的就是企业产品在市场中所处的地位,产品受到市场的青睐和认可程度越高,越有助于企业拓展市场份额,提升企业竞争优势。一直以来,关于提升企业竞争力的研究主要聚焦于通过创新和技术研发来实现。而近年来,学术界的关注点逐渐发生了变化,开始关注企业社会责任水平对提升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首先,管理者在为企业创造利润和价值的过程中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企业对管理者的责任主要体现在给予管理者相应的报酬、奖励等,其中包括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等,这是一个共赢的过程。管理者的责任关乎企业发展的全过程,对于企业发展中的战略决策、战略规划与实施以及公司治理流程等各个方面均负有责任和义务,促使企业长期可持续性发展是其使命。而对于这份责任和使命的回应即为企业对管理者的责任,企业对管理者的责任履行能够强化管理者对企业的忠诚和信心,降低企业管理风险,扩大企业发展空间和人才竞争力。其次,企业对股东的责任履行,有利于公司降低投资风险。企业对股东的社会责任贯穿于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中,主要是在获得投资资本的基础上保证企业的正常运转和经营发展,以期为企业获取更多的利润,为股东提供更多的可持续性收益。在为股东提供充分的分红利润的基础上,强化投资者对企业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减少筹资难度和资本成本。同时,股东行使知情权,了解企业的战略决策和执行情况,为企业发展提供适度的监督和建议,降低企业发展的风险。最后,企业履行对员工的社会责任有助于企业打造优质的人才平台,获得优质的人力资源。履行员工的社会责任也可以提高公司声誉,吸引更多求职者而扩大公司人才规模,打造符合企业自身发展的人才体系和人才储备梯队,强化人才对企业的忠诚度和归属感,降低不必要的人才损失,为公司创造更高的价值。另外,员工积极配合管理者和投资者,做好自身本职工作,有利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顺利进行。

(四)演化博弈的形成

面对更多的利益相关者共同参与公司治理,传统的股东至上治理理念和现代利益相关者理论的融合成为推动公司价值驱动和价值创造的基础与保障。公司治理问题逐渐成为国内外普遍关注的话题,多方共同治理是公司治理发展的趋势[24]。

因此,文章在分析的过程中运用三方非对称演化博弈模型来表现管理者、投资者和生产者之间的关系。研究假设三方主体的行为表现是有限理性的,每一个主体都能够根据外界变化而主动调整自身行为,这个过程被视为一个动态系统。不同行为主体在依据不同情况而进行不断模仿和调整的过程中,不断修正和改进自身的行为以寻求博弈模型的均衡状态[25]。相较于传统静态博弈理论,演化博弈对行为主体的理论解释更符合现实。在探讨三方博弈关系时,需要对以下问题进行假设说明。

在公司治理过程中,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既包涵管理者行政权利的合理安排、投资者股东权利的积极实施、生产者权利的正常行使,还涉及政府、社区等利益相关者的合法权益诉求满足等。各方参与主体在企业中的存在实质即企业剩余权益索取权所有者共同分享公司运营的风险和利润创造,共同承担公司发展过程中产生的成本和损失。企业社会责任涉及范围广泛故需要多方博弈主体的共同参与,最终期望达到稳定的均衡策略集合。

通过以上分析,面对众多利益相关者,本文聚焦的三方博弈主体主要为管理者、投资者和生产者。管理者是指具备典型委托代理关系的参与公司日常运营的高、中、低等各层级契约签订者;投资者主要指大股东、合作者等,对公司进行大量资本、技术、土地等投入而在公司承担董事会席位或享有比例以上股东权利的人;生产者指参与公司日常生产活动的员工。

三、模型假设与建立

(一)模型假设与策略

管理者、投资者及生产者三类利益相关者涉及公司治理过程的各个层级,各方博弈主体的策略选择存在关联性,且其成本和收益具有环环相扣的特征。各方博弈群体所面对的社会责任各不相同,本文在如何积极推进企业社会责任的履行以及提升企业竞争力的问题上提出博弈假设。

首先,假设管理者存在两种可选择策略:积极管理(T1)和消极管理(T2),管理者采取两种策略时产生的风险和利润与其采取的管理态度呈现正相关。其次,假设投资者在现代公司治理问题的处理过程中存在两种策略选择:监督(S1)和不监督(S2)。在公司治理过程中,投资者在管理者和生产者之间起到第三方监督作用,同时投资者对公司的运营提供资源,并承担风险和利益诉求。投资者的双重效用在监督过程中呈现相辅相成性,对公司治理过程执行监督职能,能够促使管理者和生产者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从而实现价值创造和竞争力提升。最后,假设生产者存在两种策略选择:配合(L1)和不配合(L2),同样生产者采取的策略与其所承担的风险和收益呈现正相关关系。由此可得三方行为主体的博弈树,如图3所示。

图3 三方行为主体的博弈树

根据以上分析,假设三方博弈行为选择的概率如表1所示。

表1 三方行为主体的策略集合及选择概率

(二)参与主体的收益

假设该博弈的初始状态是(T2、S2、L2),初始三方行为主体的收益状态为(Y1、Y2、Y3)。当管理者采取T2策略即消极管理时,管理者可能获得相对于积极管理时所定义成超额利润的那部分利益为Y11,但同时可能造成投资者和生产者失去的利益为Y12、Y13。Y12、Y13为当管理者消极管理时投资者和生产者产生的交易费用和摩擦损失。投资者实施监督且生产者采取配合态度,将有助于调节企业社会责任履行与企业竞争力提升之间的互动关系。当投资者实施监督时产生的直接成本为C2,同时给予管理者相关的惩罚即减少管理者的超额利润Y21,并且能够减少投资者自身和生产者的损失(时间成本和交易费用)Y22、Y23。同理,当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而配合生产生活时,生产者的行动成本为C3,能够挽回投资者和生产者自身的部分利益Y31、Y32,同时还会减少管理者的超额收益Y33;当管理者和投资者采取合作态度时,即投资者实施监督且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时,虽然管理者和投资者会存在短期的直接成本支出C1、C2,但管理者和投资者在长期发展中不会再产生其他的交易费用,甚至能够获得额外的收益M1、M2,同时生产者能够在最大程度上获得收益M3。当管理者采取积极的管理态度、投资者实施监督以及生产者配合生产生活时,能够给社会带来最大程度上的发展效益,能够更好地理清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由上述博弈树以及假设可得三方参与主体的收益矩阵,如表2所示。

表2 三方博弈的收益矩阵

(三)模型求解

由上述假设可知,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的态度、投资者实施监督以及生产者配合生产生活的概率分别为a、b、c。管理者采取积极和消极管理的态度的收益分别为ET1、ET2及平均收益如下:

ET1=bc(Y1-C1-Y21-Y33+M1)+b(1-c)(Y1-C1-Y21+M1)+c(1-b)(Y1-C1-Y33)+(1-b)(1-c)(Y1-C1)=Y1-C1-bY21+bM1+cY33

ET2=bc(Y1-Y33+Y11-Y21)+b(1-c)(Y1-Y21+Y11)+c(1-b)Y1+(1-b)(1-c)Y1=Y1-bcY33-bY21+bY11

由此,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当c=[C1-b(M1-Y11)]/(1-b)Y33,F(a)=0时,这意味着所有点都是平衡点,都是稳定状态;

(2)当c≠[C1-b(M1-Y11)]/(1-b)Y33时,令F(a)=0,可得a=0和a=1两个稳定状态。此时对F(a)求导可得:dF(a)/da=(1-2a)[b(M1-Y11)+c(1-b)Y33-C1],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c>[C1-b(M1-Y11)]/(1-b)Y33时,dF(a)/da|a=0> 0,dF(a)/da|a = 1< 0,根据演化博弈稳定策略要求dF(a)/da<0,故a=1是此时的平衡点,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是演化稳定策略;

②当c<[C1-b(M1-Y11)]/(1-b)Y33时,dF(a)/da|a = 0< 0,dF(a)/da|a=1> 0,因此a=0为平衡点,管理者采取消极管理态度有助于演化模型趋于均衡。因此,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如图4所示。

图4 管理者演化博弈的动态相位图

根据研究目标和假设条件所得,在分析管理者演化博弈的动态趋势图时,以F(a)=da/dt为纵轴坐标,以a为横轴坐标,假设b和c为变量参数,对F(a)产生一个约束条件的作用,因此在确定假设之后三维立体图形可以借助二维动态进行直观描述。以下图5、图6同理。

同理可得,投资者实施监督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当c=[C2+(1-a)Y12-(1+a)Y22-aM2]/(1-a)Y31-Y22,F(b)=0时,这意味着所有水平都是稳定状态;

(2)当c≠[C2+(1-a)Y12-(1+a)Y22-aM2]/(1-a)Y31-Y22时,令F(b)=0,得到b=0和b=1两个稳定状态。对F(b)求导得:dF(b)/db=(1-2b){(1=a)Y22+aM2-C2-(1-a)Y12+c[(1-a)Y31-Y22]}。此时可分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c>[C2+(1-a)Y12-(1+a)Y22-aM2]/(1-a)Y31-Y22时,dF(b)/db|b = 0> 0,dF(b)/db|b = 1< 0,b=1是平衡点,投资者实施监督是演化博弈稳定策略;

②当c<[C2+(1-a)Y12-(1+a)Y22-aM2]/(1-a)Y31-Y22时,dF(b)/db|b = 0< 0,dF(b)/db|b=1>0,b=0是平衡点,投资者不实施监督有助于演化模型趋于均衡。因此,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如图5所示。

图5 投资者演化博弈的动态相位图

同理可得,生产者采取配合策略的复制动态方程为:

(1)当b=(C3-aY32)/(1-a)Y32,F(c)=0时,这意味着所有水平都是稳定状态;

(2)当b≠(C3-aY32)/(1-a)Y32时,令F(c)=0,可得c=0和c=1两个稳定状态。此时对F(c)求导可知:dF(c)/dc=(1-2c)[(a-ab+b)Y32-C3]。分为两种情况进行讨论:

①当b>(C3-aY32)/(1-a)Y32时,dF(c)/dc|c = 0> 0,dF(c)/dc|c = 1< 0,c=1为平衡点,生产者采取配合是稳定演化策略;

②当b<(C3-aY32)/(1-a)Y32时,dF(c)/dc|c = 0< 0,dF(c)/dc|c = 1> 0,c=0为平衡点,生产者采取不配合策略有助于演化模型趋于均衡;因此,复制动态方程的相位图如图6所示。

图6 生产者演化博弈的动态相位图

(四)模型分析

由演化博弈模型本身所存在的前提假设可以看出,在有限理性和信息不对称的约束条件下,任何一个参数设置的概率变化都可能引起参与主体策略的整体性变化,从而影响稳定博弈策略组合的形成与稳定。由此也可以看出,管理者、投资者以及生产者三方博弈大概率上不会形成固定的范式,即不会固定地收敛于某一特定的稳定策略组合,或者说模型没有稳定的均衡策略。也正是由于这种三方博弈关系的复杂性,才能形成多种类型的策略组合,进而才能制定多样的解决方案。

根据模型分析,可以得出当生产者采取配合策略时,即满足b<(C3-aY32)/(1-a)Y32,生产者采取配合的概率c越大,越接近于1;此时管理者的最佳选择是采取积极管理态度,即满足c>[C1-b(M1-Y11)]/(1-b)Y33,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的概率a越大,越接近于1;这个策略选择能够促使期间费用(交易费用)降低,即管理者会因生产者的配合而减少交易费用,从而促使企业利益最大化,同时增强管理者对生产者、投资者及其他利益相关者的责任感,促进管理者作出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的战略决策。那么在这个过程中投资者作为第三方调节的角色到底应该通过什么样的机制产生作用呢?文中三方博弈模型的稳定水平表明,当满足c>[C2+(1-a)Y12-(1+a)Y22-aM2]/(1-a)Y31-Y22时,投资者实施监督治理是演化博弈达到稳定均衡的条件。投资者实施监督能够协调管理者与生产者以及与其他利益相关者之间的摩擦,减少交易费用的产生。对以上参与主体及其策略选择的集合进行博弈分析发现,在假设条件下投资者实施监督、管理者采取积极管理态度、生产者采取配合的策略选择是一种稳定的均衡的策略集合,能够推动企业积极履行社会责任,提升企业竞争力。研究发现,在面对利益网络环环相扣的情况下,当管理者采取积极的管理态度时,能够充分有效利用收集到的各类信息,做出最优决策,积极推动社会责任的履行,为企业获取更大利益;投资者实施监督时,能够促使管理者采取积极的管理态度,产生一系列正向影响,满足多方利益相关者的需求;生产者采取配合的生产态度时,能够促进管理层的政策得到迅速而准确地执行,推动生产效率提升。

四、结论与启示

根据新制度经济学的有限理性理论,在公司治理过程中管理者、投资者与生产者之间的关系是一个不容忽视且需长期治理的难题。在多方利益相关者理论和股东至上主义的实践经验指导下,此项难题牵涉的各方都只会在有益于自我的前提下实现协调合作和共同治理。本文运用三方演化博弈方法,以利益相关者理论为研究基础,通过分析企业社会责任与竞争力之间的关系,并综合管理者、投资者及生产者三类参与主体之间如何进行策略选择进行演化博弈分析,以期实现多方协同社会责任治理。

基于以上三方演化博弈分析,在利益相关者视域下针对企业社会责任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可知:①本文将二者的关系研究聚焦于其中三方:管理者、投资者及生产者,通过进行三方之间的利益博弈,最终趋向于三方共同治理的稳定状态;②在任意一方选择均衡策略时,其余两方能够自动趋向于最优策略集合;③管理者作为企业战略决策的实际执行者,对企业的社会经济价值和风险损失具有重要影响,因此,为满足多重利益相关者的诉求,管理者应采取积极的管理态度,积极履行各项社会责任;投资者作为公司治理过程中资源的提供者,应该积极参与公司的治理与监督,发挥其战略性作用,降低企业发展过程中的风险;生产者作为企业生产活动的主要参与者,应积极配合管理者和投资者,在面对积极管理者时,会强化其心理上的归属感和忠诚度,形成和谐的企业文化氛围。

通过研究结论,可以得到以下管理启示:①在企业资源允许的情况下,企业应该清楚理解公司治理的发展模式,针对各方利益相关者的相对重要性进行排序,在面对资源不足的情况下,选择最有效的策略来保护利益相关者的利益需求,这也印证了李岚的研究结论[26];②针对多方参与主体,各方均对企业发展产生重要的影响,企业应该积极推行多方共同治理模式,同时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工具意识和使用效率,促使不同主体积极参与企业社会责任活动,进而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③针对不同程度的利益相关者链条节点,应根据不同主体制定不同的激励政策和约束机制,引进多元化的人才队伍,形成完善的职业人才体系;同时制定不同类型的企业战略,如企业文化战略、关系营销战略、相机抉择战略及互动式合作战略等,强化企业社会责任的制度化建设,形成企业完善的制度体系,提高企业竞争力。

猜你喜欢
生产者相关者管理者
请别拿管理者的标准要求员工
校园篮球利益相关者的分类研究*
管理者,你会给下属多少反馈
1月巴西生产者价格指数上涨3.92%
乡村旅游开发中利益相关者的演化博弈分析——以民族村寨旅游为例
窗口和镜子
商业模式设计:从共生体出发
组织的利益相关者研究述评分类及战略
会安慰自己的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