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在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引入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的临床作用

2020-09-06 13:18李能刚
中外女性健康研究 2020年15期
关键词:癌前病变

李能刚

【摘 要】 目的:研究分析将ESD应用于胃肠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治疗中的临床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进行对比研究。研究组(n=60)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对照组(n=60)行常规手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各项手术治疗、病灶组织整块完整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结果:研究组患者的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4.78%,对照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3.89%;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4.98%。两组对比,以上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胃肠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无显著差异,但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术中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

【关键词】 胃肠道早癌;癌前病变;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

文章编号:WHR201909187

胃肠道肿瘤在我国的发病率以及死亡率均比较高,疾病的早期发现与诊断对患者的治疗有着重要意义,研究表明[1],早期胃肠道肿瘤的五年生存率高达90%。胃肠道早癌通常是指发生位置位于患者的黏膜下层以上,一般比较浅表,临床上通常采用手术方式进行治疗[2]。本研究主要分析了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胃肠道早癌以及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具体研究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对象为2018年6月至2019年6月本院收治的120例胃肠道早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按照数字隨机分组法将其分为两组。研究组中,男患31例,女患29例;平均年龄为(56.78±6.33)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30例(早期癌21例,癌前病变9例),肠道肿瘤患者30例(早期癌20例,癌前病变10例)。对照组中,男患30例,女患30例;平均年龄为(57.12±5.89)岁;其中胃部肿瘤患者29例(早期癌20例,癌前病变9例),肠道肿瘤患者31例(早期癌20例,癌前病变11例)。两组患者均对本次研究知情且已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经对比,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并不明显,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手术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患者术前完善相关检查,严格禁食水,在外科手术常规的指导下进行;研究组患者采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进行治疗,主要方法为:1)患者术前严格禁食,完善术前检查,未见血常规、凝血功能、血液生化、心电图异常,内镜下观察患者病灶的形状、大小以及边缘情况,在内镜引导下采用电凝方式在其病灶边缘的0.5~1.0cm处进行标记;2)手术过程中采用混合液进行多点黏膜下起,以此判断患者的病灶抬举征性质,至病灶完全抬起;3)在内镜引导下,采用环形切开的方式,切开其病灶上电凝标记点,剥离其黏膜下层的病灶,使用电刀处理出血点,若患者术中出现穿孔,需使用钛夹夹毕[3];4)使用热活检钳处理患者的创面,在患者手术部未见活动性出血后,即可退镜;5)术后患者应严格禁食,并给予其常规抗感染、抑酸以及止血等处理,加强患者各项生命体征的观察,定时观察患者的创面愈合程度以及病灶部位有无复发等情况。

1.3 观察指标

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手术过程中病灶组织完整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平均术中血液流出量、手术平均时间、术中心率以及收缩压和舒张压的变化。

1.4 统计学方法

将两组研究结果录入SPSS 21.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处理,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计数资料用百分比(%)表示,行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的统计学意义成立。

2 结果

2.1 手术指标

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病灶组织整块完整切除率以及治愈性切除率

研究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4.78%,对照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3.89%;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4.98%。两组对比,以上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是指在内窥镜引导下,使用内镜专用刀具,将患者的病灶追层剥离,达到完整切除病灶组织的治疗效果的一种微创手术治疗方式之一[4]。内镜下黏膜剥离术能够完整地切除直径>2cm的大肿瘤,有效避免了分片切除肿瘤造成的病灶残留,能够有效降低患者的疾病复发率[5]。传统胃肠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常采用开腹手术方式进行治疗,该方式对患者造成的伤害巨大,创面以及患者恢复速度均低于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治疗的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患者的损伤更小,不会改变患者的消化道内部解剖结构,且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可以使患者同时接受多个部位的治疗,完整的病灶组织有助于医生的后续病理分析。

本次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患者各项手术指标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4.78%,对照组患者病灶组织整块切除率为93.89%;研究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5.12%,对照组患者的治愈性切除率为94.98%。两组对比,以上差异均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所述,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对胃肠道早癌与癌前病变患者的治疗效果与传统手术无显著差异,但其能够有效降低患者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有助于提升患者的术中安全性,值得在临床应用。

参考文献

[1] 张卫.化疗期消化道癌症患者症状群及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全科医学,2016,19(01):59-62.

[2] 陈丽娟.胃早癌患者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二次内镜检查的临床影响[J].中国内镜杂志,2017,23(06):87-91.

[3] 曹耀丹.内镜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的效果评估[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8,35(07):524-526.

[4] 郭绍红.胆囊切除术与消化道癌症的风险:一项系统性综述[J].中国微创外科杂志,2017,17(01):27-32.

[5] 彭旸.重视内镜在消化道早期癌诊治中的作用[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7,34(03):153-154.

猜你喜欢
癌前病变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患者高危型HPV16感染与HLA—Ⅰ表达的关系
内镜窄带成像技术在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进展
HPV、TCT筛查结合阴道镜下定位活检对筛查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作用分析
HPV感染与宫颈癌关系的探讨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外科手术治疗消化道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比较
多环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分析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祛萎健胃汤治疗慢性萎缩性胃炎伴癌前病变120例临床分析
NBI联合放大内镜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观察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