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发教师潜能 另辟教研蹊径

2020-09-06 14:06牛晓
中国学校体育 2020年6期
关键词:教研员体育教师教研

牛晓

日臻成熟的教研体系对我国基础教育的发展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教研员为提高教育质量作出了自己独特的贡献,故有“教育大计,质量为重;质量大计,教研为先”之说。2019年11月教育部印发了《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基础教育教研工作的意见》(教基〔2019〕14号)(以下简称《意见》),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国家第一次对中小学教研工作做出具体部署,不仅标志着课程改革的全面深化,意味着改革重心进一步下移,也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和殷切期望。《意见》对于推动教研适应新时代新要求,实现创新发展具有重要的历史意义。作为体育教师队伍中的“关键少数”,面对新时期新要求,应对自己重新定位。目前,体育教研员的素质仍难以满足现代学校体育发展的要求。面对现状,体育教研工作者该如何正视自己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呢?

一、体育教研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因循守旧,亦步亦趋

随着时代的发展,体育教研工作有了较大的改观。尽管如此,旧的痕迹依然随处可见。一些基层体育教研员缺乏对国家政策的了解,对基础教育和学校体育相关政策文件不闻不问,现行课程标准的意识淡漠,固有的观念根深蒂固;不愿意接受新生事物,不愿意改变已有的观念和陈旧的教研模式,甚至对课程改革产生抵触情绪;一些体育教研员未能结合自己地区的实际情况,被动执行,缺乏体育教研员独立判断和见解,教研工作枯燥乏味,一线体育教师意见纷纷,乃至反感懈怠,体育教研员也因此失去了应有的威信。

(二)自我中心,越俎代庖

在日常教研活动中,一些体育教研员自视颇高,常常喜欢将自己的理解强加于体育教师,在评价体育教师课堂教学时往往基于自己对教学的理解去评价,难以真正体现以学生为本、以教师为本的教学评价理念。体育教研员在大力倡导教师在教学中要以人為本,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的同时,自己却在唯我独尊。还有一些体育教研员喜欢将自己对教材的理解和教学设想直接灌输给一线体育教师,让体育教师按照自己的意图表演展示,不仅不听取体育教师的意见,也缺乏对其人格的尊重。

越俎代庖式的教研,扼杀了体育教师的创造力,不利于其成长。

(三)华而不实,流于形式

在教研工作中,一些体育教研员喜欢讲套路,表面上激情飞扬,实际上华而不实,没有针对一线体育教师的具体需求或困惑讲问题,没有结合不同年龄段教师的具体情况给予有针对性的指导,没有根据学校或地区实情将现行课程标准理念进行有效落地,不能解决体育教师面临的实际问题,这种教研活动看上去很光鲜,实际上对体育教师帮助不足。重形式,不重内容,尤其表现在教师评价中。一些体育教研员评课只看表面形式,而没有更多地关注体育教师的教学效果,这节课对学生是否有实质性的帮助。重表面,不重实质,这是普遍存在的问题。

(四)主观随意,杂乱无章

一些体育教研员在教研活动中见子打子,想到哪儿做到哪儿,对教研工作缺乏长远的规划和系统的安排,不知道体育教研有其自身的规律和明确的目标。造成这种状况,除了主观原因外,一些体育教研员工作比较繁杂,也是重要原因。基层体育教研员往往兼任音乐、美术等教研工作,有的甚至还承担了学会、党办、特殊教育、安全教育等工作,每天忙于日常事务,没时间沉下心来思考和策划学科研究。

二、教研员的人格魅力

教研员的人格魅力是有效开展教研工作的重要前提条件。

(一)尊重教师,平易亲和

南开中学首任校长张伯苓先生说:“人生以服务为目的。”体育教研员就是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服务的。教研工作的成绩往往体现在教师身上。体育教研员要甘愿身居后台,甘愿奉献,处处为教师着想,为教师分忧解惑,才会被体育教师所欢迎,成为体育教师真心佩服的引路人。平等对话,放低身段,才能与体育教师打成一片,做体育教师的知心朋友,从而有效地开展教研工作。在研修活动中,体育教研员要尊重体育教师的想法,鼓励体育教师大胆发表意见,建立宽松研讨的氛围,允许不同意见的争鸣,为体育教师提供个性化、差异化的指导与服务。体育教研工作的价值不在于突显体育教研员的价值,而在于体现体育教师的价值。换言之,体育教研员的价值隐藏于体育教师价值的背后。

(二)学识深厚,勤勉睿智

教研员的专业素养和治学态度,是指导一线体育教师履行教育教学职责的基础。要让体育教师形成自己的教学艺术、风格、教学魅力,体育教研员自身的人格魅力就显得尤为重要。体育教研员扎实的教研基本功和学术水准,既是内在的修养,又是外在的本领。它是体育教研员人品学识和教学教研功力在教育教学改革过程中的自然流露和综合展现。因此,体育教研员要将不断提高教学教研基本功和理论水平,作为终身奋斗的目标。体育教研员还必须具备较强的课程意识和课程育人研究的能力,能围绕关键领域和核心环节拓宽研究广度和深度,把握现行课程标准的内涵和学科本质,具有学科新思想,并运用新方法指导教师落实现行课程标准。体育教研员要能敏锐地捕捉热点,及时发现教学中的问题,不断引入教学改革的活水,才能开创教研工作的新局面。

(三)不拘一格,锐意创新

体育教研工作是一项创造性的劳动,其内容和形式丰富多彩。无论是教学指导还是教研活动,无论是竞技展示还是教材开发,都没有一成不变的模式。体育教研工作当然有其一般的规律,但它永远是动态的、发展的和变化着的。体育教研员要有锐意改革的勇气和不断创新的锐气,在研修活动中,开拓新的内容,探索新的形式,在既往成就的基础上,赋予体育教研工作以新的内涵,增强其活力。体育教研工作“定体则无,大体须有”,体育教研员要善于在把握“大体”的同时,打开思路,不断研究。在内容上,可引进和开辟民族民间体育、校本教材等项目,形式上可采取边上片段课边讨论;或抛出问题,教师畅所欲言发表观点;或通过数据比较,分析教学效果等多种形式。教研工作的创新势必带来整个教育教学的新面貌,教研员的创新意识也必然增强对体育教师的凝聚力。

(四)处事有方,善于协调

教研工作的对象是教师,是无数群体和个体。因此,体育教研员不仅要有深厚的学养,还要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尤其是思想工作和协调组织能力。举办各种大、中、小型教研活动,都需要事先考虑,协调沟通和动员各方,才能办好活动。体育教研员必须具备深厚的体育教育学、心理学知识,能体会体育教师所需,理解他们所愿,善于调动各类教师的积极性。体育教研员还要善于协调各部门的关系,力争获得广泛的支持。作为教研对象的体育教师和其他部门,不同意见、不同态度的出现是正常现象,体育教研员要虚心听取各方意见,尊重持不同意见者,善于平衡各种关系,开展各方都满意的教研工作。

体育教研员的人品学识、教学教研能力、专业能力、研究能力、指导能力和服务能力,综合地呈现于一言一行、举手投足之间。这种呈现构成了体育教研员的人格魅力。

三、体育教研的创新模式

隨着高校体育师范教育的发展和在职教师队伍的成长,随着新的教育理念和体育观念层出,基于师资匮乏和体育教师专业素养低下状态而形成的体育教研模式已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创新体育教研模式已势在必行。

(一)体育教研工作应遵循的原则

1.广泛参与,群策群力

从本质上讲,教学研究是一种学术活动。既然是学术活动,就应该是参与者共同的事情,不存在高低上下的差异。教研活动的参与者有权利提出自己的主张,活动的参与度是衡量教研活动成就大小的重要尺度。“广泛参与,群策群力”的教研模式不局限于活动开始之后,它在策划、安排及实施的全过程中都不仅应该有体育教研员的位置,也应该有体育教师的位置。有体育教师参与的策划、安排和实施,不仅能较大地调动教师参与的积极性,而且能够发掘体育教师的潜能,使其获得更大的收获。遵循这一原则,教研工作便自然进入到了富有生命力的创新模式。

2.尊重异议,倡导思考

创新的前提是自由地发表意见。没有独立思考,没有宽松的学术环境,没有不同意见不同观念的碰撞,哪来的创新?体育教研员要尊重体育教师的意见,鼓励体育教师畅所欲言,引导体育教师积极思考甚至争鸣,才能激发出思维的火花,取得积极的成果,亦能开创富有新意的教研模式。体育教研员要善于引导激发体育教师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进行富有逻辑性的归纳、梳理和推理,将实践经验上升至理论的高度,并在群体中呈现自己独立的想法。同体育教师一样,体育教研员也要从“以教为主”向“以学为主”转变。

3.针对问题,注重实效

体育教学中的问题是体育教研工作的出发点,也是体育教研工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体育教研员要善于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要能敏锐地捕捉到带有倾向性的问题。针对问题实施教学指导,开展教研活动既是教研工作的常态,又可以翻出新意。其新意在于,抓住本质,采用灵活机动,富有前瞻性的手段加以解决。体育教研员要引导体育教师根据实际问题,厘清体育教学系统中各核心要素(目标、内容、活动、评价)的内在联系,和体育教师一起进行系统的开创性的教学设计,并将其落实到课堂教学中。

4.提升理论,付诸实践

体育教研员的理论高度决定着教研工作的高度。教研员必须站在一个较高的学术理论层面,审视教学教研工作,既善于从看起来微不足道的小事中概括出科学的理论,又善于将理论付诸实践。体育教研员特别要学习现代教育理论、现代学科理论和现代信息技术,用新的理论和方法开展教研工作。教研员不仅要善于从书本中学习,还要善于从实践中学习,善于把现代理论融于自己的行动中,内化为自身的修养。如此,才能将理论和实践紧密地结合起来,取得更大的教研效益。

(二)体育教研新模式举隅

模式只是一种形式,创新教研模式,根本目的是要提升教研质量,不能为了形式而形式,也不能为了模式而模式,体育教研工作应创造既新颖又实用,又被广大体育教师所接受,能产生较大效果的模式,这才是为教研工作所倡导的模式。

1.胸有全局,随机立项

“胸有全局,随机立项”是指体育教研员在对教研工作整体性和系统性把握的同时,灵活随机采用的具体教研模式。“随机”不等于“随意”,它是在遵循规律和原则的基础上,在明确教研任务和目标的前提下所采取的多样性的形式。这种模式为体育教研工作提供了多种可能性,既使体育教研工作生动活泼、丰富多彩、富有创造性,又活跃了参与者的思维。这种研修范式,体育教研员往往需提前构思,收集相关素材,做好周密的准备,对教研工作中的各类问题,都有较为长期的积累,既心中有数,又临危不乱。在竞赛类活动中,还更能确保公开、公平和公正。采用此模式,体育教研员要提前谋划思考,列出主题,思考研修内容,游刃有余地应对所遇研修形式。

如,2019年“第八届中小学优秀体育课和健康教育课教学观摩展示交流活动”中,笔者发现不少省市的体育教研员带着团队进行现场教研活动。团队成员在体育教研员的提前规划下,带着任务观课、记录、听专家点评,听完课后体育教研员席地而坐开始组织讨论。体育教师们有了现场观课的直击场景,有了专家及时的点播,讨论异常热烈,“补偿性体能的设计很新颖”“体能版块监测的数据显示变化明显”。经验丰富的体育教研员此时顺势引导:“老师们观察得很仔细,其实大家可以尝试从体能设计组合创新这个切入点开展研究。”这就是随机立项的效果。

2.磋商交流,更新方式

网络科技为教研工作搭建了线上线下相结合的交流平台,为体育教研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灵活机动的形式。“磋商交流,更新方式”是指利用网络、多媒体等现代化平台,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之间、体育教师和体育教师之间开展教学或学术交流活动。这种研修范式既可以在小范围内进行,也可以在较大范围内进行。具体参与者的人数视教研的内容、形式、目的和时限而定。如,中心组成员对某一项活动或某一个研究主题进行研讨;也可是两家或多家单位为了同一活动进行研究磋商,看哪种方式更适合活动的开展,达成共识。如,教委和体育局针对青少年儿童体质健康的测试调研活动的问题,从检测方案、目的、经费、调研人员、抽测样本、抽测学校、设备、时间安排等等系列问题,双方进行磋商,交流讨论出更加高效合理的监测方式,形成最佳方案。而对于广大体育教师关注的热点问题,则可通过微信等社交平台,广泛动员,积极参与。

3.争鸣辩论,各抒己见

“争鸣辩论,各抒己见”是指围绕某一有争议的主题所开展的自由讨论。争鸣是学术性体育教研活动的常态,它体现的是各方观点的碰撞。体育教研员要善于引导、梳理和归类,令人信服地得出结论。需要注意的是,体育教研员的结论要把握好度,既不和稀泥,又尊重体育教师的不同观点和办法。“争鸣辩论,各抒己见”的前提是“持之有据,言之成理”。这种研修范式,属于学术性、争议性的研修活动。在研讨过程中,常常出现一些临时生成的新问题,这些问题是教研工作中极为宝贵的财富。优秀的体育教研员能够及时发现并牢牢抓住这些问题,点燃思维的火花,拓展活动的领域,深化研究的层次,获得意料之外的成果。体育教研员还要善于及时引导体育教师讨论的方向,将讨论引向更有意义的方向。如,在体育教学中,针对大、中、小运动强度的讨论以及针对不同教学内容、不同对象,对运动负荷把控等的讨论。这样的争鸣是有价值的争鸣,它能理清体育教师的教学思路,便于一线体育教师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有效地实施把控。

4.自我认知,吐露心声

“自我认知,吐露心声”是指参与教研活动或日常教学活动的教师,反思自己的教学工作和教育理念,认识自我、提升自我,并将这种自我认知分享给同伴的过程。这种研修范式实质上是一种体育教研或体育教学生涯的描述,在描述过程中,对自我的理性认识。它是每一位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自我提升、自我修炼、自我认识的过程。如,在网上聆听于素梅分享的题为《塑造体育精神,奠基幸福人生》的直播講座,笔者感触很深,于素梅从我骄傲我是体育人、人生因体育而精彩、体育精神理想样态、体育精神联合塑造4个方面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谈对学校体育的理解,谈作为一名体育人的骄傲,谈学校体育的魂伴随着她一路成长,并列举出大量真实的案例引领一线体育教师成长,她真是发自内心在向每一名体育教师吐露自己的心声。笔者以为这样的引领是潜移默化的,这样的教研范式是润物细无声的。

5.角色换位,共同发展

“角色换位,共同发展”是指体育教研员和体育教师的角色互换,体育教研员引导体育教师成长的同时,也促进其成长。在这种教研范式中,体育教研员将自己也当成了学习对象,当就某一类运动项目体育教研员自己研究不足时,体育教研员就需要向这方面有专长的体育教师学习。如,在指导大学刚毕业而擅长体育舞蹈的青年教师牛仔舞一课的磨课时,认识到其具有教学经验匮乏和舞蹈专业技能优异这样的双重特点。一方面体育教研员和教研组长要帮助授课教师一起设计课的框架,引导做课教师树立新的课程理念,把握教材的重难点,转变教学方式等;另一方面体育教研员和教研组长也向这位年轻教师学习了牛仔舞的基本特点、表现元素以及专业术语和基本要求,站在授课教师的角度体会动作,思考碰撞出更多新的方法、妙的点子。大家在这样相互换位的讨论中,不知不觉形成了课的框架,授课教师为有大家的引领而激动,其实体育教研员此时的内心也是非常愉悦的,在磨课中所有人都获得了成长和发展。

猜你喜欢
教研员体育教师教研
安徽省合肥市中职体育教师职业倦怠现状调查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队伍配置结构与优化
全国中小学体育教师质量缺口与配强提升
做慧眼识珠的教研员
苦练内功强素质 务实求精促发展
教育从“心”开始——基于心理教研员的视角
赋能:教研转型中教研员的应然追求
问题指向:学校教研品质提升的实践转向——以福建省尤溪县教研实践为例
关注教研活动提升教研能力
“体育教师压力大”折射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