头部亚低温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的影响

2020-09-04 06:40崔晓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20年19期
关键词: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崔晓丽

(辽宁省铁岭市中心医院,辽宁 铁岭 112001)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由于多种因素致使血液进入颅内蛛网膜下腔或椎管内引起的综合征。其成因与高血压脑出血、动静脉畸形破裂、颅内动脉瘤等有关,出血形成后具有较高的病死率,根据相关调查可知,我国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高达5/10万~20/10万,其病死高达25%左右[1]。且出血后通常伴随着脑膜刺激征阳性、恶心呕吐、剧烈头晕等临床症状,进而极易引发多种并发症。因此需要在手术治疗的同时,给予头部亚低温护理,以此有效控制蛛网膜下腔出血,及时预防脑积水等并发症,积极促进神经功能康复,预后转归[2]。此次选取6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患者,分析头部亚低温护理对其术后的影响,详细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1月于本院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术的患者66例,根据手术时间先后分组,每组各33例,对照组:最小年龄26岁、最大77岁,平均年龄(54.92±3.17)岁;其中女性患者19例、男性患者14例;发病原因:高血压脑出血6例、动静脉畸形12例、颅内动脉瘤15例;Hunt-Hess分级[3]:Ⅰ~Ⅲ级24例、Ⅳ~Ⅴ级9例;研究组: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55.01±3.20)岁;其中女患者20例、男患者13例;发病原因:高血压脑出血4例、动静脉畸形13例、颅内动脉瘤16例;Hunt-Hess分级:Ⅰ~Ⅲ级23例、Ⅳ~Ⅴ级10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发病原因、Hunt-Hess分级等临床资料方面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纳入标准与排除标准。纳入标准[4]:发病开始至手术时间<12 h者;患者、家属知晓手术和护理内容,且自愿签订实验同意书;临床诊断符合Hunt-Hess分级Ⅰ~Ⅴ级者;无手术禁忌证者;近6个月内未进行过颅脑手术者;经颅脑CTA、颅脑CT检查均需进行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治疗者;无脑实质出血、颅内血肿者;排除标准[5]:存在恶性肿瘤病史者;颅内存在严重感染者;颅脑组织或血管存在其他疾病者;血管病变或血液系统功能异常者;心脏、肝脏、肾脏、脾肺等器官功能不全者;存在神经性疾病者;语言沟通障碍者;认知功能异常或存在精神性疾病者;未顺利完成手术者;病例资料或信息不完善者;不配合手术操作和医护工作者;生存时间<6个月者。

1.3 方法:所有患者确诊后均需及时进行手术治疗,术后均于重症监护室进行观察。对照组基于此术后采取常规护理,具体内容:①病情观察:实时监测患者心率、血压、呼吸频率、脉搏等生命体征,观察患者意识和神志,检查瞳孔变化,为患者营造一种舒适、安静、整洁的病房环境,严格消毒;②日常护理:待患者清醒后,主动与其沟通,及时了解患者心理情绪。加强心理护理,帮助患者合理改善心理压力和不良情绪,减少陌生环境刺激。告知患者良好饮食习惯重要性,指导患者多饮水,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避免便秘,叮嘱患者排便力度适中。持续低流量给氧,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用药,给予尼莫地平持续泵入、调控血压、降颅压、镇静、止痛、脑脊液置换等对症治疗;③体位护理:指导术后患者静养卧床2周,并抬高床头30°,促进颅内静脉回流,避免脑水肿。研究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术后采取头部亚低温护理,具体内容:主要内容:指导患者将冰帽佩戴在头部,经冰帽鼓膜温度监测、确定颅脑温度,维持在34.0~35.0 ℃,将中心体温控制在36.5~37.0 ℃,连续头部亚低温护理3 d后,需严格按照0.5~1.0 ℃/h速度进行降温护理,再严格按照1.0 ℃/4h速度进行复温护理,24 h内促使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在头部亚低温护理的同时,需严格按照医嘱为患者使用冬眠合剂,有效提高患者对低温的耐受性。

1.4 评估标准:监测、记录两组患者护理后并发症发生率,其中包括脑梗死、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采用床旁头颅多普勒检查、CT或MRI检查脑梗死、再出血、脑积水。通过TCD监测患者大脑中动脉血流速率,若有1次及以上的mvMCA≥120 cm/s,则判断为脑血管痉挛(CVS)[6];抽取两组患者术前、术后1周、术后2周的早晨空腹状态下静脉血5 mL以及腰穿脑脊液,血液静置后需严格按照3000 r/min速度进行离心操作,采集血浆,然后严格按照放射免疫法监测血浆、脑脊液中的降钙素基因相关肽(CGRP)与内皮素(ET);应用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量表(GC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周的昏迷程度[7],分值3~15分,评分越低表示患者意识障碍越严重;运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量表(GOS)评估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神经功能恢复情况[8],评分等级标准:1级(死亡)、2级(植物人状态,有最小反应)、3级(重度残疾,日常生活需他人照顾)、4级(轻度残疾,在保护下能独立生活)、5级(轻度缺陷,可正常生活),评分越高表示患者神经功能恢复越好。

1.5 统计学分析:由SPSS18.0软件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处理,表示定数资料用百分比(%),用χ2检验,均数±标准差()表示定量资料,检验行t值,P<0.05,两组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CGRP、ET、GCS评分、GOS评分对比:术前,两组患者血浆、脑脊液的CGRP、ET等水平以及GC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周时,研究组患者CG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1周、术后2周时的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术后1周时的GC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患者CGRP、ET、GCS评分、GOS评分改善情况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CGRP、ET、GCS评分、GOS评分对比()

表1 两组患者CGRP、ET、GCS评分、GOS评分对比()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见表2。研究组患者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3.03%、再出血发生率为3.03%、脑积水发生率为6.0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9.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21.21%、24.24%、30.30%,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呈现统计学意义(P<0.05)。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3 讨 论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临床常见的一种脑血管疾病,具有起病急、病死率高、致残率高、进展快速等特点。其出血原因与高血压脑出血、动静脉畸形破裂、颅内动脉瘤等密切相关,出血症状主要表现为出血后通常伴随着脑膜刺激征阳性、恶心呕吐、剧烈头晕等,出血严重者极易引发脑梗死、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进而容易导致患者残疾或病死。现阶段,临床多采用手术治疗蛛网膜下腔出血,但该手术对颅脑组织、血管会造成一定的损伤。且术后神经功能恢复较缓慢,再加上近几年我国人口逐渐老龄化,人们长时间保持不良生活饮食习惯,致使蛛网膜下腔出血发生率呈现逐年增长趋势[9]。因此在给予手术治疗的同时,需提供系统化的头部亚低温护理,以此有效保护脑组织,维持颅脑正常温度。同时具有如下优点:①能维持脑部正常血流以及能量正常代谢,可减少脑细胞耗氧量,为损伤脑组织提供充足的能量;②可抑制内源性有害因子合成释放,减轻对脑组织的损伤,比如儿茶酚胺、乙酰胆碱等有害因子;③能抑制白三烯合成,有助于减轻颅内压,有效提高血脑屏障保护作用;④可减轻脑组织损伤,促进网状上行激动系统功能和神经功能恢复;⑤能阻断钙离子神经元毒性,合理调节蛋白激酶活力,同时能及时预防脑梗死、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可明显改善机体脑血管自身调节能力[10]。经实验结果得出,术前,两组患者血浆、脑脊液的CGRP、ET等水平以及GCS评分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周时,研究组患者CGRP水平明显优于对照组,而术后1周、术后2周时的ET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术后3 d、术后1周时的GCS评分以及术后3个月、术后6个月时的GOS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术后脑梗死发生率为3.03%、再出血发生率为3.03%、脑积水发生率为6.06%、脑血管痉挛发生率为9.09%,均明显低于对照组18.18%、21.21%、24.24%、30.30%(P<0.05)。

总而言之,头部亚低温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术后存在积极的影响,不仅能明显改善脑血管调节能力,还可有效提高脑神经功能,有助于降低脑梗死、再出血、脑积水、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发生率,值得应用于蛛网膜下腔出血术患者中。

猜你喜欢
脑积水蛛网膜下腔
综合护理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临床干预分析
1例右心房至第二肝门的下腔静脉损伤患者的急救措施探索
Ommaya囊与腰大池介入对结核性脑膜脑炎并脑积水的疗效对比
揭密:脑积水的“水”哪来的?该怎么处理?
什么是脑积水?
蛛网膜下腔出血后为什么容易再出血?
基于DANTE预脉冲SPACE MR序列定量评价蛛网膜颗粒
老年痴呆可能因为脑积水
麻醉前加温输液对蛛网膜下腔麻醉患者中心体温及寒战的影响
脑出血的几点认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