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疫情期间高校制定实行延退制度的思考

2020-09-03 02:12郭志铄王伟
新丝路(下旬) 2020年10期
关键词:延迟退休高校

郭志铄 王伟

摘 要:2020年春节,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肆虐世界。中国政府秉承“人民至上”的理念,不惜代价维护广大人民的生命安全。与此同时,严格的防疫措施也不可避免的导致社会整体经济水平的下跌。在此条件下,高校制定实行延迟退休的政策是否合适,笔者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高校;延迟退休;常态化疫情防控

一、目前我国退休政策现状

我国法定退休年龄是指经1978年5月24日第五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次会议原则批准,至今仍然有效的《国务院关于安置老弱病残干部的暂行办法》和《国务院关于工人退休、退职的暂行办法》(国发[1978]104号)文件所规定的退休年龄,即男性60周岁,女干部55周岁,女工人50周岁。

2015年10月14日,时任人社部部长尹蔚民介绍“十二五”以来就业和社会保障工作成就时,称我国是目前世界上退休年龄最早的国家,人群平均退休年龄不到55岁。经中央批准后,人社部将向社会公开延迟退休改革方案,通过小步慢走,每年推迟几个月,逐步推迟到合理的退休年龄。

二、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社会影响因素

1.人口老龄化加速推进延迟退休政策制定

根据百度百科定义,老龄化社会是指老年人口占总人口达到或超过一定的比例的人口结构模型。按照联合国的传统标准是一个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总人口的10%,新标准是65岁老人占总人口的7%,即该地区视为进入老龄化社会。而国家统计局网站公布数据,截止2019年底,我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25388万人,占总人口的18.1%,其中65周歲及以上人口17603万人,占总人口的12.6%。同时,由中国发展基金会发布的《中国发展报告2020: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发展趋势和政策》,进行了预测——到2022年左右,中国65岁以上人口将占到总人口的14%,实现向老龄社会的转变。[1]由此可见,我国的人口老龄化趋势正在进一步加剧,而且已经退休的人群对养老金、医保、社会服务等的需求日益提高,这些大量的需求必不可少的对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巨大的压力。但是上述我国的退休制度,并未随之而改,这就直接导致养老金负担加大、社会服务亟待加强。

2.就业岗位影响阻止制定延迟退休政策

目前,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十分不容乐观。2019年,全国大学毕业生834万,人数创历史新高。假如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后,可以预见公务员、事业编岗位和国有企业等岗位会相对减少,大学毕业生就业难度必定随之增加,在岗的中青年工作者,也同样会受到延迟退休政策的冲击,“岗位老龄化”的现象就会带来一系列问题。一般来说,老年人相比年轻人或是中青年人在生理上会表现出诸多思维、体能等方面的退化。比如:新陈代谢的放缓、抵抗力的下降、生理机能的下降等等。老年人无论从创造能力、工作魄力还是对高强度工作的承受力来说,都远不如25岁到40岁的中青年人。而延至退休政策在一定程度上会让诸多老年人占据着大量重要的工作岗位,导致大批的中青年人群没有办法发挥他们的能力潜力,极端时甚至连工作无法保持稳定,这样的社会必会缺乏生气,也必将缺乏变革的动力。

尽管诸多学者研究表明,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不会即将就业的大学生们带来影响,甚至有学者研究得出,延迟退休政策的出台反而会促进就业,但是目前也只是停留在研究阶段,真正延迟退休政策一旦出台,对就业的影响尚无法准确评估。同时,不少民众对延迟退休政策对持怀疑态度,也表示出了一些不解和担忧。有即将毕业的大学生家庭普遍秉持的观点就是“现在的工作岗位是一个萝卜一个坑,老员工不退休,新职员名额必定缩水”,如果推行延迟退休政策,这无疑会增加就业压力。中国社科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车伟副所长表示,目前中国每年退休人数占就业人员的3%,每年新增就业机会只有1000万左右,如果延迟退休,会减少30% 的就业机会。[2]

三、新冠疫情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影响

新冠疫情爆发以来,为拯救广大人民生命,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如在“抖音”APP上国家医保局医药服务管理司司长熊先军解读,国家对于确诊和疑似患者全部实行先救治、后结算,在基本医保、大病保险、医疗救助等按规定支付后,个人负担部分由财政给予补助。截止2020年3月15日,全国新冠肺炎确诊和疑似患者发生医保结算涉及总费用103960万元。此外,为缓解医疗机构垫资压力,医保经办机构还预付专项资金用于新冠肺炎患者救治,截止3月19日,各地医保部门累计拨付资金193亿元。由此可见,国家经济承担的压力之巨大。

6月1日上午,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山东烟台考察时表示:“地摊经济、小店经济是就业岗位的重要来源,是人间的烟火,和“高大上”一样,是中国的生机。”不久后,中央文明办明确要求不将占道经营、马路市场、流动商贩列为文明城市测评考核内容。由此可见,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地摊经济”对稳就业保民生,聚人气促消费,加快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具有重要作用。这也从另一方面说明,国家就业岗位的压力之巨大。

据美国全国广播公司(NBC)报道,2020年6月29日,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谭德塞在日内瓦的视频记者会上表示,虽然许多国家的防疫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在世界范围内,新冠疫情的蔓延其实正在加速。谭德塞表示,一些国家重新开放经济、恢复社会生活后,疫情很可能出现反弹。近期,东北部分省市、北京市新冠肺炎疫情的复发案例表明,常态化疫情防控必将成为常态。加之世界范围内疫情的逐渐扩大化,停工停产、严禁人群聚集等措施的制定施行,都导致了国家总体经济压力的增大和就业岗位的紧缺,寻找经济新增长点、扩大就业岗位等手段必将提上工作日程。而以上种种情况说明,延迟退休的政策导向不论是在医疗、社保等财政负担经费方面,还是在扩大就业岗位等方面,与国家整体政策的需求都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对于高校而言,在疫情期间制定施行延迟退休政策稍显不妥。原因如下:一是与国家整体政策走向不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高校应该积极响应国家号召,在增加就业岗位方面做出表率。二是疫情期间,高校在校学习学生不多,普遍采取“云学习”、网络授课等手段。相对年轻教师来说,年龄较大的老师对于腾讯会议、钉钉APP等现代化技术手段的学习运用存在一定困难,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教学质量。

四、高校制定延迟退休政策的现实情况

仅以陕西省高校为例,经调研,已有高校针对特殊人群特殊需要制定了相关延退政策。归结起来,各高校延退政策的共同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严格规定了延退人员条件,普遍应为具有国家级人才头衔(称号)的人员或是博士生导师,在聘的二、三级岗教授,主持国家级科研项目或获得国家级科技奖项等。女性必须达到副高级职称或副处级以上干部。二是严格规定了延退时间,一般男性最长延退的时间为65周岁,女性延退时间为60周岁。三是严格规定了延退审批权限。即在本人填表申请的基础上,需学校及上级主管部门批准、备案。

根据高校现有延退政策,我们分析后可得出以下结论,高校制定延迟退休政策,是建立在学校现实需求的基础之上的。现阶段,在高校实行延迟退休政策既可使高校在某一领域保持竞争力如头衔、项目、技术等,也可使有经验的老教师充分地发挥余热,实现自身价值,更有利于教师的新老传承。因此,延退政策有其存在的现实土壤。因此,2020年3月,陕教人办下发[2020]2号文件规定,陕西省属各高校可以制定高级专家延缓退休实施办法,并上报陕西省教育厅人事处备案。

五、对延迟退休政策的几点建议

1.区分人员类别

针对高校制定实行延迟退休政策,建议可以区分人员类别进行。一般来说,可将高校教职工可分为三大类。第一类是工勤人员。高校工勤人员多集中在保卫、后勤等部门,这类人员虽然工作比較辛苦,但也是相对而言,不属于重体力劳动者,更不属于所谓特殊行业工种。特别是按照国家现行的退休政策,女工人年满 50 周岁必须退休,但已有专家学者提出了将女工人的法定退休年龄提高到55周岁的建议。笔者认为在高校,只要是身体健康、身心正常的女工人工作到55 周岁,在体力和精力上完全没有问题。第二类是普通的教职员工。其中,包括管理人员(干部)、教学辅助人员和普通的专任教师等,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必须退休。这类人员中有一些人是行业内的专才高才人才,但限于国家政策的规定,也是不能延长退休年龄的。第三类是高级专家教授,即超过法定退休年龄后,如个人有延退意愿,健康条件允许,同时所在单位(二级院校)有延聘需求,经学校批准可以继续从事教学科研工作的专任教师。这类人员在学校人才梯队中属于金字塔的塔尖,收入高且掌握着大量的资源,高校肯定应该鼓励延迟退休。

2.政策制定原则[3]

(1)公平原则。男女平等是我国的基本国策,但现在我国退休政策规定的男女退休年龄不一致,女干部的退休年龄为55岁,女工人的退休年龄为50岁,男职工的退休年龄比女性晚10年,笔者认为应遵循公平的原则缩短男女退休年龄的差距,直至统一。尤其是在高校,男女教职工的工作量相差无几,不建议以“女干部”和“女工人”的标准划分退休年龄。

(2)自愿原则。在制定延迟退休年龄政策时,应充分考虑到劳动者的利益,实行弹性退休制度,遵循教职工的意愿,采用创新管理的办法来引导和激励劳动者延迟退休。如果教职工达到了国家规定的最早退休年龄,可根据劳动者自身的意愿、身体状况,家庭原因,选择是否延迟退休。

(3)循序渐进原则。延迟法定的退休年龄是一项艰巨的任务。长时间、小幅度的延迟退休年龄,可以逐渐缓解国家养老金的压力。在实行延迟退休年龄这一政策中,应当循序渐进。

(4)把握时机原则。实行延迟退休年龄,应当遵守把握时机的原则。具体在什么时间开始什么时间延长,需要从两方面考虑。第一、社会的氛围,群众发展的意识态度。第二、每个时期人口就业关系和社会养老负担。在适当的时机实行政策不仅可以减小实行政策的阻力,还能对我国养老保险制度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产生作用。

3.具体建议

(1)暂缓推行延迟退休政策制定实行。在当前常态化疫情防控形势下,应该暂缓推行延迟退休政策,积极适应国家大政方针,尽量为国家财政节约经费,为市场扩大就业提供更多的岗位选择。

(2)严格延迟退休政策要求。各高校在制度设计中可以考虑以相关学科教授的平均工作量为基线,严格按照人员的实际教学、科研数量和对学校的整体贡献划定标准,等于或低于该基线的应规定不予延迟退休。[4]

(3)切实层层严格把关。教职工延迟退休不应以个人申请的方式进行,应由所在单位从自身工作实际出发,在教职工身体健康条件尚可的情况下,以组织的角度提出延聘申请,经人事人才部门初步审核通过后,提请校长办公会议审议。在审议审核是要切实加强把关,通过集体决策形式有效避免“人情因素”的干扰,力求对教职工延迟退休事宜做出客观公正的评价和判断。

(4)不断完善返聘制度。对于一些高级专家可以返聘形式继续为学校做贡献。采取返聘的形式还能为高校节省可观的人员经费支出,退休后返聘人员的五险一金高校不予缴纳。[4]

(5)针对现有情况做好引导。实际操作中,虽然部分高校已实行延迟退休政策,但应针对现有严格政策把关,宁紧勿松。同时,高校可以充分利用延迟退休政策的规定,正面引导在岗教师爱岗敬业、积极奉献,促进学校各项事业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报告.中国将在2022年左右进入老龄社会 应科学应对.中国新闻网,2020年6月19日

[2]颜嘉璐.试论延迟退休政策对大学生就业的影响.科技经济导刊,2018.26(31)

[3]宋谦、安雁嵘.关于延长法定退休年龄的可行性研究.中国集体经济,2019年36期

[4]南旭良、孙立新.关于我国公立高校教职工延长退休年龄的思考,http://kns.cnki.net/kcms/detail/22.1010.C.20191114.1507.002.html,2019.11.14

猜你喜欢
延迟退休高校
延迟退休年龄政策的研究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延迟退休政策对企业员工工作动机影响的分析
关于我国延迟退休年龄问题的探讨
提升高校官方微信公众平台传播效果的几点思考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试论高校党建工作中的党史教育
学研产模式下的医药英语人才培养研究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高校科研创新团队建设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