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怀仁中学
随着思想政治课教学不断深化改革,思想政治课堂在克服旧传统模式呆板、僵化、满堂灌等弊端的同时追求不断突破,通过加强教师与学生的沟通,挖掘学生的潜能,让学生在理解思想政治课内容的同时,激发学生的兴趣,学生在不断适应新教学的过程中得到提高。同样的教学内容,不同的教师在课堂上会演绎不同的感染力和艺术效果。一堂难得的好课往往会带给听课者很多的思考,并对其捕捉、借鉴并运用到自己的课堂上,但必须联系自己课堂的学生,而不是“拿来主义”,借鉴的同时还在于如何“巧”借,上课之前必须进行二次备课。
听课是学校教研一项经常性的工作,听课的目的在于互相学习,共同提高。教研组开展听评课活动成为了我们学校的一大亮点,而形成的这种浓厚的教研氛围,无疑是对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在一次常规的教研活动中,我们政治组又一次开展了听评课教研活动。教学内容是人教版思想政治必修四《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综合探究。开课教师以微生活为话题贯穿整节课堂,旨在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相关知识讨论、分析、解释一些生活中的现象,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注重学生自身的生活体验和生活逻辑设计探究。其亮点与特色在于:
图1
虽然这是一节复习课,然而教师却能以不到10张的幻灯片让学生运用第三单元的知识解决所有的教学内容,实现了温故而知新。余文杰教授在《课堂教学有效性的理论与实践》一文中这样写到:“一位科学家曾说过这样一句话,科学的秘密就在于把复杂的东西演变成为若干简单的东西去做。”可见,教师把课上得简单,就是一种智慧,一种艺术。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的内容,主要涉及哲学的唯物辩证法思想,即联系观、发展观、矛盾观、辩证否定观。如何将这些知识用最典型并最能反映学生生活的事例串联?开课者选择了“微博”这一例子作为教学的切入点,以微博之火——微博之获——微博之祸——微博之惑——微博之活一条线贯穿整节课,学生在课堂中真正实现了:
课堂的学习是需要亲自感受、体验的。学生在学习完第三单元的知识后,教师应该提供运用知识的机会,将教学内容和学生生活之间建立联系。该节课中,教师通过提供图片和文字材料介绍微生活,即写日记——写博客——写微博,并探讨微生活应运而生的哲学依据。在这个过程中,师生共同参与交流互动,学生充分感受生活,理解生活中的哲学道理。
课堂教学是在教师的引导下,师生共同参与的过程。师生之间通过对话了解彼此,互相沟通。该节课中,教师利用选取的一副漫画设置情境(图1),在情境中让学生体验参与生活,并结合学生身边的事例讨论,推动学生积极投身于微公益事业中,将自己的微小的爱心汇集强大的社会力量,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思想政治课堂的知识的落脚点就是回归生活,停留于对知识的理解不是教学的最终目的,关键在于“学以致用”,本节课中,对是否赞成中学生玩微博产生的困惑以及如何用好微博,就是知识的回归。这是对课堂知识的突破,也是带学生走出教材走进生活的最好体现,提高了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陶行知先生说:“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去要而教育。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为此,高中思想政治课以高中生的现实生活为基础和源泉,注重学生的生活实际,思想实际、认知实际,为学生提供大量的探究活动,让学生在探究的基础上感受生活、体验生活,感悟生活。因此,生活化的教学,需要从学生的生活入手,找到最佳的教学切入点。显然这节课注重学生的生活,真正实现了“温故而知新”。
因为它的精彩,为此我把同样的内容在自己的班级中上了一遍,结果发现:如此精心设计的课堂因为我的“拿来主义”而成为我的一次彻底失败,学生没有产生兴趣,整节课鸦雀无声。我的这堂课最终以失败而告终。它让我不得不对自己的教学进行追问,为什么如此好的教学内容没有唤起学生的热情呢?
我的结论是:听课是我们教学活动中最常态的环节,而听完课之后一定要有自己的反思,反思之后还要善于敏锐捕捉、借鉴他人的好经验好方法,但必须要与自己的课堂教学有机结合,把别人之精华转化为自己的东西。这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也即所谓的“二次备课”。因此我对之前的教案重新做以下调整: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络给我们提供了大量的资料,这是备课获取素材的主要手段,为了将知识更丰满,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在解决“微博之获”这块知识时,原本直接以漫画形式出现的问题“微博引发的微公益,体现了什么辩证法道理?”我搜集了相关的时政新闻,找到这样的一个事例,“一个上海女孩在网上发了一篇微博,用一对200元的戒指换取30万的教学楼”,以视频的形式呈现小微博大力量,以此设置情境,解决其中体现的唯物辩证法思想,这不仅丰富了教学内容,还强化了对知识点的巩固。
由于不同的班级学生在行为方式、思维品质、学习习惯等方面都存在不同的情况,表现在学习能力与学习热情上也不相同,因此借鉴他人经验的同时必须要有选择地借鉴,对教案进行修改、调整、完善,以达到教学的最优化。摸清自己的学生处于什么样的水平,哪些知识做到点到为止,哪些知识需要重点解决。例如在处理“微博之火”这块知识时,原来题目是这样设置的“记录方式的变迁体现了什么辩证法的思想?”根据自己所教班级情况,我直接将解题范围限定在“发展观”上,这样学生思考问题的切口小一些,自然会容易一些。
图2
在课件内容的展示过程中,常规的黑板书写过程是必要的。好的板书不仅可以呈现丰富的知识起到画龙点睛之用,而且可以赋予学生一种美的享受,增强记忆的效果。因此,教师重视板书、精心设计板书,对教师来说是不可忽视的一项教学环节。
原来的备课中,黑板板书是以知识的罗列形式呈现,如:
(1)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客观性、多样性、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系统优化法。(2)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实质、趋势、状态。(3)矛盾观:矛盾的含义、普遍性、特殊性、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结合。(4)辩证的否定观。
图3
显然以上板书的呈现方式显得啰嗦,重难点不突出,因此,我作如下调整,见图2。而这种板书显得更清晰,美观,规范,起到画龙点睛之用,强化了学生的记忆。
我喜欢听课,听课的目的在于总结吸收和借鉴他人之长,而借鉴的过程还要善问、善思考,并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生成二次备课,最终上出自己课堂的味道,展现自己的教学风采。