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玉明,赵建臣,刘正礼,赵苏文,赵维青,金立平,张星星
(1.中海油能源发展股份有限公司;2.中国海洋石油国际有限公司;3.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海洋蕴藏着巨大的油气资源,随着海洋油气产量在油气总产量中的占比持续增加,其战略地位也日益提升,海洋油气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海洋油气资源开发过程一直面临着各种风险[1-5],尤其是深水油气开发。如果遇到不可抵抗风险或风险控制不当,就可能造成诸如作业设施损坏、井喷失控、溢油及火灾等重大灾害,造成人财物的巨大损失。
随着海洋油气作业国际化浪潮的推进,以及海外作业的迅速扩张,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及对外合作钻探项目已呈常态化。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的参与方较多,各方有不同的利益诉求,且专业分工与文化背景不同,在项目执行过程中的功能与权责也不同,这些因素的相互关系形成界面,如果存在分歧,就需要进行界面管理。海洋油气钻探作业具有高成本和高风险的特点,如果项目利益各方的管理界面与约定不够清晰、具体和明确,就有可能因管理理念不一致或对突发事件的处理原则不同,导致管理界面冲突或混乱,出现双方(或多方)都不管或者都想管的现象,从而带来很大潜在风险,可能造成项目暂停甚至终止。此外,当项目损失已成为事实,如果管理界面及权责约定不清晰,损失的赔偿问题也会面临纠纷。
中国南海油气开发对外合作已开展多年,截至目前,已有挪威国家石油公司(Statoil,2018年更名为Equinor)、戴文(Devon)、康菲、赫斯基(Husky)、BG、雪佛龙及SK等石油公司在南海进行过海洋钻探作业,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南海海域进行的油气钻探活动也与国外钻井承包商,例如越洋公司(Transocean)进行过合作。在国外海域,例如刚果、赤道几内亚及尼日利亚等,开展钻探活动的是国外钻井承包商。这些项目均涉及项目管理界面问题。
为了应对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因管理界面模糊导致的项目管理与作业风险,目前各大石油公司界面管理的普遍做法是建立桥接文件,在文件中定义及澄清各项规定,各方达成一致意见,从而规避或降低因不同管理运营方式冲突造成的潜在风险。
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通常面临着政治、经济、技术、社会、自然环境等风险,如果项目界面管理不严谨、不周全,一旦风险发生,就可能间接触发项目界面管理风险。因此,深入理解各类风险,制定好项目界面管理桥接文件,有助于降低项目风险。
由于语言和价值观不同,在项目运行过程中,从人员交流到决策制定,都可能出现沟通不畅的情况,导致信息传达不准确甚至产生误解。而且,由于项目人员的宗教信仰和道德观念不同,一旦违犯对方的风俗习惯,就有可能造成误解,并因此受到攻击。如果发生员工流血事件,就可能升级为社会群体性事件,给项目带来巨大影响。
中国南海某钻探项目的钻井承包商为国外公司,钻井平台的员工主要来自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家。为了尽量避免可能发生的文化冲突,该平台专门为宗教信仰不同的员工设置了封闭式宗教活动场所。采用桥接文件管理项目界面,要认识到文化冲突是项目界面管理的一个重要问题,要充分考虑文化冲突可能带来的风险,约定施工平台或相关利益方的职责与义务,并对可能造成的后果承担相应的责任。
在跨国海洋钻探项目中,作业者、承包商和服务商的决策管制层级不同,清晰的决策机制有利于项目的高效实施与风险管控。跨国海洋钻探项目决策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项目管理运营过程中的决策。对于政府审批、应急预案、项目实施计划、重大方案调整等事项,不同角色的利益不同,要协调好各方的诉求,明确各方的决策层级。二是工程作业过程中的决策,即作业者、承包商及服务商的作业决策权界定,这是决策风险管理的关键领域。
近年来,海洋油气钻探工程呈现高风险、高难度的发展趋势。从浅水到深水,从常温、常压到深水、高温、高压及深水盐下井,均对工程技术提出巨大挑战,也使项目工程作业面临更大风险。如果现场作业的决策与执行准则界定不清晰,在面对突发复杂情况时,就有可能出现决策冲突,造成贻误时机或决策失误,轻则影响工程效率与进度,重则有可能酿成安全生产事故。
项目工程作业决策主要分为常规作业、复杂情况与事故及应急响应决策三个方面。约定作业者与承包商在各方面的决策权,明确各自的权力界限与义务,对现场作业十分重要,若现场作业决策权不清晰,则可能影响现场作业执行效率,甚至对所引起后果的责任划分留下争议空间。以2010年BP公司墨西哥湾溢油事故为例,针对弃井负压测试时出现的压力异常情况,越洋公司井控手册明确规定“井队需要向越洋公司经理咨询”,而事故调查组并未发现BP公司现场代表与越洋公司钻井队长曾就异常情况向现场作业以外的人员汇报与咨询,且越洋公司井控手册也没有规定具体是哪位经理[6],整个汇报与决策结构不够明确与清晰。《纽约时报》专栏作家大卫·布鲁克斯(David Brooks)的文章指出,“深水地平线”钻井平台的管理结构似乎处于混乱状态,主要原因是BP公司、越洋公司和哈里伯顿公司的管理层对彼此权力界限混淆不清,且对各自最终的权限与责任定义模糊[7]。
项目管理运营的决策风险可能导致项目运行出现问题,工程作业决策风险可能导致安全生产事故,且伴生后续责任分摊纠纷等问题。深刻认识决策风险对项目界面管理的影响,在制定桥接文件时要尽量规避决策权冲突等相关问题。
在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管理与工程施工过程中,可能因个人或团体的疏忽或过失行为及其他风险因素,造成项目或他人财产损失或伤亡事故,从而导致相关方承担法律责任或契约责任。跨国项目风险后果复杂,清晰约定各方风险责任对风险处理与管控具有重要意义。
以2011年渤海蓬莱19-3油田溢油事故为例,事故对海洋生态与产业造成破坏,涉及巨额赔偿问题。该油田由中国海油和康菲石油中国公司合作开发,油田所有的钻修井指令和数据由康菲石油公司负责拟定,中海油服油田生产事业部负责具体操作,操作过程必须严格按照康菲公司的钻井监督指令进行,事故的发生不排除作业设计/程序本身存在缺陷的可能[8]。该油田由康菲公司担任作业者并拥有49%的权益,中国海油拥有剩余51%的权益,面临巨额赔偿时,如何进行责任分摊,需要双方在制定管理界面时就予以清晰约定。
BP公司在墨西哥湾的深水钻井平台“深水地平线”在钻井作业过程中发生爆炸与溢油事故,造成人员生命及财产损失,对生态环境等造成了巨大破坏。事故发生后,BP公司被海洋业和环境团体及个人起诉,各类法律纠纷缠身[9,10]。面对巨额诉讼赔偿,作为作业者的BP公司(65%股份),为了减小自身损失而提起诉讼,要求合作伙伴美国安纳达科(Anadarko,25%股份)、日本三井(25%股份)及钻井承包商越洋公司、井控设备厂商卡梅隆(Cameron)、固井服务商哈里伯顿、威德福公司按照相应的权责进行分摊[11],这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BP公司的赔偿压力。可见,清晰的责任分摊或界定,对高风险海洋钻探项目具有重要意义,提前对风险进行辨识并明确分责,是责任分摊或界定的关键。
桥接文件在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中起着指导和规范作用,认识桥接文件的重要性及编制要求与关键点,对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的界面风险管理十分关键。
不同的公司对桥接文件的定义有所不同,但本质相同。桥接文件是指用来统筹制定和协调合作项目各主要参与方(在海洋油气井项目中,通常指作业者与钻井承包商)在所有作业领域的不同要求和不同响应方式的一种书面文件。桥接文件类似一个参考文件,保证在项目管理与执行中的不同管理体系都能被阐明并澄清,同时定义了管理规定的参照执行优先级别,使不同管理体系共存,相互参照,互不影响。桥接文件是石油勘探项目各方管理界面与管理程序之间的一个关键桥梁,它覆盖了项目管理与执行的所有阶段。
桥接文件不是合同,但相当于一纸协议,具有相应的法律效力。签署各方都具有文件内规定的相应职责与履行义务。石油行业内的桥接文件总体内容框架与目的基本类似,根据不同的项目特点及管理目标,编制不同的桥接文件,可针对性地解决项目管理界面的冲突问题。
编制桥接文件是为了识别相关的关键接口,确定双方完全理解与工作范围相关的职责[12]。尽管不同公司对桥接文件的编写有不同要求,通常要求简明扼要,能够清晰地阐明不同管理体系面对不同事件或作业步骤所对应的参照级别,确定哪个管理体系或规定为优先参照体系;能够澄清多种管理体系共同存在的冲突或矛盾,使得项目执行期间所参考的体系为最合适或最佳的体系。以“工作许可证”(permit to work,PTW)管理制度为例,通常钻井承包商的“工作许可证”制度能够覆盖作业者的“工作许可证”制度要求范围,若两个制度出现冲突或存在缺口,就要通过桥接文件去澄清管理制度参照的优先级别并完善缺口。
由于项目各公司管理体系针对不同领域的要求和响应方式不同,不同作业程序的桥接文件内容也有所不同。例如,在井控作业、应急程序、环境管理等方面,不同公司的标准和要求不同,所采取的响应方式不一样,需要通过桥接文件澄清管理制度参照的优先级别。
在不同国家或海域进行钻探作业时,各地法规对钻探作业的要求不同,作业者与承包商的作业要求也要把当地法规考虑进去。由于承包商与作业者在项目中的角色与利益不同,对钻探作业的考虑角度或出发点也不同,须在编写桥接文件时予以约定或澄清。
尽管桥接文件的内容各有不同,但主旨相似。通常钻探项目桥接文件的内容包括(不限于)以下10个方面:1)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作业区域、日期、作业量、目的等;2)桥接文件基本信息,包括版本、发布要求、授权签名、参考规范、适应范围等;3)项目及作业执行的组织机构与管理流程,人员的岗位与职责;4)现场作业会议与沟通规定;5)现场作业的健康安全环境(HSE)要求及参照规定;6)现场钻完井作业程序要求及规定;7)井控作业程序规定;8)应急响应程序规定,常见的应急方案有硫化氢处理、浅层气处理、溢油应急响应、应急撤离直升机管理及人员伤害紧急救助方案;9)事故报告与调查规定;10)作业审查与评估。
总之,桥接文件要确保起到为项目参与各方提供一个共同的作业参照体系的作用,要符合作业区域的相关法律法规,并能协调各项目参与方(合作伙伴、钻井承包商、服务商等)的角色与职责,约定项目在决策和实施过程中各方要执行的条款,避免项目运行过程中出现因差异与冲突造成的管理风险。
桥接文件的出发点是以预防为主,是作为项目界面管理风险触发后的指导体系,因此,及早识别隐患、评估可能的风险是制定桥接文件的关键。通过风险分析和评价以发现项目运行过程中可能触发的界面管理风险,并对以往的类似项目进行总结,制定出能有效预防危险和控制风险的应对条款的桥接文件,可以将钻探项目活动风险降至最低。常规做法如下。
首先,作业者与承包商相互查阅对方的HSE及作业管理体系,查阅对方与本体系在管理上相互影响的领域,并予以澄清,说明采用的标准与程序。
其次,根据公司的要求和标准,对项目及作业风险进行评估,辨识油气井项目作业的特殊风险,准备好相应的控制措施与响应方案,查阅与承包商体系相对应的应急响应要求(如果有相应要求),理解两者的互相关系,并在管理流程与职责上予以澄清。
再次,查阅当地法律法规对油气井作业的相关要求,确保桥接文件已考虑了当地法律法规要求,并让参与作业各方均知晓相关要求并参照执行。
最后,桥接文件的作业参与方(海洋钻探作业通常为作业者与钻井承包商)相关人员进行文件审查,并由双方HSE安全部门负责人、承包商施工平台负责人、钻完井部门经理、项目经理或国家经理进行最终审查并签字授权(见图1)。
图1 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桥接文件的编写方法和流程
桥接文件编制是一个非常谨慎的过程,需要熟知各方的参照体系与要求,一旦确定钻井承包商,可立即着手进行,确保在作业开始前完成编制工作。通常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的桥接文件由作业者与承包商共同编写,编写人员必须熟悉承包商的相关体系要求。在制定过程中,编写人员要对桥接文件反复审核,对文件内容进行补充,相互及时沟通。
一个项目的桥接文件可以是一个,也可以是多个。例如,钻井桥接文件可以包括井控作业,也可单独编写井控桥接文件,这要视项目情况、承包商的井控要求与作业者要求的差别以及公司的要求而定。
在审查承包商的应急要求与程序时,要深入理解其涵义。确认承包商的要求是否为作业执行的推荐或必要条件,能否降低相应标准或采用备用措施,以避免对项目进度造成影响。
在某些区域,当地法律法规可能存在缺口,建议采用国际惯例或作业者已有的更为严格的标准,以避免项目在执行过程中出现由于临时管控而产生的管理风险。
编写桥接文件需要作业者与承包商深入查阅作业程序、安全体系及应急方案。编写人员除了要熟知这三个方面的内容外,还要知道项目的安全应急方案或相关服务合同的进展与服务内容,将作业者与承包商的应急响应要求进行对比,以便在桥接文件中进一步澄清,完善作业管理。
桥接文件编制对编制人的HSE标准、项目管理要求、法律规范及工程技术的掌握、融合及运用有一定要求。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从事桥接文件编制工作的人员大多具备安全、作业、环境等相关工作经验,但同时拥有跨国钻探项目前期准备、作业执行、安全管理等系统经验与技术的人才非常少,在进行项目管理风险评估的过程中,难以避免因专业知识盲区导致风险评估不够全面,从而埋下风险管理隐患。因此,编制桥接文件要充分发挥项目内多部门关键人员的作用,形成多方合力,尽量消除或减少工作初期的风险评估步骤隐患。
对于面临各种风险和严重后果的跨国海洋油气钻探项目来说,一个良好的管理界面不仅可以提升项目管理与实施效率,而且可消除潜在的管理风险,为后续项目的运行打下良好基础,保障作业者权益,平衡各方利益。桥接文件使项目各方多种管理体系共存,在澄清不同体系存在的矛盾的同时,填补了项目权益主体多体系间的缺口,为项目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管理界面。
BP公司墨西哥湾“深水地平线”平台事故发生后,业内一篇知名报告多次提及桥接文件的重要性,并提议在作业者与钻井承包商之间要建立一个桥接文件并加以严格执行,落实到位[13]。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及美国石油学会(API)也开始建立相应的建井界面文件指南(WCID),即桥接文件。在进行跨国海洋油气井项目运作时,要重视桥接文件的编制,视桥接文件为项目管理中一个非常关键的工具与保障。
中国是能源消费大国,能源需求持续增长对能源供给形成很大压力,石油消费对进口依存度高[14]。为保障能源安全,中国的石油公司在开发国内海洋石油资源的同时,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15]。在这一战略背景下,深刻认识跨国海洋油气项目所面临的复杂环境与风险,精细掌握并灵活运用风险应对工具,建立健全风险策略,对保障中国石油企业参与国际能源竞争与合作的知情权、参与权与决策权具有重要意义,也是践行“建设海洋强国”战略、开发海洋资源的风险有效应对措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