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必要性浅析

2020-09-02 06:25张佳文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9期
关键词:课程定位国学高职院校

【摘要】高职院校的教学一直以来都是以培养技术人才为主要目的,长期忽视学生的文化素养及人文内涵的熏陶,而国学课程对于学生的文化素养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本文旨在探讨高职院校开设国学课程的必要性,以及研究高职院校国学课程的性质定位及教学内容的选择。

【关键词】高职院校  国学  课程定位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9-0116-02

早在19世纪末,英国著名的教育学家斯宾塞就提出了著名的“斯宾塞之问”:什么知识最有价值?这个问题在当时的英国引起了广泛的讨论。斯宾塞认为,由于我们“生而有涯,学而无涯”,只能选择相对“最有价值”的知识学习。而我们的传统文化课程在很多高职院校都被视为“鸡肋”,那么,高职院校开设国学等传统文化课程究竟有无必要?笔者认为,答案是肯定的,关键是如何开设,课程设计思路如何契合高职院校实际,这值得不断研讨和实践。

一、课程设置依据

首先,《国学》课在高职院校开设的依据主要有三个层面:国家政策的重视、职场技能的要求和学生成长的需要。

(一)国家政策的重视

早在2000年,教育部在关于加强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工作的意见中就提出把培养高素质的专业人才作为职业教育的重要目标,而传统教育对学生素质的养成具有重要意义。2017年1月25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首次以中央文件形式专门阐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发展工作。国家政策的重视为我们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政策层面上的支持。

(二)职场技能的要求

根据高职院校的实际情况,我们的人才培养,更多应面向学生未来的职业规划和职场发展。我们的毕业生最终将面对的都是职场与社会的考验。我们认为,传统文化教育应注重实用性,应该语言输入能力与语言输出能力并重以适应学生步入职场的需求。应该面向职业环境、基于学生未来会面临的工作场景及工作过程有针对性地培养其素养和能力。

(三)学生成才的需求

我们应该利用国学课程的大人文属性培养学生的职场生存意识、职业道德意识和职场生存能力,这样才能做到学以致用,可以在职场上大显身手,从而提升学生表达能力以及人文修养素质。职场技能的倒逼和学生成长的需求也为我们开设国学课程提供了必要性。

二、课程性质定位

根据高职院校学生强调技能教育的实际,《国学》可以作为素质教育的补充,课程性质定位为一门通识教育性质的公共基础选修课程,旨在继承并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加强学生道德修养教育,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爱国主义思想,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可靠接班人和高素质劳动者服务。

三、课程设计理念

根據美国教育学家布鲁姆的教学认知分类,学生的学习认知可以分为初级认知和高级认知两类,初级认知包括应用、理解和记忆,高级认知包括创造、评价和分析,国学教育应关注学生的高级认知部分,所以国学课程的教学理念可以用四句话来总结:思维活动为教学之魂,语言表达为教学之重,拓展实践为教学常态,审美活动为教学必须。

为了实现这样的课程理念,课程的设计思路是:以加强素质教育,提高人才质量为纲要,通过国学知识的学习,逐步汲取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积极意义的文化内涵,让学生受到优秀传统文化的熏陶,提高学生的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提升学生人文素质,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同时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民族精神等教育。

四、教学内容的选择

为了实现这样的教学目标,我们的课程教学内容也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了有针对性的选择。我们的选择依据应该是“三最”:最能代表传统文化精髓,最能体现民族精神,最能满足学生道德追求和精神寄托的内容和篇章。可以以“专著”、“专人”、“专题”的“三专”为线索来组织编写教材,以四书五经为文本选择范围,让学生从中华文明最经典的部分去学习国学知识,从而达到我们提升学生人文素质的目标,同时也实现课程思政的目的。

(一)课内教学

具体来说,从学生的学习本位来思考传统文化教育的本位,以笔者所在院校为例,我们认为国学课程作为中华优秀文化的重要传承方式,应该打通文、史、哲的界限,以提升学生文化素养,提高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的课程思政目标为导向,可以从“专题”、“专著”、“专人”三个方面来开展教学内容。

1.专题:《先秦两汉散文欣赏》《魏晋南北诗赋欣赏》《唐诗欣赏》《宋词欣赏》《元明清小说欣赏》《中国礼仪文化》《国学与人生》《文化与生活》《中国简史》《中国文学史》《中国古代艺术欣赏》《中西文化对比》《汉字文化》《中国哲学思想》《中国民俗文化》《中国节日文化》《中国书法》《中国茶艺及茶文化》《中国酒文化》《中国建筑文化》《中国饮食文化》《巴蜀文化》等以文化类型为线索的专题。

2.专著:《红楼梦赏读》《水浒传赏读》《三国演义赏读》《西游记赏读》《史记撷趣》《论语精读》《孟子精读》《中西名著导读》《古文观止》《诗经赏析》《易经初探》等以古典名著为线索的专题。

3.专人:《走进老庄》《走进孔子》《走进孟子》《诸子百家》《中国文化名人录》《四川文化名人录》等以文化名人为线索的专题。

教材可以选用或自编,充分体现校本特色,适合学院实际和专业需求。

(二)课外拓展

要实现国学的“文化育人”功能,仅靠课堂的几十分钟是远远不够的,这就需要我们充分运用课外的实践活动。我们目前开始了如下一些课外实践活动:

1.经典诵读活动:经典晨读、“跟我读四书”诵读活动。

2.跟我读经典:专家讲座、名师网课等。

3.孔子文化节:知识竞赛、汉服展示活动。

4.第二课堂及社团活动:现场书画大赛、汉服设计SHOW、茶艺大比拼等活动。

5.课外国学研学游:问道都江堰、拜水青城山、博物馆一日研学游等。

以笔者所在高校为例,我们已经开展了高职院校国学实践型模式的建构的探索,以校内校外两条线开展国学实践活动。

(1)校园活动实践路径:“读、演、做、赛”路径

读:以国学经典诵读为主要方式开展,以晨读为载体。帮助学生培养朗读能力及表达能力。演:包括课前演讲及传统礼仪的演示。在演示中引导学生以礼待人,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包括国学成人礼、孔子文化节及传统技艺技能实践等一系列校园活动的开展。都可以真正让学生在做中学,掌握一些基本的技能,提高文化素养。赛:包括汉字听写大赛、国学知识竞赛、传统技艺大赛及汉服展示大赛等一系列的传统文化比赛。引入微信、微博等新媒体进行宣传,扩大活动的影响力,让国学教育实践能够影响到更多的群体。

(2)校外活动实践路径:知行合一的实践路径

在校外实践活动中,我们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学院所在地四川成都的历史资源和馆藏,实现地域文化对学生的熏陶和影响。

首先,我们以本地的著名博物馆如四川博物馆、成都博物馆、金沙遗址博物馆、三星堆博物馆为国学课外活动基地进行校外拓展实践,带领学生了解巴蜀文明,体悟四川文化。同学们或实地探访历史遗址,或亲身体验传统技艺,或动手制作古琴篆刻,点点滴滴,都是国学的熏陶,都是实践的结晶。同学们的文笔还稍显稚嫩,见解也不比大方之家深刻,但是我们很欣喜的看到,国学教育真正在学生的心头结出了实践的果实。

同时以“学校+社区”的形式开展,与学校所在地社区合作,为社区开设国学讲堂、道德讲堂、传统节日表演活动等,针对社区的养老中心和幼儿园进行传统道德宣传活动,让学生担任主讲人和组织者,教师负责学生的培训,不仅帮助学生在实践中成长,而且也为社区的精神文明建设贡献了力量,真正实现了服务地方、服务社会,互利双赢。

正如王守仁所说“行中有知,知中有行”。只有知行结合,才能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

五、课程组织实施

(一)教学设计

为了更好地完成教学内容,在教学设计方面,可以运用多媒体课件和智慧课堂,采用讲授法、讨论法、情景导入法、案例分析法、情景教学法等多种方法来进行教学,重视过程和方法指导,以学生为主体,通过课堂讨论、辩论等训练,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和辅助教具,努力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营造良好的课堂互动氛围。

(二)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

因为我们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及主体地位,在课程考核方式与评价标准方面,可以加大平时成绩的权重,主要以国学论文、实践报告等形式呈现,突出实践性,重视学生的过程体验。

在重视过程体验的理念指导下,国学课程的评价标准就必须科学、合理。根据哈佛商学院对课堂评价体系的研究,我们国学课程也可以借鉴其评价关键词:态度、质量和发展。以评价学生的课堂表现为例,我们的评价指标第一可以是发言的频率:发言频率代表了参与程度,反映的是态度。第二可以是发言的质量:即能否给其他同学带来启发、能否推动讨论的进程、能否贡献新的观点。发言质量反映的是学生的能力。第三可以是学生发展趋势:即从整个学期来看,学生的课堂发言情况是否越来越好。以这样的方式来评价学生,不再像初中考查字词理解及篇章背诵,重点关注是否实现国学教育与学生道德建设的良性互动。

其实,正如《论语·卫灵公》篇中所说,“人能弘道,非道弘人”,说到底,高职院校的传统文化教育都是在潜移默化中影响学生,进行课程思政,以帮助学生了解中国文化,提高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为目标,同时,更要唤醒学生心中充满灵动之气的自我,丰富其情感,觉醒其理性,安顿其欲求,真正培养出知行合一、工学结合的学生。

参考文献:

[1]何世凡.国学简易教材初编[M].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09.8

[2]高海霞.高职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调查及对策[J]. 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8.11

[3]程方平.中国文化和教育的中国化能力[N].中国教育报, 2016.11.3

[4]宋耘.哈佛商学院“案例教学”的教学设计与组织实施[J].高教探索,2018.07

[5]李雪芹. 对中小学优秀传统文化教育资源建设的几点思考[J]. 基础教育课程,2017.09

[6]张佳文. 高职院校国学实践型教学模式建构浅议[J]. 现代职业教育,2020.2

猜你喜欢
课程定位国学高职院校
“垂”改成“掉”,好不好?
高校双语教学的课程定位与设置实施
光影中的英语教学探究
高职船舶专业英语教学模式改革与研究
奋斗鸡—我的国学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