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阁
【摘要】当代广播剧无论在网还是在线热播,最终要靠人文审美和艺术创作的价值含量来表达它的历史存在、美学价值、艺术成色和深层文化积淀。广播剧人需要厘清新时期广播剧创作的本源,呼吁广播剧创作的文学性回归。广播剧创作应该借鉴新形态的文学理论,因为文学本来就是一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讲述任何事物的建制。
【关键词】广播剧 文学回归 多维度 真实感
近年来,传统广播剧得到了长足发展,网络广播剧和微广播剧的兴起,也让我们深切感受到了广播剧所经受的时代洗礼。目前各种样式广播剧在线在播数量庞大,品质良莠不齐。任何一种文艺作品的历史认证,并不取决于其是否另类或叛逆,而取决于它能否走进人们的心灵世界,进入人类审美的殿堂,建立起自己的人文价值体系。不管当代广播剧在网还是在线热播,最终还是要靠人文审美和艺术创造的价值含量来表达它的历史存在、美学价值、艺术成色和深层文化积淀。
作为广播剧人,我们需要厘清新时期广播剧创作的本源,倡导广播剧创作的文学性回归,特别是在媒体融合的新环境里,在越来越激烈的艺术竞争中,广播剧剧本创作必须坚守文学性的精神原点,借鉴新形态的文学理论和创作方法,对广播剧创作方法论进行补遗,使广播剧得到创新和长足发展。本文结合沈阳广播电视台(以下简称沈阳台)都市广播近年来获得全国“五个一工程奖”和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等奖项的广播剧原创实践,运用“大文学观”来探析这一论题。
一、运用文学手法解构广播剧剧情
在过去的几十年間,广播剧人大多是以传统的戏剧结构形式编写广播剧剧本的,所强调的只是要求符合听觉规律。符合听觉规律的说法,只是对广播剧提出了起码的要求,而没有强调出广播剧独有的特长和优势。
法国戏剧理论家布瓦洛(Nicolas BoileauDespreaux)在他的论文《诗的艺术》中说:“不便演给人看的宜用叙述来说清,当然,眼睛看到的真相会格外分明;然而有些事物,那讲分寸的艺术,只应该供之于耳而不能陈之于目。”也就是说,叙述也可以大大方方地成为广播剧的有机成分。
将文学叙述融进广播剧剧情结构,使广播剧剧本结构比传统戏剧更进一步发挥想象和不受时空限制的优势。选择“内聚焦”的叙述角度,叙述者与剧中人知道得一样多,自由展示某个人物或某些人物的所思所想、所见所闻。文学叙述融进广播剧,没有传统戏剧的激烈冲突,不以情节曲折来吸引人,也不制造悬念和紧张,保持着如生活一般的自然状态,一切都是自然而然地展开、自然而然地结束,更具有生活实感,在结构上也可以不用冲突来制造紧张感去抓住听众,而以亲切、细腻的描写来渲染人物的感情,激发听众的情绪。
沈阳台原创广播剧《照片中的回忆》获得中宣部第十三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奖。这部作品运用闪回式文学叙述,以一名摄影师的内心独白,向人们展示了罗阳的英雄事迹。罗阳是中航工业沈阳飞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总经理。曾任中国歼 -15舰载飞机等多个型号研发项目总负责人。在一次执行任务时,因突发心脏病不幸去世。剧情结构以罗阳生前好友徐闯浏览罗阳生前照片为切入点,通过徐闯的内心独白和情景再现完成全剧。实际上,罗阳去世以后,沈阳台广播剧团队就开始酝酿创作以罗阳事迹为题材的广播剧,在创作中,剧组发现罗阳生前所从事的工作涉及国家军事工业机密,许多细节不宜公开,剧组虽然进行了深入采访,但可以公开的素材却极少。如何以艺术形式塑造罗阳形象,诠释和讴歌罗阳的“航空报国”精神,是一个很大难题。剧组经过深入、细致研究,找到一个新颖独特的叙事结构:以摄影师徐闯浏览罗阳生前的照片、为他制作遗像的过程为主线,通过10个段落的内心独自和情景碎片化的再现,艺术再现了罗阳的事迹,取得了成功。
一部注重详细刻画某一独特人物的广播剧,情节的完整、事件之间的因果关系并不重要,尽管这些碎片化的小情节可能是松散的,但是这类广播剧的完整性正体现在对每一个小事件的串联上。广播剧《照片中的回忆》展现了罗阳生前十个生活片段,这些孤立的片段看似起不到关键作用,但这些片段积累起来之后,就产生了总体的效果。
二、运用文学张力制造广播剧多维度真实感
要让听众完全沉浸于一个广播剧的剧情中,必须让他们在听剧的过程中感到这个剧是真实可信的,创作者应该通过多种方法来制造真实感。
第一,发现外在可见的真相,还原事件的真实面貌。广播剧中最明显和最常见的真实感源自与生活的近似性,其真实性建立在我们周围不容置疑的客观存在中,因此它并不总是令人愉快的。生活本身就不是完美无瑕的,比如悲惨的事故、严重的疾病、巨大的不幸,降临到无辜的人们头上,但人们接受这些情节,因为这些情节符合我们生活中的亲身经历。获得中国广播影视大奖的广播剧《幸福到家》取材于一则发生在辽宁省沈阳市真实的新闻:一对年近八旬的老两口儿眼看孙子领回家的女朋友要“黄”了,着急上火,于是把自己的房子腾出来给孙子住,老两口儿却一同住进了养老院,声言孙子不结婚就不再回家,剧情由此展开,以老马家琐碎家事为主线,讲述了具有代表性的一个弱势家庭,面对房子、就业、婚恋、医疗等重重生活压力,自强自立、解决难题,迎来了自己的幸福生活的故事。剧情不回避矛盾,又给人以希望,真实可信。
第二,挖掘人性内在真相,显现事物应有的真实。往往一些伟大的作品并不直接展现现实生活的真实,相反,它们呈现一种童话般的、“从此过着幸福生活”的结局,好人总是会赢,真爱战胜一切。但从一个特殊的角度来看,这些故事也是可信的,或者至少听起来如此,因为它们具有所谓的内在的真相——人们愿意相信某些看不见、摸不着的事物是真实的,因为人们想要或需要它们是那个样子。获得中国广播剧金奖的单本剧《爱上未来女主播》,以电台男主持人闻一和女实习记者提子的工作交往和情感发展为主线,展现广播主持人们的生活与情感。特别是在“体验生活、风雪报道、抢运水果”等情节的演绎中,通过人物的思想行为和情节发展艺术的表达,展现了广播人兢兢业业奉献的美好,以及“伸手摘星,未必如愿,但绝不会弄脏了你的手”的纯朴、美好的心愿,立意深刻,积极向上,生动活泼,可听感人。我们很少质疑故事中体现的正义,因为这是事物应该表现的形式。所以许多文艺作品具有说服力,是由于它们符合内在的真相,满足了人们信仰的需要。
第三,以可信的虚构营造艺术的真实。广播剧也可以制造出一种特殊的真相,通过艺术的、技术的技巧和声音特效,创造出一个虚构的世界,在播放过程中,它看起来是完全真实可信的。在这类广播剧中,真实感有赖于从这个剧一开始就精心建立起某种令人信服的、奇特的或荒诞的环境、不同的时间感觉或不同寻常的角色,听众沉浸在这部剧的总体精神、情绪和氛围中。如果这个虚构的真相成功地建立了,听者就会暗想:“没错,在这样的情形下,几乎任何事情都可能发生。”这种渗透于整个剧的对不同寻常的环境的真实的感觉,是富有艺术感染力的。儿童科幻题材微广播剧《五个拥抱》,描写在2055年的未来世界,地球上11岁的男孩贝贝,患上了网络依赖症兼交流障碍症,病症为不愿意开口说话,不愿意看人的脸,哪怕是妈妈和姥姥,他与外界沟通必须依赖电脑,而且手不能离开键盘,即使是睡觉的时候,否则他会尖叫、颤抖、冷汗直流。为了治好他的病,妈妈带贝贝前往瞬息万变、日新月异的外星球,而外星的温奇医生開出的处方竟然是:回到地球,真心实意地拥抱现实中的五个人,贝贝的怪病就能不治而愈……剧情主题是呼吁人们关注电脑网络使孩子产生网瘾的社会问题,剧情是虚构的,但也是理性而富有情趣的科幻故事,这是该剧的亮点。抛开音效制作亮点不说,剧情设计新颖,事件也有说服力,人物语言贴近现实生活,听觉冲击力强,给人以电影般的画面感,在短暂收听时间内,我们可以完全相信这个广播剧所展现的艺术真实性。
三、运用悬念和逆转解构广播剧剧情
说到广播剧吸引并保持听众兴趣的手段和技巧,绝大多数情况与悬念和剧情逆转有关。剧情结构不能掉进两个模式:一个是以人物为中心,即人物想要怎么做;另一个是以情节为中心,迫使人物无论如何都必须服从于情节。按照第一种方式写出来的剧本,人物可能鲜活,但会令剧情结构松散;如果是第二种方式,结构组织良好,但会显得空洞。最好将两者结合起来,巧用悬念和剧情逆转。
悬念的设置包含着目的、警告、威胁、希望、恐惧或预言的意味,它向听众抛出一个疑问却不立即给出答案,通过激发听众的好奇从而将听众的注意力引向故事未来的发展方向。一个好的故事情节要足够复杂,让听众保持好奇;同时要足够简单,让大家能发现导致结局的起因。好剧通常会保留一些有关结局或主线的信息,直到全剧结束前才揭晓。可以通过预兆或暗示最终的结局,激发听众好奇心,从而提高听众的兴趣。
广播剧《幸福到家》开头第一场戏,就是马爷爷和马奶奶老两口儿搬家去养老院,而孙子建平有孝心却劝不回老人家,究竟这一家人的命运会怎样?悬念开门见山被抛出,吸引听众持续关注接下来的剧情发展。建平没有正式工作,因为从小没有父母,渐渐形成胆小、木讷、不善表达的性格。爷爷奶奶为给他腾房住进养老院,让建平一下子意识到自己的懦弱,而当建平从打工的鞋店辞职,再次失去经济来源时,剧情再次逆转,牵动人们继续听下去,当结尾处,建平终以一技之长赢得了就业机会也赢得了艳芳的爱情,马爷爷和马奶奶也将和孙辈一起生活了,人们相信也期待这样的结局,这是艺术真实,也是广播剧悬念的魅力。
广播剧创作应该借鉴新形态的文学理论,因为文学本来就是一种允许人们以任何方式讲述任何事物的建制。文学的空间不仅是一种建制的虚构,而且也是一种虚构的建制,它原则上允许人们讲述一切。既然科技的发展已经把广播剧带入一个新的时代,我们就应该在“大文学观”的理论规约和引导下,把文学生命、文艺作品和文化情态沟通起来,为广播剧营造一个开放、宽容的社会文化审美氛围,让广播剧艺术继续昂首阔步向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