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期间科学课教学感悟

2020-09-02 07:28何利
湖北教育·科学课 2020年4期
关键词:科学课班级实验

何利

2020年,因为新冠肺炎疫情,师生过了一个“超长假期”。4月下旬,我们终于迎来了开学,但疫情并未解除,学校采取了相应的防控疫情措施,针对课堂提出了具体的要求。如在教室师生全部要佩戴口罩,保持1米以上间隔,暂不使用功能室,不能开展小组讨论交流等。这对以合作学习、探究活动为主的科学课是一个很大的挑战,导致科学课堂发生了很大变化。那后疫情期间小学科学课到底要如何上呢?

上好复学第一课

科学课的复学第一课,可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取不同的教学内容。如低中年级,在假期里,我布置了亲子活动——家长和孩子一起做“洗手与面包发霉”的实验,对干净的面包、没洗手摸过的面包和认真洗手后摸过的面包进行比较。复学第一节科学课上,我播放大家实验的照片和记录结果,让他们谈谈想法。有的学生说:“看起来我的手并不脏,原来却有那么多的细菌。”有的学生演示了“七步”洗手法,告诉大家洗手要唱两遍《生日快乐》歌的时间,这样才能很好地把手上的细菌或病毒洗掉。这样的第一课,很好地衔接了“停课不停学”的内容,学生直观观察到了细菌繁殖的结果,明白了洗手的重要性。

高年级的复学第一课,教师可讲讲“病毒和瘟疫”:孩子们都知道今年的疫情是一种新型的病毒引起的,那什么是病毒呢?以前,地球上出现过瘟疫灾难吗?师生共同查找资料,汇报展示学习成果,让孩子们明白:病毒和我们人类、其他动植物一样,是地球上的生物体,但它又有其自身特点;地球上发生了多次瘟疫灾难,每次都让很多人失去生命;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我们已经战胜了一些病毒,但人类和病毒的战争不会结束,人类必须与自然和谐共生,敬畏自然、敬畏生命。

灵活使用教材

新学期终于开学了,在校的教学时间只有两个多月,如何保质保量地完成教学任务?科学教师需开动脑筋,灵活使用教材。

1.不使用循环教材

科学教材一般都是循环使用的,疫情期间每次用后消毒,存在隐患。教师可以在教学准备过程中,多研读教材,将教材中的关键内容通过PPT的形式呈现出来,并要求学生都准备一个科学笔记本,及时做好重要内容的课堂笔记。

2.依据季节调整教学顺序

开学已经是4月下旬,教师要根据实际调整教材内容的教学顺序,如有关植物种植和动物养殖的单元,复学后即先教学,然后再教其他单元。天气单元或月相观察等需要长时间观察的内容也可先教学,避免出現观察记录不完整的现象。

3.单元融合穿插教学

教材的编排采用的是单元式或主题式,教师可根据需要进行单元融合穿插教学,既能节约教学时间,又能让学生经历完整活动过程。如三年级下册第四单元《植物的秘密》安排了《植物的“身体”》《根的奥秘》《茎的奇妙》《叶的神奇》4课,第五单元《植物的一生》安排了《种子萌发》《小苗快长》《开花结果》《植物的生命周期》4课,教师可以将两个单元融合起来穿插教学,按以下顺序上课:《植物的“身体”》《种子萌发》《根的奥秘》《小苗快长》《茎的奇妙》《叶的神奇》《开花结果》《植物的生命周期》。需要长期观察的教学内容,则与其他单元融合穿插进行,与现象同步教学。

问题适合学生独立思考

后疫情期间,单人单座,间距1米以上,没有了同桌讨论、小组交流,那么科学课堂上的教学提问也需发生改变,要适合学生独立思考。这样,原来科学课中的一些问题就要重新设计,要考虑学生独立思考的难度和逻辑性。

如三年级下册《能加快溶解吗》一课中“温度是否会影响溶解的快慢”的问题,在原来的课堂上,教师一般会提问:“你有什么猜想?怎样验证我们的猜想?”然后让小组交流讨论,提出小组的实验计划,因为小组成员间有交流,能互相补充,就能比较容易拿出初步的实验计划。后疫情期间,可以将这个问题改为了一系列的小问题:食盐在不同温度的水里溶解速度会一样吗?实验中要用到几份食盐、几个烧杯?实验中有什么条件改变了?有哪些条件要保持一样?通过学生独自思考和回答,教师再引导孩子进行梳理,共同形成一份班级实验计划。这样的提问方式能面对每一个孩子,适合他们独立思考。

实验方式多样化

后疫情期间,实验室不能使用,教室里也暂不允许开展小组实验。那么,科学实验是不是就取消呢?是不是就用实验视频代替学生实验呢?不!虽然是特殊时期,但科学课仍要做到“做中学,学中思”,教师可以根据实验内容分别采用演示实验、个体实验、居家实验等形式来完成实验教学。

例如《水的沸腾》一课,“烧开水”活动要用到铁架台、酒精灯、石棉网、温度计等材料,操作难度比较大,不适合学生独自操作实验,课堂上就可采用演示实验的方式,还可借助希沃同屏技术,用手机摄像头对准实验装置,投屏到电视屏幕中,让学生观察得更清楚。

又如《种子的萌发》一课中有“观察种子”的活动,种子很小,不适合做演示实验。这个活动的实验材料很容易准备,完全可以采用个体实验的方式,给每人下发浸泡后的蚕豆种子和镊子,按照操作指导,自己解剖蚕豆种子并观察记录。

再如《能加快溶解吗》和《能溶解多少》这样的课,食盐、杯子、筷子、水、电子秤等这样的实验材料在家庭中基本都有,完全可以布置家庭实验,让家长拍小视频发给教师,教师再进行点评或指导。

听过的会忘记,看过的会记住,做过的才明白。后疫情期间的科学实验,只要教师采取不同的方式进行教学,同样能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个人记录和班级记录相结合

没有了小组合作,小组记录也不存在了,取而代之的是个人记录,让每一个孩子学会做记录是本学期的重点训练项目之一。教师让每个学生准备科学笔记本,一是可以做课堂笔记,二是可以用来做个人记录。课堂上学生个体实验时,每人都要做好自己的实验记录,家庭实验也要做好个人实验记录。教学时,教师可将学生的记录投屏到屏幕上供大家交流和学习。

班级记录是我在本学期的一个新尝试。什么是班级记录呢?班级记录不同于个人记录单,它与个人记录单的区别有:比个人记录单大,贴在班级中共享;记录所有人的认识或问题,特别适合长周期完成的记录。如在执教《植物的秘密》和《植物的一生》单元时,可在教室墙上贴上2开的白纸,或是利用黑板报的一部分作班级记录,以图文结合的方式,按学习进程记录植物的六大器官、器官的作用、植物的生长过程和学生的问题等。班级记录是一个不断完善的过程,可以始终保留直至单元学习结束,它能将学生思维可视化,检测学生观点的发展,帮助他们形成元认知,很好地建构概念。

后疫情期间,虽然给科学课堂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但学生的健康要摆在第一位。科学教师要充分准备,谋定而后动,保障学生学习效率,做到防疫、教学两不误。

猜你喜欢
科学课班级实验
班级“无课日”
难忘的科学课
为一二年级小学生准备科学课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班级FACE系列大放送
最酷的太空实验
这样的科学课,我喜欢!
一年级语文上册期末测试
以牙还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