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分析

2017-03-02 19:47孔文涛
中外医疗 2016年32期
关键词: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效果

孔文涛

DOI:10.16662/j.cnki.1674-0742.2016.32.096

[摘要] 目的 探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方法 方便选取该院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照组采取常规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治疗效果、并发症及復发情况。结果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80.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33%、8.00%与对照组(29.33%、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效果

[中图分类号] R73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0742(2016)11(b)-0096-03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其患病率存在地区差异,处于中晚期的胃癌患者,其预后比较差,因此,给予患者发病早期进行针对性治疗十分重要[1]。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内镜微创新型技术,最早应用于日本,由于该手术方式能够一次性将整个病灶进行切除,且术后复发率,成为治疗消化道早期癌及癌前病变的主要方式[2]。为探析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治疗价值,该文将2014年1月—2016年3月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方便选取该院收治的150例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患者,均经过病理诊断得到确诊。将其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75例,研究组:男性41例,女性34例,年龄35~79岁,平均(55.3±7.8)岁,早期胃癌45例,癌前病变30例;对照组:男性43例,女性32例,年龄35~79岁,平均(55.3±7.8)岁,早期胃癌46例,癌前病变29例,两组在一般资料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有可比性。

1.2 方法

1.2.1 研究组 该组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首先,术前对患者胃部以美蓝进行染色,并通过放大镜观察胃内情况,明确患者胃部病变部位及范围。在患者胃部病变范围内的0.5 cm处,以针刀或者氩气刀对病变位置进行标记,没给我标记之间注意间隔2 mm,然后在标记点的周围以甘油果糖肾上腺素盐进行黏膜下注射,待注射后,如果患者胃部病变位置的基底部出现显著的隆起,且隆起的高度在0.7 cm以上,便可对患者进行下一步治疗。其次,使用IT刀或者Hook刀,切开标记点外侧边缘0.3 mm处,对黏膜及病变位置进行处理,慢慢对病变部位进行剥离。最后,术毕,嘱患者禁饮禁食24 h,并给予保护胃黏膜、补液等对症治疗。

1.2.2 对照组 该组采取常规根治术进行治疗。主要是根据患者肿瘤的部位,选择不同的胃切除方式。包括根治性近端胃大部分切除术、全胃切除术、根治性远端胃大部分切除术。上述手术方式的操作根据标准化胃癌切除术进行。

1.3 疗效评价

显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消失,且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部正常,病灶消失;有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且影像学检查及内镜检查,显示患者胃部有所好转,病灶比治疗前有所缩小;无效:经治疗后,未达到上述情况,甚至恶化。

1.4 观察指标

观察统计两组治疗的总有效率,记录术后并发症,并对患者进行3个月的随访,统计复发率的发生情况。

1.5 统计方法

应用SPSS 11.0统计学软件分析所有数据,计数资料用[n(%)],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

研究组治疗有效率93.33%与对照组8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并发症及复发率情况比较

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33%、8.00%与对照组29.33%、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临床上,治疗早期胃癌的方式很多,有开放性手术,有内镜黏膜切除术,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等。开放性手术,虽然效果比较好,但是对患者的创伤比较大,目前,接受率不高[3]。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属于微创,可以一次性完整的将患者病变部位进行切除,与常规的根治术比较,具有很多优势,该手术方式,在治疗过程中,操作者可以控制切除患者病变部位的大小和性状,对于比较大的病灶能够一次性清除,整块切除率高,且患者发生穿孔,出血的情况比较少,对患者术后恢复及治疗效果十分有利[4]。此外,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于术后复发的患者,可以再次进行治疗。很多研究均表明[5-6],对于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患者,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其治疗的总有效率均可以达到90%以上。不过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也需要严格把握适应证:①不论患者病灶大小,没有溃疡存在的分化型黏膜内癌;①患者病灶直径≤30 mm,伴有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或不伴有溃疡的分化型Sml黏膜下癌;③患者病灶直径≤20 mm,不伴有溃疡的分化型黏膜内癌;④病灶直径在20 mm以上的胃黏膜上皮内高级别病变;⑤内镜黏膜切除复发的患者,高龄者,怀疑淋巴结转移的黏膜下癌者或者有手术禁忌症的患者。因此,需要对患者进行综合评估,减少不在适应证范围内的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在该研究中,研究组采取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其结果显示,治疗有效率93.33%,显著高于对照组常规根治术的80.00%,差异明显,此结果说明,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有效率高,这与仲恒高等[7]的研究中,内镜组治疗有效率94%显著高于对照组的81%的结果一致。在复发率及并发症方面,该研究中,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及复发率分别为9.33%、8.00%与对照组29.33%、24.00%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此结果说明,采取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优势突出,并发症及复发率低,这与荣光宏等[8]的研究中,通过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的观察组,其并发症为8.0%,复发率10.0%,显著低于根治组的30.0%和24.0%的结果相似。

综上所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效果确切,并发症少,复发率低,是安全有效的新型技术,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 白顺滟,肖思洁,吴俊超,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和黏膜切除术治疗早期胃癌的临床对比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4, 20(8):873-877.

[2] 梁玮,徐丽霞,邓万银,等.经口牵引辅助下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研究(含视频)[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4,31(12):703-707.

[3] 周平红,彭贵勇,杨仕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分析[J].第三军医大学学报,2014, 36(14):1507-1511.

[4] 余世界,李艳霞,沈磊,等.电子染色内镜在确定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边界中的应用价值[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3, 30(1):36-38.

[5] 汤姗,王晓伟,安贺娟,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早期癌及癌前病变[J].基础医学与临床,2014,34(9):1231-1234.

[6] 王海洋,袁志萍,施瑞华,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评价[J].中华消化内镜杂志,2012,29(3):169-170.

[7] 仲恒高,缪林,季国忠,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36例临床分析[J].中国内镜杂志,2016,22(1):90-92.

[8] 荣光宏,刘芝兰,马颖才,等.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的价值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连续型电子期刊,2016,16(3):24,26.

(收稿日期:2016-08-17)

猜你喜欢
早期胃癌癌前病变治疗效果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的疗效观察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在治疗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中的应用
比较胸腔镜与开胸手术治疗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治疗效果
开腹与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术后恢复情况及患者生存率对比
放大内镜结合窄带成像技术诊断早期胃癌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