闫若东 任 山 张 宇
(辽宁省盘锦市中心医院,辽宁 盘锦 124000)
在临床中,肾结石属于泌尿外科一种常见疾病,该病的发生率及复发率比较高,发作时患者会出现恶心呕吐、腰腹部绞痛、尿频等症状,并且结石对尿液的顺利排出还会产生阻碍作用,对患者生活与健康会造成较大影响[1-2]。对于此类患者而言,如果其未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就容易出现肾积水、尿毒症等严重情况[3]。目前,手术为肾结石患者的首选治疗方法,但是,由于术式众多,且起到的治疗效果也存在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选择合适的治疗肾结石的手术方式,已成为医护人员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4]。本实验就PCNL(经皮肾镜碎石术)与FURL(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两种手术对肾结石的治疗效果展开探究。
1.1 一般资料:以102例来我院接受手术治疗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为例,入选时间为2016年8月至2018年10月。按照入院顺序将患者分成A、B两组,A组51例患者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7例、24例;年龄跨度方面,最大者为73岁,最小者为21岁,平均年龄为(41.28±5.63)岁;结石直径方面:≤20 mm的有26例,>20 mm的有25例。B组51例中,男性与女性患者分别有28例、23例;年龄跨度方面,最大者为74岁,最小者为23岁,平均年龄为(41.37±5.80)岁;结石直径:≤20 mm与>20 mm的分别为26例、25例。经临床观察,患者存在腰背疼痛、血尿等症状,符合肾结石的CT诊断标准,并排除严重心肺功能不全、肾脏肿瘤、输尿管与肾盂连接部狭窄等患者。基础资料对比中,两组有可比性。
1.2 手术方法:A组(PCNL术):采用连续硬膜外全麻的方式,帮助患者采取截石位,将输尿管硬镜从尿道中插入,对输尿管开口是否存在病变情况进行检查。然后借助膀胱镜进行监测,向患侧逆行插入型号为6F的输尿管导管,直至肾盂处。然后退出输尿管硬镜,将16F的导尿管留置下来,帮助患者将体位转变为俯卧为,垫高腰部,展开常规消毒,将生理盐水从输尿管导管的末端注入。借助B超的定位及引导,用18G针对目标肾盏展开穿刺,如果有尿液流出,表明穿刺成功;如果有落空感,则需将针芯拔出再次穿刺。随后通过穿刺针将导丝置入肾集合系统,退出穿刺针,采用型号为12F的筋膜扩张器沿着导丝扩张通道,将尿液引出以后再退出筋膜扩张器。随后,将球囊扩张器置入,沿球囊朝患者的肾集合系统套入型号为24F的金属鞘管。等待一会儿,发现有尿液引出后,将球囊退出。然后将肾输尿管软镜置入,再在超声探针的引导下进行负压碎石。如果结石比较硬,需先将其击碎,再展开灌注水压冲洗或用钳取将碎石取出,并用肾镜进行复查,保证没有碎石残留。接着将输尿管上端的开口找到,将导丝沿输尿管置入,然后将型号为6F的输尿管支架管沿导丝向输尿管中置入,并留置型号为22F的肾造瘘管。手术结束以后,向患者展开为期48 h的抗生素药物治疗,3 d以后再对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复查。术后一周患者如果无出血、发热、肠梗阻等症状,则可将肾造瘘管拔除。
B组患者应用FURL术进行治疗,首先给予患者气管插管或连续硬膜外全麻,帮助其采取截石位,再向患者的尿道中插入输尿管硬镜,检查膀胱、尿道异常情况,将病变类型确定下来。如果患者需留置输尿管支架管,需先将这些管道移除,然后将斑马导丝从患侧的输尿管中置入。接着安装并连接好输尿管软镜等设备,找到输尿管开口后将导丝插入,并在导丝的引导下置入输尿管软镜,直至肾盂后将导丝拔出,然后找到结石。如果患者的肾盏存在结石,则应逐个寻找结石,必要时还需缓慢旋转并弯曲软镜镜体。待找到结石以后,将规格为200 μm的钬激光光纤插入,设置频率在10~25 Hz,设置能量为1~1.5 J,然后用光纤将结石直接击碎成粉末状或直径不足3 mm的碎块,再通过挤压水管将碎石从输尿管导引鞘中冲出。结束上述操作后,还需采用输尿管软镜继续进行检查,保证没有碎石残留,随后插入导丝,在导丝的监测及引导下,缓慢退出导引鞘与软镜。最后经导丝置入型号为6F的输尿管支架管,并留置型号为16F的导尿管。手术结束以后,向患者展开为期48 h的抗生素药物治疗,3 d以后再对患者展开腹部X线平片复查。
1.3 观察指标:观察手术操作持续的时间、患者术中出血量、结石清除成功率,以及术后并发症(包括高热、功能性孤立肾、肾功能不全等)。清石成功的判定标准:CT复查结果显示患者体内无明显残石,或有少量直径不足3 mm的碎块,临床症状均消失,日常工作、生活恢复至正常状态。
1.4 统计学分析:用SPSS21.0统计学软件来分析数据,用(平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数据,结果有统计学意义的判定标准为P<0.05。
2.1 两组患者手术疗效比较:经统计,A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显著低于B组,术中出血量显著高于B组(P<0.05),见表1;清石成功率方面,A组>20 mm结石的清除成功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但两组结石直径≤20 mm的患者的清石成功率则差异不大(P>0.05),见表2。
表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表1 手术相关指标比较()
注:与B组相比,*P<0.05
表2 两组患者清石成功率比较[n(%)]
2.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A组51例患者中,术后出现高热、功能性孤立肾、肾功能不全的分别有2例、1例、1例,并发症发生率为7.84%(4/51);B组中,高热、功能性孤立肾、肾功能不全的分别有2例、2例、1例,发生率为9.80%(5/51),两组数据差异不大,无统计学意义(P>0.05)。
近年来,随着饮用水矿物质含量的增加以及生活、饮食结构的改变,肾结石患者也不断增加,发生率逐渐上升,需引起高度重视[5]。肾结石主要的成分为草酸钙、磷酸钙等,结石大小存在较大差异。根据上尿路结石形成的差异性,可以将肾结石分类,一种为感染性结石,另一种为代谢性结石。在细菌感染后,坏死的组织容易聚集形成结石[6]。而代谢紊乱会引起与相关代谢结石的发生。该病会严重影响到患者的生活与身体健康,且该病的发生率不断上升,需要对其引起重视,及时给予有效的治疗[7-8]。
针对药物治疗无效,或能够耐受手术治疗的肾结石患者,临床主要采取手术治疗的方式。近年来随着医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开放取石术、腹腔镜取石术、逆行输尿管软镜碎石术以及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等外科治疗手段也日益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在肾结石临床治疗中。但临床大量研究显示,开放性手术虽然可取的一定的疗效,但缺点也比较明显,包括术中出血量大,对患者造成的伤害也大,且术后还会影响肾功能及身体恢复。自上世纪九十年代一来,泌尿内镜技术得到显著发展,经皮肾镜碎石术(PCNL)及输尿管软镜取石术(FURL)逐渐成为了治疗肾结石的主要手段。其中,PCNL对于复杂性肾结石疗效显著,已成为治疗该病的金标准,但依旧存在一定的不足之处(如出血量大、对肾实质造成损害等)因而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应对此种方法的可行性展开慎重、全面考虑。
经临床实验研究发现,在采用FURL术治疗直径不超过20 mm的肾结石患者时,能够进入到输尿管硬镜无法到达的肾盏及肾盂等肾内部位,可有效清除结石,且清除成功率较高,术中患者的出血量相对较少,也不会受到太大的创伤。本研究中,分别对A、B两组的肾结石患者行PCNL术与FURL治疗,结果显示,对于直径不超过20 mm的结石,两组的清除成功率差异并不明显,但手术时间方面,A组更低,术中出血量方面,B组则更低。这一结果表明,对于直径不足20 mm的肾结石,两种手术的治疗效果相当,FURL术的术中出血量更少,安全性相对更高,但会在一定程度上延长手术操作时间。
对于结石直径>20 mm的患者,实施PCNL术的效果更佳,具体分析,结石位置并不会对此种术式的进行及效果造成的影响,因而对结石的清除率更高[9-10]。本研究也显示,A组对直径在20 mm以上的结石的清除成功率相比于B组要明显升高;手术操作时间方面,A组相比于B组要明显降低,这一结果说明针对直径在20 mm以上的结石,PCNL术不仅有着更高的清除成功率,而且手术操作的时间也相对更短。此外,孤立肾由于有着丰富的血供,因而在穿刺时,容易发生出血的情况,因而对于肾功能不全患者,应优先采取FURL治疗。另外,A、B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不大,表明这两种手术对肾结石患者的安全性相当。综上所述,对于肾结石患者,PCNL与URL这两种手术治疗效果均比较好,对于>20 mm的肾结石患者,PCNL的清石效果要优于URL,而URL则比较适用于肾结石直径≤20 mm的患者。临床应根据患者实际情况科学应用这两种手术操作,以提高治疗效果,加快患者术后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