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翠维
摘要:说课作为评判教师技能水平最便捷、最全面的方式之一,越来越被各级学校和师范类学校所重视。历史学科的说课也不例外。然而说课者在说课活动中普遍存在基本步骤流于形式、教学过程没有特色、学科教学理念特点不突出等问题。说课者可采取基本步骤抓核心,简明表达;教学过程是重点,精巧设计;历史学科素养和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重落地等三大对策解决这些问题。
关键词:说课;教学过程;历史学科素养
“说课”是教师必备的一项基本技能,是教师不断提高教学技能的有效途径,也是评判教师技能水平最便捷、最全面的方式之一。因此在各个高校和师范类学校都很重视说课,为此几乎年年都会举行各科的说课比赛。然而,初入职教师和师范生在说课中往往存在诸多问题,且不知道如何进一步改进和修正,给自己工作和生活造成很大的困扰。笔者从事历史说课技能培訓多年,就实践中发现的、具有普遍性问题展开叙述,进而针对这些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以期给需要提升教师技能的人们一些帮助。
一、历史学科在说课中普遍存在的问题
(一)说课基本步骤流于形式
说课基本步骤都有,但没有针对性或者内容有失偏颇,甚至文不对题。鉴于说课基本步骤比较多,我仅举两个例子说明。如有人是这样说《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教材地位的。
《第一次世界大战》是部编人教版初中九年级下册《世界历史》第三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和战后初期的世界》的第1课。通过教学让学生了解一战是在怎样的情况下发生的,产生了哪些影响。了解世界大战给人类社会带来的巨大灾难。
上文例子说的是本节课的内容,并没有抓住说教材的核心是说明本节课在本单元和在本教材中的重要作用,偏离了说教材核心,也与后面步骤如教学重难点有重复。
又比如有人是这样制定初中八年级《土地改革》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土地改革的开展及基本完成。
过程与方法目标:掌握《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的公布,土地改革的意义,培养综合分析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认识土地改革的胜利,进一步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为国家的工业化和农业的现代化建设准备了条件,从而体会到党和政府在新中国成立初期的英明决策,体会党的伟大。
此例中三维目标只有第三个目标表达较为合适,然而前两个目标的表述都是文不对题,尤其是过程与方法目标,所表达的应该是知识与技能目标的内容。过程与方法基本上看不到,此部分应该叙述采用什么样方法或者方式达成其他目标。
(二)教学过程没有特色
教学过程不仅是说课重点,而且还是说课的精华所在,因此在整个说课中占据举足轻重的作用,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进行表述。然而说课者最易做到只是对课本知识的讲授。如《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首先我会先讲第一个大问题: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会从它召开的目的、背景、时间、内容、意义入手,比较细致的了解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我会重点讲它通过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讲述一下他们所认为的重点,随后我会补充学生们遗漏的知识点。这样可以是学生更好地融入课堂中。我会放出一些图片来引导学生理解他的重要性。
接下来是第二个大问题:开国大典。因为这个知识是大多数人所知道的,所以这部分知识主要靠学生的自主完成。先让学生在自主找出开国大典的时间、地点、经过,然后再通过我所准备的一些相关照片来加深印象。这部分的重点知识是新中国成立的历史意义,我会让学生们大声齐读这部分,然后我再进行详细的讲解,以便学生们可以更好地掌握知识。这里我准备了一些照片,好让学生们更好地了解史实。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伟大胜利,标志着中国人民受奴役受压迫的半殖民地半封建时代已经过去。中国人民从此站立起来,成为新国家、新社会的主人。中国历史从此揭开了新的篇章。我会通过科普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的艰辛来使学生真正认识到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和作用,是其他任何党派和组织都替代不了的,学生水到渠成的得出新中国成立的意义,并加深他们对意义的理解和记忆。这样就在轻松的氛围中提前突破了第一个难点:中国人从此站起来了。
最后是本课的最后一个问题:西藏和平解放。首先我会让学生们自主阅读课本来了解基本知识,了解到西藏和平解放是双方共同努力的结果。然后我会通过讲述课本的形式来加深学生的印象,从而使他们真正理解了西藏和平解放的意义和过程,这样会大大提高他们概括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这样的教学过程,没有导入,没有升华,按部就班地依照课本子目进行说课,虽条理清楚,但是没有教师自主线索的特色设计,也未能体现历史逻辑性特点。在教学重点、难点的突出和突破方面也没有具体可操作性资料和方法,这样的教学实践,学生难以理解,效果必然欠佳。
(三)历史学科教学理念特点不突出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作为最基本的自主教学模式深入人心。以前文所列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教学过程为例,学生为主体仅仅简单体现在自主阅读课本、齐读课文、对《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解读上,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则体现得不够明显。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该说课也未能体现不出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渗透和培养,如时空观念、家国情怀等,不能凸显历史学科特性。
二、历史学科说课普遍性存在问题的基本对策
(一)基本步骤抓核心,简明表达
说课基本步骤,主要包括说教材、说学情、说教法学法、说教学程序、说板书设计等几个方面。每个部分都有其核心要素。比如说教材地位,务必抓住所说课在本单元、本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并简明扼要进行说明。如初中历史《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说教材地位和作用,可以做如此下表述:
本课选自国家历史统编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第20课,也是第七单元的第一课,为后面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学习提供了一定的基础,在整个单元中起着重要的统领作用。同时,工业革命的完成促进世界资本主义统治的进一步扩大,因此在整个世界历史中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又比如说教法学法,一定要立足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如何学的主要方法,也要注意在后面的教学流程中必须有切实体现。如:
教是为了更好的学,我将本着“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原则,在教学方法方面采用讲述法、史料研读法和情景创设法。使学生在听、看、思中有效参与课堂,从而引导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史料分析和合作探究的方法充分掌握知识,更好地完成本课的学习任务。
(二)教学过程是重点,精巧设计
教学过程是重点,是精华,在说课中的地位和分量务必尽情体现。但很多初次说课者对此认识不清,以流水账式的表达,造成真实水平难以体现、也会对说课有颇多误解。下面就说课中教学过程设计最关键点进行阐述。
1.课程主线巧设计。如统编教材人教版初中历史
《百家争鸣》,课本分别从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三大板块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的繁荣景象。这一课如果按部就班讲述,无法体现教师驾驭教材能力,而且也会让部分学生对历史学习产生无趣感和厌烦感。河南省第十七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中,洛阳师范学院选手鉴于诸子思想贯穿始终,结合课标要求,则对本课子目作了如下设计:无为而治说老子、仁者爱人论孔子、百家争鸣谈诸子,以对仗工整的字句分别概述老子、孔子及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及其影响。这样的设计,既充分利用教材,贴合历史发展脉络,又具有一定新意,更易于学生的理解与记忆。
2.教学过程形式多样,内容丰富有趣。如河南省第十七届高等学校师范教育专业毕业生教学技能比赛中,河南师范大学选手在说《百家争鸣》一课中,就采用了故事讲述法、创设情境、问题探究法等多种教学方法。通过讲述无为而治、庄周梦蝶、圣人辞世、鼓盆而歌等故事,引导学生认识和理解老子、庄子思想的异同。其中穿插着环环相扣的问题探究法:老子无为而治和庄周梦蝶有何不同?老子“生也不喜,死也不悲”,庄子以为“是相与为春秋冬夏四时行也”,体现了两者怎样的思想主张呢?这样的課程设计让人不禁神往。
此外,课程导入和结语升华也要进行艺术处理。好的导入,让学生眼前一亮,激发学习兴趣。好的结语让人回味无穷,历久弥香。反之则非常糟糕,轻则一节课的荒废,重则视学习历史如畏途。因篇幅所限,不再赘述。
(三)学科教学理念重落地
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理念,不是口头上的,而是基于对教学对象的深度理解与把握基础上,对同一课堂教学内容采取不同素材和讲课方式,实现不同目标要求。如对于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课程教学多采取趣味性较强的故事、朗朗上口诗歌、甚至少儿影片等素材,重在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熏陶学科素养。而对于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则适当增加难度,重在激发探究欲望,初步具备史料解读等相关历史学科素养。如讲故事式的课程导入比较适合低年级,图片解读、对立观点探究等导入,更适合高年级学生。
教学内容要接地气,否则教师讲得很多,学生听得索然无味,或者很多听不懂。为了避免此类情形出现,教师一定要对授课对象充分了解,有必要通过多次课堂互动式实践进行全方位验证,并进行教学反思。在教学实践和反思中,应以学生体验、收获为主要评判标准。
此外,在学科核心素养导向下,说课者务必依据教材内容、学情以及课标要求,有选择性渗透和培养历史学科素养,千万不要教条套用。如唯物史观对于初一学生就很难理解和把握,说课者最多只是渗透和熏陶学生,没必要将其作为教学目标。
三、结语
说课不仅集中体现了教师对教材的了解和驾驭能力,也体现了教师对学生情况深度理解和把握,而且还体现了教师匠心独运的设计以及语言表达等多个方面的教学能力。它是反映教师综合能力的一种表现形式。因此我们应该高度重视,认真对待,直面存在的问题,不断在实践和碰撞中提高我们的教师技能,以便更好为祖国的教育事业做出贡献。
【注释】
文中所引用案例,系笔者指导的历届历史教育专业学生,在此表示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