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纳
肝性脑病主要发病部位在中枢神经系统,是一种神经功能失调综合征,该病出现的主要原因为严重肝病及代谢紊乱,患者常存在意识障碍、行为失常及昏迷症状,这类患者必须进行及时有效的治疗,否则会导致其死亡[1]。肝性脑病临床发病率较高,主要患病群体为肝硬化患者,患者生存率较低,对其生命健康造成了较大影响。肝性脑病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并且临床也没有特效的治疗方法。相关临床研究表明[2-4],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醒脑静治疗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本研究旨在进一步探究醒脑静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用药方案治疗肝性脑病的临床效果,为临床医师选择合理治疗方案提供参考。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本院收治的84例肝性脑病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男25例,女17例;年龄 34~67岁,平均年龄(45.27±7.25)岁 ;Ⅰ期 9例,Ⅱ期16例,Ⅲ期12例,Ⅳ期5例。观察组中男23例,女19例;年龄35~66岁,平均年龄(44.11±6.74)岁;Ⅰ期8例,Ⅱ期17例,Ⅲ期13例,Ⅳ期4例。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临床资料完整者。排除标准:对本研究药物过敏者;心、肝、肾等重要器官严重性疾病;糖尿病者。
1.2 方法 对照组给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250 ml的5%葡萄糖溶液+10 g门冬氨酸鸟氨酸注射液(B.Braun Melsungen AG,注册证号 H20130430),静脉滴注,1 次 /d,治疗7 d。观察组给予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门冬氨酸鸟氨酸用法用量同对照组,250 ml的5%葡萄糖液+20 ml醒脑静注射液(大理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 Z53021638),1 次 /d,治疗 7 d。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以及治疗前后MMSE、HDS评分。疗效判定标准:显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改善明显,意识清醒,肝功能指标降低>50%;有效:患者临床症状体征有好转,肝功能指标降低30%~50%,意识未完全恢复;无效:未达到以上标准。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肝功能指标:包括TBil、ALT、AST。认知功能采用MMSE评定,评分越高,即认知功能越好。痴呆程度采用HDS评定,评分高即痴呆程度轻。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 观察组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TBil、ALT、AST水平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 TBil、ALT、AST 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见表 2。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HDS评分对比 治疗前,两组患者MMSE、HDS评分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MMSE、HDS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1 两组临床疗效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对比(±s)
组别 例数 TBil(μmol/L) ALT(IU/L) AST(IU/L)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85.72±21.74 60.37±10.28 427.11±81.34 207.36±38.21 617.35±82.54 403.27±70.36观察组 42 85.24±20.63 32.78±9.63a 425.86±80.63 100.37±21.43a 619.28±83.26 111.46±22.16a t 0.1037 12.6937 0.0707 15.8271 0.1066 25.6366 P 0.9176 0.0000 0.9438 0.0000 0.9153 0.0000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HDS评分对比(±s,分)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MMSE、HDS评分对比(±s,分)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MMSE评分 HDS评分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42 15.38±3.35 22.84±3.87 19.36±4.17 23.17±5.61观察组 42 15.85±3.72 27.36±4.72a 19.72±4.11 28.34±5.18a t 0.6084 4.7992 0.3985 4.3880 P 0.5446 0.0000 0.6913 0.0000
晚期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一种并发症就是肝性脑病,并且这种情况也是患者死亡的一个主要原因。有研究表明[5,6],肝功能损伤越重,患者发生肝性脑病的几率越高。氨中毒是肝性脑病主要发病机制,并且大部分肝性脑病患者血氨水平较高,因此,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临床可通过降血氨治疗改善患者临床症状,这一情况表明,肝性脑病的发生与发展与血氨升高有着密切关系[7]。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常采用综合治疗方式进行治疗,一般在合理饮食的基础上给予降血氨药物治疗,并且在整个治疗过程中,还应对其他重要脏器功能衰竭提高重视程度。
本研究中,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应用醒脑静联合门冬氨酸鸟氨酸治疗,其中,醒脑静注射液主要成分有麝香、郁金、牛黄、栀子、冰片,是一种中药制剂,由安宫牛黄丸改制而成。该药中,麝香具有通络活
血散瘀的作用,郁金能清热泻火,凉血解毒化痰开淤,冰片的应用对麝香发挥开窍醒脑具有促进作用,栀子能清热凉血解毒,合用以上药物,具有开窍醒脑,安神定志,凉血行气的功效。现代药理学表明[8,9],醒脑静注射液中的有效成分能较好地通过血脑屏障,进而在神经细胞有效发挥其功效,能有效减轻患者脑水肿,降低颅内压,进而使脑细胞受到的损害大大减少,而且对炎症反应具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还有利于炎症介质的释放,使呼吸中枢的兴奋性得以有效提高,最终改善肝中毒等情况,并且能有效清除氧自由基,对脑细胞起到较好的保护作用。门冬氨酸鸟氨酸有利于尿素合成,能促进氨代谢,在临床多种肝病治疗中得到了广泛应用[10,11]。该药能提供大量尿素及谷氨酰胺合成的底物,通过激活尿素合成过程的关键酶,对肝脏的鸟氨酸循环具有促进作用,进而加快尿素合成,并且能参与到三羧酸循环中,对肝细胞的修复与再生发挥促进作用,使血氨代谢转化,提高肝细胞对血氨的解毒能力,使肝细胞功能得以有效恢复,最终缓解肝性脑病临床症状。
临床研究[12,13]表明,两种药物联合治疗,肝性脑病能取得更好的治疗效果,优于单一使用门冬氨酸鸟氨酸。综上所述,在肝性脑病患者治疗中,醒脑静与门冬氨酸鸟氨酸联合用药能提高患者治疗效果,改善其肝功能,提高认知水平,具有应用及推广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