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中文学科图书开发与升级

2020-09-06 13:35周劲含
传媒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新文科

周劲含

摘 要:新文科概念的提出,是基于又一次技术革命发生和实际应用之后,学界对传统文科重新本源的反思。对传统文科的转型、改造和升级,都需要恰当的载体来实现。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新技术,创新开发思维,建构起跨学科体系和知识圈层的图书传播载体,可以有效推进传统文科向新文科转型升级的步调。

关键词:中文图书;开发与升级;新文科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2

一、引言

学科从细化走向融合,是新技术革命背景下人类知识自信和实践自信的双重体现。自2017年美国希拉姆学院旗帜鲜明地提出了新文科(New liberal arts)的概念开始[1],传统文科的转型、改造和升级逐步得到学术界的认可和推崇。在这一过程中,作为观念更新和传播载体的图书——无论是传统图书还是基于互联网计算机信息技术的多媒体图书,既是记录者更是责无旁贷的参与者。从中文学科图书的开发与升级视角来考量如何有效推进新文科的建设发展,也就是从管理学、经济学、仿生学和信息科技等跨学科体系和领域视角来思考如何从载体层面推动传统文科的蜕变与发展,具有前瞻性。

二、建构在新文科理念上的中文学科图书的开发

(一)传统文科下的中文图书开发现状

与学科条块分割、壁垒分明如出一辙,传统文科下的中文图书,无论是开发、出版、管理和学用都是泾渭分明的。文史哲学等原本同根同源的学科,在分支学科日益细化及其理工等应用科学的影响下,其图书的开发、编撰也呈现出越来越专业化的趋势,“术业有专攻”既是当下学术领域纵深发展的真实写照,更是现行图书归档、管理乃至使用的现实描摹。据调查,超过九成的城市图书馆和高校图书馆的图书都是按照学科细化的模式来编码和上架管理的,而诸如中国知网、龙源期刊、万方期刊等著述收藏较多,影响相对大的电子书库的数据编辑逻辑和搜索引擎也是按照专业化的思路来架构和设计的[2]。这就是说,无论是内容还是形式,当下传统中文图书的开发设计都是往着精细化的方向去发展的。而学习和研究者们基于功利主义的原则,也更多是奔着契合度去挑选和阅读的相应的图书的,故而“坐井观天” “闭门造车”之类的极端学术鸿沟怪象的产生也就见怪不怪了。

(二)新文科视域下的中文图书的开发设想

1.推陈出新,打破学科壁垒,构建夸学科体系和领域的开发模式

产业革命特别是信息革命以来,在实践需要和学术研究的双重驱动下,学科划分日益细化,专业化程度越来越强,由此而产生的学科壁垒使得不同学科体系及相同学科领域之间的知识攫取和提炼更为不易,“专才”逐步取代“全才”成为主宰单一学术领域和生产实践的权威,它直接造成了当今各学科条块分割、门户林立的学术现状。云技术、大数据及基因生物工程等新技术的兴起并运用到认识和实践领域,使得人们跨学科的知识攫取有了系统、全面、过硬的技术支撑[3],从而让学科交叉、融合有了可能和必要。

新文科的提出,其本质就是要推进传统文科回归学术本源。哲学讲普遍联系,实际上,不同学科体系之间乃至于同一学科内部的知识规律都必然是有机的,能够因為某些条件而融会贯通的。同一学科内部无法解决的问题,可能借助跨学科的知识体系,却能轻而易举地得到解决。所谓,创新,不仅要善于运用本学科和领域内的知识能技术来想问题、办事情,更重要的是,要能够突破窠臼,跨学科领域寻求解决问题的路径和办法。但万丈高楼平地起,这样的能耐和素养不可能一蹴而就,必须要从最为基础的工作开始抓起。大胆尝试从学科融合,新技术运用的视角来开发适合于新文科发展升级的图书[4],由浅入深,不断升级,无论是通识阅读,还是精深研究,我们的图书务必要给广大读者和学术专家营造出一种大文科的氛围。树立了这样的改变目标之后,我们下一步要做的就是要整合资源。

首先是人力资源。客观讲,当今世界不可能找到一个学贯中西,博古通今的全才来编撰这样的图书,即便有,靠他一个人的精力也是无法完成海量图书的编撰工作的。因此,我们必须集合现行不同学科领域顶尖学者的智慧和思想,经过大讨论、大研究、大思考之后,提炼出面对同一个问题的最短的思维路径或最佳解决办法。然而,我们要编撰并非百科全书,所有的学科知识都应该如同我们还没有划分学科之前一样自然地存在的同样的图书中。第二步是形成合适的载体,并要有恰当的呈现方式[5]。无论是传统图书还是电子数据,我们应该充分考虑新技术的使用,利用互联互通技术,针对一个知识点,形成知识树,动态而直观地显现在我们的思维世界里,让我们不再以标准答案或是唯一方法来解读哲学命题或是历史事件。最后是要重视传承,这一点将在下文讨论到,这里不赘述。

2.充分运用云计算、大数据、基因生物工程的高尖端、前沿性的学科知识

时至今日,信息技术可以说是已经发展大一个近乎无所不能的阶段了,然而,其普及程度还是远远不够。在同一地球上乃至于同一座城市里生活着人们,财富、地位、能力乃至于伦理道德等都成了云计算、大数据、基因工程等广发运用的障碍。而可以预测的是,传统文科向新文科的转型、发展、升级都必须要运用到前述技术。当人类可以通过基因改良使得自身攫取知识和信息并进行加工处理的能力越来越快并最终达到计算机速度的时候,人脑也就势必可以取代电脑进行互联互通了。但在此之前,充分利用现有技术,改造中文图书载体,创新呈现形式,声光电、超链接、3D、四维等,置身其中,身临其境,从而进一步提升人们接受知识的效率和能力,确实我们进入超脑时代之前进行学科知识的融合方面可以开展的工作[6]。

3.全球化、大协作、大开放,学习者更是创造者

百度百科和维基百科在这方面提出了初步构想。维基百科号称自由的百科全书。但实际上,包含百度百科在内,这些平台的技术依托和创新创造的理念嵌入和外放程度都还是远远不足,开放性也还是远远不够。以百度百科为例,针对同一词条的文字描述和影像视频画面乃至于由此衍生出去的知识树和学科体系都还仅仅是触及皮毛,更别说是由此及彼、举一反三了。我们无须担心因为过于开放而导致知识错误,实际上,学识自有其看不见的门槛。不同语言、不同民族国家和地区的学者或是感兴趣者都可以也应该让他们参与到图书的编撰中去。全球化之后,可以打破各种坐井观天的理念和思维,最大化地将人类的认知极限开发出来。图书的编辑应该是动态的,不仅错误的需要校对改正,而且解释能力弱的也应该更新换代,大道至简,最终是要用最易未广众所接受学科语言和形式来展现知识,而学者在学习借鉴过程中,更应该将资金的所得融入其中,共享共通,即道家所讲的“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三、中文学科图书的更新升级:会学习的图书开发系统

传统文科图书向新文科图书的开发、设计模式及其体例升级涉及的,无外乎两个问题。一是继承,二是创新。传统图书的按照新文科的发展理路进行改造之后,势必成为快学科体系融合最新技术的载体。去其糟粕,取其精华。除了要继承我们已经逐步形成开发新文科图书的理念和方法之外,最关键的是我们还得继承这种与时俱进的精神风貌。展望未来,知识继承可能在充分的借助基因技术之后,人在出生之后就可以通过从生物芯片读入的形式获得此前人类全部的文明,从而大大缩短认识和实践所要花费的时间和精力,然后再在此基础上来进行学习创新。除此之外,除了人类会学习之外,我们汇集了最新技术成果的中文图书开发、管理以及已经呈现的一整套技术和理念的软硬件系统,他们应当具备自我学习的能力。这种学习可能使得,学科体系之间和不同知识之间最新最前沿的研究成功会被及时的反馈运用,从而又反过来推进图书的开发建设。

四、结语

众所周知,一多半研究型学者的成长最先接触的、绝大多数的是初级学术图书,可见,想要对传统文科进行改造,就必须要从图书开发着手。而要开发出不落窠臼,同新文科发展这种与时俱进的新式图书,就必须要敢于打破旧有思维,乘上新技术飞跃发展的翅膀,以新文科理念提出这个大势为基,则传统文科的转型升级必能有所进益。

参考文献:

[1]白寅,帅才.基于融媒体发展的新文科专业内涵及其人才培养规格[J].中国编辑,2020(Z1):102-106.

[2]蔺孜春.网络视域下图书信息化管理的现状分析与优化措施[J].数码世界,2020(03):215.

[3]赵新利.新文科背景下广告学科变革与发展——以中国传媒大学广告学院的实践为例[J].青年记者,2020(01):67-68.

[4]杜宝贵,张桓浩.新文科建设中应正确处理的几个关系[J].中国冶金教育,2019(06):121-124.

[5]安丰存,王铭玉.新文科建设的本质、地位及体系[J].学术交流,2019 (11):5-14+191.

[6]贠玉芝.图书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J].赤子(上中旬),2017(05): 175.

猜你喜欢
新文科
公共文化发展战略下新文科建设之路
“新文科”背景下戏剧与影视表演专业的艺德教育浅析
“新文科”背景下高职公共英语教育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新文科视域下认知语言学研究的五个维度
公共关系学课程深度学习模式的实践与研究
新理念与法学教育创新
“新文科”背景下大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路径探析
“新文科”内涵探析及建设思考
新文科建设背景下的高校图书馆服务研究
新文科建设的理路与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