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戈菲
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简称肺癌。起源于支气管黏膜上皮或肺泡上皮。常有区域性淋巴结和血行转移。在多数发达国家,肺癌在恶性肿瘤死因中的首位[1]。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的治疗,除了分期为ⅢB、Ⅳ期的病例,基本是以手术为主的综合治疗。手术治疗的患者,肺叶切除后,肺功能会明显下降;术后围手术期期间,由于麻醉、手术创伤以及术后疼痛等系列因素影响,会可能出现咳嗽不力、排痰不畅等现象,继而可能会发生肺不张、肺部感染以及呼吸衰竭等系列肺部并发症,加重肺功能下降。对肺癌手术患者疾病转归造成严重影响,并且会导致住院时长与住院费用呈现出一定程度增加,对肺癌开胸手术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进行有效控制[2,3]。通过深呼吸锻炼以及咳嗽排痰等,对于肺部并发症降低可以发挥显著作用。本次研究将针对肺癌患者探析手术前后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方式运用可行性,以实现肺癌患者有效预后。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6年7月~2019年5月收治的130例肺癌患者,采用数字奇偶法分为呼吸功能锻炼组和对照组,每组65例。呼吸功能锻炼组女30例,男35例;年龄43~75岁,平均年龄(62.59±6.54)岁;对照组女 29例,男 36例 ;年龄 44~76岁,平均年龄(62.62±6.21)岁。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进行干预:肺癌手术前1天,就患者有效咳嗽以及深呼吸进行指导,手术后对患者早期活动予以鼓励,就咳嗽咳痰进行督促;呼吸功能锻炼组采用手术前后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方法进行干预:①对患者合理展开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入院首日,就术前准备情况以及手术方式对患者进行详细介绍,就进食饮水注意事项、术后下床活动以及住院时长等对患者进行告知,并且对类似病患快速康复例子对患者进行介绍,以使得患者焦虑情绪获得减轻,对于手术前后呼吸功能锻炼重要意义,确保患者能够充分了解。利用示教、视频以及纠错等系列方法,就正确呼吸功能锻炼对患者进行指导,住院期间通过对患者心理状态加以了解,对应完成宣教,对患者负面情绪进行调整,并对其积极配合度保持做出保证;②对患者展开呼吸功能锻炼干预,对患者给予雾化吸入b.i.d.或 t.i.d.,3 d做气道准备,用呼吸训练器进行吸气练习,做好宣教,说明术后咳嗽和充分进食的必要性,鼓励患者术后早期起床活动、进食、咳嗽等,尽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在肺功能锻炼期间做好宣教,让患者练习深呼吸,尤其是深吸气,练习用力咳嗽,用好呼吸训练器。在手术结束前,选择止痛药物对患者伤口局部进行干预;完成手对患者早期排痰予以鼓励,对患者早期咳嗽、进食以及活动进行鼓励,术后早期在呼吸期间主要将腹式呼吸作为主要,并且配合展开雾化吸入以及扣背,将各种管道(深静脉管、尿管以及胸腔引流管)尽早拔出,术后当晚或者术后第1天,患者生命体征表现平稳,将床旁心电监测撤除,对于病情欠平稳患者,将床旁心电监测撤除,转为遥测心电监测,增加1~2 d监测。如果术后第2天表现平稳,将遥测合理撤除。此外对于管道拔出以及床旁心监撤除,主要为了对患者术后早期多活动进行鼓励。如胸腔引流液仍较多,暂不拔胸腔引流管,则要求患者携带水封瓶进行活动,积极做好宣教工作,就水封瓶位置同患者胸腔之间的高度差进行说明,防止水封瓶里的液体于胸腔中倒流,防止出现水封瓶翻倒现象,避免胸腔出现气体进入。对患者下地活动进行鼓励。术后积极做好镇痛工作,对于肺癌根治术通常为术后第1天上午,其他小肺部手术一般当天晚间拔除尿管;手术后6 h,对患者尽早活动给予鼓励;术后第1天,对患者下床活动给予鼓励,减少卧床引起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可能性。此外患者活动后,可以确保体能有一定消耗,从而确保进食增加,夜间容易入睡,具体活动期间,其幅度以患者自身状态量体而行。对于有效锻炼配合有效咳嗽进行充分督促,胸腔引流液 <200 ml/d 时,拔出胸腔引流管,出院前,就随诊流程以及复诊必要性对患者进行讲解。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以及术后康复状态。术后肺部并发症包括呼吸衰竭、肺不张、肺部感染。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 呼吸功能锻炼组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态对比 呼吸功能锻炼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情况对比[n(%)]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态对比 (±s,d)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康复状态对比 (±s,d)
注 :与对照组对比,aP<0.05
组别 例数 术后住院时间 拔管时间呼吸功能锻炼组 65 5.02±1.02a 1.55±0.15a对照组 65 7.85±1.16 3.55±0.33 t 14.7709 44.4825 P<0.05 <0.05
对于肺癌患者而言,围手术期肺功能会降低,对此针对其展开有效咳嗽以及深呼吸锻炼,对于肺癌患者术后预后提升表现出显著价值。具体在进行锻炼期间,能够将肺癌患者术后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等系列并发症发生率显著减少,并将患者肺功能进行改善[4,5];通过健康教育以及心理干预,能够将肺癌患者积极性进行充分调动,确保在诊疗期间可以做到充分配合,将自身情绪进行充分调动;术后通过深呼吸结合腹式呼吸,能够将胸式呼吸产生低耐受性以及疼痛感有效减轻[6,7];分段排痰法的有效实施,对于反复咳嗽导致呈现出切口疼痛可以充分避免;步行锻炼以及早期床上活动的有效运用,对于患者肺功能可以有效促进,使得日常活动能力显著增加;综合呼吸功能锻炼的有效实施,对于患者有限住院时间可以充分利用;系列健康教育、心理疏导、呼吸功能训练的充分结合,可使得患者住院效率显著提升,将术后并发症发病率充分降低,并且可将患者术后住院天数以及胸管留置时间充分缩短,使患者日常活动能力获得增强[8-10]。呼吸训练器的有效应用,能够充分降低患者呼吸频率,可将通气血流比值有效改善,使得气体弥散以及交换获得增加,将患者肺泡摄氧量充分提升,对于术后低氧血症出现充分避免,充分提升患者肺功能。最终确保通过将系列方法进行充分结合对肺癌患者进行干预,可使得肺癌患者综合状态获得显著改善,使得肺癌患者安全性显著提升,将其预后提升,最终对肺癌患者康复状态提升以及疾病转归做出充分保证,实现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方式应用价值。
本次研究发现,两组肺癌患者完成手术后,并发症主要体现为呼吸衰竭、肺不张以及肺部感染几方面,最终发现,呼吸功能锻炼组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发生率1.54%低于对照组的18.4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呼吸功能锻炼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均短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充分证明手术前后综合呼吸功能锻炼运用于肺癌疾病干预中具有可行性。
综上所述,手术前后综合呼吸功能锻炼方式的有效运用,可使得肺癌患者术后肺部并发症数据显著减少,并同时将术后住院时间、拔管时间有效缩短,最终充分实现肺癌患者有效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