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肃省庆阳市人民医院,甘肃 庆阳 745000)
临床上,椎体压缩性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所诱发的一种疾病症状,随着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骨质疏松症发病率持续增长,严重威胁到老年人的身体健康[1]。即便是几个月内,骨折可能会有所缓解,然而腰背痛疼痛依然存在,导致生活质量每况愈下。对于这一病症的治疗,理疗、服药止痛药物及使用支撑器械等实传统保守治疗方法,然而并发症频繁出现,且难以迅速缓解疼痛感[2]。鉴于此,本研究作者结合自身多年所学的专业知识,并结合临床实践,提出经皮椎体成形术治疗方法,并选取特定对象验证其临床价值,现将整个研究过程汇报如下。
选取骨科2019 年收治的80 例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为研究对象,以选入组别的顺序分为两个小组,单数为对照组,偶数为观察组,其中对照组男28 例,女12 例,年龄55-80 岁,平均(62.41±3.8)岁;观察组男25 例,女15 例,年龄54-79 岁,平均(60.25±2.0)岁。据统计,两组患者一般性资料差异较小(P>0.05)。
对照组接受保守治疗,接受矫形复位,服用仙灵骨葆胶囊、钙尔奇D,并开展关于腰背肌功能训练[3]。观察组采取经皮椎体成形术,协助患者取俯卧位,将枕头垫在胸部,确定病变椎体后,把彻底消毒的手术巾铺在手术区域,利用C 臂机定位功能对伤椎的椎弓根在皮肤之上的投影点进行明确,选用浓度为2%的利多卡因实施局部麻醉。整个手术过程中,应对患者的心电变化进行监护,使用PVP 专用骨穿刺针操作,在C 臂机双平面的引导下,经皮钻至伤椎椎弓根至椎体前中1/3 处,穿刺时应留意患者双下肢是否出现异常症状,以此来保证手术顺利开展,把骨水泥调制成牙膏性状,使用专门注射器,把骨水泥缓慢地注入到病变椎体中。这一注射过程应在C 臂机侧位透视引导下开展,一旦出现注射压力较低而导致椎体渗漏的情况时,应立即停止注射。一般情况下,骨水泥注射量控制在2-3 mL;胸椎、腰椎注射量分别控制在2.5 mL、5.0 mL,基于患者病情对用量进行合理调整,不得超过6 mL[4]。持续注射五分钟后,为了避免水泥粘住针,应迅速拔出,并选用消毒后的纱布予以包扎。术后,告知患者应俯卧在床上休息十五分钟后才可回到病房。
通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后,对两组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价,评价标准主要为:①痊愈:临床症状已经完全消失,患者感觉不到疼痛,自理能力已经恢复[5];②有效:偶尔感到疼痛,自理能力有所恢复;③无效:疼痛更加剧烈,生活需要他人照顾。同时,对于两组疼痛情况的评估,可采取数字分级法(NRS)[6],0-10分表示程度不同的疼痛,疼痛程度分级标准主要是:1 分表示没有疼痛感;1-3 分表示轻度疼痛;4-6 分表示中度疼痛;7-10 分表示重度疼痛。要求患者根据自己的感受指出最能评价自己疼痛的数字。
运用统计学软件SPSS 22.0 行数据的分析处理,以(%)表示所收集的数据,并通过χ2检验。若P<0.05 即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通过不同治疗方案后,观察组临床总有效率为92.5%,对照组为75.00%。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对比得知,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对比[n(%)]
据统计得知,观察组疼痛情况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注射部位疼痛程度对比
临床上,胸腰椎骨折大多数是由于间接外力、非暴力性损伤而造成的,TII 至L1 椎体为高发部位,疼痛剧烈且持续存在,并存在运动障碍,生活上难以自理[7-8]。对于胸腰椎压缩性骨折,临床已经研究出多种治疗方法。保守治疗虽然具有一定的效果,但是恢复较慢,需长期卧床休息,使得并发症发生风险更大,从而不利于患者的生活质量。经皮椎体成形术可有效改变椎体畸形的症状,缓解疼痛,增强椎体的稳定性[9]。同时,经皮穿刺还可对凸畸形症状予以纠正,使得椎体内压力持续降低,扩张气囊,从而缓解疼痛感,安全性、微创性优势突出[10]。另外,注入适量的骨水泥,可促使椎体尽快复原,改善受损脊椎。本研究结果也证实了经皮椎体成形术的安全性与可靠性,理应成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治疗的首选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