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兆云 周 强
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影像科,江苏 扬州 225003
中国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心血管疾病已成为世界公共卫生范围内人群致病、致残、致死原因之一,其中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heart disease,CHD)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也是导致成年心脏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1-2]。冠状动脉闭塞(chronic total occlusion,CTO)是指CHD 病程超过3 个月,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显示受累冠状动脉呈功能或解剖上的完全闭塞[3]。CTO 的临床表现除了与冠状动脉狭窄程度、器官对缺血的敏感性及疼痛阈值不同有关外,还与冠状动脉侧支循环(coronary collateral circulation,CCC)情况有关[4]。通常判断CCC 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为CAG,但其具有创伤性,且检查费用高,限制了其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本文通过分析82 例CTO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多层螺旋CT 血管成像(multislice CT angiograph,MSCTA)对评估CCC 的应用价值,现报告如下。
选取武警江苏省总队医院2018 年1 月至2019 年11 月收治的82 例CTO 患者,男性50 例,女性32 例,年龄35~82 岁,平均(62.3±5.5)岁。纳入标准:(1)均符合美国心脏病学会/美国心脏协会制定的CTO 诊断标准[5];(2)均行MSCTA 检查,并于14 d 内行CAG检查;(3)CTO 病程超过3 个月;(4)无相关手术史。排除标准:(1)对比剂过敏,不耐受屏气者;(2)伴严重心律失常、心房扑动者;(3)伴恶性肿瘤者;(4)伴精神疾患者。
使用东芝Aquilion64 螺旋CT 机,患者于检查前5 min舌下硝酸甘油0.5 mg。检查时采用心电门控扫描,设置升主动脉为触发兴趣区,然后用多图像感兴趣区(region of interest,ROI)工具测量获得时间—密度曲线,触发阈值120 Hu。高压注射器经上肢静脉以3.0~5.0 ml/s 的流率注入80 ml 碘海醇(350 mgI/ml)及30 ml 生理盐水进行增强扫描,扫描范围由气管隆突下1cm 至膈下。管电压120 kV,管电流100~210 mAs,层厚5 mm,螺距1.0。后处理图像包括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曲面重组(curved planarreformation,CPR)、容积再现(volume rendering,VR)、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MIP)。
CAG 评价方法采用Rentrop 分级方法评价CCC[6]:0 级,无侧支循环成像;1 级,闭塞冠脉可见少量对比剂充盈;2 级,闭塞冠状动脉与供血冠状动脉间可见显影浅淡和缓慢的长段血管;3 级,闭塞冠状动脉与供血冠状动脉间可见清晰连续的CCC。MSCTA 发现的CCC 相应标记为0~3 级,分级评估方法与CAG 评价方法相同,以Rentrop 分级法为评价标准;分析MSCTA 与CAG 对CCC 分级的一致性。后处理图像及CCC 分级评估由两名高年资诊断医师盲法读片进行综合判断,最终结果由两人协商后的统一意见为准。
应用SPSS 20.0 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计数资料以n(%)表示。诊断结果之间的一致性分析采取Kappa 检验,Kappa 值<0.40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低度一致性,0.40 ≤Kappa 值<0.60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中度一致性,Kappa 值≥0.60 表示二者诊断结果存在高度一致性,当P <0.05 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本组共82 例CTO 患者,CAG 证实50 例存在CCC,32 例无CCC。MSCTA 检查显示43 例存在CCC,39 例无CCC,MSCTA 检测CCC 的检出率为86.0%(43/50)。CTO 病变在MSCTA 中表现为局部管腔内对比剂的充盈缺损,CCC 表现为闭塞血管远端1 支或以上代偿血管建立,对比剂充盈呈高密度影(图1A~D)。
图1 CTO 患者MSCTA 影像图
CAG 检测 显 示72 支CCC,其 中1 级30 支,2 级26 支,3 级16 支。MSCTA 检查显示62 支CCC,漏诊10 支,均为Rentrop 分级的l 级;误诊6 支,其中l 级1 支,2 级3 支,3 级2 支,见表1。对MSCTA 与CAG均诊断的62 支CCC 进行Rentrop 分级,两者对CCC 的评价存在高度一致性,Kappa 值为0.831(P<0.05)。
表1 MSCTA 与CAG 检测CCC 分级评价结果分布
CHD因冠状动脉血管狭窄引起心肌缺血的心脏疾病,其病理基础为动脉粥样硬化,严重时可影响心功能,甚至引起猝死[7-8]。CTO 是CHD 的一种特殊类型,发病率占CHD 患者的33%~52%,发病时机体常通过降低心肌细胞代谢而适应冠状动脉供血不足,造成不同程度心肌顿抑和冬眠[9-11]。研究显示,引介入治疗可及时开通CTO 患者闭塞的动脉血管,恢复冠状动脉前向血流及心肌功能,改善患者心肌缺血症状,逆转心室重塑[12]。CT0 病变中CCC 对心肌活性有预测和保护作用,并可替代血流的潜能,从而促进心脏抵抗缺血状态,保护患者机能。
CAG 诊断效能高,多年来一直被视为血管类病变的“金标准”,但CAG 要求必须定位合适的投照角度才能准确识别CCC,受人为因素影响大,另外创伤较大、费用高、检查禁忌证较多等缺点,严重限制了其临床应用的广泛性[13]。MSCTA 运用滑环技术,采用了与心率相匹配的螺距,有效缩短了扫描时间,降低了运动伪影及辐射量,提高了检查成功率及诊断准确性,在CTO 检查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较以往单层CT 的应用有着显著优势[14]。MSCTA 及其后处理图像对CTO 的诊断价值在于对病变细节的评价,主要包括病变钙化、范围、走行、闭塞端的形态及远端血管情况。以上这些形态学指标均与临床手术的成功率密切相关,可为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帮助。本研究结果显示,MSCTA 检测CCC 检出率为86.0%,说明MSCTA 对诊断CCC 具有较高的准确性;MSCTA 检测漏诊10 支CCC,均为 1 级,表明MSCTA 对细小的侧支循环诊断能力存在局限性。MSCTA 误诊6 支CCC,可能与以下因素有关。(1)空间分辨率:MSCTA 空间分辨率虽然达到了毫米以内,但仍低于CAG,因此对于纤细的CCC显示能力有限;(2)时间分辨率:MCTA 时间分辨率低于CAG,因此在对不断运动中的CCC 显示效果要逊色于CAG,另外MSCTA 的图像质量或多或少会受到心率的伪影干扰;(3)对比剂的注射方式:MSCTA 是经外周静脉注射,对比剂经外周静脉逐级回流并经肺循环后到达冠状动脉形成影像,而CAG 是选择性造影,直接向目标管腔注射对比剂;因此,CAG 更容易显示一些纤细的CCC;(4)成像性质及经验:MSCTA 重建图像是静态图,而CAG 为动态影像,可实时观察CCC 的一些变化的细节,因此MSCTA可能错过诊断CCC 的一些征象。
另外日常工作中,放射科工作人员在后处理成像时由于水平不同,也会因主观因素造成误诊。因此在CCC 图像处理过程中,要认真观察原始图像,仔细调节窗宽窗位,并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方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研究亦显示,对MSCTA 与CAG 均诊断的62 支CCC 的评价,存在较高一致性,说明MSCTA 对CCC 的分级也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但CAG 评价CCC 分级也存在一些弊端,如对血管观察位置及选择时机出现偏差时易造成组织重叠,且介于电离辐射等原因不能对CCC 进行连续性评价。而MSCTA 可通过后处理图像连续评价CCC,一定程度上弥补了CAG 的不足。
综上所述,MSCTA 不仅能够明确诊断CTO,也可通过结合多种后处理技术判断侧支血管来源、走行,从而能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初步判断。同时通过对CCC 的分级,可为临床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帮助,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