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讨间质性肺疾病患者应用呼吸功能训练的治疗效果

2020-09-04 06:21王玲玲孙博文崔翰文王文秀任秋孙勇张敏
中国现代药物应用 2020年16期
关键词:稳定期耐力意义

王玲玲 孙博文 崔翰文 王文秀 任秋 孙勇 张敏

间质性肺疾病(ILD)是一种以限制性通气功能障碍、渐进性劳力性气促为主要临床表现的急、慢性肺脏疾病,患者肺部通常存在程度不尽相同的纤维化与炎症,可在极大程度上影响其正常的工作、生活,特别是在经过活动之后,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会进一步加重,甚至对其生命安全造成威胁[1,2]。对于ILD患者的治疗,应以改善其乏力、呼吸困难、运动耐力下降等临床症状、提升肺功能为主要原则。有文献显示,肺康复训练的实施是可使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肺功能得到较好改善的,但相关于该治疗方案是否能够帮助ILD患者延缓病情的报道较少,肺康复训练用于治疗ILD患者的详细临床指南亦尚未明确[3]。基于此,本研究将2019年9月~2020年3月受治于本院的46例ILD稳定期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旨在分析呼吸功能训练对ILD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研究过程及结果表述为下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9月~2020年3月本院呼吸内科收治的46例稳定期ILD患者,根据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 23例。对照组中男 14例,女 9例,患者年龄 41~63 岁,平均年龄 (51.97±4.36)岁,病程 9~24 d,平均病程(15.31±2.90)d;干预组中男15例,女8例,患者年龄 40~62 岁,平均年龄 (51.73±4.18)岁,病程 8~25 d,平均病程(15.45±3.19)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①符合ILD的诊断标准,确诊为ILD的患者;②患者在入组3~6个月前病情稳定;③自愿参加本次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①合并有严重基础疾病的患者;②合并康复训练禁忌证的患者;③存在严重精神、认知方面障碍,无法配合治疗的患者。本研究开展于伦理委员会同意且监督条件下。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对照组实施常规药物治疗方案,即为患者应用氨甲喋呤、抑氮磺吡啶等免疫治疗。

1.2.2 干预组 干预组在对照组的治疗基础上实施为期1年的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具体为:①运动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局部肌肉训练、全身耐力训练,训练过程中由患者自主选择散步、慢走、快跑、骑自行车、爬楼梯等运动方式,运动强度以患者运动后无剧烈咳嗽或明显气促症状为宜,训练3~5次/周。②呼吸肌训练:具体内容包括全身性呼吸操、腹肌训练、缩唇-膈式呼吸、吹蜡烛、吹气球等。由专职医护人员负责于训练前将指夹式血氧饱和度仪、光盘资料、图片资料发放至患者手中,并行演示指导,待患者对相关操作规则予以充分掌握后进行家庭训练;由呼吸科医师、康复医师以患者的个体情况为依据,帮助其选择适宜的呼吸肌锻炼方式、运动训练方式,并完成对训练频率、强度的调整。③长期氧疗:若患者具有接受长期氧疗指征,则予以其氧流量在1~3 L/min的鼻导管吸氧,并确保患者吸氧时长在15 h/d以上。④健康教育:定期举办知识讲座,并于讲座中予以患者正确安全吸氧、控烟、上呼吸道感染预防方法、呼吸功能训练注意事项及用药等方面的指导,强化患者对于自身所患疾病的认知水平、提升其生活信心、使之对各项治疗行为的实施予以积极配合。⑤心理与行为干预:由心理咨询师在患者家属、呼吸内科医师的配合下根据患者具体心理特点为其实施针对性心理疏导,调整其治疗心态,使之抑郁、焦虑等不良情绪得到更好缓解。

1.3 观察指标及判定标准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生活质量。①肺功能指标具体包括TLC、MVV和DLCO。②运动耐力评估通过6MWD完成,患者6 min内步行距离越长则代表其运动耐力越好。③患者呼吸困难困难程度的利用mMRC进行判定,0~4分分别表示从无、轻、中、重、极重的五个等级,患者评分与其呼吸困难程度呈正比。⑤患者生活质量采用SGRQ进行评估,患者得分越高则代表疾病对其产生的影响越大、生活质量越差。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9.0统计学软件处理数据。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 治疗前,两组患者TLC、MVV、DLCO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TLC、MVV、DLCO水平分别为(3.90±0.61)L、(76.47±9.52)L/min、(16.08±5.16)ml/min·mm Hg,均高于对照组的 (3.54±0.49)L、(69.84±8.31)L/min、(11.45±3.25)ml/min·mm Hg,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肺功能指标水平比较(±s)

注: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aP<0.05

组别 例数 TLC(L) MVV(L/min) DLCO(ml/min·mm Hg)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 治疗前 治疗后对照组 23 3.23±0.44 3.54±0.49 62.69±7.81 69.84±8.31 11.34±3.09 11.45±3.25干预组 23 3.21±0.42 3.90±0.61a 62.57±7.73 76.47±9.52a 11.31±2.98 16.08±5.16a t 0.158 2.207 0.052 2.516 0.034 3.641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耐力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6MWD为(235.95±27.24)m与干预组的(235.13±26.83)m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t=0.103,P>0.05)。治疗后,干预组6MWD为(298.57±39.48)m大于对照组的 (267.21±34.62)m,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t=2.864,P<0.05)。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呼吸困难程度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mMRC评分(1.22±0.36)分与干预组的(1.25±0.41)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mMRC评分(0.47±0.18)分小于对照组的(0.91±0.31)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2.4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生活质量比较 治疗前,对照组SGRQ评分(38.25±8.64)分与干预组的(39.42±8.73)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干预组患者的SGRQ评分(10.03±2.41)分低于对照组的(19.19±2.93)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3 讨论

特发性肺纤维化、尘肺、结缔组织病等皆属于ILD,此类疾病在经一段时间的进展之后可发展为弥散性肺纤维化与蜂窝肺,届时患者所面临的呼吸衰竭风险将急剧升高,甚至导致其死亡[4]。

目前,临床方面在为ILD患者实施治疗时常以应用糖皮质激素及免疫功能抑制剂为首选方案,对于ILD初期患者来说,该治疗方案能使之肺功能与呼吸困难症状得到一定程度的改善与缓解,但当患者病情处在稳定期时,患者的临床症状则基本不会因接受药物治疗而获得明显改善[5]。因此,寻找出一种能够有效帮助ILD稳定期患者改善症状、缓解病情的治疗方案具有相当的必要性。

其实,在治疗ILD时除常用的药物治疗方案外还有一种非药物治疗方案可供选择,即呼吸功能训练治疗。呼吸功能训练治疗是一种简单方便、无痛无创、不会增添患者额外经济负担的肺康复疗法,十分有利于改善人体肺部的换气功能与通气功能,令呼吸肌的收缩得到有效强化,降低呼吸肌耗氧量,增加气道的防御能力,对于主要临床表现为通气功能障碍、限制性弥散功能障碍的ILD患者适用度较高[6-8]。基于此,本研究在予以干预组患者常规药物治疗的同时为其开展了呼吸功能训练,所得结果显示:治疗后,干预组患者TLC、MVV、DLCO水平均高于对照组,6MWD大于对照组,mMRC评分小于对照组,SGRQ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符于赵宁宁[9]的研究结果,在很大程度上说明了为ILD患者实施呼吸功能训练治疗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综上所述,呼吸功能训练有利于提升ILD患者的肺功能,可显著改善其运动耐力、呼吸困难程度及生活质量。

猜你喜欢
稳定期耐力意义
自拟补肺饮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稳定期(肺肾气虚证)的临床研究
一件有意义的事
布地奈德福莫特罗治疗慢阻肺稳定期,慢阻肺合并肺癌稳定期患者的临床疗效
肺康复护理应用在稳定期老年COPD患者中的效果及价值研究
308nm准分子光联合皮肤屏障修复剂治疗稳定期面部白癜风的疗效评价
有意义的一天
生之意义
速度耐力训练的生物化学分析
多面好手 倍耐力全新Cinturato P6
诗里有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