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业磊
(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人民医院内一科 重庆 409600)
痛风性肾病是临床常见的一类疾病,患者一旦患病,体内的嘌呤出现非正常代谢状况,而且患者的免疫力也会降低,增大了患各类并发症的几率。临床表现为骨关节硬化,伴随肿胀感,而且疼痛感也比较强[1]。在痛风性肾病治疗过程中,主要采取药物治疗法,能够有效控制患者体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抑制尿酸合成,使其恢复到正常水平[2]。本次研究抽取2018年8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性肾病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探讨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观察及血肌酐、尿素氮水平临床效果。
抽取2018 年8 月—2019 年8 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痛风性肾病患者78 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抽样的方式将78 例患者平均分为两组,即对照组与实验组,每组患者均为39 例。对照组39 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35 ~76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6.43±1.14)岁。实验组39 例患者中,患者年龄均在34~74 岁之间,平均年龄为(65.03±1.16)岁,本次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且患者家属对本次调查知情。所有患者均在我院接受治疗,且有我院开的相关病历证明,患者均自愿接受本次调查。经对比,两组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1 对照组行常规治疗
对照组选择的药物为丙磺舒片(国药准字:H20058786),该药规格为每片0.25g,使用频率为一天两次,以两周为一疗程。
1.2.2 实验组采用别嘌呤醇治疗
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别嘌呤醇(国药准字:H44021368),一次50-100mg,一天两到三次,以两周为一疗程[3]。
本次结果采用两个观察指标,即治疗前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变化以及治疗有效率,治疗有效率分显效、有效、无效三个标准,治疗有效率=(显效+有效)例数/本组调查总例数×100%。
本次调查中所有的数据均用统计学软件SPSS18.0 处理,所有计量资料均用(均数±标准差)表示,采用t检验;百分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r、BUn 无明显差异,治疗后实验组Scr 、BUn 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肌酐、尿素氮变化情况(±s)
组别 n 血肌酐(Scr)(umol/L) 尿素氮(BUn)(mmol/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实验组 39 150.11±18.36 84.11±11.94 11.04±1.64 5.07±1.36对照组 39 151.02±18.17 130.67±15.34 11.77±1.58 8.37±1.25 t - 1.266 5.134 0.831 5.763 P - >0.05 <0.05 >0.05 <0.05
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43%)高于对照组(79.48%),χ2=9.643,P<0.05。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有效率对比(例)
痛风性肾病不同于普通肾病,该病属于免疫性疾病,患者一旦患病就会出现嘌呤代谢紊乱的状况,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严重情况下会损害患者的肌肉和关节组织,加剧患者的生理疼痛感[5]。通过药物治疗能够调节嘌呤代谢,缓慢恢复患者的肾功能。本次研究结果: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Scr) 分别为150.11±18.36、151.02±18.17,治疗后为84.11±11.94、130.67±15.34,治疗前实验组与对照组(BUn) 分别为11.04±1.64、11.77±1.58,治疗后分别为5.07±1.36、8.37±1.25,t=1.266、5.134、0.831、5.763,治疗前P>0.05,治疗后P<0.05。实验组治疗有效率(97.43%)高于对照组(79.48%),χ2=9.643,P<0.05。与杜文和对分析别嘌呤醇在治疗痛风性肾病中的应用效果及其对血肌酐、尿素氮水平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相似:结果表明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
综上所述,别嘌呤醇治疗痛风性肾病疗效显著,能够降低患者血肌酐、尿素氮水平,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值得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