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摘要:随着教学改革的创新与推进,小学数学教师逐渐重视估算的作用,并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提升学生的估算能力。但由于缺乏相关的理论和实践指导,小学数学教师对估算教学依然存在较多的困惑。基于此,本文分析了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探究了估算在小学数学教学和生活中的应用。
关键词:小学数学 估算教学 现状 应用
《新课程标准》提到:“估算既然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运用广泛的数学应用方式和行为,相对于应用机械、繁杂的运算,估算有着广泛的应用价值和数学价值。”因此,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和学生要重视估算教学,提高估算教学的效率和学习效率。
一、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现状
1.只重视口算和笔算,忽视了估算
试卷上有这样一道题目:
在得数接近 300 的算式后面画“√”。
6236÷20( ) 53×6( )
891÷30( )7×58( )
16×19( ) 35459÷107( )
在阅卷过程中,笔者发现很多学生都在对应的算式下面算出准确得数。于是,笔者找部分学生了解原因,他们回答道:“我的数学老师要求我们,如果遇到估算的题目,必须计算出得数,这样不容易出错失分。”
从这个案例中,我们可以看到数学教师忽视了估算教学的价值, 让学生在碰到估算题时采用精确计算的方法, 这是不符合《新课程标准》理念的。但是,在学生的认知结构中,准确计算的概念已根深蒂固了。同时,在小学数学教材编排中,为了使学生在认识中不出现混淆,所以估算内容涉及较少,在突然接触估复苏内容后,学生必然会受到原有认识结构的影响,不能很快地接受。对于学生来说,虽然精确计算比较烦琐,但能提高计算的正确率,特别是在考试中能减少失分的概率,所以他们会尽量避免采取自己不熟悉的方法。
2.只重视估算方法,忽视估算意识的培养
笔者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教学案例:
教师说:“同学们,星期五我们要去春游了,高兴吗?”
学生集体欢呼,兴致盎然。
教师说:“在春游前,我们需要先解决一些数学问题。”接着,教师提出第一个问题:“三年级学生去春游,3个班需要饮料312瓶,平均每班大约需要多少瓶饮料?”
学生立即动笔计算,教师巡视发现,学生答题有以下几种情况:①估算:312÷3≈100;②精确计算:312÷3=104;③先精确计算:312÷3=104,再把计算结果104估计成100,学生写成104→100;④312÷3=14(商中间的0漏掉了)。
但是,教师对学生计算时的诸多情况视而不见,而是根据教案预设的答案,请了两个写出与预设答案相符的学生上讲台板书,接着教师讲解黑板上学生示范的题目,提醒学生题目中有“大约”两字就是估算。
教师再呈现第二个问题:“全校6个年级共1224个学生,每个年级大约多少个学生?”
学生动笔计算,班里几乎所有的学生都用估算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师很满意,依然请两个学生上讲台板书,教师讲解并提醒学生要把1224看成整千整百数1200,因为除数是6,1224与口诀中"二六十二"的积最接近,所以把1224÷6看成1200÷6。最后全班独立完成两道练习题:4998÷5,8021÷4。
完成上面两个层次的教学任务后,教师请学生思考:“在估算中要注意哪些问题?”
学生1说:“不要忘记写约等号。”
学生2说:“写答句时,不要漏掉‘大约两个字。”
学生3说:“计算时,要利用乘法口诀把被除数看成相应的整千整百数,列式时要写准确数。”
从上面的案例来看,教师在教学中混淆了估算的教学目的,忽视了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一味地要求学生掌握估算方法。在这节课中,教师只让学生掌握了题目中如果出现“大约”两个字就需要估算,反之则不需要,那么试问学生学习估算与执行一个指令有什么区别呢?不仅如此,学生在潜意识中会存在这样一种错觉,遇到数学问题时要进行精确计算,估算不能解决问题。因此,在小学数学解题过程中,学生遇到估算的题目时,只会运用四舍五入法进行近似运算,一旦问题没有明确提示用估算,或者问题中没有“大约”两个字,估算就会被打入“冷宫”。
3.只重视单一的估算方法,忽视估算策略的多样化
如有這样一道题目:“13.4×52.7≈?”结果出现“13×52”“13×53”“13×50”“15×50”“10×50”五种算法。有的教师认为第三种方法最符合自己的估算策略,却将第四种方法和第五种方法批改为错误的方法。其实,估算没有一个严格的尺度,估算结果通常以最接近准确值为准,但也要考虑到简化性。
从这个例题教学中,笔者可以发现小学数学教师经常采取“这个估算方法好”“你的估算真准确”等评价方式,这样的评价只关注估算的唯一性和精确性,忽视了学生估算方法的多样性,扼杀了学生智慧的火花,削弱了学生数学学习的积极性,不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
又如有这样一道题目:“43个学生去公园游玩,门票每张21元,带800元钱够吗?”
学生答题如下:
43×21≈40×20=800(元)
800=800(元)
答:带800元够了。
据笔者了解,许多学生在看到这类问题时,都会认为800元是够的,只有少数学生提出:“这里学生人数和门票价格都少估了,所以估算出来的结果要比实际小,所以800元不够。”
在这个例题中,我们可以看出教师在教学中示范较少,无法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所以学生呈现的估算方法比较单一,一旦出现估算的题目,学生就会使用四舍五入的方法,机械地完成估算。
二、提高学生估算能力的对策与建议
1.重视估算的使用价值
数学计算的精确性固然重要,但如果将实际问题数学化、生活化,离不开估算。如何从实际问题中找寻规律?学生需要具有很强的估算能力,所以教师应及时更新教学理念,将培养学生的估算能力渗透到数学课堂教学中。其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最常见的就是乘法估算和除法估算。
如关于乘法估算有如下题目:①学校要给二(3)班买48套课桌椅,每套57元,大约要花多少元钱?②小明每分钟大约走39米,他绕着操场一周走了12分钟,走完一周后,小明大约走了多少米?③一本书有50页,每页排23行,每行26个字。这本书大约有多少万字?④学校每月节约电费17元,一年大约可以节约电费多少元?
又如关于除法估算有如下题目:①160人去春游,每辆车坐28人,6辆车够吗?②从学校到西湖有223千米,客车行驶了4小时,求客车的速度是多少千米/小时?③每瓶牛奶3元,80元最多能买多少瓶牛奶?④在一次地震中,有灾民182人,如果按每4人发一顶帐篷,最少要准备多少顶帐篷?
2.培养学生估算应用意识,强化估算能力和技能
估算是一种开放性的计算方法,往往存在许多不确定的因素。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应渗透和强化估算意识,除了让学生学习教材中提到的基本的估算方法之外,还应让学生掌握日常生活中常用的估算方法。这样一来,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活学生的思维,拓宽学生的学习思路,还可以提升学生综合运用多样化方法处理和解决生活问题的能力。
(1)近似估算法
在日常生活中,四舍五入法利用得比较广泛,就是将数字看成整十、整百、整千来计算。不过,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尾数的大小,不能为了估算而估算,还要考虑尾数较大时出现的误差。如有这样一道题目:“四(1)班有43名学生参加春游,每人应交费用95元,四(1)班大约需要花费多少元?”
学生列式:43×95≈4000元,学生可以将43估算成40,95估算成100,或只估其中一个数,以达到方便计算的目的即可,43×100≈4300元、40×95≈3800元。
(2)位数规律估算法
通过平时计算教学中探讨出来的计算规律进行估算,这一方法主要用于检验计算。如在加法计算中,几个加数的和应大于任何一个加数;在乘法中(0除外),当因数是小于1的数,积肯定小于这个数;当因数是大于1的数,积肯定大于这个数,所以学生可以根据几个因数的位数估计积的位数,积可能是两个因数位数之和或比两个因数位数之和少1位;在除法中,学生可以通过被除数、除数的位数估计商是几位数,商的位数等于被除数的位数减去除数位数或比这个差少1位。
(3)尾数估算法
判断一些较大数字的竖式计算或者四则运算的结果时,学生可以首先计算尾数是否正确,从而快速找出错题。如在检验77×32=2466计算是否正确时,学生可以利用个位数字估计,两个因数的个位数字相乘,正确结果的个位数字是4,现在积的个位数字是6,明显可以看出结果是错误的。
(4)经验估算法
如在计算人数、车辆的时候,若出现小数的话,学生可以马上知道自己计算是错误的。
三、结语
总而言之,學生必须明白估算不仅会在数学题目中出现,还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应用。教师应从一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通过坚持不懈地努力将估算教学渗透在平时的教学中。当学生体会到估算的便利性,才会将估算方法转化为计算意识,真正让估算在小学数学应用中“活”起来。
参考文献:
[1]陈春香.浅谈小学生估算能力的培养[J].数学学习与研究,2013(13).
[2]孙维佳.谈小学数学估算的现状
与策略[J].中国校外教育,2011(11).
[3]居述明.彰显估算价值 培养估算意识[J].小学教学参考,2014(33).
[4]孙玉.小学生乘除法估算能力的培养策略浅析[J].当代教育实践与教学研究,2014(8).
[5]罗玉华.小学数学估算教学的意义及教学建议[J].教育导刊,2013(11).
(作者单位:黄岩区澄江街道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