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志
全口牙列缺失为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类型。这种情况不但会令患者失去咀嚼能力、影响进食以及食物营养吸收,另外也会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患者的面容,进而为患者造成严重的心理负担[1]。当前临床常用的修复方式为全口义齿修复法,这种治疗方式所带来的效果不但和患者自身条件、医生以及技师修复技术存在关联性,而且研究证实[2],其也和心理因素有关。对于接受全口义齿修复患者行之有效的咬合指导干预以及心理疏导,为最近几年人们关注的重点话题。结合实际情况,本文全面探究咬合指导对全口义齿修复患者配合策略情况,旨意为相关人员的研究工作提供参考。现将具体结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10月~2019年10月在本院接受全口义齿修复的102例患者为研究对象。患者自愿参加实验调查,同时签署了《知情同意书》。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1例。对照组男31 例,女 20 例;年龄 61.38~82.56 岁,平均年龄 (70.32±8.16)岁。观察组男32例,女19例;年龄62.39~83.66岁,平均年龄(71.58±8.75)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60岁者、经诊断确定为牙列缺失者、属于Ⅲ类牙槽嵴,长宽充裕者、口腔黏膜无异常者、唾液分泌正常者、具有正常的表达以及理解能力者。排除标准:拒绝配合治疗者、肝肾功能不全者、血液病者、传染病者、存在严重性系统病变者、唾液分泌异常者、精神疾患、晚期癌症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均有相同的护理人员、主治医生以及专业技师,完成颌位关系转移、模型制取、蜡型制作、试戴义齿、戴牙调磨以及电话随访等系列性流程。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开展咬合指导以及练习。患者就诊后,医生要告知患者颌位关系转移为保证全口义齿修复治疗成功的关键所在,治疗结果的成功依赖于患者对颌位理解以及良好配合度,科学化的咬合训练为提升治疗配合度的重要途径[3]。使用仿真模型以及图片解说法,让患者全面了解颌位关系转移的重要理念[4]。阐述在转移过程中怎样配合医生,最后要经过真人演示法以及手动辅助的方式逐步引导患者进行正确咬合[5]。每例患者的咬合训练进行时长为 5 min[6]。对照组患者未进行咬合指导以及相关训练。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1.3.1 颌位关系转移所需时长及消耗时长 医生指导患者保持颌位之后进行架调整、固定叉、固定面弓、转移面弓、标记髁突点以及记录好完成颌位关系转移所需时长[7]。同时将每例患者所消耗时长记录为 0~10 min、11~20 min、21~30 min、30 min 以上几个时间段。
1.3.2 试戴效果 以异常化颌位情况进行判定,包括后牙开口、前牙深覆口、垂直距离较低、垂直距离过高、咬合偏向右侧、咬合偏左。
1.3.3 治疗满意度 采用本院自制问卷调查患者治疗满意度,分为满意、较满意及不满意[8]。满意度=(满意+较满意)/总例数×100%。
1.3.4 治疗配合度。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22.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等级资料采用秩和检验。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颌位关系转移所需时长比较 观察组颌位关系转移所需时长为(10.28±1.54)min,短于对照组的 (21.14±1.59)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两组颌位关系转移消耗时长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颌位关系转移消耗时长比较(n)
2.2 两组患者试戴效果比较 观察组4例(7.84%)出现异常化颌位,其中左侧后牙开口 2例(2 mm),2例前牙深覆口(4.5 mm);对照组15例(29.41%)出现异常化颌位,其中4例前牙开口、4例垂直距离较低、4例垂直距离过高、2例咬合偏向右侧、1例咬合偏左;观察组异常化颌位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满意度为96.08%,高于对照组的8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 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满意度比较(n,%)
2.4 两组患者治疗配合度比较 观察组治疗配合度为94.12%(48/51),高于对照组的 72.55%(37/5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8.541,P<0.05)。
口腔健康情况代表了人类文明进步水平,其也为提升我国国民生活以及生命质量的重要环节。现如今,我国已经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在此背景之下,牙列缺失的发生几率呈现出了逐年上升的趋势。口腔疾病不但会对患者自身口腔局部功能以及健康造成影响,另外也会对老年人的身心健康造成打击,由此能够看出,做好无牙颌患者口腔健康以及功能修复为现如今医护人员所必须承担的义务以及责任[8]。利用有效方式全面提升全口义齿修复的品质以及患者治疗满意度、舒适度,为现如今口腔科医务人员所共同追求的目标[9]。
在对患者开展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过程时,要保证患者的颌位关系转移正常,其也为决定全口义齿修复品质的关键所在。本次实验研究结果证实,经过对患者开展咬合指导讲解,使患者全面认识到了颌位关系转移的必要性。而通过列举仿真模型图片、解说等等方式,让患者能够明白自己即将接受的治疗内容以及自身在接受疾病治疗过程中所担当的角色。而利用手动辅助法以及真人演示的方式,能够让患者明白科学化咬合训练的重要性。在对患者开展相关治疗前,利用咬合指导可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在颌位关系转移过程中的配合度,减少了颌位关系转移所需时长[10]。本次研究所得出的结果中也证实了这一点的真实性。由此能够看出,利用这种方式可以在根本上提升医务人员椅旁工作效率,缓解医生的工作负担[11]。
当患者的颌位关系转移正确,在模型上进行上蜡、排牙,且在患者口内加以试戴,可取得满意效果。试戴在整个全口义齿修复治疗过程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其也为检验颌位关系转移准确性的关键所在。倘若在试戴过程中出现了任何问题可加以调整,有效防止了全口义齿修复失败。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接受专业化咬合指导以及相关训练,在试戴时发生异常病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开展咬合指导以及相关训练不但能够提升颌位关系转移效率,另外也加大了转移的准确度。
在进行全口义齿修复后对患者满意度造成影响的因素诸多,例如义齿的美观性、功能性、稳定度、固位性及患者的生活情况、兴趣爱好、经济条件、身体情况等。本次实验中,观察组患者经过专业化修复前咬合指导以及练习,其治疗配合度有所提升,观察组患者的治疗配合度及治疗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国内文献报道所得出的结果也证实了这一点的真实性。
总之,对于需要接受全口义齿修复的患者实施专业化咬合指导,有助于提升患者治疗配合度,缩减诊疗时间,提升治疗的精准性,提高治疗效果,因此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