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紫砂壶“暗香”的幽静之美

2020-09-03 09:34
陶瓷科学与艺术 2020年7期
关键词:暗香紫砂壶紫砂

任 洁

江苏宜兴 宜兴 214221

中国是个爱喝茶的民族,在几千年的历史文明中,茶始终在人们的生活中占据一席之位,从而形成了悠久的茶文化。紫砂壶为茶而生,相对于几千年的华夏文明而言,虽算是后起之秀,但其与茶文化渊源深厚,浸润着远古的气息和漫长的历史文明,因而从诞生起就注定了它不平凡的历程。紫砂壶从北宋发展至今,有起有伏,经过了繁荣也经过落寞,但始终以顽强的生命力不断发展、与时俱进,不断融合诸多工艺形式,融合了传统工艺和现代审美,最终成为一种独一无二的文化,繁荣于当代文化艺术之林。

1、紫砂壶“暗香”的创作构思

紫砂壶造型千奇百怪,从光器、筋纹器到花器,每种类型都给人以独特的美的享受,体现出紫砂壶造型的多样化和紫砂艺人们的智慧。世界上没有完全相同的两把壶,一是其创作题材十分丰富,二是即便是同一题材,也会因创作者的不同而有不同的构思,从而使作品表现出不同的特点和气韵。大自然永远是艺术创作的题材,在诗词书画中,人们就借景抒情,以自然意象为题材营造意境,抒发自己内心的感受。艺术是相通的,紫砂壶创作也不外如是,人们从自然中汲取创作题材,或直接以自然物象为原型进行创作,或在作品中融入自然元素,自然之景、自然之情油然而生,让人从中感受到美好的意境和氛围。紫砂壶“暗香”(见图1)取材于自然,以自然中的梅花为创作题材,作品在紫砂光器的基础上结合花器的创作技法,融入梅花元素,造型简约而生动,散发着清新自然之美。此壶以圆器为基本形制,身筒扁圆、线条流畅柔和,壶身折合线又平添了几分刚劲之感,折合线也是肩线,使得作品虽圆润却不笨重,尽显精神气韵,肩线与流、把线条贯通一体、一气呵成,给人以舒展流畅之美;壶流为一弯流,流线柔和而有力,转折有度;壶把上提,与壶流相呼应,昂扬有力,流、把架子转承得体,提升了作品的气势,婉转而有精神气;圆形壶盖微微盈起自然的弧度,与壶身浑然一体,毫不突兀,壶盖与壶口严丝合缝,盖面上饰以五片花瓣造型,花瓣形态优美、自然规则,给人以清新飘逸的美感;壶钮造型与壶身相似,扁而有力,给人以几分刚劲之感,钮面上饰以五片花瓣,与盖面相呼应,极具形式美和韵律美。作品选用优质原矿紫泥制成,色泽厚重大方,表面显幽光,给人以清幽雅致之感,古色古香、韵味十足,契合梅花的高风韵致。整壶泥料、造型与装饰相辅相成,结构精巧、比例协调,将光器的线条之美与花器的装饰之美相结合,作品古朴高雅而不乏清秀之气,极具诗情画意,给人以极大的观赏价值。

图1

2、紫砂壶“暗香”的文化意境

一把真正的好壶,不仅具有优越的实用价值,还能通过形神兼备的造型给人以意境之美,让人从俗世中暂时抽离、自由遐想,得到思想和心灵的放空。“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当百花凋零,梅花却在冬天凌寒开放,鲜艳的花朵为寂寥的大地增添了几分生机,在白茫茫的天地中,唯有梅花绽放着属于它的那份艳丽。梅花在恶劣的环境中依然凌寒而开、暗香沁人,不畏寒、不从众,坚持自我,品性高洁,让无数人为之神往。在中国文人的眼中,梅花不仅是美丽的植物,更是一种人格的象征。人们踏雪寻梅,寻的不仅是梅花,不仅是寒冬中的一抹娇艳、一抹风景,更是找寻那高洁的人格,找寻那自我的信念。紫砂壶“暗香”以梅花为创作题材,简约而生动,写实与写意相结合,将梅花的清幽美丽与高洁的姿态演绎得淋漓尽致,作品表现的不仅是花的美丽,更是人品的高洁美丽。在这浮躁的社会中,我们太需要梅花精神,需要像梅花一样坚定不移、坚持自我,哪怕无人注意也要默默坚守、奋斗,是这梅花精神让一代代的中国人克服艰难险阻,迎来了如今强盛的祖国。身为紫砂人,也需要坚持这梅花精神,坚守本心,不断突破藩篱、突破自我,促进紫砂事业的发展。

3、结语

梅花立在僻静甚至冷清的墙角,冲破严寒静静开放,远远地向世人送去浓郁的暗香,这是绝世之梅也是绝世之人。紫砂壶“暗香”是真实的情感流露,它以梅花为意象,通过表现梅花的清幽高洁来展示天真烂漫、自然散淡的人文情怀,意境十足,让人品味其深意。

猜你喜欢
暗香紫砂壶紫砂
暗香袭人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养护紫砂壶,坚持最重要
无相
冬夜梅花暗香来
刘少白
顾景舟洋桶紫砂提梁壶
ЛУЧШИЙ ИЗ ЦВЕТКОВ – МЭЙХУА
购买紫砂壶4忌
购买紫砂壶忌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