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如何做好高校校报典型报道

2020-09-06 13:35袁月
传媒论坛 2020年16期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袁月

摘 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前高校工作特别是宣传思想工作的重大任务。本文论述了作为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校报要把握正确舆论导向,以正面典型报道为抓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立足高校工作实际,从树立和挖掘典型,创新典型报道两个方面阐述了校报如何以典型报道为载体,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

关键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典型报道;高校校报

中图分类号:G23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6-00-02

习近平总书记所作的党的十九大报告深刻阐述了社会主義核心价值观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许多重大部署。高等教育承担着教育和引导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使命,更需要加强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新形势对高校校报提出了新要求,校报要通过师生爱写爱看、乐于参与的方式,把核心价值观教育渗透到校园每个角落。

一、以正面典型报道为抓手,弘扬主旋律,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当前,价值观多元化的趋势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造成一部分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缺失。如何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效融入校园生活?

利用校园主流媒体,创新方式方法,通过树立典型,宣传典型,以榜样的力量感召人、引领人,在师生中形成共同的理想和追求、共同的文化观念和价值取向,潜移默化地让他们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多一些认同,从而达到凝心聚力目的。校报是高校党委、行政的机关报,是高校校园内占主导地位的媒体[1],引导着学校的宣传舆论,是高校弘扬核心价值观的主导力量。核心价值观要从理论、抽象的概念转换为可以感召人、引领人的生动具体形象离不开典型模范地树立。将二者有机结合,以校报为平台,以典型报道为抓手,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营造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浓厚氛围。

二、以校园生活为切入点,善于发现典型、挖掘典型,用身边的典型传递真、善、美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典型是指在一定历史时期内所产生的同类事物中最突出最具有代表性的人物和事件。用典型说话,用能够代表社会前进力量的人物和事实说话,比讲很多空洞的大道理都更有说服力和影响力[2]。笔者认为,高校校报可以从三个方面入手,树立并挖掘校园典型,传递真、善、美,传播正能量。

(一)弘扬好人文化,引导全校师生崇德向善

“好人”在中国五千年的文明中凝聚着厚重的文化底蕴,更是人类传承中上一代对下一代最朴素的寄语。纵观今天,虽然社会思潮多元化,但好人的身影仍遍布于社会的各行各业,他们的榜样引导让多行善举成为一种社会风尚,推动着社会进步。

在高校校园里,这样的好人比比皆是,其中既有教职工,也有青年学子;既有个人行为,也有团队行动。笔者所在《四川美术学院报》就立足于校园生活,注重发现好人好事,用典型引路。通讯《龙江:一句承诺,两年坚持》,充分挖掘了两年里主动帮扶腿脚不便的老师每天上下课的大三学生龙江默默付出的故事,谱写了一段感人至深的师生情;消息《鼓励艺术青年 扶持创作研究 罗中立“中华艺文奖”100万奖金捐赠艺术教育基金》报道了原校长罗中立将获得的100万奖金捐赠成立艺术教育基金,扶持艺术青年进行艺术创作和研究的善举,传递了互帮互助暖人心的正能量;通讯《爱在“纸”间传递——川美学子走进重庆慧灵智障人服务中心》则讲述了川美学子关注社会弱势群体,发挥专业特长,让爱与温暖在纸笔彩墨间悄然传递,把艺术生活传递到每个角落的故事。

校报通过挖掘、宣传身边的好人好事,营造出“好人就在身边”的浓郁氛围,用生动鲜活的范例感染师生员工,启发大家对传统美德的重新认识,引导全校师生崇德向善。

(二)树立校园模范,鼓励全校师生积极向上

社会风尚需要引领,校园文化需要塑造。通过树立校园模范,用榜样的力量鼓舞、激励师生,形成一种积极向上、不断进取的校园文化,让师生们以轻松愉悦的心境感受、认同、信服核心价值观的魅力,并逐渐转化为自觉行为。《四川美术学院报》在这方面进行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抓模范人物和集体。紧密围绕高校的教学、科研、创作、管理等核心工作,选树取得突出成绩或作出特殊贡献的教职工为典型,比如对“全国美展金奖获得者” “重庆市宣传文化五个一批”人才、“两江学者”等在全国、全市获得重要奖励的教职工个人和团队的报道;结合学校教师技能竞赛推出“教学明星”谈教学专题;针对优秀教师教育工作者进行专题宣传;开辟“师德风范”栏目推出系列师德突出教师的人物报道。同时在学生群体中树立学习、品德、创业、社会实践等方面的优秀典型进行宣传报道。让这些校园精英用他们取得的实实在在的业绩和他们身上折射出的进取精神来感染、启发学校师生,从而激发大家昂扬向上、好学上进的激情和精神风貌。

(三)挖掘身边“小典型”,彰显大境界

人人皆知的楷模值得宣扬,但我们身边更多的是一些爱岗敬业、辛勤耕耘、自强不息的“小典型”,他们中有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以自己的言行诠释着责任和忠诚的教职工;有不怕挫折、自强自立的青年学子;有脚踏实地、勇于创新的开拓者……

重视和挖掘这些小典型的闪光点、总结归纳先进典型的经验做法,彰显大境界,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实践中发挥“大作用”。

为了集中报道这些典型,《四川美术学院报》开辟了《师说》栏目,聚焦教学一线的教授,讲述他们几十年如一日在三尺讲台传道授业解惑的故事,用他们平凡而真实的经历给年轻一代的教师和学子诠释了什么叫学海无涯苦作舟的专研精神,授人玫瑰手有余香的奉献精神。《中国梦·川美行》栏目面向朝气蓬勃,勇于追梦的青年学子。此外,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全额奖学金获得者”学霸群体,发挥艺术特长、将爱传递到乡村、社区的爱心支教团队和暑期“三下乡”实践队。这些年轻、鲜活的个体,在美好的年华,用青春的激情书写着一个个精彩的故事,传递着当代大学生积极向上、踏实奋进的力量。

《四川美术学院报》还结合学校的重点工作、特色活动以及在人才培养、创新创业、德育教育等方面的经验展开典型报道,积极营造良好的校园氛围。

三、不断创新,立足校报典型报道,谱写高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新篇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培育和践行不是一朝一夕能完成的,高校校报肩负宣传和引导重任,需要立足典型报道,不断创新,在“宽、实、新、活”上下功夫,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高校的具体化、形象化、生活化。

“宽”指拓宽发现典型的渠道。校报应根据学生成长规律和价值观塑造需要,结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充分利用微博、微信、QQ等多种新兴媒介,拓宽发现典型的渠道,提高新闻敏锐性,真正发掘出师生认同的、体现师生多元价值选择的实实在在的身边典型。

“实”指典型应真实而质朴。典型不是游离于生活之外不可触摸和感知的对象,应是我们身边的一员、被师生接纳和认同的典型。典型报道中对象要真实,要掌握第一手材料,着力于细节,用平实、质朴的语言让典型“接地气”,真正让读者觉得可亲、可信和可学。

“新”指创新典型宣传的观念、方法。首先是觀念更新,不是被动等待典型,而是紧扣时代脉搏,结合学校工作实际思考、策划;其次要以敏锐的触角,及时发现学校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实践中的新气象、新成就、新经验,不断丰富充实典型类型;第三要不断创新典型报道方法,把握受众的心理需求,探索和校园网络、广播、微信等媒介融合、联动途径,以提高典型宣传效果。

“活”指典型的鲜活、生动。选用师生喜闻乐见的、生活化的语言,抓住细节描写,对文章结构进行巧妙构思,通过多角度展现典型:有优点也有不足、有典范的闪光点也有小人物的特性,塑造出有血有肉、立体真实的典型,让师生达到情感共鸣,促使自己将美好品德、高尚情操内化于心,并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呈现。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高校思想教育的重要指南。《四川美术学院报》通过典型报道,充分发挥校园文化的熏陶作用,引导全体师生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支配自身行动的自觉意识,外化为行为规范,促进学校全程全方位育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在学校走向现实化。

参考文献:

[1]房新侠.网络新闻冲击下高校校报创新转型发展研究[J].新媒体研究,2017(22).

[2]杨永军.新时期高校校报建设与管理及办报质量创新全书[M].河北音像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浅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阈下技校生美术欣赏能力的培养
微信对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困境与思考
少先队员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效途径
高职学院大学生信仰迷失的原因及对策
在高校有效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途径探索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导下的大学生创业素质培养研究
IP影视剧开发中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
浅析高职院校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培育的整体合力
高中政治教学中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有机融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