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佳华
(汕尾市人民医院 广东 汕尾 516600)
急性阑尾炎会使患者产生反跳痛、下腹痛等常见症状,不进行及时的治疗,患者病情会逐渐加重,并并发腹膜炎、门静脉炎等疾病,严重威胁患者的生命健康[1]。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方式也逐步得到了改善。本文通过对急性阑尾炎患者采取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以及常规开放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对治疗的效果进行对比分析,具体报告如下。
对于本次研究对象,为我院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收治的165 例急性阑尾炎患者。将所有患者随机分为单孔组、传统组与常规组,各55 例。单孔组中男性29 例,女性26 例,年龄范围为16 ~48 岁,平均年龄(33.16±5.14)岁;传统组中男性28例,女性27例,年龄范围为16~46岁,平均年龄(32.83±5.48)岁;常规组中男性30 例,女性25 例,年龄范围为17 ~44 岁,平均年龄(33.83±5.12)岁。对于所有急性阑尾炎患者的一般资料,差异不显著(P>0.05),可进行对比。
单孔组: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与脐部作1.5cm 左右的小切口,将腹壁各层切开,将多孔道套管置入,对腹腔镜和操作器械进行导入,对阑尾进行寻找,找到后在靠近阑尾处对阑尾系膜使用电凝钩分离至阑尾根部,再使用分离钳对阑尾系膜血管进行电凝止血,对阑尾进行切除,对残端粘膜进行灼烧,然后从脐孔处取出标本[2]。
传统组: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对脐部进行穿刺使气腹建立,于脐部放置套管作为观察孔,然后作5mm 套管穿刺于右下腹和耻骨联合上方,对操作器械进行导入,对阑尾系膜进行分离,电凝阑尾,对阑尾进行切除后灼烧残端粘膜,从脐孔处取出标本[3]。
常规组:先对患者进行麻醉,然后取6-8cm 麦氏切口于右下腹处,采用常规方法对阑尾进行切除。
对三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进行比较分析。
对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结果数据采用SPSS17.0 统计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以(±s)表示,用t检验,p <0.05 表示具有统计学意义。
单孔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手术时间明显多于传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常规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时间对比(±s,min)
表1 急性阑尾炎患者手术时间对比(±s,min)
注:单孔组与传统组和常规组比较,P <0.05;传统组与常规组比较,P>0.05。
组别 例数 手术时间单孔组 55 43.07±10.26传统组 55 35.38±10.61常规组 55 34.67±10.84
单孔组急性阑尾炎患者的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短于传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常规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急性阑尾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表2 急性阑尾炎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对比(±s)
组别 例数 肠道功能恢复时间(h) 住院时间(d)单孔组 55 29.37±8.84 4.08±1.33传统组 55 35.69±9.88 6.37±1.28常规组 55 58.62±10.17 8.04±1.27
单孔组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传统组急性阑尾炎患者和常规组急性阑尾炎患者,且结果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s)
表3 急性阑尾炎患者术中出血量对比(±s)
组别 例数 术中出血量(ml)单孔组 55 13.88±5.73传统组 55 19.05±6.16常规组 55 22.18±2.43
在临床上,对于急性阑尾炎的治疗,除了粘膜水肿型可以通过一般治疗、抗生素治疗等保守治疗达到痊愈外,其他一般都要通过外科手术治疗。其中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较高的安全性与可行性,而且创口较小且隐蔽、恢复速度较快,但手术时间较长,另外如果患者的阑尾已经穿孔或者是在腹腔中有大量脓液,那么更适合采用传统腹腔镜阑尾切除术进行治疗。
本文通过研究发现采用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明显多于传统组与常规组患者,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单孔组患者肠道功能恢复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中出血量均明显低于传统组和常规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综上而言,对于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治疗,虽然行单孔腹腔镜阑尾切除术具有较长的手术时间,但在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以及肠道功能恢复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具有临床应用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