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让赏罚与爱同行

2020-09-06 03:18郑华璇
科学导报·学术 2020年77期
关键词:赏识惩罚教育

郑华璇

【摘  要】作为新时代的班主任,肩负立德树人的责任。在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过程中,请让赏罚与爱同行。只要教师心中有爱,无论赏识与惩罚,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可以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但是一味的赏识也是教育不好学生的。赏识与惩罚要结合使用,并讲究艺术。

【关键词】教育;赏识;惩罚

时代在发展,班主任教育学生的观念也在变化。再也不能是班主任高高在上,棍棒之下出高徒的观念了。新时代的班主任面对的学生不再是一个空瓶,而是一扇扇等待敲启的大门。而在教育的过程中,赏罚依然是很有必要的方法。看过许多赏识教育和惩罚教育的争鸣文章,似乎莫衷一是,公婆皆有理。但我认为,关键不是赏识与惩罚的对与错,而是运用得当与否。静心想一想,我们哪个人的成长不是得益于赏识与惩罚的共同作用呢?教育学生也一样,只要教师心中有爱,无论赏识与惩罚,都能达到理想的教育效果。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如何培养思想品德端正,行为举止文明的学生呢?我认为适当的赏识和惩罚是良方。惩罚是对不符合期望的行为的回应,也是一种强制性惩戒。赏识则正好相反,他是对符合期望行为的回应,而且是表示赞许的一种方式。教育活动中,赏识与惩罚是教师对学生施加影响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也是最有效的方法。赏识与惩罚不但使教师能管理学生的行为,从而保证教育教学活动的进行。而且更重要的是,它可能对学生心理产生深层次的影响,让学生懂得自己行为正确与否,形成关于个人的行为是否负责的模式。所以,教师正确使用赏罚对学生的学习,以致人生信念都会有影响。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美国著名教育家卡耐基说“对别人的赞美是人际交往的润滑济,是情感沟通的需要”,它可以增进师生感情。赏识是热爱生命,善待生命,是学生无形生命的阳光、空气和水。赏识是沟通,是平等,是生命之间交往的桥梁。“赏识教育”是每位家长和教师都使用过,无意中又遗忘的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捡回宝藏,回归到教孩子学说话学走路心态的教育;是承认差异,允许失败的方法,是让家长和教师成为教育家的教育;更是使学生舒展心灵,尽展潜能的教育。“赏识教育”是让家长和教师走进学生心灵、走出教育误区的教育;是让家长、教师和学生生命和谐、两代人成为朋友共同成长的教育;是家长和教师在享受中教、学生在欢乐中学的教育。

美国心理学家威谱·詹姆斯说过:“人性最深刻的原则就是希望别人对自己加以赏识”。因而,赏识从本质上说就是一种激励。詹姆斯还发现,一个没有受过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过激励后,其能力是激励前的3-4倍,因而在学习过程中,激励的存在,至关重要,任何学生都需要不断的激励。“赏识教育”可以帮助失败者找回自信和发展,重建精神世界的大厦,找回自我教育的能力。[1]我曾经就遇到过一个学习态度不端正,无视学校纪律的学生。在一次大扫除中,我发现他在认真地擦玻璃,我将这个画面拍了下来,当着同学的面表扬了他。当该学生的妈妈跟我抱怨他的不良行为时,我也表扬了他擦玻璃这件事,并让他家长也去表扬他。接下来的日子,我发现该学生上学开始不迟到,上课开始不睡觉。可见,别人眼中的问题学生更需要得到赏识,他们因为得到表扬等积极强化的教育方法从而增强自信心,提高了自主学习与探索求知的欲望。

但是,教学一线的老师都清楚,一味的赏识是教育不好学生的。学生,特别是后进生肯定有犯错的时候,在错误面前,置之不理就是纵容再犯,批评惩戒理所当然。前苏联教育学家马卡连柯也正确地指出:“合理的惩罚制度不仅是合法的,而且是必要的。这种合理的惩罚制度有助于形成学生坚强的性格,能培养学生责任感,能锻炼学生的意志和人的尊严感,能培养学生抵抗引诱和战胜引诱的能力”。如果连学生的错误也一味赏识的话,那就是糊涂的老师糊涂的爱了。

不过,在教育中使用惩罚,一定要十分的慎重。西蒙兹告诫说,反对对已经受伤害的学生使用惩罚。他指出,受到伤害的学生更有可能产生急躁、发脾气和对教师的敌意。当教师受到这样的学生挑战时,他的第一反应是要惩罚这个学生,于是进一步加重了學生的心理伤害。他坚持认为,受到心理伤害的学生比一般的学生需要更多的容忍、耐心与关爱。所以教育的惩罚与纪律处分不同,不应带有惩办的性质,而应当使学生觉得是善意的警告。

对惩罚的研究表明要注意以下几点:(1)惩罚时一定要弄清事实真相,应当公平公正、合情合理、准确掌握一定的分寸,避免偏激、伤害自尊心的惩罚。(2)必须让学生明确知道他受罚的原因,这有利于他形成正确的认识并避免再犯错误。(3)惩罚的目的是教育,必须让学生认识问题所在,认识惩罚手段实际寄寓的是教师的爱心、善意与尊重。

我对学生的惩罚是建立在理解和爱的基础之上的。因为我毕竟亲眼看见过他们如一株株柔弱的小苗羞答答探头探脑的情形,因为我曾经伸出温暖有力的大手扶正过濒临倾倒的他们,因为我的眼睛还能读懂他们无助的目光中流露出的懊悔与自责……这些信息让我在惩罚时能够关注他们的心灵感受。我会让犯错的学生写下800字的错误说明书,详细说明自己犯错的原因,剖析自己的心理;我会让再次迟到的学生抄好作息时间表,再抄录两条珍惜时间的名人名言送给我;我还会让不愿当面交流的学生在周记中将事情的真实情况告诉我,但决不会公开真相。新时代的惩罚教育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技巧。而秘诀是真爱,让爱产生教育的智慧。苏霍姆林斯基说过:“一个好老师,就是在他责备学生、表现对学生的不满、发泄自己的愤怒时,也要时刻记住:不能让儿童‘成为好人的愿望的火花熄灭。”所以,爱和尊重是前提。没有对学生的关爱,惩罚就会失去权威性和有效性。做老师的,如果没有让学生感到过温暖,那么他对你的抵触就是必然的了。应该要做到的是,让学生知道老师罚得无奈,老师也正为他着急、不安、难过。罚不仅仅是指出不足,更要给予学生希望。能做到这些,对学生的惩罚教育就会收到良效。

在我的教育生活里,赏识与惩罚睦邻友好,我从未因恐惧惩罚引起的后果而讳言惩罚,也从未因担心赏识膨胀的自我意识而拒绝赏识。无疑,赏识与惩罚是一对矛盾,但爱是平衡二者的杠杆。有的教师也许有“优秀的学生很少懂得感谢教过自己的老师,那些经常被批评的学生遇到昔日的老师反而特别亲热”的困惑,我认为那不是赏识的错,而是教师定错了赏识的标准,将优秀学生和后进生进行了一刀切,于是优秀学生就总是占上风,“赏识风”常吹,让优秀学生淹没在教师错误的爱里,吹得他们晕头转向了;而“那些经常被批评的学生遇到昔日的老师反而热别亲热”,也并非批评的功劳,而是因为受批评的学生读懂了老师恨铁不成钢的爱的情愫,生出了由衷的感激。

总之一句话,无论赏识与惩罚都应该是教师爱的表达方式。在新时代教育的道路上,请让赏罚与爱一路同行吧!

参考文献:

[1]《现代教师学导论》 P78。钟祖荣主编,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出版,2001年12月版。

猜你喜欢
赏识惩罚教育
航空信带来的惩罚
Jokes笑话
教育有道——关于闽派教育的一点思考
办好人民满意的首都教育
用心感受,用爱教育
“赏识”催开作文花
西部城乡结合地区小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实效性研究
基于快乐教学的投掷课教学研究
2020未来教育新思维
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