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高帧率电影引发的观影期待

2020-09-06 13:34常疌
传媒论坛 2020年9期
关键词:真实感

常疌

摘 要:《双子杀手》上映后,关于超高帧率电影的讨论再次浮现。争论的问题延续了从《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以下简称《比利林恩》) 开始就有的各类疑惑,如超高帧率的电影为我们带来了怎样独特的观影感受,受众是否需要超高帧率的电影等。无论存在怎样的争议,超高帧率电影的真实感着实为受众建立了一种新的观影期待。

关键词:超高帧率;观影期待;电影感;真实感

中图分类号:J90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09-0-02

从《比利林恩》到《双子杀手》,李安一直在进行超高帧率影像的尝试。虽然超高帧率对于电影来说并不是画面维度上的突破性革新(从平面到立体),但其流畅的画面,清晰、真实到“难以置信”的视觉体验为影迷们奉献了一场全新的视觉盛宴。《双子杀手》的上映更是掀起了受众对超高帧率又一轮新讨论,如超高帧率与影片故事、电影美学的关系等。

一、超高帧率技术引发新的观影期待

电影发展初期,电影制作者需要确定一个既让大脑感受影片的连续性且无闪烁感的帧速率。综合技术与成本因素,经过反复试验,电影行业认定24帧每秒为电影常用标准帧速率,并沿用至今。高帧率(High Frame Rate,简称HFR),指48帧每秒的帧速率,比24帧的画面清晰流畅。而超越48帧每秒的超高帧率(Super High Frame Rate,简称SHFR)[1],其画面清晰度和流畅感更是无可比拟。

《比利林恩》使受众初次体验了120帧每秒的超高帧率带来的身临其境感。如主人公在战壕里那场戏,超高帧率所带来的真实感使受众与主人公同呼吸共命运,受众仿佛被包裹在危险周围,几乎有冲出战壕应战的冲动。《双子杀手》的长镜头打斗戏,在120帧观影环境下,颠覆了借位动作、短镜头、快节奏的动作戏思路。取而代之的是略有迟疑,有思考过程,但真枪实弹的对抗。如摩托车戏,摄影机在主人公看向车把手的主观镜头和对手之间来回转换,超高帧率的流畅感使受众相信此刻他们就在摩托车上,并清晰地目睹眼前的危险。这种真实、流畅感使观众更容易代入角色,而不仅是作为旁观者欣赏动作设计。受众几乎“替换”主人公的视角,与其共患难。超高帧率带来的陌生化视觉体验,增强了观影新奇感。

新奇观影期待的获得,是以拍摄和放映的技术革新为保障。拍摄超高帧率电影需要克服的技术难点非同小可。李安导演曾提到摄制团队在现场需要解决素材存储、现场回放、打光方式变化等高难度技术问题。《比利林恩》上映时,全球只有五家影厅可以放映其最高规格版本。为了扩大《双子杀手》高规格放映规模,华夏电影集团开发了一套能够播放4K、120帧以及立体影像的CINITY影院系统(CINITY影院系统融合了4K、3D、高帧率、高亮度、高动态范围(HDR)、广色域(WCG)、沉浸式声音(Immersive Sound)等电影放映领域的高新技术)。因此,国内有几十家影院能够放映《双子杀手》的最高规格版本。

但超高帧率的技术高难度也引起了广泛争议。从《比利林恩》开始,就有电影是否需要120帧的争论,《双子杀手》使争论更激烈。纵观各界评论,大多着眼于《双子杀手》故事与技术的关系:二者是相辅相成还是故事是技术的附庸。有受众提出:如影片采用24帧就足够表达,是否值得花费高昂的代价拍摄120帧,并建立高标准的放映影院?此类争议的原因在于受众认为如果革新技术,那电影故事也需同样程度地改变。

其实故事与技术本就不是割裂开来的。技术进步带来视觉体验的“新”,使内容焕发新活力。有的影片因技术变革,而成为经典代表作。“其实,李安一直是一位把故事放在最重要位置的导演,他是为了叙事而使用120帧、3D、4K的技术进行制作,这是他将新技术作为手段和目的的一次挑战”[2]。电影呼唤创新,当技术革新过渡到技术与美学结合,开创新的叙事语言与美学体系时,电影将进一步发展。由此,超高帧率电影的确引发了从技术创新到美学创新的观影期待。

二、多元电影感的共存

立体电影、高帧率电影引来追捧的同时也使人思考:高新技术是否会成为未来电影趋势,从而消解曾经的电影质感?李安导演是一位推崇技术为故事服务的导演,对故事水准要求很高。这里暂不探讨《双子杀手》的叙事与人性开掘得失,不讨论画面、镜头设计与电影感的关系,仅探讨电影感中技术层面的问题。

电影以数字取代胶片,不仅改变了制作方式,也颠覆了传统电影感。处在胶片与数码交替时代的受众大多接受过胶片的洗礼,容易将电影质感与胶片相联系。胶片因化学反应呈现的独特色彩与颗粒感,都被我们当作习惯的电影感。胶片时代逝去,部分受众认为数字感的影片,失去了曾经的电影感。但假设从技术层面看,我们习惯的电影感是胶片感,那么数字感是否也能成为新的电影感?

其实,成长于数字时代的年轻受众接受了铺天盖地的数字电影,他们更能接受数字感及超高帧率逼真而沉浸的电影感。李安认为数字时代应思考如何开发数字美感,而非用数字去模拟胶片。用某种技术呈现其擅长的内容,才是物尽其用、发扬优势。世界的美感、质感本就多元,人类的感受和喜好也是多元的。技术革新让多元的电影感共存。超高帧率是数字感的进一步开发,带来不同于传统标准帧率的新型电影感,替代传统电影感的缺失。

三、超高帧率的应用:电影的真实感无可比拟

120帧呈现的平滑感、流畅感与清晰感无可比拟,带来全新观影体验。但其过于平滑缺少运动模糊,加上HDR(High Dynamic Range,简称HDR)技术的应用,使受众观看高帧率影片时出现与高清电视相似的平滑、高亮度视觉感受,二者的相似与差异再次引发争议。

那么超高帧率电影与电视观感相似吗?如果相似,超高帧率是否会走下神坛[3]?其如何与对手进行差异化竞争?历史上,电视与电影一直存在竞争关系。电视风靡时,电影通过宽银幕、球幕、特技等革新,制造与电视小屏幕的区别,从而吸引、留住观众。经过多次竞争,电影与电视非但没有相互取代,反而相互依赖。高帧率环境下,电影与电视也仍有大量相异之处。

内容上,电视偏好对话,室内场景与非高速运动。电影拥有更多动作戏,更多紧张、激烈、高速运动的内容。画面形式上,电影采用大银幕,如CINITY影院系统要求银幕宽度在14米以上,IMAX银幕可达22米宽,16米高,球幕(或穹幕)将受众包裹于银幕中。大银幕呈现丰富的细节,让受众目不暇接。大银幕与小屏幕的区别,凸显了真实、沉浸感。当流畅和真实感强的超高帧率匹配大银幕时,视觉的冲击使受众被动的卷入影片中,几乎无法“反抗”,是电视无可比拟的真实与沉浸感。另外,看电影是一种仪式,李安提到,看电影是一种聚众的庙堂文化,类似宗教的仪式感,无可替代[4]。受众投入地欣赏大银幕电影的仪式感远胜观看电视的随意性。

即使现阶段超高帧率电影不一定是必须的,但使之成为电影行业的一种趋向性发展也未尝不可。以技术革新为手段不断丰富视觉影像,引领观影风尚,营造新的观影期待,创造多元电影感,或许是整个电影行业和迷影受众都认同并追求的。

参考文献:

[1]张洁.超高帧电影技术分析——以电影《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为例[J].现代电影技术,2017(01):46-50.

[2]李勇.电影技术的维度——由李安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说开去[J].当代电影,2017(04):158-161.

[3]金晟.浅析高帧速电影的发展与困境——从《霍比特人》到《比利·林恩的中场战事》 [J].当代电影,2018(03):141-144.

[4]盧红丹.120帧并非噱头,而是向伯格曼的致敬[N].中国艺术报,2016-11-16(004).

猜你喜欢
真实感
浅谈真实感和信念感对演员的重要作用
基于参数方程的柚子可视化模拟
新闻传播中话语分析的应用
表演艺术中的真实感与信念感探究
贾科梅蒂:独行在没有上帝的精神荒原
广播剧创作的文学回归探索
用新闻笔法丰富广播纪实文学的表现力
细推物理重体验 表现人物贵专精
南丰蜜桔造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