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向一
(大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辽宁 大连 116021)
随着我国社会发展,人口流动广泛,就医人群的背景也越来越多样化,可见多元化的护理模式已逐渐成为临床护理发展的必然趋势。多元化护理是指护理人员在宗教信仰、价值观、生活习惯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临床护理中将多元化内容融入其中,可为患者提供与其文化背景相符的护理服务,手术室护理人员的多元化护理能力也同要重要,以提高护理质量[1-2]。基于此,本文探究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在手术室临床护理中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本研究选择2018年7月至2020年1月时间段至我院行手术治疗的73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以奇偶数分组方式分为参照组(36例)和护理组(37例)。参照组患者中男性22例、女性14例,年龄最大69岁、最小30岁,平均(48.82±6.17)岁。护理组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3例,年龄最大70岁、最小29岁,平均(48.15±6.11)岁。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显示P>0.05,提示对比研究成立。
1.2 方法:参照组采取常规护理。向患者说明病情和手术流程,交代各项注意事项。进入手术室后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手术仪器和设备正常运转,以确保手术顺利进行。护理组实施多元文化护理。①首先需要对护理人员进行多元文化知识培训,主要包括多元文化护理理论概述、讲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人文知识,临床护理中多元文化的沟通,可建立互联网学习平台便于学习和查阅。②根据多元文化完善护理细节,科室门牌、各种标识或者简介均可采用中英文表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其耐受性也不同,需进行准确评估;病床之间用布帘隔开,保护患者隐私;重视患者民族忌讳[3]。③为患者提供与其文化背景一致的护理服务。首先需要评估患者的文化背景,包括世界观、价值观、患者健康观念以及表达,以此为基础完成文化评估[4]。根据评估结果实施相应的护理干预,在不影响治疗的情况下吧给予文化照顾另根据患者文化背景行为与手术可能存在的冲突适当调整方案。与患者积极沟通,改变其行为信念,提高治疗依从性。
1.3 观察指标:①多元化护理能力[5]。对手术室共23名护士进行评估,能力评估主要包括文化护理基础知识、文化护理意识、文化护理技能三个维度,采用5级评分(0~5分),文化护理基础知识维度包括15个项目,总分0~75分,文化护理意识维度包括13各项目,总分0~75分,0~65分,文化护理技能包括27个项目,总分0~135分,评分越越高表示多元化护理能力越强。②负面情绪评估。选择三名临床护理经验丰富的护理人员组成评估小组,对患者依赖心理、恐惧担忧、紧张焦虑以及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进行评估,通过与患者和家属的交流将其负面情绪可视化,每项满分10分,评分越低表示负面情绪越弱。③护理满意度评估[6]。自行设计护理满意度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包括护理人员基础知识掌握情况、服务态度、专科护理以及护患沟通四方面内容,共20个项目,满分100分,评分在0~50分表示满意度较差,评分在51~80分表示一般满意,评分在81分及以上表示满意。护理满意度=(满意+一般满意)/总人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以SPSS20.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χ2检验计数资料[n(%)];t检验计量资料(),P<0.05象征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护理组多元化护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多元化护理能力对比:多元化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文化护理基础知识、文化护理意识、文化护理技能)明显高于实施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护理前,两组患者负面情绪状态评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护理后,护理组患者的依赖心理、恐惧担忧、紧张焦虑以及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护理组多元化护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多元化护理能力对比()
表1 护理组多元化护理实施前后护理人员多元化护理能力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分)
表2 两组患者负面情绪对比(,分)
2.3 两组护理满意度对比:参照组患者中,护理满意患者13例,一般满意15例,满意度较差8例,护理满意度为77.78%。护理组患者中,护理满意患者20例,一般满意16例,满意度较差1例,护理满意度为97.29%。护理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参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215,P=0.001)。
手术室是重要的救治场所,对护理要求较高,手术期间若出现护理失误,会直接影响手术效果和术后康复效果,甚至危及患者生命,因此需强化手术室护理人员的护理能力。有研究西显示,不同文化背景的患者其对治疗和护理的认知和需求存在差异,目前外籍患者就医最大的障碍和难题就是语言沟通。就医环境、饮食、护患沟通、健康教育、尊重信仰、保护隐等因素均会影响患者对护理质量的评价[7]。多元化护理是符合现代发展趋势的护理模式之一,可充分满足患者护理需求,提高护理效果。但目前我国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能力较为欠缺,难以满足不同文化需求的患者,进而导致护患矛盾越来越严重。
本研究选择73例手术治疗患者进行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护理组患者的依赖心理、恐惧担忧、紧张焦虑以及悲观抑郁等负面情绪评分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多元化护理实施后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文化护理基础知识、文化护理意识、文化护理技能)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说明多元化护理的不仅能提高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有效控制患者负面情绪。多元文化护理的实施首先需要对手术室护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通过多元文化人文知识、文化沟通艺术以及实践应用等方式提高护理人员多元文化护理意识,提高护理人员的文化沟通技能以及外语水平,通过文化评估,改进针对不同文化背景患者的宗教信仰、隐私保护、饮食护理以及疼痛护理等多项内容,进而提升护理人员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多元文化护理强调个体文化差异,通过全方位的护理改善措施能减少因文化差异产生的护患冲突,同时能尽可能满足患者的个人需求,使患者获得生理和心理的满足,从而稳定情绪,负面情绪也逐渐改善[8]。本研究显示护理组护理满意度97.29%明显高于参照组77.78%(P<0.05)。说明多元文化护理可显著提高护理满意度,究其原因,可能是因为文化评估下实施更加有针对性的护理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了患者的生理、心理以及精神方面的需求,护理服务更能令人满意[9-10]。
综上所述,实施多元文化护理、提高手术室护士的多元文化护理能力可有效稳定患者的不良情绪,有利于治疗和护理工作的开展,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