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发展路径研究

2020-09-03 02:16王晨
传媒论坛 2020年17期
关键词:传统广播互联网+发展路径

摘 要:“互联网+”是当前互联网理念的一个关键的呈现,如今大部分公司都开始探究一条和互联网互相结合的全新途径,希望可以利用互联网此种先进的技术使公司得到长足的发展。互联网的诞生对大量的老旧媒体包含报纸、杂志、广播与电视造成了重大的冲击。基于此,笔者将结合多年的经验,就“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发展路径进行分析,希望可以为大家提供一定的帮助和参考。

关键词:“互联网+”;传统广播;发展路径

中图分类号:G2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5079 (2020) 17-00-02

一、引言

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伴随着科学技术和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广播行业有了一个质的飞跃,以往的模拟式广播开始朝着数字化广播的方向发展。在此同时,“互联网+广播”的方式也为传统的广播创造了新的发展机遇和挑战。文章主要分析了传统广播的现状,对于如今“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发展路径进行了探究,希望能够为大家带来帮助。

二、“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存在的问题

在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信息技术的日新月异为各行各业的持续发展带来了突飞猛进的变化,科学技术的进步代表着人类新时代的开始。而应运而生的互联网则将国家和国家间的距離缩短的越来越近,人们思想理念中首次产生“地球村”的概念。在这样的新环境下,传统广播身为信息的主要宣传渠道在此种互联网时代确实将要面临着严峻的形势。

(一)传播信息时效性相对降低

时效性是指一样的事件在不一样的时间内拥有性质上的区别,是说信息只在某种特定的时间段内对于决策拥有一定价值的属性。相对传统广播来说,新闻信息的权威性与精准性是新闻的核心,是吸引所有受众重视的最主要因素。在互联网的不断冲击下,广播信息的宣传速度和新媒体相对比非常明显慢了一个节拍,广播信息要逐渐通过获取、设计、审核、上传等等流程,而这段时间内形成的时间差足够将焦点新闻变成陈旧新闻,再加上群众对于信息技术改革成果的快速应用而出现了对新闻信息的需求接近于苛刻,这就致使了传统广播在如今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层面压力十分大。实时新闻在多种媒体途径上大致是和新闻事件同步开始传播的,而传统广播则对新闻报道日期严重滞后,在信息传播的过程中,实际效果早已从各种新兴媒体平台传播的最顶端转移到了平移时期,广播信息原先引以为荣的时效性已经被新兴媒体占据了充足的先机,热点新闻在观众那里就变为了旧闻,预想的效果自然也就达不到预期。

(二)节目缺少原创性

相对地区性十分强的传统广播而言,联系实际情况,始终把原创当作自己的目标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最终方向,广播栏目不可以照本宣科,一档栏目拥有属于自己的原创作品,或者是说不断坚持进行原创才是维持广播电视台发展的根本。但是在信息资源充分扩张的前提下,原创此种理念就成为一个空话,模仿借鉴、人云亦云的情况早已在社会各行各业中屡见不鲜。无论是专题类服务性质的栏目还是娱乐性质的栏目,只要观众喜爱热爱就会遭受到一拥而上的照搬照抄,在不具备地方性原创化支持的前提下,照搬照抄的栏目最终必然会是转瞬即逝的命运。

比如:某个地方性的广播栏目文案大致上都是由主持人在栏目开始以前在电脑上收集、编辑、总结而形成的,几乎不会标注任何自己的想法、意见就传播给观众。试想一下,此种栏目是多少观众喜欢并需要的信息内容?会不会有吸引力?一档地方性的原创栏目应该具备的是本身的特色与充足的人文情感,其不仅是对外界进行推广宣传的渠道也是传统广播创建品牌效果的前提,更是传统广播将要应对挑战与存活下去的主要支撑,而不是在充满借鉴和参考的环境中逐渐失去阵地。

三、体现制作优势重视“内容为王”

不管是传统性质的广播还是新兴的媒体,高质量、特色性的内容才是吸引观众眼球的重中之重。面对新兴媒体的竞争,传统广播需要体现出自己的充足制作优势,寻找到契合自身不断发展的途径。按照在网络上的调查研究表明,荔枝FM、企鹅FM等互联网音频渠道十分重视汇集、推行地方性特征不是很显眼的内容,例如文学小说、曲苑杂坛、流行音乐、相声小品等等。

所以,地方性广播在不断发展环节中,需要体现出自己区域性的传播优势,探究本地资讯的潜藏实力。因为传统广播设计的地方性原创作品,不仅可以使广播本身的品牌效应获得迅速提高,引发越来越多观众的关注,还可以借助病毒性传播,带领传统广播积存更多潜藏的效益价值。比如某个广播电台依赖自身充足的音乐资源,反复对音乐的传播开展修改,根据日历设置传播歌曲,每一天都播放一首曲目,并且搭配和歌曲传播有关的信息内容,吸引本地的喜欢音乐的群众加入音乐栏目的互动上,在本地拥有了大量的市场份额。而相对于新兴媒体而言,此种特色性的音乐播放形式,借鉴起来就变得十分困难。

四、重视沟通体验互动,吸引观众注意力与参与度

在“互联网+”环境下,观众不止有获得信息的需求,还有想要发声的需求。在现实中,传统广播和新兴媒体的传播渠道有着一样的特点,就是都拥有一定的互动性。但是在栏目内容的设计与规划上,新媒体呈现的十分精细,指向性更加强烈,并且能够反复收听、迅速进行互动,而传统广播是属于线性的传播,只是昙花一现,互动与反复收听就变得非常复杂,以至于大部分时间都是要第三方渠道来辅助完成。

(一)交流互动流程的简易化

比如,以河南某个广播电视台为例,其旗下的旅游性质的广播曾经推行过争夺油卡的活动,第一步需要输入相应关键词发送到电台所开通的官方微信号上,之后在得到回复肯定后,进入到页面内,开展一连串的复制粘贴,从而达成沟通互动的具体流程,得到能够抽奖的机会。但要是此种沟通互动长时间的应用下去就会使观众丧失参加的积极性。所以,在沟通互动的设计上,需要遵守简便明显的准则,来增强观众参加的兴趣。除此之外,需要注重的是,如今的沟通互动过程通常只关注中年与青年观众,而无视了年龄高的观众参加,这就让一些传统广播的热衷观众迅速流失。

(二)交流互动形式的多元化

以往的观众调查研究结果表明,微信公众号、抖音等新媒体的交流互动途径慢慢被广大观众所接受。针对此种新媒体开通的互动形式,传统广播电视台应该要提升使用率。微信公众号发布信息十分迅速,传统广播电视台就能够借助微信完成新闻预告、信息深度加工等等,来吸引广大受众进行收看,提高传播速度。抖音的优势在于短视频迅速传播,在视频发送到平台上,成为热门的时候,就能吸引广大青年、中年、老年等阶段观众的关注,也可以在交流互动的平台进行对话,发表意见。

(三)交流互动内容的生活化

广播若是想发展的更大更强,就不要只满足于信息传播的唯一化性能,应该具备各式各样的技能,从信息制造、经营策划到整个的市场链创建,都要拥有指点布局的性能。比如苏州某个企业推行的手机客户端,无线苏州,其性能包含有新闻信息、气象、道路情况、约车、直播等等,适合人民群众平时生活需要,现如今,早已有两百多的受众进行下载并应用。因此可知,广播应该切实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关注和大众进行生活上的互动,才可以受到所有群众的真正欢迎。

(四)互动体验的服务宗旨

不管位于何种发展时期,传统广播的实际发展都应该树立“服务至上”的理念,传播的时候要将大众的需要作为主导,传播信息要使观众获得充足的体会。除此之外,若是想增强对所有观众进行服务的品质,传播信息就不可以始终不变,如何对不一样观众做好对症下药,只有对这部分要素了如指掌,才会正确掌握观众的命脉,确定观众主体。在传播的环节中,互动流程的制定要使观众体会到十分贴心的服务,从而增强参加交流互动的主动性。

五、結束语

伴随着“互联网+”的迅速普及和不断覆盖,所有产业都不甘人后地朝着互联网的方向前进,要真正借助互联网的意识来进行决定、改革、经营和发展。而相对于传统广播媒体来说,怎样契合互联网+广播的改变,就需要体现出制作优势注重“内容为王”,真正创新栏目内容,拥有地方性的特色,然后重视交流和互动的环节,借助多元化形式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和参与度,切实为传统广播将来更好更快的发展铺垫基础,也能为后续的不断进步创造优质的条件。

参考文献:

[1]王鑫羲.“互联网+”背景下广播电视传媒发展路径探索[J].西部广播电视,2019(12):64.

[2]吴卫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广播的创新发展[J].中国广播电视学刊,2018(08):92-95.

[3]韩舒扬.“互联网+”背景下传统媒体和新媒体融合研究[J].科教导刊-电子版(中旬),2018(01):283.

[4]朱元君.“互联网+”视阈下传统广播的发展路径[J].中国广播, 2015(09):32-35.

作者简介:王晨,女,汉族,山西太原人,编辑。研究方向:广播新闻。

猜你喜欢
传统广播互联网+发展路径
把声音的魅力发挥到极致
新媒体背景下传统广播的发展策略
车载网络广播对传统广播的影响
基于SWOT分析的西安现代物流业发展路径研究
民间艺术作品著作权保护的困境与出路
云屏引领大屏走向“互联网+”时代
醒醒吧,为什么你玩不好“互联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