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对重大疫情的应对与历史经验

2020-09-02 06:48熊欣
理论观察 2020年5期
关键词:重大疫情新型冠状病毒

熊欣

关键词:重大疫情;亚洲流感;香港流感;非典型肺炎;新型冠状病毒

中图分类号:D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 — 2234(2020)04 — 0023 — 03

2019年新型冠状病毒的传播对我国造成了重大影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发生传播速度最快、感染范围最广、防控难度最大的一次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1〕,学界称为重大疫情爆发。重大疫情是指某种具有爆发性、流行性,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工序中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或有扩散趋势的群体不明原因的疾病①。新型冠状病毒爆发让生活信息化时代,享受现代医学的人们回顾起了建国以后在我国爆发的重大疫情。新中国成立后,在我国陆续发生过三次重大疫情。1975年从爆发“亚洲流感”,由贵州蔓延到各地,1968年香港爆发“香港流感”,2003年年初全新SARS病毒突然降临,当今新型冠状病毒不期而至, 勾起人们回忆。前三次疫情的防控与治理经验,对当前我国新型冠状病毒的应对与防疫措施有重要意义。

一、新中国成立以后发生的重大疫情

(一)1957年“亚洲流感”

1957年2月在贵州发现甲型H2N2毒株,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遇到的大型流感病毒,传染性极强,又被称为“亚洲流感”,在我国先后爆发两次。3 ~ 4 月间便席卷了整个中国,5 ~6 月袭击了日本及东南亚各国,7 ~ 8 月流行于中東、欧洲、非洲,美国在9月也开始流行,苏联、加拿大在10 月也未幸免。世卫组织通过全球流感监测网络及时检测并预警这次新型流感疫情,为疫苗研发争取时间〔2〕,以便更好地控制疫情在全球范围内大肆传播。然而疫情早期美国政府并未高度重视,未采取延缓开学等强制性措施,导致疫情在开学后集中爆发,通过交叉传染。

此次疫情发生时新中国才成立8年,国家当时经济条件与治理能力有限,导致药品和医疗器械等供应严重不足,需要依靠国外进口,防疫检测也比较落后。更重要的是,人民群众思想意识仍受到传统影响较严重,容易受封建迷信影响,对流感产生后果还没有强烈后果意识,疫情持续到1958年才完全被控制。政府采取推迟开学,关闭影院等公共聚集场所控制疫情,主要宣传途径依靠当时最流行的报纸和广播进行和卫生机构发布相关预防流感信息。但受到当时条件限制,疫情防控处理并非很理想。

(二) 1968年“香港流感”

“香港流感”,顾名思义此次流感源于香港,最早在香港发现。1968 年 7 月香港开始暴发流行性感冒,疫情逐渐由香港传到内地,由南方传到北方,后期疫情迅速传播至印度,以及澳大利亚北部和美国等地方,疫情从1968年持续到 1969 年。由于当时时代背景,内陆对此次流感预警不是很充分,导致流感在1970年再次爆发。香港流感类似于1957 年的亚洲流感,不同之处在于血凝素蛋白质因为抗原而发生了化学排列改变,可能是亚洲流感使受影响的人群累积了相关的抗体,香港流感比其他的流感致死率相对较低〔3〕,对内地影响不是特别巨大。“香港流感”爆发期间,香港还未回归祖国,于此同时,国内面临经济建设转型发展特殊时期,在应急处理、物资保障与安全卫生知识传播上相对都比较缺乏。

(三) 2003年非典型肺炎

2003年流感是距离此次新型冠状病毒爆发最近的一次疫情,2002 年 12 月初在广东发现病例,被称为非典型肺炎。2003年 1 月迅速传播,后经疫源地易感人群外传至香港地区,又由国外经商往来人士转输越南进行交叉传染,随后疫情蔓延我国绝大多数省份,并传至东南亚、美国及世界其他一些国家,引发全球重大公共卫生事件。2003 年 3 月 15 日,世界卫生组织正式将该病命名为 SARS。历经三个多月,同年4月2号中国政府与世界卫生组织进行全面合作,4月21日将我国疫情的发展与世界卫生组织同步接轨,促进疫情防控与治疗。同时,我国决定将 SARS 列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法定传染病进行管理,并就此建立了全国各级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网络,国务院还印发施行《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和公布施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①。在医疗技术上,成功地完成了对冠状病毒的全基因组序列测定,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首次应对重大疫情自主完成基因测定,具有突破性进展。社会各界全力动员,北京市政府启用小汤山医院, 尽力扩大收治 SARS 患者。全国各地高度重视疫情的防控,国家及时划定疫区,切断疫情传播途径。由于疫情发生在4至5月份,学校不得不调整教育和学习方式,对学校等公共场所全面消毒。教育部推迟了全国硕士研究生复试时间,动员外地学生“五一”期间不离校回家,要求北京等地高校学生就地学习和生活,发病人数较多地区的高等学校调整教学和学习方式,部分高校宣布停课,暂停实施当年的五一黄金周,避免疫情扩散②。经过半年艰苦工作,SARS 新增病例首现零记录。

二、新中国成立后发生的重大疫情历史经验与启示

(一)重视疫情管控应急处理

重大疫情发生应急处理是对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多方位的考验,其发生属于突发性事件,有效的应急处理措施对减少疫情影响范围起关键作用。

相应应急措施,例如关闭学校与影院,劝导人们少到公共场所活动,在农村等偏远贫穷的地方并非十分有效,要求重视农村疫情应急处理。相对于1957年流感,1968年“香港流感”在应急处理上我们有了一定经验,更加重视防御和监测上。疫情从南方传播到各地,6月—12月,第二波流感又开始在我国蔓延,在对疫情的认识和处理上我们当时虽然有了经验,可正值国家经济转变,转型,摸索重工业发展时期,在疫情应急处理上措施不是十分到位。 2003年“非典”在整个政治、经济和文化背景良好的条件下,仅仅7个月,“非典”便在我国结束,主要在于国家迅速采取应急措施,针对性进行防治,疫情严重区的中小学停课,高校进行封闭式管理,全国大型活动被取消和推迟,对出入疫区的长途旅客进行防疫检验,此次疫情消退主要依靠严格隔离措施和及时医疗诊治。在疫情爆发初期,防范意识不强,人口流动没有受到严格控制,导致疫情传播扩散。疫情集中爆发后,意识到疫情带来的严重后果,开始采取严格隔离措施,疫情治疗定点医院火速投入使用,感染人数得到有效控制。2003年疫情对国家应急机制建设上起着重大作用。这次抗击新冠肺炎,是对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又一次大考,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针对这次疫情暴露出来的短板和不足〔4〕,就加强疫情防控和改进应急管理提出新要求、做出新部署。当前新冠肺炎态势下,虽暴露出当前我国在应急机制一些短板,但不可以偏概全。过去三次疫情的发生以及措施上给当前应对新冠肺炎提供了许多借鉴之处,尤其是2003年的“非典”应急处理,在新冠肺炎爆发后,各省份纷纷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全国统一部署和协调,全国人民同心协力,最大程度的减少交叉感染和病毒传播。迅速划分出疫区,充分运用网络进行宣传,修建医院,防、管、控结合,在短短一两个月的时间,多个省份实现新增病例零记录。四次疫情发生告诫我们应急处理和应急措施在疫情防控中发挥重要作用。

猜你喜欢
重大疫情新型冠状病毒
讲真话机制担责机制实干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
总体安全观下的中国重大疫情安全治理战略研究
重大疫情下的基层治理
农村基层党组织在重大疫情防控中的作用研究
重大疫情背景下农村地区应急管理研究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优势和国家治理任务
从疫情到舆情
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政府与公众的变与不变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中的药物使用法规依据
疫情防控下的高校网上财务管理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