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品 白保国 王淼(通讯作者)
(济宁市第二人民医院 山东 济宁 272049)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病,有资料记载,全球高血压患者达到了7 亿,每年死于高压疾病患者约有300 万。近些年,高血压患病人数有不断上升趋势,其中>60 岁老年群体高血压患病率约为50.0%。现已证实[1],高血压是脑卒中、冠心病等疾病的主要诱发因素吗,具有较高的致残率、致死率。药物治疗是当下临床治疗高血压疾病的主要手段,药物类型众多,过往临床多采用单一降压药治疗本病,疗效一般。当下,临床多提倡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促使药物间优势互补,减少用量,减轻副作用、本文旨在探究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高血压的效果,以期对临床有效、安全用药提供指导,具体内容如下:
采集104 例高血压患者资料进行分析,收治时间为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均符合WHO 中高血压相关诊断标准[2],且经检查后确诊,患者对本次研究所用药物耐受,自愿参与试验。分为如下两组:甲组(n=52)中男29 例,女23 例;年龄46 ~75(61.74±3.45)岁;体重50 ~82(68.47±4.01)㎏;高血压分级:I级者37 例,Ⅱ级者15 例。乙组(n=52)中男27例,女25 例;年龄56 ~77(62.67±3.52)岁;体重48 ~84(68.42±5.32)㎏;高血压分级:I级者17 例,Ⅱ级者14 例。甲、乙组患者以上基本资料经比较分析,皆无显著差异(P>0.05)。
甲组:单纯予以苯磺酸左旋氨氯地平治疗,5 ㎎/次,qd。
乙组:在甲组病患用药方案基础上,联合缬沙坦片,80 ㎎/次,qd。
所有患者在接收降压药物治理期间,均被嘱咐清淡饮食、养成良好的作息规律,不采用其他治疗方法,用药周期均为2个月。
分别记录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压[舒张压(DBP)、收缩压(SBP)]水平,用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用SPSS22.0 软件包处理数据,计量、计数资料分别用(±s)与(%)表示,分别行t与χ2检验。将P=0.05 设为组间差异检测标准。
治疗前,甲、乙组两组患者SBP、DBP 水平区别不显著,即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连续两个月降压药物治疗后,和治疗前相比较,两组患者SBP、DBP 水平均有降低(P<0.05),且乙组更低于同期甲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表1 两组病患治疗前后血压控制情况比较(±s)
组别 n SBP DBP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乙组 52 152.47±3.34 127.5±2.0 105.43±2.30 82.71±1.37甲组 52 151.72±1.48 145.2±3.5 104.68±1.78 96.37±1.25 t - 1.024 5.624 1.147 4.621 P - 0.078 0.032 0.071 0.035
在不良反应发生率指标的比较上,乙组vs 甲组为4.23% vs 21.15%,乙组患者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甲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高血压是临床上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发病率较高,并发症多,易诱发心脑血管疾病,诱发原因有遗传、环境、年龄、生活习惯、药物作用[3]。肥胖体征及甲状腺疾病,患者临床表现以头晕、心悸、疲劳等较为常见,严重降低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过往,单一药物治疗高血压尽管在短期内能有效的控制血压、减轻相关症状,但远期疗效欠佳,增加用药剂量可能会诱发诸多不良反应,降低病患用药依从性及血压控制效果[4]。故而,临床在治疗高血压时推荐联合用药策略,使用药疗效、安全性均能得到保障。
苯磺酸氨氯地平为一种长效性钙离子拮抗剂,其能选择性抑制钙离子跨膜运输过程,促进血管扩张过程,降低血管阻力,进而取得良好的降压效果。近些年有研究发现[5],本品药物还能减少高血压患者心排血量、减缓心率、抑制肾上腺激素释放过程,改善血管痉挛状态,进而有效降压。缬沙坦为受体拮抗剂,作用机制是竞争性结合血管紧张素Ⅱ受体,干扰血管紧张素Ⅱ与相应受体相结合过程,进而实现促进血管扩张、降压,并能较明显的改善心脏功能。缬沙坦药效持续时间相对漫长,降压作用较为平稳[6]。在本次研究中,连续使用2 个月降压药物后,乙组SBP、DBP 依次为(127.5±2.0)mmHg、(82.71±1.37)mmHg,均低于同期甲组的(145.2±3.5)mmHg、(96.37±1.25)mmHg,组间数据经对比分析,皆有统计学意义,提示联合用药降压效果比单一用药更为显著。用药安全性始终是高血压患者治疗期间高度重视的问题,在本次研究中,乙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4.23%)更低甲组(21.15%),证实联合用药治疗高血压的安全性,病患群体可以安心服用。
总之,针对高血压患者而言,推荐其采用苯磺酸氨氯地平联合缬沙坦治疗,能更明显的控制血压水平,且药物副作用少,能较有效的控制病情发展进程,优化生存质量,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