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的教学策略与方法

2020-09-02 06:25张吉元
课程教育研究 2020年28期
关键词:策略方法运用小学语文

张吉元

【摘要】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是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有效性的重要途径。教师要致力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的改进与优化,促进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提高。本文就如何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提出一些可行性策略与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策略方法  运用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20)28-0065-02

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生本教学理念,强调要根据小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运用有效的教学策略与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促进学生语文综合能力的提高。优化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过程,创新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策略与方法,是小学语文教学永恒探究的课题。

1.影响小学语文教学效率提高的因素

1.1教学中未抓住学生的兴趣点

处于小学学习阶段的学生还缺乏一定的自制能力,并且学习动机不强,学生的学习动力产生的来源是自身的学习兴趣。即学习兴趣是支持学生进行持续学习与探究的重要动力。假若学生对学习内容不感兴趣,由于自制能力的薄弱也无从长时间把注意力投入到学习中来。因此,教师要深入理解学生,根据学生年龄特点,了解学生的兴趣点在哪里,在教学中如何将兴趣点与教学内容结合起来。但是目前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忽视了学生兴趣的把握,忽视兴趣的激发,受传统教学观念的束缚,教师照本宣科的教学使学生处于被动应付状态,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很难有发挥的时机与空间。教学中缺乏学生感兴趣的事物,甚至与自己的生活背景相脱离,也就无从在情感上产生共鸣,也就无法深入文本当中与文本及作者进行近距离对话,文本宗旨也得不到有效深入的领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得不到有效体会,学习只处于肤浅层次,语文核心素养很难得到有效培养。

1.2教学中缺乏问题驱动

传统教学采取的是教师一味讲解的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的讲解下被动听讲,这样学生往往会产生依赖心理,老师是权威,教材是范本,学生只有被动服从而很难产生问题意识。在无问题意识状态下,学生的学习必然缺乏探究动力。学习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过程,而这些过程被教师的讲解与灌输所替代,学生的主体作用很难得到激发,没有经过知识形成的过程,学习处于沉闷无趣的状态,对文本的理解处于浅层次状态。部分教师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学内容与过程围绕考试指挥棒转,课文教学只注重对文本的解析,致使文本被肢解得支离破碎,学生只是针对某一段落进行机械记忆,以应付考试。没有对文本的整体把握下的语文教学,学生很难深入理解文本意旨,阅读的个性化受到抑制,阅读思维得不到拓展。以教师为主体讲解的语文课堂教学,违背了学生的认知规律,学生没有产生问题意识的机会,只是盲目状态下的盲从性学习,学习动力无从产生,学生积极性得不到有效激发。

1.3合作学习得不到重视

在合作学习模式下,学生可以针对共同的问题进行合作探究。合作学习可以促进学生的相互借鉴与补充。而且,合作学习可以促进中下层学生的不断转化,在合作学习中中下层学生会受到优生的影响,吸收优生的经验,学习优生的方法,从而提高完善自己。但是在语文教学中,部分教师忽视了合作学习方式的重要性。有的教师认为学生的合作探究与交流会耽误教学过程的进展,因此教学中很少涉及教学模式的创新。即使采取合作教学模式,在对学生的组织、教师的监督与引导方面还存在着诸多问题。如对合作学习的主题难度的把握不当,有时难度过高,学生因为运用现有知识难以解决问题,而挫伤学生探究的积极性,然而难度过低,学生无需要进行合作就可以解决的问题,学生也会失去合作探究兴趣。此外,合作学习中缺乏矫正反馈的环节,学生得不到及时肯定与鼓励,导致合作学习效果不理想。

1.4忽视现代信息技术的运用

信息技术已经广泛运用于教育教学过程,多媒体可以创设文字、图片、动画、视频相融合的教学情境,有效刺激学生感官,吸引学生注意力。但是目前部分小学语文课堂的多媒体运用存在诸多问题。一是多媒体的过度使用,占用了学生的自主活动时间与合作学习空间,学生在长时间观看多媒体视频时产生了疲劳感,进而对语文课堂学习失去兴趣。二是多媒体的使用脱离了教学主题,教师只是以活跃课堂、集中学生注意力为目的,视频的选取与剪辑都与教学重点与难点的解决作用不大。三是多媒体的使用代替了学生想象的空间。运用多媒体的目的是激发学生想象能力,可是视频的全程播放,学生的想象被视频画面所左右,想象的空间缩小。所以多媒体的使用要合理,要用于学习的关键点,同时不能忽视语言文字给学生营造的想象空间,要多借助于语言文字来激发学生想象,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2.提高小学语文教学效率的策略

2.1教学中引入游戏,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小学生酷爱游戏,活泼好动。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特点,满足学生的心理需要,引入游戏环节,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小学语文中的识字教学是相对枯燥的,传统教学方法通常是让学生机械记忆,往往会使学生失去兴趣。课堂教学中引入游戏可以为教学注入活力,激活学生思维。如识字教学中根据相同偏旁的字进行接龙比赛等,都可以满足小学生的表现欲望与好胜心理,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教学。同样在進行拼音教学中,教师也可以运用手拉手、儿歌创编等形式,使学生对拼音学习产生兴趣,提高学习的主动性。再如,小学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与难点,但是一味采取讲解灌输的教学模式,小学生往往对阅读兴味索然,学习效果并不理想。而引入游戏可以促进学生与文本的对话,让学生深入到文本当中,加深理解。譬如在学习《司马光》一文时,教师让学生阅读课文后,运用角色扮演的形式进行课本剧表演的游戏活动,学生扮演司马光和与司马光一起玩耍的小朋友,学生在表演中不仅对课文情境进行了再现,还在表演中更深刻地理解了课文,体验到了司马光的机智与当机立断的处事风格。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把知识的学习融入游戏当中,可以让学生身心放松地进行学习,符合小学生的认知规律,促进教学目标的达成。

2.2教学中运用提问,提高学生探究动力

传统的小学语文教学,教师所采用的是灌输法、注入式教学模式,学生只需要被动听讲,然后完成教师指定的学习任务就可以了。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很难产生问题意识。而没有问题的学习过程,学生就很难产生学习动力。因此,教师要创新教学方法,设疑激趣,提高学生探究动力。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教师提出问题:“爬山虎的脚是什么样子的?它的位置、颜色、形状是怎样的?它是如何向上爬的?”,问题往往成为学生探究问题的驱动力,教师可以让学生分组讨论,根据问题进行阅读,学生对问题探讨清楚了,也就为更深入的理解课文奠定了基础。再如,在学习《鸟的天堂》时,教师提问学生:“文中为什么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学生通过讨论后认为,作者把大榕树称为鸟的天堂是十分确切的,因为不但榕树中的鸟儿都可以和谐相处,更重要的是当地的农民与鸟儿也是和谐相处的,没有捕猎等行为,鸟儿在这里生活得自由而幸福;有的同学认为,自然环境应该受到有效保护,不能破坏了生态平衡,学生列举了一些人类破坏生态平衡而受到惩罚的事例;还有的学生认为,鸟儿与鸟儿、人与鸟儿及人与各种动物和谐生活的“大榕树”,其实是一个社会的缩影,只有平等相待,和谐相处,社会才会兴旺发达。可见,合理的设疑可以促进学生对课文的理解,促进学生个性化解读,提高了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语文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除了教师提出问题促进学生的思考外,教师还应该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产生质疑,从而更有效地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提高学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如在学习《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教师鼓励学生通过阅读提出问题,有的学生提出了:“如果地球环境恶化了,不适合人类生存了,随着科学技术的发达,人类能不能寻找到另一颗星球,进行新的生活?”,教师就此问题让学生展开小组探究性交流,学生在讨论中查询相关科学资料,理解了只有地球才最适合人类生存,人类要树立环保意识,保护共同的家园。

2.3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激发学生学习欲望

合作探究是新课标倡导的教学模式。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的个性存在差异,学习水平各不相同,合作学习可以使学生相互交流与探究,在学习中取长补短,共同提高。小学语文教学中合作学习通常是以小组探究的方式进行的。所以,首先要对学生进行合理分组,分组要本着“同组异质”的原则,把好中差三类学生平均分配到各个学习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等量的好中差学生。这样可以便于在学习中发挥优秀生的带动作用,中差生可以向优秀生请教。优秀生也可以为中差生提供帮助。例如在学习《金色的鱼钩》时,教师引导学生在小组中分配学习任务,让学生分工把生字新词、写作背景等通过搜寻相关资料进行整理学习,然后在小组内进行合作交流,中差生在整理过程中资料不全面的地方,可以由优秀生帮助整理补充,并且进行交流沟通,这样也扩大了中差生学习的知识面,同时也掌握了学习的方法。再如,在学习《爬山虎的脚》一文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围绕爬山虎的生长规律进行探究,学生可以结合自身的生活经验及个人阅读进行交流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文本的主题。在学习中为了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借鉴与提高,教师可以对学生实施合作式评价。如教师评价、师生互评、生生互评、小组互评等。如在学习《富饶的西沙群岛》一文后,教师让学生进行朗诵比赛,同学们可以对学生个人及小组的总体朗诵情况进行评价,表达自己的看法,指出不足,提出建议如何改进。通过合作学习,提高了学生的合作意识与能力,学生在合作学习中完成学习任务,产生学习的成功感,激发了学习欲望。

2.4教学中运用信息技术,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

现代化信息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也为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提供了优势平台。教师要充分运用信息技术创新教学方法,促进学生学习积极性的提高。如在学习《小松鼠找花生》一文时,教师可以播放关于小松鼠的动画片,以刺激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注意力集中地参与教学活动。通过动画片播放,学生对于小松鼠的形象有了具体的了解,从而对课文中描写小松鼠的词句有更好的理解。同时,运用信息技术可以使教学与生活紧密结合,培养学生联系生活进行分析思考的思维能力。如在学习《端午粽》时,教师可以结合现实生活中的情境制作有关端午节为主题的课件,以图片及视频的形式呈现端午节的相关活动及元素,让学生沉浸在端午节的氛围中,了解端午节的知识。如端午节的民俗、南北方粽子的差异、屈原的故事等,学生可以联系生活中端午节吃粽子的生活经验,理解文章中描写端午粽的相关词语与段落。然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思考:“通过本课的学习,大家有哪些收获?中国的传统美食粽子、汤圆、饺子蕴含着怎样的含义?”,从而使学生与现实生活联系起来,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体会中国節日内涵的博大精深。

参考文献:

[1]刘艳.小学语文游戏化教学策略[J].江西教育,2018(27)

[2]张志军.合作学习策略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应用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6(31)

[3]杨广德,陶加岩,包维范,王丰义.小学阅读教学有效性探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8(09)

[4]罗志成.将情境教学运用于小学语文课堂的实践探索[J].新教师,2017(10)

[5]于剑.浅谈小学语文教学中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J].课程教育研究,2018(29)

猜你喜欢
策略方法运用小学语文
指导学生英语预习摭谈
小学数学课堂有效提问的策略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