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金陆,刘昌黎,王康锋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提出“广泛开展全民健身活动,加快体育强国建设[1]”,对体育赋予新的厚望。竞技体育不单单要在国际赛场上为国争光,更要带动国内的群众体育、学校体育的发展[2]。乒乓球项目作为我国竞技体育运动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被誉为“国球”,应是竞技体育改革的先行者。
通过对前人研究的文献梳理,发现他们研究的关注点多集中在乒超联赛的发展现状与改革[3-6]、薪酬制度改革[7]、赛事运营[8]等方面。而且,多运用社会学、管理学的理论对乒超联赛的各种现状进行研究,很少关注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时间和地域分布方面的特征,缺乏对俱乐部与地域主场城市之间的关系学术研究。众所周知,职业体育的发展与地域的关联性很大,探究俱乐部与地域主城城市之间的关系,可以更好地认清两者之间的关系,并推动俱乐部与地域主场城市关系乃至乒超联赛朝向更好的方向发展,更加职业化、市场化,完成新时期国家对竞技体育提出的新要求。
基于现实需求,本文从人文地理学视角,并结合经济学领域常用的基尼系数研究方法(该研究方法已被成功应用到我国体育资源分布领域[9-12]和CBA联赛、中超联赛俱乐部[13-14]的研究中),对乒超联赛俱乐部的时域发展情况进行研究,希望通过该研究为中国乒超联赛职业化、市场化发展战略的顶层设计和乒超俱乐部未来的地域布局提供理论参考和决策支持。
通过知网、万方等文献数据库,以“乒超联赛”“乒超俱乐部”“基尼系数”和“基尼系数与体育”为主题分别进行检索。其中,研究乒超联赛论文共有215篇,体育地理的论文10篇,关于基尼系数在体育领域运用的论文12 篇。上述论文为本文的研究乒超联赛时域的演变提供了理论支撑与依据。此外,通过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官网、部分俱乐部官方网站、新浪体育、网易体育和体育资讯等体育权威网站收集真实可信的原始数据,加以统计。
经济学领域常用的研究某产业空间集聚度程度的常用方法,使用该方法可以准确的测算出我国乒超联赛在全国地域各省份的分布情况。基尼系数有多种算法,本文采用张建华提出的基尼系数算法[15]。基尼系数(G)计算公式为:
n代表总组数。中国大陆共有31 个省级行政区。首先,按照各行政区域存在的俱乐部数量由低到高排列,并据此分成8组,第一组为3个,其他各组均为4个。Wi表示从第一组到第六组各组累计俱乐部数量占乒超联赛俱乐部总数量的百分比,比值为基尼字数G。比值在0~1 之间,不同数值有不同的评定标准(见表1)。
表1 G值区间与资源配置均衡性程度关系Table 1 Relationship Between G Interval and the Degree of Resource Allocation Equilibrium
收集和整理乒超联赛俱乐部的球队数量、名称变更次数、主场城市出现的次数等数据。运用EXECL、WORD 进行数据统计,制作相关图表。
辞海中关于“时域”没有明确的定义。同时,在中国知网等期刊网站上以“时域”为关键词进行检索,得出其是一种数学函数,用于通信技术、物理等[16-18]领域。百度百科对时域的解释为:“是描述数学函数或物理信号对时间的关系[19]。”
梳理发现,国内外学者对“时域”的定义还未形成统一的共识。因此,综合多位专家的意见,界定“时域”由“时间轴”和“地域分布”组成。“时间轴”是指乒超联赛俱乐部在1999—2018 赛季这一时间轴上,球队的数量和球队的名称变化情况。“地域分布”辞海定义为:某事物在地理位置上的分布,本文是指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我国地理版图上的整体分布和各俱乐部的主场城市选择情况。
综上,“时域”是指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时间序列上球队数量和名称的变化,各俱乐部在我国地理版图上的整体分布和主场城市选择情况。引入空间集聚度量化地域分布研究。明确了核心词的定义,下文将从时间轴、地域分布两个角度进行阐述。
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是我国最顶尖的、最早成立的乒乓球职业联赛。其发展经历了两个时期,第一时期,1994 年全国体育改革,建立了我国乒乓球俱乐部甲级联赛。但在1999年举行的全国乒乓球教练员工作会议上,中国乒协调整了我国乒乓球国内的竞赛体制,将甲级联赛升级为超级联赛,也就是我国职业乒乓球发展的第二个时期即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联赛从1999年6月正式打响。
2.2.1 乒超联赛俱乐部数量的变化 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发展至今已走过18个赛季,联赛的职业程度与联赛对于俱乐部的管理有一定的关联,通过对联赛俱乐部数量的调查,把握联赛俱乐部数量变化特征与因素,为今后联赛顶层设计作出理论指导。
数据所示,中国乒乓球超级联赛成立至今,球队数量由16支上升到20支,冠名商也由最初的14家增加到现阶段的18家,虽整体变化幅度不大,但始终处于动态变化之中,该变化与联赛不同阶段发展理念差异有较强联系。赛季初,参赛俱乐部是由原甲级联赛男、女团体排名前八的球队参加,共16支;2000—2001赛季,中国乒协与山东电力集团签订了6年共3 600万赞助合同,乒超联赛的赛事价值得到肯定,该年联赛扩军,由上赛季男女各8 支队伍,上升到男女各12 支队伍,并一直维持到2005赛季结束;2006 赛季开始前,针对前5 个赛季暴露出来的问题(赛程不固定、球员转会制度不健全等),时仍乒羽中心主任蔡振华提出打造中国乒超“品牌赛事”的构想,据此构想提出4 点革新措施,其中就包括关于俱乐部数量的“瘦身计划”,将联赛男女球队数量由各12支降低为各10支,维持到2010赛季;2011赛季,联赛实行保级降级制度,并规定2011赛季男女团体前7直接参加2012赛季,团体第8名与甲A联赛第一的俱乐部进行“升降”级比赛,从联赛设计上规定了球队的数量;2012赛季结束后的2013、2014 赛季联赛再次扩军,由原先的8 支增加到各10 支队伍;2014赛季,中国乒协实行了俱乐部准入制度,该制度的确定为之后联赛球队数量保持稳定(男女各10支)有积极作用,但联赛维持的球队数量与封闭式联赛最适宜的球队数量28 支仍存在差距[21],同时,各赛季的球队数量一定程度上也决定了冠名商的数量。
从各阶段联赛俱乐部数量变化来看,俱乐部的数量变化并不是市场决定,而是中国乒协在各阶段发展理念决定,行政力量决定了球队的组建、变迁和解散,作为年轻、成长中的联赛,这是必经之路,但在今后职业化发展过程中决策者应重视市场的作用,减少行政干预,发挥市场调控作用。
2.2.2 乒超联赛俱乐部球队名称的变化 对乒超联赛俱乐部的名称命名方式总结发现,俱乐部名称的确定以“省份或主场城市名+企业名称+产品名称”为主,如山东魏桥·向尚运动乒乓球俱乐部、武汉安心百分百等均以该形式命名,联赛俱乐部名称表现出较强稳定性是成熟联赛的标志之一。
数据显示,乒超联赛发展至今,发生球队名称更替达到了117次,各赛季均出现球队名称更替情况,仅少部分俱乐部表现出较好稳定性。其中,山东、广东球队名称更替最为频繁,达到10次;其次是上海和北京和江苏,均为9次。名称更替一次或未出现更替的共有6 支队伍,秋林格瓦斯俱乐部更替为长白山农商银行俱乐部,内蒙古银行俱乐部更替为鄂尔多斯东方路桥俱乐部,这两支队伍更替1 次,安徽朗坤乒乓球俱乐部、陕西银河国梁俱乐部、八一南昌队和武汉安心百分百这四支队伍未出现更替。
深挖其变化的根本原因,与1994年关于中国乒乓球职业化发展会议上公布的《加快改革步伐,促进我国乒乓球事业的进一步发展》报告有直接关系。报告中指出:我国乒乓球职业联赛走“双轨制”的道路,即俱乐部的形式以省市体育局与企业合办为主,其他形式为辅,表现为三种形式:企业独资组建、联办合作型、联办股份制[22-23],其中联办合作型和联办独资这两种形式是省市体育局与企业合作建立俱乐部的典范,这两种形式也是造成乒超联赛俱乐部名称发生频繁更替的主要诱因,企业通过赞助的形式获得与体育局共同管理权,但两个主体之间存在责、权、利不相匹配的问题,导致无法实现统一的管理,影响了俱乐部正常的发展,直接体现在球队名称的频繁变化,频繁的变化对于联赛职业化发展来说,存在一定弊端:1)不利于新闻媒体进行有效宣传,更无法在球迷群体中塑造稳定的俱乐部形象。2)降低球迷的消费忠诚度。3)不利于俱乐部的赛事营销和品牌打造。反观联办股份制(山东鲁能俱乐部),该俱乐部从2002 赛季加入乒超联赛至今,俱乐部名称未曾发生过改变,并且在俱乐部周边形成了一定的衍生经济,从这角度出发,“山东鲁能形式”似乎能够很好贴合我国乒超联赛的发展,值得联赛其他俱乐部学习与借鉴。
中国乒超联赛各俱乐部的分布与布局情况,决定了乒超联赛的商业化和产业化的重要因素,合理的俱乐部资源分布,能够引起联动的发展效应。由于职业体育的发展与所在城市的经济发展情况有紧密的联系,在此以我国经济区划分为依据:即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和西部地区。
2.3.1 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我国地域整体分布情况 在这18 个赛季中,按照俱乐部名称来计算共出现过102家俱乐部,退出与解散82家俱乐部,现存20家。研究显示,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分布不合理,呈现集聚的形式,主要集中在我国经济发达的东部沿海的8个省份(山东、河北、天津、辽宁、江苏、浙江、上海、广东)和东北部主要几个经济发达省市(辽宁省本溪、鞍山、锦州;黑龙江省哈尔滨;吉林省长白山),共分布86 家俱乐部,占比84.3%;中部地区的河南、山西、安徽、湖北等,西部地区的陕西、四川和重庆市,共出现16支俱乐部,占比15.7%。
作为西部地区和中部地区的代表,四川省(四川电通寻呼,2000—2001 赛季加入)与山西省(山西晋园,1999 赛季加入)从联赛建立之初就组队加入乒超联赛,并保持很强的活力。其中山西大土河队俱乐部在2012赛季获得联赛女团冠军,打破了联赛冠军由东部地区把持的局面,很好的推动了乒乓球在这些中部地区的普及与发展。
从地理分布来看,东部沿海地区是我国乒超联赛主要的集聚区域。职业体育的发展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作为支撑,国内外经济增长较快地区均呈现集聚的趋势,这对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形成了集聚的分布的格局有一定的影响。
2.3.2 乒超联赛俱乐部空间分布的集聚度 为了更加理性的认识到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我国地域分布空间集聚度情况,采用经济地理学最常用的基尼系数对其进行量化的研究(见表2)。
表2 从1999—2018赛季乒超联赛俱乐部地域分布集聚度情况Table 2 Collections of Table Tennis Super League Clubs from 1999 to 2018
表2数据显示,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空间集聚程度高,基本在0.6~0.79 范围内,处于相对聚集和比较聚集之间,而且在2007—2010赛季,基尼系数在0.8~0.9范围内间,处于绝对聚集分布状态。分析原因发现,乒超联赛俱乐部分布基尼系数集聚程度高的主因有两点:(1)同一赛季,同一省市注册两家及以上俱乐部的现象较为普遍。如1999—2000 赛季,北京注册3 家(北京华联、北京华远、北京太平洋药业),江苏省2家(苏州印刷总厂、江苏无锡山禾);2007 赛季,江苏注册3 家,北京市、浙江省、四川省、辽宁省均注册2 家;包括2008、2009 和2010 赛季联赛均出现俱乐部过度的集中在少数几个省份,基尼系数呈现过高的状态,尤其2007—2010 赛季,基尼系数超过了0.7,达到了绝对集聚状态。(2)乒超联赛职业化程度低,主场管理机制不健全。职业化的联赛,俱乐部负责运动员肖像权和主场的广告的运营,为俱乐部带来收益,但中国乒协没有放开运动员的肖像权和主要的广告投放权利,使得俱乐部无法对运动员和比赛进行商业化的包装,而且在具体的运营中俱乐部需投入大量的资金,无法通过赛事运营的方式缓解经济压力,唯有通过转卖主场城市获得收益。2009赛季联赛实行的主场转让机制,更是对这一转卖现象的助推,典型案例有“山西现象”和“浙江现象”,俱乐部主场过度集中在几个省份的城市中,影响了基尼系数的数值。
针对以上问题,中国乒协也积极调整,《2014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俱乐部管理规定》指出了俱乐部的法律属性,以及俱乐部准入制度,一定程度上控制住了俱乐部主场城市分布和球队的数量,这也是2014 赛季以后基尼系数降低的原因。虽集聚的情况在近几个赛季得到改观,但仍未达到较为理想的分布状态,俱乐部如何合理布局是今后联赛决策者需要深入考虑的问题之一。
2.3.3 乒超联赛俱乐部主场城市的地域变化 (1)乒乓球联赛俱乐部主场选择及稳定性。俱乐部必须依靠具有一定经济实力的城市才能存在,只有依托城市社会资源以及经济的发展才是俱乐部不断发展的动力。然而,产业集聚是产业活动最主要的地理特征之一,也是经济学、社会学、地理学等诸多学科的研究之一[24]。乒超联赛俱乐部作为我国乒乓球产业发展的主体,通过对俱乐部在各地域城市的主场分布频次,了解我国乒乓球产业的地域集聚情况和俱乐部对主场城市的选择的趋势。从1999—2018 赛季,共计18 个赛季,我国有17 省份的58 个城市(包括4 个直辖市)曾经或者现在作为乒超联赛俱乐部的主场城市。
4个直辖市均有球队参加乒超联赛,作为主场共计60次,其中北京作为主场居首,其次是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在省会城市及其他城市中,作为主场省会城市有13 个,共计出现97次,其中济南市作为主场的频率最高。作为主场的地级市和县级市有30个,共计出现125次,其中宜兴市、宁波市作为主场频率较高,这两座城市虽不是省会城市,但是每个赛季均都有球队参加联赛,依赖于大型企业(江苏中超集团、浙江海天集团)与当地政府的长期稳定合作,为俱乐部提供稳定赞助。
综上,现行发展趋势下,我国乒超俱乐部主场城市以一线和二线城市为主,如北京和上海这样经济实力雄厚的直辖市,有实力作为主场,并附带诸多潜在优势,间接或直接的推动乒乓球市场的发展。同时部分三、四线城市也逐渐展现较强竞争趋势。
(2)乒乓球联赛俱乐部地域主场城市变迁。俱乐部对于主场城市的选择,一般取决于该城市经济发展情况、人口规模、当地政府对于体育事业发展的支持力度以及乒乓球文化底蕴。在这18个赛季中,有的球队主场城市未发生变动,如以天津、上海、北京、鄂尔多斯市、合肥、江西、武汉为主场的俱乐部;但较为普遍的现象是球队主场城市更换频繁,深层次的原因是投资主体的变更和拓展乒乓球市场的需求。按距离远近有两种方式。
第一种,跨省(市)俱乐部的迁移。原因有三:1)本省原投资企业经济效益低,同时,没有其他企业接替赞助,只能转让给其他有实力的省市企业。2007 赛季,陕西银河退出联赛,被厦门万杰隆集团所购买,该集团与湖南的天山集团合作,以天山集团万杰隆俱乐部参加2007 赛季的乒超联赛,但在2008 赛季退出联赛并转让给浙江宁波海天集团,该俱乐部的退出源于赞助的两个集团资金问题,包括武汉安心百分百俱乐部近期同样遇到资金问题。2)赞助企业主动退出,外省强有力企业加入。浙江宁波海天俱乐部2016赛季退出并转让,最终由山东魏桥创业集团(世界500 强企业)接盘,成立山东魏桥乒乓球俱乐部。3)联赛开始赞助商无法落实,导致主场短暂放在外省。北京控股集团在2013 赛季结束以后停止了对北京女乒的赞助,导致2014赛季开赛以后北京女乒一直无法落实赞助商,只能将主场暂时性的设置在山东济宁市,后由北京首钢集团接手,将主场迁回北京。
第二种是本省(市)内的迁移。俱乐部的注册省会没有发生改变,只是赞助商发生了改变,这种迁移主要原因是:1)赞助商合作到期,无意再合作。2006 年,江苏先声药业与江苏男乒签订了三年的赞助协议(江苏英太青乒乓球俱乐部,主场南京),2009 年协议到期后,该企业没有意向再次赞助,改由江苏省连云港市的中复神鹰碳纤维公司接手,主场城市由南京迁移到了连云港。2)新的赞助商出现,利于更好发展。如2006赛季的河北廊坊百川燃气俱乐部(主场在河北廊坊),2007赛季由河北金能集团接受赞助,主场搬迁至河北石家庄;2014赛季,广东陈静俱乐部将主场由天河体育中心迁址到宝安体育馆,并以新的赞助商深圳明金海集团命名俱乐部(深圳明金海俱乐部)等。3)拓展乒乓球市场,实行“双主场”制度。《2014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俱乐部管理规定》和《2016 年中国乒乓球俱乐部超级联赛俱乐部管理规定》中中国乒协对俱乐部的主场设置进行了明文规定,一方面是规范对乒超联赛俱乐部主场管理;另一方面,允许俱乐部在注册的同一省份设置两个主场体育馆,满足同一省内不同城市球迷需求。
2.4.1 俱乐部数量和名称的管理应借鉴职业联赛管理方式在乒超联赛职业化发展过程中,限制其发展的因素众多,但联赛发展最大阻碍是实行的“双轨制”[25-26]。虽然该制度能够保证我国乒乓球队成绩领先世界,保证我国乒乓球运动员的经济收益,防止优秀运动员外流,但是乒超联赛发展至今,联赛的赛事影响力、商业价值未达到职业联赛应有的水平。正如上文分析,暴露出球队的数量未达到封闭联赛的最适宜球队数量、俱乐部名称更替频繁的问题,如何解决成为关键。
(1)俱乐部数量的管理。在职业体育改革的今天,唯有“先立后破”,“立”是确定好联赛今后的发展方向,以市场为主导,向职业联赛发展方向靠拢。“破”的是现行的“双轨制”,加快乒协实体化的步伐,结合我国基本体育国情,发挥中国乒协宏观调控的同时,减少行政力量对乒超联赛俱乐部数量的设置,引导与发挥乒乓球市场的自我调控作用,逐步增加乒超联赛俱乐部的数量,宏观把控俱乐部过度集中在一个或几个省市中,形成合理的俱乐部地域分布格局,满足国内各地市人民对现场观赏高水平乒乓球竞赛的需求。
(2)俱乐部名称的管理。首先,中国乒协与俱乐部协商设定合理的商业广告收益分配机制后,放开对运动员肖像权和主要广告位的管理权力,鼓励与辅助俱乐部对运动员进行商业化的包装,扩大俱乐部的收益渠道,形成互利共赢的局面。其次,形成与联赛发展相适应的俱乐部主权形式。前文研究指出,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以联办合作型和联办独资为主,这种发展模式容易造成频繁更替俱乐部名称和主场城市的不稳定性。相反,联办股份制(山东鲁能乒乓球俱乐部)无论在球队名称和主场城市稳定性,还是俱乐部衍生的行业与经济发展,均要优于联办合作型和联办独资这两种俱乐部主权形式。因此,从目前乒超联赛俱乐部主权形式来看,“山东鲁能”形式更加适合俱乐部所有权的形式,值得学习与借鉴。当然,随着我国乒超联赛职业化发展更加成熟,国外成熟联赛球队主权所有形式,在符合我国经济发展的基本规律前提下,也是值得借鉴的。如英国职业足球俱乐部大部分是股份责任有限公司;德国职业足球俱乐部绝大多数为有限责任公司(Limited Liability Companies)[27]。
最后,无论是俱乐部所在的政府,还是俱乐部的实际经营者,要有战略目标和品牌意识,在国内各大城市相继建立“体育+城市”的背景下,顺应该趋势,通过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并稳定俱乐部名称,为城市带来潜在的发展机遇,形成乒乓球俱乐部与城市的发展良性互动的局面。
2.4.2 乒超联赛俱乐部整体地理分布应趋向均衡 (1)俱乐部地域分布管理。从目前俱乐部的地域分布情况来看,乒超联赛发展至今,出现俱乐部的仍然是之前已有的省份,而没有出现过的省份很难出现俱乐部。俱乐部的分布过于集聚,不利于联赛市场化、商业化发展。因此,中国乒协管理层可学习和借鉴NBA联赛实行的市场准入机制、主场区域制度[28-29],对联赛俱乐部的分布进行合理布局,在深挖东部沿海城市赞助联赛俱乐部热情的同时,开发中、西部地区乒乓球市场。尤其是对出现过的中部地区,通过一系列的优惠经济政策,鼓励该地区企业和个人出资建立乒乓球俱乐部,并建立合理、合法的融资渠道,给予赞助的企业发展的希望。最终形成乒超联赛在我国四大经济区均有俱乐部分布的局面,各地区同步发展、均衡发展。
(2)俱乐部主场设置管理。目前,乒超联赛俱乐部主场主要在经济发达的城市,这符合职业体育发展的一般规律,但过度的集中显然不利于我国乒乓球市场的开发。乒超联赛管理层通过设置“双主场”的形式,满足社会大众的观赏需求,同时对于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推动能够有积极作用,值得延续。对于未出现乒乓球俱乐部以及乒乓球普及程度不高的城西部地区市,可将部分场次的比赛设置在经济相对较好的城市。通过这种方式慢慢渗透乒乓球在这些地区的发展,同时与当地的乒协形成良性的互动,组织协会会员训练和参加国内的乒乓球比赛;并与当地的主要企业建立合作伙伴关系,鼓励其与其他企业共同赞助(中国联通与拉萨城投集团一直推动乒乓球项目在西藏地区的发展),组建职业化的乒乓球俱乐部,形成均衡分布格局,推动乒乓球项目在这些地区的发展。
(3)加强联赛俱乐部的主场城市的选择以及转移的管理。NBA联赛明文规定俱乐部的更换主场,必须通过全体的俱乐部投票通过才行,即使是通过以后还要对该俱乐部施以重罚,这样做不仅能够保证NBA俱乐部主场城市的稳定,还可限制主场城市随意的更换。学习与借鉴NBA 联赛对主场城市的管理规定,利于乒超联赛形成合理的俱乐部主场分布布局,避主场城市距离过近,形成恶性竞争,发挥各主场城市的潜在的联动效应,做大国内乒乓球市场的同时,也体现出职业联赛对俱乐部的管理。
1999—2018 赛季,我国乒超联赛俱乐部的数量整体出现“波浪式”的变化趋势,18个赛季中共有102家俱乐部经历了解散与重组。球队名称以“省份或主场城市名+企业名称+产品名称”为主;且18 个赛季中名称更替频繁。乒超联赛俱乐部整体地域分布不均衡,俱乐部空间集聚度高。主要集中分布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俱乐部的主场城市选择以直辖市、省会城市为主;此外,少部分的地级市作为主场城市频率也较高。俱乐部主场城市变迁根源在于投资主体的变更和拓展乒乓球市场的需求。以跨省(市)和本省(市)内的迁移的两种方式。
乒超联赛俱乐部在数量控制、名称更替和空间分布的问题处理,应从联赛自身的发展形式上入手,明确职业化发展方向,各俱乐部应率先确立与市场化发展相适应的俱乐部主权形式,确保主权的表更不影响俱乐部名称的改变;同时,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确定联赛俱乐部数量,行政力量仅在俱乐部地区分布上进行宏观把控;俱乐部主场的设置可继续采用“双主场”模式,但要推动乒乓球在全国的发展,应将部分场次的比赛设置在乒乓球项目欠发达地区,以提升乒乓球项目在这些地区关注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