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 菲 贾 曼
(聊城市人民医院,山东 聊城 252000)
DN(diabetic nephropathy糖尿病肾病)是DM(diabetes mellitus糖尿病)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终末期肾脏疾病的主要原因,主要表现为高血压、白蛋白尿、肾功能受损等,给患者生活质量造成影响[1]。目前临床上不完成明确DN的发病机制,但大量研究表明,肾近端小管上皮细胞(RPTEC)的凋亡和炎性反应、氧化应激、糖脂代谢在其中扮演重要角色[2]。目前临床主要通过拮抗内皮素受体、抗纤维化、抗氧化、抗炎等治疗早期DN,但常规西药在调节炎性因子、氧化应激、糖脂代谢等方面效果不如意,故还需一种更加有效方法[3]。随着近年来传统医学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越来越多的研究报道,从中医辨证论治角度治疗早期DN可有效抑制炎性反应、调节细胞因子、抗氧化应激、改善糖脂代谢紊乱,这为中医治疗DN提供了广阔前景[4]。中医认为DN与禀赋不足、毒损肾络、正虚瘀血、素体阴虚等有关,本虚标实为其病机,实则虚甚、虚则致实,形成了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证[5]。本研究选取我院(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90例DN患者,就探讨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早期DN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证的效果。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院(2017年7月至2020年1月)收治的90例DN患者,根据不同治疗分为2组,对照组(n=45)接受常规治疗,其中男25例,女20例;年龄41~70岁,平均(51.54±6.58)岁;病程2~13年,平均(5.68±1.47)年;观察组(n=45)接受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其中男28例,女17例;年龄41~70岁,平均(51.75±6.51)岁;病程2~12年,平均(5.77±1.36)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无差异(P>0.05)。纳入标准:①符合西医早期DN和中医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证诊断;②患者及家属均知情研究;③耐受本研究药物者;排除标准:①妊娠及哺乳期的妇女;②精神疾病者;③严重原发性疾病者。
1.2 方法:两组患者均在胰岛素或降糖药的治疗基础上口服氯沙坦钾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43030,规格:10毫克/片),5片/次,1次/天。观察组再接受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药方:甘草片6 g,制大黄10 g,三七粉、川芎、赤芍、当归各15 g,八仙草、薏苡仁、黄芪各30 g,以水煎煮,取汁200 mL,分早晚2次服用。两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
1.3 观察指标:对比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和血糖水平[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BG)]、血脂水平[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氧化应激指标[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MDA)]、炎性因子指标[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IL)-2、IL-4、IL-8、IL-10]。临床疗效:根据UAER水平评价,无效:UAER升高或降低<20%;一般:UAER降低20%~49%;有效:UAER降低≥50%[6]。
1.4 统计学处理:选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临床疗效以n(%)表示,χ2检验;血糖、血脂、氧化应激指标等以()表示,t检验,设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22%(28/4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9.2559,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明显(t=3.3223、3.4914、4.7864、4.5724、9.6565、5.7951、11.2052,P<0.05)。见表2。
2.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对比: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明显(t=8.6304、8.6401、12.9916、16.5388、16.9916、15.4575、20.2483、11.7845,P<0.05)。见表3。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
表2 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表3 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对比()
2.4 安全性: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
中医虽没有DN相应病名,但根据其临床表现,可纳为“水肿”“关格”“尿浊”“消渴病肾病”等范畴,脾肾为其病位,消渴日久可引起脾肾亏损,脾肾亏损则气虚,气虚则无力,影响血运,阻滞于肾络,并兼夹湿热浊毒,故会出现蛋白尿等症状,所以治疗应以活血化瘀、健脾益肾为主,并兼顾清热、解毒、利湿[7]。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方由甘草片、制大黄、三七粉、川芎、赤芍、当归、八仙草、薏苡仁、黄芪等药材组成[8]。
各味药物的具体药物功效分析如下,大黄性寒,味苦,归心包、大肠、肝、胃、脾经,具有活血逐瘀、凉血解毒、清热泻火、降湿浊、通脏腑之效,而制大黄的药效更强,可进一步促进其活血化瘀作用,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具有显著抗血液凝聚、降血脂作用[9]。三七粉性温,味甘,归胃、肝经,具有散瘀止痛、活血止血补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三七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活血化瘀、抗氧化、减轻炎性反应、调节脂质代谢作用[10]。川芎性温,味辛,归心包、胆、肝经,具有祛风止痛、行气开郁、活血祛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活性成分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抗氧化、抗炎。赤芍性微寒,味苦,归肝经,具有散瘀止痛、清热凉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效成分可抗血栓、抗血栓、抗氧化、抗炎[11]。当归性温,味辛、甘,归肝、心、脾经,具有润肠通便、调经止痛、补血活血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效成分可保护血管内皮细胞、抗氧化、抗炎、降血脂和血糖[12]。八仙草性微寒,味辛、苦,归太阴、少阴经,具有利尿消肿、解毒散淤、清利湿热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提取物可抗炎、降血糖。薏苡仁性凉,味甘,归胃、脾、肺经,具有健脾清热、利水渗湿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有效成分可抗氧化、抗炎、调血脂、降血糖[13]。黄芪性微温,味甘,归肺、脾经,具有固表止汗、利水消肿、补气升阳之效,现代药理研究显示,其能促进粒体调控网络改善,抑制肾间质纤维化,避免肾小管损伤。再以甘草调和药性,诸药合用,共奏清热利湿、活血解毒、活血解毒之效[14]。
本次研究的结果显示,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88.89%(40/45),对照组临床总有效率62.22%(28/45),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差异明显,观察组显著优于对照组(χ2=19.2559,P<0.05)。观察组HbA1c(6.23±0.24)%、FBG(6.23±0.74)mmol/L、2hBG(7.75±1.27)mmol/L、HDL-C(1.52±0.38)mmol/L、LDL-C(2.25±0.14)mmol/L、TG(1.27±0.46)mmol/L、TC(2.87±0.79)mmol/L,对照组HbAχ2c(6.62±0.75)%、FBG(6.92±1.10)mmol/L、2hBG(9.23±1.64)mmol/L、HDL-C(1.19±0.30)mmol/L、LDL-C(3.15±0.61)mmol/L、TG(2.34±1.15)mmol/L、TC(5.34±1.25)mmol/L,两组患者血糖和血脂水平对比差异明显(t=3.3223、3.4914、4.7864、4.5724、9.6565、5.7951、11.2052,P<0.05)。观察组GSH-Px(139.67±17.64)U/mL、SOD(96.49±8.51)U/mL、MDA(5.47±1.07)μmol/L、TNF-α(14.46±2.70)ng/mL、IL-2(11.35±2.07)ng/mL、IL-4(48.52±5.47)ng/mL、IL-8(16.95±2.36)ng/mL、IL-10(69.55±8.61)ng/mL,对照组GSH-Px(110.56±14.17)U/mL、SOD(82.76±6.42)U/mL、MDA(9.23±1.62)μmol/L、TNF-α(24.67±3.14)ng/mL、IL-2(19.63±2.53)ng/mL、IL-4(33.29±3.71)ng/mL、IL-8(32.69±4.65)ng/mL、IL-10(50.63±6.47)ng/mL,两组患者氧化应激和炎性因子指标对比差异明显(t=8.6304、8.6401、12.9916、16.5388、16.9916、15.4575、20.2483、11.7845,P<0.05)。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观察组临床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说明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早期DN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证疗效显著;结果显示,观察组HbA1c、FBG、2hBG、HDL-C、LDL-C、TG、TC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方法可有效促进患者血糖水平和脂质代谢改善;结果显示,观察组GSH-Px、SOD、MDA、TNF-α、IL-2、IL-4、IL-8、IL-10水平均优于对照组,说明该方法可有效调节炎性因子分泌,抑制氧化应激反应。且结果显示,两组患者均没有出现严重不良反应,说明该方法不仅疗效显著,还具有极高的安全性,值得推广。综上所述,补阳还五汤合三仁汤加减治疗早期糖尿病肾病脾肾亏虚兼湿热瘀血证的临床效果满意,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